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十章 胡服風暴_一 白起方略第一次被放棄

當中山國特使星夜趕到咸陽時,秦國君臣正在章臺秘密會商。

中山國是大河東岸太行山東麓的一個山國,都邑靈壽,疆域盈縮無定,強盛時方圓曾達千里之廣,戰國中期卻只是個五六百里地的小邦了。地雖不大,卻恰恰卡在秦趙魏韓四強之間:西面是秦國的河東根基離石、晉陽兩大要塞,南面是韓國飛地上黨山地,東南是趙國鉅鹿與邯鄲地帶,西南面是魏國的河內地帶。彷彿四方生鐵之間的一方綿墊兒,一旦抽掉,四方生鐵便會硬碰硬轟然相撞。在秦國崛起之前,中山國主要是魏趙韓三國爭奪的焦點。戰國中期形勢大變,秦國先收復了河西高原,再奪取河東離石與晉陽,成了直面中山的最強大勢力。及至秦軍奪取魏國河內地帶並設置河內郡後,魏國萎縮於大河之南,等於在爭奪中山國的格局中退出了。也由於河內歸秦,韓國原在魏國河內的狹窄通道也被秦國一體化入,韓之上黨遂成了一塊飛地。雖然也是直面中山,但由於國勢大衰,韓國也早已經沒有了爭奪中山國的雄心。恰在這二十多年間,趙國驟然強大,於是,中山國事實上主要成爲秦趙兩大強國之間的緩衝地帶。

若依地緣大勢,中山國對於趙國,有著比秦國更爲根本的利害關聯。秦國崛起之後,擴張之勢一步大過一步:收河西進河東,吞併巴蜀,奪取魏國河內,再奪楚國南郡,無可阻擋地強大起來。而趙國卻在進入戰國的百年期間,除了對三胡(東胡、林胡、樓煩)作戰略有收穫,始終沒有大的擴張。唯其如此,奪取中山國對強大之後的趙國,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吞滅中山國,非但根除了一個肘腋大患,且對奪取韓國上黨立即形成了壓頂之勢;中山國與上黨一旦歸趙,既可使河東的廣闊山地成爲對抗秦國的堅實屏障,也可使通向中原的大道暢通無阻。正因瞭如此大勢,趙武靈王后期第一次滅了中山國。然則後來趙國內亂,中山國又死灰復燃重新立國。如今趙國重新強大,決意根除中山國,這次出動十萬大軍,顯然是要一舉吞滅中山國。

一接到緊急密報,魏冄覺察事非尋常,立即渡過渭水到了章臺。

入得夏日,年事已高的宣太后常常多嫌咸陽宮燠熱難耐。秦昭王遂命長史將章臺收拾清理得潔淨整肅,自己與太后一起搬到了章臺消暑,一應重大國事自也趕到了章臺會商。魏冄來到時,恰是正午時分,宣太后正在午間小憩,獨秦昭王在書房盯著牆上那幅新繪製的大秦地圖凝神沉思。已經四十多歲的秦昭王,雖然依舊沒有多少國事,但一如既往地毫不懈怠,但有國事撞到面前,或太后丞相請與會商,總是立即前往,而且有話便說絕不瞻前顧後。時日一長,不期然地隱隱形成了太后、丞相、秦王三足鼎立主持國政決策的格局。魏冄依舊是軍政大權在握,卻也不再像原先那樣徑直與太后商議了事,只要秦昭王在,也便與秦昭王先說,而後再與太后共同議決。

“出大事了!”魏冄熟悉章臺,一步跨進書房急促說了一句。

秦昭王一轉身道:“趙何發兵中山國?”

“我王如何曉得?”魏冄心中一沉,若是秦王先得密報,朝局就大爲蹊蹺了。

“我是私下忖度,趙國該當有此舉動。”秦昭王悠然一笑,“趙國君臣雄心勃勃,不滅中山,於心何安?”

