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8章 西軍(下)

大宋宣和二年十月廿一,戊子。西元1120年11月1

杭州。

雙刀相交,發出一聲刺耳的金鐵交鳴。互爲死敵的兩名士兵隔著刀鋒在杭州城的城頭上冷冷對視著,緊盯著對手的一舉一動。相隔不過一步,揮刀可及的距離,露出一點破綻便有丟掉小命的可能。而在他們的周圍,一羣人要麼同樣對峙,要麼就廝殺在一起,殺聲連綿,這是攻城者和守城者之間戰鬥。

這一次的攻擊,攻守雙方纔在城頭上糾纏了不到一刻鐘,配屬在這一段城牆上的一千守軍就已經有三分之一的傷亡,但讓他們咬牙繼續堅持下去的,是從城內趕來的援軍發出的喊殺聲。

聲音越來越近,一百東海戰士領著五六百的宋軍大步衝上城牆,慘叫聲頓時多了起來,殺聲漸漸小了下去。轉眼之間,城頭的方臘軍不是被殺,便是被趕下城牆。對峙中的那個明教士兵見勢不妙,用披著堅甲的肩膀硬捱一刀,一個翻身便順著搭在城頭上的雲梯滑了下去。

見對手逃竄,守軍士兵立刻丟下手中長刀,從滿是血水和屍塊的城頭上,拾起一把長弓,搭箭拉圓,對準在城下跑出之字形的敵人,一箭射去——卻沒有射中。他恨恨丟下長弓,但一支長槍呼嘯著從他,精準無比的把他的目標牢牢釘在地上。士兵回頭,與他同屬一隊的袍澤兄弟正衝著他微笑。

“幹得漂亮!”一個東海軍官鼓著掌,大聲叫好。若在半月前,分配給他的這些宋軍士兵箭射不遠,刀拿不穩,絕對做不到方纔那精彩的一擊。

戰場不愧是最好的練兵場所。二十餘天的杭州城攻防戰。讓參與這場戰爭地士兵和軍官們地戰鬥水平直線上升,不論是近身搏殺,還是遠距射擊,都有了長足的進步——不過這一點,對於雙方來說都是如此。相對而言,還是被宗教洗了腦的方臘軍進步更大一些。

二十多萬方臘軍早把杭州城四面團團圍定,攻城時已不再僅僅侷限於一面城牆。他們利用兵力上的優勢,每一次攻城都是四面同時進攻,雖然攻擊有主次之分,但如果城中守軍只顧著防禦主攻方向。忽略了佯攻一面,方臘軍的攻擊重點便會立刻轉換,讓城中守軍疲於奔命,苦不堪言。

離著城牆半里地,豎著十幾架高達五六丈的巢車。雖然這種方臘軍臨時打造的專供觀察敵情用的望車,比起《武經總要》中所記載的十丈高的巨型望樓車要矮上近半,但要觀察著城頭上地一舉一動,卻仍是輕而易舉。指揮上城攻擊的命令便是從這些巢手用旗號發佈出來。

二十天來,一開始還僅會使用兩根竹竿紮起的長梯來攻城的方臘軍,現在不僅有了巢車。連用來衝擊城門的衝車也被打造出來,不過當他們發現所有城門後面都堵著幾千塊磚石之後。便又打起了地道戰的注意。

當然。以杭州地地下水位和地質條件。挖地道攻城是絕對不現實地。但當丁濤看到北門半里外突然多了一圈營帳後。還是建言呂師囊沿著城牆一線。埋進了上百口水缸和大甕。以作偵聽之用——這種武經中記載。在營帳中挖掘地道以躲避城上觀察地做法。卻瞞不過讀過武經地丁濤。不過這也再一次證明了已經有通讀過武經地士子又或是宋軍軍官加入到明教軍地行列。

這當然不是個好消息。一個有點水準地指揮官。對於部隊作戰能力地加成是不言而喻地。而對有著虔誠信徒。卻缺乏有效使用能力地明教軍來說更是如此。

虔誠無比地明教教徒可謂是悍不畏死——雖然這種人在方臘軍中不過百之二三。但榜樣地力量是無窮地。一人奮命。往往能帶動十幾個人與他一起衝上來——在接受了有效地指揮後。二十多天來。他們多次攻上城頭。而且越到後來。上城地機率就越大。而到了今天。從早間到現在。三攻擊竟有兩次上城。雖然以五百東海兵爲首地城內守軍每一次都把他們趕了下去。但難度卻也越來越大。

“終於撐過去了!”呂師囊放下了手中地望遠鏡。“幸好這一次賊軍地後續部隊沒跟上。不然還要有一陣糾纏!”

