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45章 繼續向西

要是按照儒家“蠻夷入華夏,則華夏之”的思想,只要薛裡安託認可華夏文化,毫無疑問能夠加入到華夏,成爲華夏的一份子。

不過,帝國現在可不是儒家在當權,帝國的民族政策還沒有真正的成型,但是已經有相應基礎,既是完成一定的稅收額度,履行在帝國應盡的義務,達到一定的標準,可以被視爲帝國的一份子。

稅收額度有數字,應盡的義務中稅收就是其中之一,另外還要參與每年兩次的義務操練,這些都是能夠用記錄來說話,最後那個“一定的標準”纔是最操蛋的,因爲是什麼標準根本沒有明確的說明。

制定接納異族成爲帝國一員的政策起因是來自於那邊的彙報,劉邦寫了一封信件送回帝都的執政府,介紹了許多來自中亞的商人熱切期盼能夠加入到帝國,成爲帝國的一份子。另外,西域地界上的不少人也在尋求能夠得到帝國的保護,這批人的身份地位和財富明顯比較有份量。

帝國在未來會佔領西域,陳餘認爲接納一些西域土著有益於日後對西域的佔領,建議劉邦將那些事情當回事,最好是將西域土著的熱切期盼轉回國內。

中亞商人可是親身到帝國的地界上走了一遭,他們親眼看到了帝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對於很多異國他鄉的人來說,帝國有些地方是充滿了戰爭留下的廢墟,但這個國家增加以一種非常迅速的速度撫平戰爭的傷口,並因爲統治階層重視戰後重建而進入到一種十分有利可圖的高速發展期。

似乎能夠從中獲得利益是中亞商人想要加入進去的其中一個因素,更多的是中亞現在很亂,他們期盼能夠有一個安穩的環境可以保證生命安全。

中亞商人親身感受過帝國的蠻橫無理,是那種一致對外和官府維護國民的蠻橫無理。只有遭受過迫害和欺凌,國家無力進行保護,纔會明白身爲強大國度一員是何等的幸福,並且他們多方打聽之下還知道一點,東方帝國不是一個只會抗議和譴責的國家。這個國家正在進行的草原戰爭就是出於草原人入侵的報復,而似乎草原入侵的時候那些土地還不屬於帝國?

是啊,帝國出兵攻打草原,打出的口號就是復仇。

爲秦地和趙地被殺的同胞報仇,爲之前任何一個在草原胡人入侵時受過傷害的華夏苗裔復仇。

一個願意爲國民遭受入侵受到傷害而進行報復的國家,聽上去給人的感覺就有著莫名的歸屬感和安全感。事實上不也正是這樣嗎?要不國家在需要的時候講民衆應該付出什麼,或是民衆需要對國家進什麼義務,等待民衆需要到國家的時候。國家突然間就“不見了”,這樣的國家總讓人有那麼點熱愛不起來。

無論是哪裡的商人,他們總會是一羣最爲沒有安全感的羣體。一直是到上古先秦時代結束之前,應該說是儒家沒有徹底擡頭之前,華夏這邊的商人狀況其實還好,雖然也受到各種壓制,但除非是自己作死,不然當權者並不那麼肆無忌憚進行“養豬”;華夏之外的商人,他們的境遇有好有壞,境遇最好的商人掌控著國家。境遇壞的商人卻是先於華夏商人一步被當成肥豬在養。

中亞戰亂不斷,大商人擁有來自官方的勢力,本身也有著數量龐大的武裝團體,這些商人在戰亂地區並沒有受到傷害,反而是因爲在戰亂中有實力還得到了擴充。但並不是所有商人都會是大商人,實力不強的商人別說去吞併和進行擴張,不在戰亂中被吞併和家破人亡就不錯了,恰恰也是這一部分的商人有那麼點熱切地想要加入帝國,成爲帝國的一員。

“似乎是因爲塞琉古帝國重新恢復對東面用兵?”陳餘一臉的不確定,他說:“之前塞琉古帝國不是攻打那個埃及托勒密王朝嗎?”

