天天看小說

第九章:沈縣令的考驗

當楊凡隨老僕走進縣衙後堂時,楊凡心裡明白應該是縣令大人找自己,可是自已又不認識他,找自己是爲了什麼呢?難道是想要啤酒的份子,念頭一起,楊凡心裡便有些不是滋味,好嘛,倒便宜了這個縣令,不過有縣令的照看,以後啤酒生意也能做得安穩些,倒也是一件好事。

“老爺,楊公子帶到,”老僕躬身向縣令稟報道。

“恩,你下去吧,”

身穿常服的縣令轉過身看了一眼站著的楊凡,淡淡的一笑隨手擺了個手勢讓楊凡坐下,便拿起茶杯喝了一口茶道“楊公子也嚐嚐這錢塘龍井茶”

楊凡向縣令拱了拱手便小喝了一口,仔細的回味了一下便恭敬的說道“幽而不洌,啜之淡然,看似無味,而飲後感太和之氣瀰漫齒額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錢塘龍井不愧是與西湖龍井、大佛龍井齊名的好茶。

聽到楊凡的評價,沈縣令雙眼一亮,越發覺著看這小子順眼,自己不貪名,不愛利,唯獨對著這茶水酷愛三分,平時想找個懂茶的同道中人更是難上加難,不愧是元兒推崇的人物,是個人才。

“ 哦,能把錢塘龍井品的如此透徹的,你還是第一人,不知道學問做得如何?”想起沈元說的那些話,沈縣令便有了考校之心。

“楊凡恭敬的向縣令答道“學生跟從先生研習學問,對經義和詩賦、策論,懂一些。”

“恩,你可知道每年的州試規矩?”

“學生不知道”楊凡搖了搖頭答道。

沈縣令便將州試的規則給楊凡說了一遍,原來宋朝的科舉制度分爲州試,省試和殿試三級。州試就是由各縣保送應試的士子在州城由通判主持的考試叫做州試,也叫做“取解式”,州試於秋季八月先考選一次,謂之秋試,也叫秋闈。由於各州縣都設有官方書院,(學校)所以想考州試者必須在書院學習一段時間纔有資格參加考試,一旦通過便成爲舉人。沒參加過考試,或者考試失敗的一律稱爲秀才,由於書生的文采程度不一樣,各縣往往會在考取州試之前進行一次非正式的縣試,只看成績,進行摸底。

省試就是考中者第二年春天參加在禮部舉行的考試,也叫春闈,通過後當年便進行殿試。考中著爲進士,按成績分爲一等稱進士及等;二等稱進士出身;三等賜同進士出身,統稱天子門生。

而,州試考的主要內容便是經義、策論、與詩賦。因此楊凡才說對經義和詩賦、策論略懂一些。

沈縣令滿意的說道,“那你便用這龍井茶作詩一首如何?”

楊凡想了一下後世有關於西湖龍井的古詩,清朝於若瀛的《龍井茶歌》便不錯,便開口吟道。

西湖之西開龍井,煙霞近接南山嶺。

飛流密汩寫幽壑,石磴紆曲片雲冷。

世人品茶未嘗見,但說天池與陽羨。

豈知新茗煮新泉,團黃分列浮甌面。

沈縣令聽楊凡唸完

後,閉目沉思,手指輕輕的敲著桌面,良久才嘆了口氣,說道“你小小年紀便對詩賦一道如此精通,真乃我錢塘之幸,但是光會詩賦還不行,我也不問你經義,想必你現在也多少掌握了一些《論語》《孟子》的內容,做爲一個合格的官吏,理應對策論更加的熟悉纔對,你如何看君者,舟 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君以此思危,則危將焉而不至?”