“下一次可不會那麼好運氣了!”餘道安依然板著一張臉。“才半天功夫。就讓賊軍兩次攻上城頭。以現在這種守城水平。到天黑之前。賊軍至少還會有兩三次機會。他們就算再蠢至少也能把握到其中一次罷?”

呂師囊看了看天色。嘆道。“現在才午時。至少還要兩個多時辰。天才會黑下來……真地要拼命了。”

方臘軍在白天攻勢猛烈,不過由於夜盲癥的因素,卻不敢夜中攻擊——如要疲憊城內守兵,應該晝夜不停的攻擊,但這一點方臘軍卻做不到——相反地,呂師囊卻率部多次趁夜突出城門,進行了幾次卓有成效的反擊。所以到了夜中,攻守往往易位,變得是方臘軍謹守營寨,多燃篝火,提防城中的偷襲。而城中守軍卻有了相應的休息時間。

不過這樣悠閒的時光即將一去不復返,吃了幾次夜襲的虧,方臘軍的守備能力也大有加強,再加上他們不知從哪裡找來了幾百條土狗散放到營寨和城牆之間。有這些畜生做已經三天沒能出城夜襲了。

能安心休息的明教教徒養足了精神後,到了第二天攻擊力度便大大加強。幾次在城上城下往復拉鋸,消耗的箭矢已經難以補給,安置在城頭上的牀弩等戰具也被摧毀了許多,而佈置在城中,來回救火的東海軍更是疲憊不堪。

“還能支持幾天?”呂師囊低低的說著,像是在自言自語。又像是在問餘道安。

餘道安擡手遞了張紙片給呂師囊。回道:“如果城內民心安穩的話,至少還能撐上半個月!”

“民心安穩嗎?!”呂師囊低頭看著紙片上地內容,那是方臘軍這兩天用長箭射進來地宣傳單,上面寫明瞭聖教大軍,只殺貪官,不傷百姓,如若開成請降,將會秋毫無犯。杭州城中,識字的人不少,幾千張宣傳單射進來後。上面的文字應該現在估計已經傳遍了全城。這樣一來,民心如何能安穩!?

“最多再守十天!”他嘆道,“希望宋人的援軍會按時過來,我們也可以把這個該死的任務給卸下去了!”

“今日上午的三次進攻就有兩次攻上城頭,最多再有四五日,我聖軍便能打進杭州城!”呂將在方臘主帳中放聲豪言。現在的攻城作戰,在戰略上都是聽從他的意見,雖然還沒有攻破城池,但隨著上越來越高,讓這位前太學生的地位在明教軍中直線上升。

“不過拖了二十天。我們損失也不小!”自感地位不穩地軍師汪公老佛把話裡的重音壓在拖和二十天上,不陰不陽的刺了呂將一句。“老鄭受了重傷,七佛右手上也中了一箭,下面的兄弟們更是傷亡甚衆。如果能兩三天內就攻進城中那就更好乎這幾日。”楊八桶匠——這位起兵時放言要渡江直取東京的明教大將——沒聽出汪公老佛的話中之意。

“能不在乎嗎?”汪公老佛道,“二十多萬人一天就要消耗米糧三千多石。我們在歙州、睦州收集到的糧食最多也只能夠再支撐六七天!如果五天內打不下杭州,我們就算想轉去攻打其他州縣。也來不及了!”

“杭州五天內必下!”呂將厲聲叫道,他容不得他人懷疑他的判斷。“只要打下杭州,我們就有餘力分兵。北攻秀州,直取蘇湖。常言道:蘇湖熟,天下足。奪了蘇州、湖州,就不需擔心糧草不濟!接著再攻取金陵,扼守長江,北拒宋軍,南平江東,最多一年,兩浙、兩江將盡屬我聖教。”

“說得好!”方臘一聲贊,堵住了汪公老佛接下來的話,“還是呂先生說得傳令全軍,加緊進攻,五日之內,我要站在杭州城中!”

“是!”帳內衆將齊聲應道。

方臘還想再說兩句,但這時大帳的簾幕一動,一個斥候風塵僕僕地闖了進來,“聖公!聖公!官……官軍已經到了城北二十里的赤岸口!”