劉邦是滿臉的迷糊。陳餘還能記得住那些名字奇怪的國家,識字不多的劉邦卻很難得能記住那些名字又臭又長的國家名字。

“塞琉古帝國是在攻打埃及托勒密王朝,好像是在去年就攻下了敘利亞地區,然後調兵回到東線。”韓信臉上沒有什麼表情。他的眼眸盯著掛在邊上的地圖,說道:“帕提亞和巴克特里亞的使節有說過,今年兩國有意向前推進,大概是這樣迫使才塞琉古帝國回調軍隊。

那張地圖看上去有些粗糙,顯示的是西域和中亞的國家分佈情況。地圖上的西域部分,描繪起來的時候還算是比較詳細。至少不但將國家和勢力範圍畫了出來,還標註上了沙漠、戈壁、沼澤、水源地等等必須要有的東西。屬於中亞的那些部分,則只是簡單地用線條劃出了國家分佈和一些有名的河流。

使節團目前的位置是在闐池西南方向,這裡其實就是北山西北方,距離宛國隔開一片沙漠,沙漠並不算大,再往西南是一片水草豐滿的平原,那裡就是宛國的所在地。

今時今日,冒頓早已經不在北山區域,他們是在三個多月之前離開北上向西而去,期間徵西兵團的徐志帶兵追了一下,雙方在距離使節團不遠的那片平原有戰過一次。

徐志帶的是八千騎兵,他們在平原上遇到的是冒頓丟下來阻斷追兵的一萬五千人馬。八千武裝齊配的突擊兵、遊騎兵遇上看著悽慘落魄的一萬五千各族烏合之衆,那場面其實一點都不激烈,徐志僅是出動三千突擊騎兵發動一次衝鋒,兩翼合圍上去都還沒有開打,被冒頓留下來阻敵斷後的人馬立刻投降了。

從戰俘的口中,徐志知道冒頓是帶著部衆前去了宛國,這一批被留下來斷後的人馬是西域土著,他們是聽說冒頓要一直向西,不願意跟著冒頓一塊逃亡,冒頓也需要有人能留下來阻擋追兵,結果是被丟了下來。

冒頓前往宛國?徐志得到這個消息就壓著戰俘走向返程。

帝國因爲樓蘭國那邊的事情已經與宛國有過較量,前鋒部隊是在且末境內遇上了追殺李信所率潰兵,那一次遭遇戰是五百帝國突騎兵將三千宛國騎兵堵在一個谷地口,然後費了點功夫給全殲了。

五百對三千。並且是以全殲而告終,看上去戰果非常的輝煌,但實際上真正瞭解內情的卻知道實際上並不輕鬆。

宛國是西域西南部的區域性強國,這個區域霸主在烏孫衰弱之後奮起。

吞併了不少西域西部的城邦和部落,之前又接納了許多從西向東遷徙的逃亡人,國力在三五年間增漲迅速。

除開人口和地皮上的增加,宛國還從一些接納的逃亡者那裡獲得了一些先進的技術,包括了從印度那邊流傳到塞琉古的冶煉技術、農物栽植技術、布綢編織技術等等。

宛國得到了許多技術。因爲一段時間的擴張獲取的資源也並不算少,再加上他們本來就有西域最優秀的戰馬,能夠被視爲西域西部霸主並不是沒有原因的。

所謂的五百全殲三千,那是建立在自身損失了一半,最後依賴於將宛國騎兵堵死,然後利用地形優勢用弓弩遠程射殺才有那樣的戰果。

帝國的突騎兵裝備目前是領先於世界任何一個國家,每一名突騎兵的騎士都是身穿金屬甲冑,甲冑還包括了羣架和腿部的條狀扎甲,戰馬的面部和前胸位置裝配了金屬防具。突騎兵除了金屬防具之外,他們還會攜帶一桿騎槍和長柄斬馬刀。遠程的兵器是一部遠程單射弩和一部進程連射弩,個別的騎士還會自行攜帶非制式的騎弓。

突騎兵這樣的配套,與草原胡人作戰的時候佔的便宜不是一點半點,草原胡人沒有冶煉技術,用的一般是骨箭或是乾脆沒有箭鏃的弓矢,近戰兵器是青銅打造,因此草原胡人的箭矢一般對突騎兵沒有威脅,近戰的時候青銅兵器也破不開金屬甲冑。

宛國的騎兵就有點不一樣了,他們的箭鏃雖然是青銅,但至少比骨頭做的箭鏃更有殺傷力。比較詭異的是宛國騎兵竟然大多數裝備了鐵質兵器。

事後帝國的士兵有進行過比較,宛國的鐵質兵器雖然款式大多要短一些,但是騎兵用的矛頭質量其實很不錯,唯一落後於帝國的是比較脆的缺錢。但真的異常鋒利。

鑑於發現宛國與帝國之前的對手有那麼點不同,且末一戰時的徵西兵團並不是帶著戲耍在應付,雙方是帝國這邊出動一萬,宛國那邊來了三萬。

帝國與宛國在且末發生碰撞並不激烈,僅僅是進行了小規模的交鋒,宛國就有序地進行撤退。

考慮到帝國目前並沒有大舉佔領西域的意圖。徵西兵團也纔剛剛抵達西域,蒙恬只是命五千騎兵尾隨撤退的宛國部隊沿途騷擾,然後就專心一致的經營搶下來的西域南部,打算建造一個穩固的前進基地。