“也是一理。”雖然心下稍安,但魏冄還是被秦昭王的“先知”觸動了。這個消息對他這個身在中樞的秉政權臣是如此突兀,整日閒暇的秦昭王卻在“忖度”中料到了先機,魏冄,你當真老了麼?心下雖則閃念,面上卻是淡淡一句撂過,“等太后醒來,立即商定個對策。”

“太后的午眠是越來越長了。”秦昭王思忖間道,“以我之見,先行宣召白起、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來章臺,未時之後正好合議。王舅以爲如何?”不知從何時開始,秦昭王不再呼魏冄爲丞相或穰侯,而喚做了王舅。

“白起正在南郡巡視軍務,擴充夷陵水道,一時趕不回來。”魏冄皺著花白的眉頭,“宣召華陽君三人前來可也。”

“大戰沒有白起,可是不好說。”

“十萬兵馬也算大仗?”魏冄輕蔑地笑了,“國策但定,任一大將足以應對。”

“好,先宣來三君商議。”秦昭王轉身高聲道,“知會長史:急召華陽君、涇陽君、高陵君立即趕赴章臺議事。”

“是。”書房廊下的老內侍答應一聲匆匆去了。

“我到前署等著。”魏冄說罷,來到章臺第二進庭院。這第二進有九間冬暖夏涼的石屋,是宣太后特意下令設置的相署。每年冬夏,只要宣太后或秦昭王來章臺,魏冄也會時不時趕來會商國事。爲了方便就近處置緊急國務,丞相府的六名精幹屬員長駐在這裡上承下達,確實是快捷了許多。突然之間,魏冄覺得他需要冷一冷心境,便來到相署自己的書房。

“啓稟穰侯:武安君有羽書方到。”魏冄剛踏進書房,書吏匆匆來到。

“快打開。”

書吏利落地抽出腰間皮袋裡的一支專門開啓信件的細長匕首,嫺熟地挑開銅管泥封,擰開管蓋抽出一卷羊皮紙捧了過來。魏冄嘩啦展開,白起那粗大的字跡赫然入目:

穰侯臺鑒:白起已接軍報,趙國發兵中山。起以爲趙國目下氣勢正盛,吞滅中山難以阻擋,過早與之爭鋒,反給魏楚等可乘之機。對趙之策,當以先取上黨爲根基,成壓迫之勢,而後相機決戰。趙國業已成強,與我大戰必在早晚,宜聚舉國之力,不戰則已,戰則雷霆一擊,縱不能滅趙,亦使其根本衰弱。白起多方忖度,夜不能寐。穰侯掌軍國大政,定能明察善斷。

魏冄看罷不禁大皺眉頭。他與白起的將相合璧,幾乎是有口皆碑。從與白起相識共事開始,他從來都毫無保留地支持白起。白起也對他極爲敬重,雖說白起目下之爵位職

權都與他這個丞相不相上下,但白起從來都視穰侯爲軍政第一重臣,凡遇大事必先與他會商,從不單獨向太后或秦王進言。目下這封如此緊要的羽書,白起完全可以直呈宣太后,然而白起還是徑直送入丞相府,從擡頭語氣看,顯然只是給他一個人的。這是白起與他多年的慣例,魏冄倒是絲毫沒覺得有何不妥,時日一長也就習以爲常,覺得該當如此。畢竟,當初是他一力將白起托出水面的,況且,他與白起從來都是坦蕩謀國做事爲先,只要做事快捷,些小方式誰卻去細加揣摩了?目下魏冄的皺眉,是覺得白起的想法有些不對味,對,是謹慎過分。以白起之沉毅冷靜果敢與用兵之精到,面對十萬兵馬竟如此謹慎小心,魏冄覺得有些不可思議。

細想起來,白起在第一次河外大破合縱聯軍後,似乎就漸漸深沉了。宣太后幾次笑著說:“白起大有長進呢,多讀兵書,說事有學問了。”魏冄當時倒是沒在意,目下想起來,白起的變化似乎還就是從那時開始的。以魏冄的粗糲秉性,他倒是更喜歡原先的白起,只就戰場說話,其餘一概不想;打仗雷霆萬鈞,國事悉聽上命決斷。可如今,白起想得多了,已經想到了戰場之外的天下大勢,於是,也變得謹慎了。這是好事麼?目下這封羽書,分明在說秦國對趙國的長策大謀。然面對十萬兵馬,卻說趙國“吞滅中山難以阻擋”,那種面對六十餘萬大軍而勇往直前的氣概哪裡去了?白起啊白起,莫非你也想做樂毅那般儒將,爲求一仁而六載不下一城,最終功虧一簣?