丁濤坐在州衙地簽押房中,低頭細看著呈上來的公文,這是他下令州中吏員制定的城內口糧配給和糧食徵收的計劃書,雖然此前這些吏員從來沒有做過這樣的工作,但在丁濤指點下,卻也完成地像模像樣。

算算時間,最多再過十天,城裡明面上的存糧就要耗盡了,不過各家大戶手上必然還有暗藏地糧食,丁濤此舉就是在打這些糧草的主意。只要能徵收個一半,再用上半個月不成問題。

從頭到尾通讀了兩遍,在頁尾寫下了自己意見,遞給侍立在桌案前地書辦,丁濤說道:“交給大府落印簽押。”

書辦接過公文,去後廳找蔡嶷簽字,不過這只是一道做樣子的手續,在杭州城中,蔡大府已經沒有發言權了。半月來,進出州衙地人們都知道,現在杭州城裡管事的,是這位不到二十歲的丁小將

當日在菜市口處斬趙約之後,丁濤便沒再參與戰事,而是接手了城中的後勤庶務,從城裡的兩家東海商號調了幾個賬房來,先理帳,再定規矩,順手斬了兩個不聽話的胥吏,不過兩三日,便把州衙內外整得服服帖帖,後勤工作也給打理得井井有條。

看著書辦急匆匆的出門離開,丁濤不顧形象的趴在桌案上。不過一城之地,把規矩一立,再把合適的人安排在合適的位置上,落到他手上的也沒多少事可做。雖然呂、餘二人焦頭爛額,他可是清閒的要命。

還真是沒勁呢,早知把這些事丟給餘哥算了!丁濤把下巴搭在手肘上打著哈欠。不知道援軍什麼時候來。這樣悶在城中還真沒意思!

百無聊賴地趴著,眼皮都已耷拉下來,正當丁濤快要入睡地時候,一陣連天動地的呼喊猛然把他驚醒。

丁濤幾步跨出簽押房,卻碰到蔡嶷、陳建慌慌張張的從後廳跑出來。“出了何事!?”兩人一看到丁濤,便急問道。

“是城外,在北面!”丁濤很快分辨出來聲音的來歷,丟下了兩句,便跳上拴在衙門外的馬匹,直奔向北面城牆。蔡嶷、陳建對看一眼。也忙著騎上馬跟了過去。

當丁、蔡、陳三人急匆匆的趕到西北角的餘杭門時,正看見如洪水般從城北遠處逃回的方臘軍。

“究竟出了何事!?”蔡呂師囊解釋道:“應該是援軍到了!能一下擊破這麼多賊軍,至少有兩三萬。”

“援軍?還兩三萬?!”陳建愣愣的,“兩浙哪還有這麼多兵?!”

“誰知道!不過看樣子還是沿運河過來的,也許是淮南地軍隊罷!”呂師囊隨口道。雖然心知必是從東京來的北伐軍,但無論如何卻不能說出來,那樣會顯得東海對大宋內情瞭若指掌,傳揚出去,肯定會引起大宋君臣的戒心。

“淮南?”蔡嶷搖搖頭。他就是剛從淮南調來的,那裡的軍隊內情如何不知。“淮南調不出這麼多兵,那裡還有梁山賊寇要剿!”

“會不會是方臘在使詐?”陳建問道。

“不會!這幾日方臘已經佔了上風,沒必要耍小伎倆。”丁濤搖頭道,“不管是哪裡來的,定然是援軍無疑!賊軍敗得漫山遍野。這種敗勢是裝不出來的。”

“你確定?!”

丁濤點頭:“千真萬確!”

蔡嶷、陳建同舒了一口氣,在心頭繃了一個多月的弦。終於可以放鬆了下來。只是他們的臉上看不出多少喜色,只有鬆弛後的麻木。

呂師囊瞥了兩人一眼。道:“賊軍費上近月也沒能攻下杭州,本已是疲兵。現在貴方援軍已至,賊軍敗亡可我們任務也就可以告一段落奇地看向呂師囊。

呂師囊道:“我等並非是東海商號的護衛,而是東海水軍所部,今次是奉了大王之命,特來助守杭州。”