楊凡想了一下,這句話出自《荀子.哀公》是荀子講述孔子與魯哀公的一段對話。“庶人安政,然後君子安位。傳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則載舟,水則覆舟’。”而唐太宗與魏徵談話時也經常的引用這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在結合當朝的一些情況,心裡就有了答案。

整了整衣襟,楊凡開口說道,君者,好比爲舟,庶人者,好比爲水,水靜而舟穩,水動而舟顫。當年唐太宗與魏徵曾說過“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便充分的說明了,君與臣、百姓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我大宋如今天子仁慈,不大興刀斧之刑,不施苛捐雜稅實乃大宋之福,街上多是商賈之人,川流不息,今年更是聽說糧食豐收。故此學生認爲,如今的大宋乃是太平安康盛世。”楊凡有些違心的說道,誰知道這位縣令是清官還是昏官,在不明的情況下還是選擇選好聽的說,可不敢說,皇帝昏的不能再昏了,爲了一些個破石頭,就逼得老百姓造反,老百姓富裕?沒看見就連富裕的江南錢塘一縣之地,街上衣不蔽體者十之二三。如果這也能算上盛世的話,那麼,估計唐太宗會氣的從地下跑出來。

沈縣令神色有些複雜的望著侃侃而談的楊凡,微微有些冷意的說道“還有呢?”

發覺到了縣令的語氣變化,楊凡心裡有些打鼓,難道這是一位清官,聽不得馬屁?心裡有了計較,便話鋒一轉說道”然而雖然是太平盛世,但是這只是表面上的盛世,我大宋內有連年不斷的天災,如蝗災、水災、旱災、瘟疫等,對我大宋的百姓所造成的傷害是沉重的,一但出現任何一種災害,我大宋百姓便會災民無數,赤地千里。對朝廷造成的傷害不小於天災。因此我大宋想要做到“水能載舟”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一旦出現差池朝廷很容易就會出現“亦能覆舟”另外,我大宋邊境常年有敵國騷擾,契丹遼國更是佔我燕雲十六州,高昌、回迄、西夏小人之流時常的在背後下黑手,另外更嚴重的北方崛起的大金,是我大宋最嚴重的禍根!所以我大宋表面太平實則已經到了亡國的邊緣。”一口氣說完,楊凡長吐了一口氣,靜靜的看著這位縣令。

果然,沈縣令臉色放緩,並滿意的看了一眼楊凡,緩緩的說道“你小小年紀便有這番見識,實屬難得,初冬時便來錢塘書院唸書吧,以便明年參加秋闈。

楊凡心裡一喜,正愁找不到去書院唸書的門路呢,這就有了結果,感激的站起來恭恭敬敬的向縣令行了一個大禮。

“你也別高興太早,書院裡的學習任務很重,深冬後還有測試。所以你進去後並不輕鬆。另外深冬後仁和縣的李縣令會帶著仁和書院的才

子來我錢塘縣進行交流。並一起接受杭州府鄭通判的學問測試。這種交流說白了就是比賽。往年都是我錢塘書院勝少敗多,所以今年你要努力的替我錢塘縣爭光,不然,哼!我讓你和沈元一起去小黑屋學習。”沈縣令聲一副我看好你的樣子。

“啊,原來令公子就是沈兄,我與沈兄一見如故,並對沈兄的品行欽佩之至,所以大膽的稱您一聲沈叔。”楊凡順桿爬的說道。完全忽視了和仁和縣比試的事情,集成了幾百年的學問,還沒把幾個普通學子,放在眼裡。

“他被我禁足了,等到初冬開學後便和你一起去書院學習。撇了一眼乖巧的楊凡,沈縣令滿意的的隨口說了一句,閉上眼,揮了揮手,示意楊凡可以回去了。

楊凡 躬身向沈縣令行了一個禮後,便出了縣衙。

聽到離去的腳步聲後,沈縣令突然睜開眼睛看著走出去楊凡,嘴裡輕聲的說道“才學有餘,品性堅定,見識高遠,此子將來必不是池中之物!可以讓元兒和他多交往一下了。”說完便向書房走去.....

出了縣衙,楊凡長出了一口氣,能得到沈縣令的認可,自己在錢塘縣的路就會好走很多,想想當時的交談,楊凡背後直冒冷汗,當沈縣令問自己“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時,想聽自己的見解倒是其次,主要是想試一下自己的品性,如果按自己剛開時所回答的,就算說出花來,他也不會接納自己,反而會厭惡自己的拍馬行爲,學識再好,品性不行,是不會讓人感到放心的。幸好自己察覺到了沈縣令的意圖,巧妙的改變了說辭,這才避免了沈縣令將自己打入黑名單,說不定在錢塘縣沈縣令還會打壓自己。所幸的是自己回答的基本還算可圈可點。最後一句“沈叔”便是投石問路,沈縣令雖然沒有明確表示,但是也沒有拒絕,這就是有了接納之意。搖搖頭笑了一下,便向三叔家走去......