“稟報丞相:太后宣召。”書吏輕輕到了廊下。

魏冄順手將羊皮紙揣進胸前襯裡的衣袋,匆匆向最後一進的竹園走來。

章臺後園只是山麓下一片略加修葺的天然草場,一道青石條砌起的高牆,一方茂密的竹林,一池天然的山潭碧水。潭邊草地上有一座茅屋庭院,那是當年秦孝公在章臺的居所,號曰玄思苑,是孝公爲懷念墨家女弟子玄奇而命名。孝公四十五歲積勞死去,玄思苑成了一處頗具神聖氣息的舊居。秦惠王、秦武王每有大事入章臺,必要到玄思苑對著孝公靈位稟報祈禱。秦昭王加冠之後,在玄思苑立了一座孝公石像,又令宮中老內侍畫了孝公像交蜀中絲工精心刺繡成一幅與真人等高的繡像,張掛在玄思苑正廳靈位後。從此,這章臺玄思苑便成了追念孝公的肅穆所在,被一班大臣稱爲“小太廟”。魏冄每次進入章臺,都要到玄思苑小祭孝公。此時雖有急務,他還是停下腳步對著玄思苑肅然地深深三躬,才匆匆向竹林中走去。

竹林深處是雲鳳樓。這雲鳳樓是秦昭王專門爲宣太后修建的,名號是宣太后自己取的。究其實,雲鳳樓只是一座架在粗大木樁上的兩層竹樓。這種竹樓是雲夢澤楚人的山居習俗,楚人呼之爲“幹欄”。暮年的宣太后頗有鄉情,常常對秦昭王唸叨:“要說舒坦,還是雲夢澤好啊。幹欄多豁亮,四面來風,比這高房大屋自在多了。”秦昭王說給了白起,其時正逢奪取南郡大軍班師歸來。白起感念宣太后平日對自己的關切,從南郡緊急徵發了十多名建造“幹欄”的能工巧匠,一個月便在章臺竹林建成了這座“幹欄”竹樓。一切就緒,秦昭王在盛夏之時請母親到章臺消暑。宣太后一見茂密竹林中的幹欄樓,呵呵直笑:“好啊好啊,羋氏老在這幹欄裡了!”

“母后,幹欄當有個名號。”秦昭王高興地指點著。

“我想想。”宣太后略一沉吟,“楚人云夢,秦人喜鳳,雲鳳幹欄了!”

秦昭王笑了:“母后,還是‘雲鳳樓’雅些個。”

“如何?幹欄土了?”宣太后頓著竹杖笑了,“畢竟在章臺,就依你,雲鳳樓!”

於是,雲鳳樓成了宣太后的常住寢宮,一年倒有大半時日消磨在此。

魏冄對這雲鳳樓頗不以爲然,總覺得這位老姐大可不必如此張致,讓老秦人覺得礙眼。粗豪的魏冄少年離楚,入鄉隨俗,衣食住行已經完全變成了一個秦人,更兼身材高大黝黑威猛步態赳赳,若非偶然流露的楚音,直是一個地道的老秦人。然則,魏冄也是精細的,絕不會在這種無關大局的小事上對老太后聒噪,況且,即或說了也是無濟於事。這位老姐姐的無所顧忌與她不讓鬚眉的英風一樣,是天下聞名的。當年堅持要陪同兒子入燕做人質,曾令秦惠王大是頭疼,最終不得不教她去了。做了人質照樣我行我素,公然與亞卿樂毅生出了情愫,回到咸陽尚念念不忘。記得在樂毅行將入秦之前,魏冄很是認真地勸阻了一回姐姐,請她斷了與樂毅的念頭,萬勿引來天下嘲笑。誰知老姐姐撇著嘴輕蔑地一笑:“樂毅鰥夫,羋八子寡婦,男女人倫天經地義,怕誰個嘲笑了?”