“是嗎……”呂師囊突然揭開底牌,蔡嶷和陳建並不如何吃驚。對於三人地身份,蔡嶷、陳建暗中多有推斷,現在一下得到證實,心中也只道:也的確如此才說得過去。

呂師囊豪爽大氣,深得軍心,又多次瞅準時機,領兵出城反擊,實是有勇而有謀的良將;餘道安看似陰狠,但將五十兵在千人之中縛趙約而去,卻是行事果決,膽略過人;而丁濤,小小年紀即文武俱全,領兵出戰不在話下,執掌政務輕車熟路,當日在刑場上歷數趙約之罪,亦是引經據典,出口成章;這三人放在大宋百萬禁軍之中,都是一等一的人物,東海上下除非都瞎了,否則絕不可能讓這三人只當個區區商號護衛頭子。

看到兩人的表情,呂師囊知道他這麼做是做對了,與其讓他們暗自胡亂猜測,還不如把話說開。守城時沒少得罪他們,現在不把身份挑明,等援軍進城,說不定他們會動什麼歪心思。

陳建揣摩著呂師囊地話,卻發現有一點說不過去:“臺灣離杭州有兩千多裡,消息傳便。也就是說,你家大王在方臘起兵之前就已經預計到

“當然!”呂師囊點頭道,把預先準備好的搪塞之言娓娓道來,“當日,杭、溫、廣諸州州官遇刺,大王就料到明教必有所圖。便各安排了一個指揮在三州州城外地港口中守候。如果明教不起事那是最好,若是起事來攻,我們便正好能助一臂之力!”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東海王果然是深謀遠慮!東海王此舉,救了我一城百姓的性命,等戰後上表,本官必爲三位請功!”蔡嶷說道。

“大府有心,不過還是不必了!”呂師囊搖頭謝絕:“如要邀功,我們又何必隱去身份?外臣不奉詔便入國中,本是大忌。若不是杭州城中我東海產業甚多,我家大王也不必如此犯忌。兩位還是把我們當成尋常地義勇便是!”

丁濤也道:“自守產業,不敢居功。這幾日我等對兩位多有冒犯,雖說是爲了城防,但還望兩位海涵,不要再放在心上。”

既然東海三將沒有領功的意思,也就是明擺著把功勞讓給了他們兩人。而呂師囊和丁濤地言下之意,蔡嶷和陳建也聽得很明白,我們把功勞送給你們,你們也別再糾纏守城時的那點冒犯。我東海的商號就在杭州,這是我家大王后多加照顧就可以了。

“如此怎生說得過去啊!”蔡嶷、陳建佯作不允,但眉眼皺紋中的喜色,卻暴露了他們的心思。

入夜時分。

不過半日之戰,方臘軍的北面大營被徹底擊潰,而東面的營寨則被主動放棄,方臘軍的主力開始向杭州城西南方向移動。

杭州的北面城門大開,迎接援軍的到來。

“天威卷地過黃河……”

“萬里羌人盡漢歌……”

“黃堰橫山倒流水……”