......

......

“什麼!你說縣令大人親自考驗你的才學?楊父等人吃驚的問道。這不能不吃驚,縣令大人可不是一個百姓想見就能見到的,楊父等人活了這些年還是在吃官司的時候才見過縣令大人一面,所以當楊凡說被縣令大人請去喝茶,而且親自考驗學問,並決定讓其去縣裡的書院唸書後。衆人的吃驚程度絲毫不雅於聽到宋江造反時的震驚。只不過一個是跟自己沒啥關係的梁山好漢,一個是跟自己有血緣關係的書生。前者只是當個談料聽聽,後者可不是,一旦楊凡唸了叔中了舉,以後就是當官的。這可是光宗耀祖的大事情,俗話話一人得道,還雞犬升天呢,更何況實打實的親戚。

PS:求收藏,推薦,紅票 在此拜謝!

(本章完)

五十二章:以德服人九十七章:以萬變應不變!七十三章:亡國之象一百七十二章:守得雲開見月明一百四十九章:離開相州九十六章:趕往京師一百七十六章:蜀椒麻辣燙五十一章:官拜監察御史三百六十五章:開封保衛戰---二十七章:二院相試(上)二百六十四章:構築太原防線(五)四百七十章:囂張的使節三十章:錢塘危機(上)三百九十二章:倉廩實而知禮節二十三章:我乃大宋第一才子三百三十九章:男兒當自強四百四十四章:只夠三天的彈藥儲存一百七十三章:團聚二十八章:二院相試(中)三百七十六章:風雨飄搖三百五十四章:開封保衛戰(二)一百二十四章:夜襲山谷一百六十五章:馬王爺有幾隻眼?十八章:樑溪先生九十三章:監察天下七十九章:永遠都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三百六十二章:開封保衛戰--辭官!四百五十九章:親到臨安三百八十五章:血腥壓制九十七章:以萬變應不變!四百七十一章:混在身邊多年的奸細二百一十八章:再見,蔡京!二百零五章:願得一人心二百四十四章:形勢危急二十五章:爲大宋崛起而讀書!一百九十九章:無權過問!二百五十九章:太原知府對不住二十三章:我乃大宋第一才子二百二十二章:祭祀二百二十一章: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四百七十八章:遲到的婚禮一百零六章:格殺術四百四十五章:羌笛聲聲,難難難四百零二章:橫掃千軍一百三十五章:劉韐回府五十章:一朝出名天下知二百一十章:李清照的震驚二百四十六章: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四百六十四章:東海艦隊的威力二百四十五章:夜回小田村二百六十五章:構築太原防線(六)一百四十三章:怪俠一枝梅一百五十一章:馬青天三百七十八章:混入城中的奸細感慨四百七十八章:遲到的婚禮非常抱歉一百八十八章:萬家燈火四百三十八章:投毒九十章:我不是陳世美三百一十三章:上朝二十八章:二院相試(中)兩百八十八章:永福公主三百零八章:軟禁兩百八十九章“:楊家有喜四百四十三章:大戰前的寧靜一百八十八章:萬家燈火一百零四章:佳人追隨四百二十八章:萬家燈火時,我在闌珊處。三百四十九章:回了湯陰四百六十九章: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二十二章:有錢 任性四百五十二章:吃觀音土一百六十九章:組建千牛衛!四百三十八章:投毒四百二十三章:留守朝廷的難處三百四十三章:亢龍無悔二百一十七章:風水輪流轉三百一十七章:好生惡死,天下常情!四百五十章:劉彥宗的挑撥二百零四章:各打五十大板三百零三章:屍山血海三百九十八章:全線告急!一百二十八章:糧食危機四百五十八章:魂歸地府七十九章:永遠都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二十八章:二院相試(中)三百二九章:泉州市舶司二百一十一章:衆生相七十五章:哀莫過於心死四百三十四章:配置止血粉一百八十一章:新兵考覈四百七十六章:團聚四百六十八章:平靜的生活一百七十三章:團聚三百一十六章:不長眼的潑皮三百三十章:倭寇的蹤跡三百二四章:人爲了什麼活著呢?