更令天下咋舌者,還是這位老姐姐在外邦特使面前的驚人之言。

楚國猛攻韓國雍氏時,韓使尚靳入秦求救,魏冄與老姐姐並秦王共同接見韓使。說了半日,尚靳言不盡意,總是脣亡齒寒之類的道義之詞而不涉實際。宣太后突兀開口,打斷了尚靳道:“我侍奉先王之時,先王將大腿搭在我身上,我便覺沉重難支;可先王完全壓在我身上,反倒不覺其重了。因由何在?全身壓我,給我歡喜,於我有利,自不沉重了。秦國救韓,原不在出兵多少,而在我能否得利,尚子明白了?”一席話畢,師從儒家的尚靳大爲難堪,漲紅著臉瞠目結舌。宣太后一陣咯咯長笑:“言不及義,虛妄之士也!你等說,我去了。”甩著大袖徑自去了。魏冄記得很清楚,那次只有秦昭王坦然自若,連他也覺得難堪了,只有約定尚靳夜來再議。自從那次之後,這位老姐姐的無所顧忌令天下側目,一時譭譽紛紛。各國特使入秦,但逢宣太后便如芒刺在背。連每次必在場的魏冄都總是提著心氣,生怕她口無遮攔。

如此一個老姐姐,你能管得她住何等樣的房子?

上得四尺寬的結實木梯,沿著寬寬的外廊拐過兩個轉角,到了雲鳳樓

臨水的一面,穀風習習撲面,魏冄頓覺清爽起來。聽屋內聲音,華陽君三人已經到了。

“都坐了。”已經是兩鬢白髮的宣太后午眠初起,顯得分外精神,“秦王已經將事由說了,丞相也來了。都說,甚個計較?”尋常重臣議事,也就是這幾個人再加白起。所不同的是,但凡沒有白起在場,宣太后都分外莊重,幾乎從來沒有笑臉。

在座五人,秦王是兒子,丞相是同母異父弟,華陽君是同父異母弟,高陵君與涇陽君是自己未嫁秦惠王時的兩個兒子,全是至親家族大臣。雖說秦人從老祖宗開始就已與西部邦國雜處共生,只要是能才,歷來不計較異族異邦之士執掌大權。然則,除了一個武安君白起,舉朝重臣皆出外邦,畢竟是秦國第一遭。朝野之間,已經將魏冄與三君呼爲“四貴”了,顯見老秦人是頗有微詞的。若不按規矩來,誤得幾件大事,便會生出諸多事端,甚或導致入秦羋氏家族一舉傾覆。宣太后明銳異常,自是掂得輕重,對每個人說話都是官稱,實則時時在提醒著這幾個非同尋常的顯貴——都得明白自己的權力身份,不要以私情誤國。

“我看,不能教趙國滅了中山。”華陽君羋戎原本是藍田將軍,性情寬厚,先慷慨一句,接著歉然低聲道,“只是,如何阻擋趙國,我尚無成算。”

“家事無定見,國事無成算,夫人當家沒了自個麼?”宣太后冷冷一句,華陽君滿臉通紅。華陽君雖是大將出身,偏偏卻對那個不生兒子的華陽夫人寵愛有加,尋常時節幾乎事事都是華陽夫人做主,在秦國大臣中成爲一奇。這是在座誰都曉得的事,宣太后已經直面斥責,他人也不好再說。