“從教西去作恩波……”注

一隊隊關西軍漢高唱著軍歌走進敞開的城門,一艘艘滿載著士兵的也順著運河由余杭水門進入城中。

西軍來了。

注:這是沈括在關西任職時所作的軍歌。夢溪筆談有載。(,如欲知後事如何,

第24章 清化(下)第32章 局勢(中)第42章 大石(下)第43章 決勝(上)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38章 股票(下)第13章 西行(下)第9章 三國(上)第22章 烈風(上)第13章 西行(下)第56章 西軍(上)第58章 九五(下一)第43章 改制(下)第11章 和議(上)第33章 南行(上)第1章 北行(上)第6章 天津(下)第29章 焚城(下)第18章 商戰(下)第25章 天子(上)第11章 孤舟(上)第9章 懲戒(下)第51章 道阻(五)第13章 西行(下)第45章 亂象(二)第15章 船場(上)第34章 出戰(上)第44章 交涉(下)第16章 神機(上)第39章 湄嶼(下)第34章 覆亡(上)第37章 湄嶼(上)第34章 覆亡(上)第9章 四方(下)第46章 亂象(三)第46章 新年(上)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30章 連橫(下)第7章 紛亂(下)第9章 守城(上)第22章 萬馬(上)第24章 風雨(下)第18章 神機(下)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44章 蔡攸(上)第22章 勇氣(下)第31章 跳牆(上)第34章 南行(下)第23章 傳承(五)第17章 商戰(中)第42章 大石(下)第37章 島南(下)第26章 野心(中)第31 回航(下)第53章 道阻(完)第13章 包圍(上)第3章 滅國(上)第44章 亂象(一)第57章 西軍(中)第46章 明教(下)第15章 翻牌(下)第9章 綢繆(上)第21章 傳承(四)第29章 焚城(下)第38章 土著(上)第33章 局勢(下)第25章 野心(上)第1章 三年(上)第23章 武功(下)第7章 紛亂(下)第4章 使團(下)第26章 天子(中)第24章 喪事(下)第23章 喪事(上)第42章 餘波(上)第13章 包圍(上)第2章 老種(中)第64章 九五(完)第30章 連橫(下)第25章 突遇(下)第56章 西軍(上)第19章 陣線(上)第9章 懲戒(下)第4章 使團(下)第14章 硝煙(中)第57章 九五(中三)第56章 西軍(上)第1章 北行(上)第50章 聖公(下)第37章 異變(中)第48章 助守(下)第6章 滿萬(下)第45章 亂象(二)第40章 內附(上)第43章 交涉(上)第13章 包圍(上)第8章 四方(中)第37章 湄嶼(上)第15章 意外(下)第3章 白山黑水(三)
第24章 清化(下)第32章 局勢(中)第42章 大石(下)第43章 決勝(上)第10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三)第38章 股票(下)第13章 西行(下)第9章 三國(上)第22章 烈風(上)第13章 西行(下)第56章 西軍(上)第58章 九五(下一)第43章 改制(下)第11章 和議(上)第33章 南行(上)第1章 北行(上)第6章 天津(下)第29章 焚城(下)第18章 商戰(下)第25章 天子(上)第11章 孤舟(上)第9章 懲戒(下)第51章 道阻(五)第13章 西行(下)第45章 亂象(二)第15章 船場(上)第34章 出戰(上)第44章 交涉(下)第16章 神機(上)第39章 湄嶼(下)第34章 覆亡(上)第37章 湄嶼(上)第34章 覆亡(上)第9章 四方(下)第46章 亂象(三)第46章 新年(上)第8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一)第30章 連橫(下)第7章 紛亂(下)第9章 守城(上)第22章 萬馬(上)第24章 風雨(下)第18章 神機(下)第9章 伊德利斯東遊日記(二)第44章 蔡攸(上)第22章 勇氣(下)第31章 跳牆(上)第34章 南行(下)第23章 傳承(五)第17章 商戰(中)第42章 大石(下)第37章 島南(下)第26章 野心(中)第31 回航(下)第53章 道阻(完)第13章 包圍(上)第3章 滅國(上)第44章 亂象(一)第57章 西軍(中)第46章 明教(下)第15章 翻牌(下)第9章 綢繆(上)第21章 傳承(四)第29章 焚城(下)第38章 土著(上)第33章 局勢(下)第25章 野心(上)第1章 三年(上)第23章 武功(下)第7章 紛亂(下)第4章 使團(下)第26章 天子(中)第24章 喪事(下)第23章 喪事(上)第42章 餘波(上)第13章 包圍(上)第2章 老種(中)第64章 九五(完)第30章 連橫(下)第25章 突遇(下)第56章 西軍(上)第19章 陣線(上)第9章 懲戒(下)第4章 使團(下)第14章 硝煙(中)第57章 九五(中三)第56章 西軍(上)第1章 北行(上)第50章 聖公(下)第37章 異變(中)第48章 助守(下)第6章 滿萬(下)第45章 亂象(二)第40章 內附(上)第43章 交涉(上)第13章 包圍(上)第8章 四方(中)第37章 湄嶼(上)第15章 意外(下)第3章 白山黑水(三)
主站蜘蛛池模板: 和硕县| 盘山县| 栾川县| 南岸区| 上杭县| 三台县| 利辛县| 淮滨县| 绥德县| 本溪市| 惠来县| 萨迦县| 凭祥市| 南丹县| 台前县| 灵山县| 云阳县| 雅江县| 卢龙县| 普格县| 大庆市| 定结县| 茂名市| 商都县| 大兴区| 钦州市| 黑龙江省| 益阳市| 哈尔滨市| 三门县| 广水市| 大关县| 漳州市| 方正县| 桦川县| 阿拉尔市| 大洼县| 涿州市| 册亨县| 星子县| 逊克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