蒙恬的謹慎其實並不是沒有麻煩,他面對宛國時沒有展現出帝國一直以來的強橫和野蠻,一些西域國家也就難免會有小動作。最後還是到了西域南部的衛翰舉起屠刀,滅了幾個有異動的部落,纔算是讓各個有了小心思的西域勢力安分下來。

衛翰進行屠殺之後找到了蒙恬,提醒蒙恬帝國的強勢態度。

蒙恬只是下意識忘記了一點,他是按照還在秦國時期的心態在統領軍隊,也忽視掉他們現在不是在打內戰,他們應對的是皇帝一再強調的異族,對異族溫和只會是被當成軟弱可欺。

“其實啊,蒙將軍不是忽視,也不是遺忘。”陳餘陰暗地猜測:“那是蒙將軍想給故主開路。”

蒙恬的故主就是扶蘇嘛!

扶蘇正帶著兩個軍團的兵力和非常多的民衆前來西域的路上,他們是要穿越大半個西域,去一個本來屬於北薩迦人的地方就番。

北薩迦人已經被大月至人打敗,目前那塊地方是屬於大月至所有。而大月至正在試圖東返,近期不斷聯合留在烏孫領地的小月氏,不斷不斷地給烏孫找麻煩。

“蒙恬溫和點對待西域土著,是抱著給扶蘇增加助力的心思。”劉邦直接點開,明說:“衛中郎將肯定是發現了這點,就是不知道是抱著什麼心態,竟然破壞了蒙將軍的小心思,毫不猶疑地舉起了屠刀。”

“你怎麼不往衛中郎將是在幫蒙將軍的方向想?”陳餘一直和劉邦都不對付,嗆聲道:“由帝國國防軍舉起屠刀,然後再由秦封國來展現仁慈,顯然這樣做更有利於秦王。”

“哈!”劉邦一拍大腿,贊同道:“你說得對!”

陳餘開始無語了,他最受不了劉邦的一點就是,劉邦從來不講什麼面子,承認自己錯誤的同時也吸取正確的觀點,然後又不妨礙劉邦反覆捉弄和以勢壓人。

“秦王肯定是要吸收一些土著的嘛!”劉邦對著滿臉鬱悶的陳餘擠眉弄眼,說道:“要不只是從帝國本土帶那些人,能在異國他鄉的土地……”,說到這他反應過來有點說錯了,改口道:“在封地上發展得起來?”

陳餘好像察覺到劉邦一些打算,瞪大了眼睛,說道:“你向中樞上書接納異族商人,不會是爲了打著賣秦王一些面子吧?”

事實上劉邦還真的是那樣的打算,除了賣秦王扶蘇一個面子之外,他還能從那些商人那裡獲得直接的好處。另外,他也真心是覺得接納一些富有的商人對帝國只有好處沒有壞處。

“咱們出使中亞,還可能去更加遙遠的地中海啥玩意的地方,喊出的口號是爲帝國尋找商貿的交易對象。”劉邦一臉的正經,昂了昂下巴,挽著鬍鬚:“接納那些商人又不是立刻讓他們成爲帝國一員,不是還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納稅額度?有了瞭解中亞情勢的那些人,對咱們還是有好處的吧?”(。)