五十二章:以德服人九十七章:以萬變應不變!七十三章:亡國之象一百七十二章:守得雲開見月明一百四十九章:離開相州九十六章:趕往京師一百七十六章:蜀椒麻辣燙五十一章:官拜監察御史三百六十五章:開封保衛戰---二十七章:二院相試(上)二百六十四章:構築太原防線(五)四百七十章:囂張的使節三十章:錢塘危機(上)三百九十二章:倉廩實而知禮節二十三章:我乃大宋第一才子三百三十九章:男兒當自強四百四十四章:只夠三天的彈藥儲存一百七十三章:團聚二十八章:二院相試(中)三百七十六章:風雨飄搖三百五十四章:開封保衛戰(二)一百二十四章:夜襲山谷一百六十五章:馬王爺有幾隻眼?十八章:樑溪先生九十三章:監察天下七十九章:永遠都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三百六十二章:開封保衛戰--辭官!四百五十九章:親到臨安三百八十五章:血腥壓制九十七章:以萬變應不變!四百七十一章:混在身邊多年的奸細二百一十八章:再見,蔡京!二百零五章:願得一人心二百四十四章:形勢危急二十五章:爲大宋崛起而讀書!一百九十九章:無權過問!二百五十九章:太原知府對不住二十三章:我乃大宋第一才子二百二十二章:祭祀二百二十一章:飽漢子不知餓漢子飢四百七十八章:遲到的婚禮一百零六章:格殺術四百四十五章:羌笛聲聲,難難難四百零二章:橫掃千軍一百三十五章:劉韐回府五十章:一朝出名天下知二百一十章:李清照的震驚二百四十六章:現世安穩、歲月靜好!四百六十四章:東海艦隊的威力二百四十五章:夜回小田村二百六十五章:構築太原防線(六)一百四十三章:怪俠一枝梅一百五十一章:馬青天三百七十八章:混入城中的奸細感慨四百七十八章:遲到的婚禮非常抱歉一百八十八章:萬家燈火四百三十八章:投毒九十章:我不是陳世美三百一十三章:上朝二十八章:二院相試(中)兩百八十八章:永福公主三百零八章:軟禁兩百八十九章“:楊家有喜四百四十三章:大戰前的寧靜一百八十八章:萬家燈火一百零四章:佳人追隨四百二十八章:萬家燈火時,我在闌珊處。三百四十九章:回了湯陰四百六十九章:天下哪有不散的宴席二十二章:有錢 任性四百五十二章:吃觀音土一百六十九章:組建千牛衛!四百三十八章:投毒四百二十三章:留守朝廷的難處三百四十三章:亢龍無悔二百一十七章:風水輪流轉三百一十七章:好生惡死,天下常情!四百五十章:劉彥宗的挑撥二百零四章:各打五十大板三百零三章:屍山血海三百九十八章:全線告急!一百二十八章:糧食危機四百五十八章:魂歸地府七十九章:永遠都叫不醒一個裝睡的人二十八章:二院相試(中)三百二九章:泉州市舶司二百一十一章:衆生相七十五章:哀莫過於心死四百三十四章:配置止血粉一百八十一章:新兵考覈四百七十六章:團聚四百六十八章:平靜的生活一百七十三章:團聚三百一十六章:不長眼的潑皮三百三十章:倭寇的蹤跡三百二四章:人爲了什麼活著呢?
主站蜘蛛池模板: 黄陵县| 安丘市| 甘德县| 张家界市| 延庆县| 长沙县| 米脂县| 龙江县| 胶南市| 昌黎县| 阿拉善右旗| 布尔津县| 大兴区| 阳城县| 阿拉尔市| 富平县| 江孜县| 宣恩县| 南投县| 乃东县| 西和县| 博客| 威信县| 邯郸市| 陆川县| 罗甸县| 改则县| 镇赉县| 衡东县| 尼木县| 银川市| 巴林左旗| 随州市| 汉源县| 贺兰县| 始兴县| 措美县| 杭锦旗| 拉孜县| 京山县| 宁津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