第673章 最後的機會(四)悲劇再請假一天第350章 張良(上)第320章 受迫於齊第257章 跪?還是不跪?第760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285章 再次碰撞第688章 餘音(九)第684章 餘音(五)第670章 最後的機會(一)第32章 箇中曲折第657章 國祚(五)第739章 第一次(上)第301章 丹陽攻防(下)第997章 互相瞭解很重要第50章 尷尬之極第730章 漠南(十六)第101章 出兵在即第230章 暫時的沉靜第774章 怎麼辦?(下)第428章 難題第909章 兩個時代第331章 大事第173章 震懾四方第420章 祈禱儀式第52章 前往咸陽(上)第737章 南下(下)第647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三)第198章 蒯通的立身第414章 紛亂的中原第1061章 出大事了第626章 狗血透頂第1097章 此刻,只有粗話能表述心情第665章 當猜測成爲事實第427章 一個就夠了第601章 迫近了第776章 在路上第298章 九江郡動向第7章 衝鋒姿態第256章 餘音第135章 拉開序幕第70章 風聲鶴唳第1088章 震撼!悲劇再請假一天第765章 進展第946章 張弛之間第1007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第781章 來吧!第277章 玩場大的第525章 要“世界大戰”了?(七)第52章 前往咸陽(上)第508章 封賞與思量(上)第566章 朋友嗎?第154章 各方動向第243章 劍拔弩張第946章 張弛之間第291章 鼠目寸光第421章 與理智無關第965章 就是那個李信!第348章 南陵城(上)第208章 所謂坦蕩第257章 跪?還是不跪?第899章 熱烈氣氛下的……第226章 第三天(上)第225章 一樣的戰袍第585章 超乎想像的複雜(上)第54章 城門之下第270章 膽小?第1章 疑是山賊第946章 張弛之間第1058章 無法愉快玩耍第940章 另類朝會第1086章 不被重視的歷史一刻第649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四)第486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663章 苗頭第133章 成事在人第406章 四路第417章 徐巖的後路第557章 是誰親征?(下)第187章 不讀詩,無以言第329章 魏使魏豹第512章 有可能嗎?第324章 免得誤會第452章 快劍第613章 時光如梭(三)第571章 徒嘆奈何第160章 越王后裔第849章 一家歡喜一家愁第720章 漠南(六)第489章 爲什麼第1087章 羅馬?哪個旮旯的?第826章 遙遠的距離第905章 道不盡的魑魅魍魎第346章 明白人(上)第275章 謀全局者第566章 朋友嗎?第472章 都難啊(上)第191章 就該是這樣子第645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一)
第673章 最後的機會(四)悲劇再請假一天第350章 張良(上)第320章 受迫於齊第257章 跪?還是不跪?第760章 也就那麼回事第285章 再次碰撞第688章 餘音(九)第684章 餘音(五)第670章 最後的機會(一)第32章 箇中曲折第657章 國祚(五)第739章 第一次(上)第301章 丹陽攻防(下)第997章 互相瞭解很重要第50章 尷尬之極第730章 漠南(十六)第101章 出兵在即第230章 暫時的沉靜第774章 怎麼辦?(下)第428章 難題第909章 兩個時代第331章 大事第173章 震懾四方第420章 祈禱儀式第52章 前往咸陽(上)第737章 南下(下)第647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三)第198章 蒯通的立身第414章 紛亂的中原第1061章 出大事了第626章 狗血透頂第1097章 此刻,只有粗話能表述心情第665章 當猜測成爲事實第427章 一個就夠了第601章 迫近了第776章 在路上第298章 九江郡動向第7章 衝鋒姿態第256章 餘音第135章 拉開序幕第70章 風聲鶴唳第1088章 震撼!悲劇再請假一天第765章 進展第946章 張弛之間第1007章 心比天高,命比紙薄第781章 來吧!第277章 玩場大的第525章 要“世界大戰”了?(七)第52章 前往咸陽(上)第508章 封賞與思量(上)第566章 朋友嗎?第154章 各方動向第243章 劍拔弩張第946章 張弛之間第291章 鼠目寸光第421章 與理智無關第965章 就是那個李信!第348章 南陵城(上)第208章 所謂坦蕩第257章 跪?還是不跪?第899章 熱烈氣氛下的……第226章 第三天(上)第225章 一樣的戰袍第585章 超乎想像的複雜(上)第54章 城門之下第270章 膽小?第1章 疑是山賊第946章 張弛之間第1058章 無法愉快玩耍第940章 另類朝會第1086章 不被重視的歷史一刻第649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四)第486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第663章 苗頭第133章 成事在人第406章 四路第417章 徐巖的後路第557章 是誰親征?(下)第187章 不讀詩,無以言第329章 魏使魏豹第512章 有可能嗎?第324章 免得誤會第452章 快劍第613章 時光如梭(三)第571章 徒嘆奈何第160章 越王后裔第849章 一家歡喜一家愁第720章 漠南(六)第489章 爲什麼第1087章 羅馬?哪個旮旯的?第826章 遙遠的距離第905章 道不盡的魑魅魍魎第346章 明白人(上)第275章 謀全局者第566章 朋友嗎?第472章 都難啊(上)第191章 就該是這樣子第645章 歡迎來到新時代(一)
主站蜘蛛池模板: 津市市| 通辽市| 屏东县| 永康市| 和政县| 怀宁县| 华蓥市| 台南县| 车致| 门头沟区| 大宁县| 浦江县| 威宁| 鄂托克前旗| 康平县| 天津市| 安吉县| 灵石县| 如皋市| 库伦旗| 南雄市| 谷城县| 朔州市| 旺苍县| 句容市| 石河子市| 黑水县| 西乌珠穆沁旗| 安多县| 乐清市| 弥渡县| 曲周县| 波密县| 黔西县| 太仓市| 四会市| 汶川县| 姚安县| 讷河市| 罗江县| 葫芦岛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