“趙國若滅中山,我河東根基離石、晉陽便成孤島。”高陵君嬴顯打破了沉默。他目下執掌黑冰臺,對各國情勢瞭如指掌,顯得極爲自信,“當年趙雍非同尋常,其勃勃雄心堪與齊湣王比肩,其過人才干與英雄氣度,卻又遠非齊湣王所能及。趙雍給趙國留下了一支精銳大軍,且平定了東胡、林胡、樓煩,三次蠶食中山國。目下趙何,分明是要從吞滅中山開始,踏出南下爭霸第一步。若不能在這第一步還以顏色,趙國會立即奪取上黨,直接壓迫河內,成爲心腹大患。”

“高陵君言之有理!”兼領咸陽城防的涇陽君立即跟上,“趙攻中山國,我攻趙邯鄲。此乃孫臏圍魏救趙之計。若得定策,我率十萬大軍攻趙!”

“你?”宣太后嘴角淡淡一撇,看著魏冄,“白起如何?沒個話來?”

“有。白起的快馬羽書。”魏冄本不想將白起的羽書拿出來,然在閃念之間卻又立即拿了出來。這位老姐姐知人之明殺伐決斷之利落,魏冄從來都畏懼三分,她但發問,自是料定白起不會在如此兵家大事上聽憑朝議,但有隱瞞,立時必有難堪。

“丞相之意如何?”宣太后瞇著眼睛將羽書看了一遍,順手遞給秦昭王,又看著魏冄。

“啓稟太后,臣以爲武安君白起失之謹慎。”在宣太后面前,魏冄從來不會像在秦昭王面前那般無官稱說話,言必合乎法度,“若是大勢繁難糾結,敵國軍力數倍於我,自當謹慎從事。然則,目下山東五國皆弱,無一國堪與大秦正面爭雄。唯餘趙國稍有起色,視若空前強敵,似有不妥。據實而論,趙國三十餘萬大軍,我則有四十餘萬大軍。趙之國力、軍力,皆弱於我甚也。再說部署:趙軍精銳十餘萬長駐陰山草原,十萬大軍攻中山國,所餘兵力充其量十二三萬,除去要塞與邯鄲城防,能出動者僅在八萬上下而已。當此時勢,若聽任趙國吞滅中山國,將大大助長山東六國氣焰,合縱死灰復燃亦未可知。”魏冄本來沒有想對如此一件顯而易見的小戰大費脣舌,若在尋常時日,以他之專斷快捷,三言兩語便告了斷。可白起一有歧見,事情大爲複雜。至少,白起在宣太后心目中的分量魏冄是清楚的,若不條分縷析,老姐姐一句話便將你撂在了一邊。

“也是一理。”宣太后點了點頭,對秦昭王道,“大主意秦王拿,你說。”這宣太后卻是奇特,分明是自己決斷國事,可每次都要在最要緊時刻將兒子推在正位,似乎總是反反覆覆地強調著一句潛臺詞:除了我,誰也不能無視秦王。

秦昭王皺起了眉頭道:“看了白起羽書,我以爲白起謀劃深遠,可做長策。然則,方纔丞相一番論說,我也以爲有理。兵家謹慎,原本不錯。然若謹慎過分,也會貽誤戰機。就實說,目下委實難以決斷。”

“喲,沒主意了。”宣太后破例地笑了,“你等三個,如何說?”

“打!”華陽君第一個開口,“丞相大是在理,區區八九萬大軍,不打顏面何存?”

“武安君思慮深遠,然目下卻不著邊際。”高陵君顯得成算在胸,“戰場爭雄,實力較量。我只出奇兵一支攻趙心腹,使他滅中山國不成,未必與他舉國大戰,實在無須多慮。”

涇陽君立即跟上:“我亦贊同丞相之見。大戰要武安君親自出馬,如此小戰,武安君不在,亦當定策,無須遲疑。”

“如此說來,都是這個主意了。”宣太后輕輕點著竹杖,“話說到頭,要論打仗,還是白起實在。縱有一謀之失,兵事還得靠白起。”三言兩語將仍然倚重白起之意說得明明白白,說罷扶著竹杖站了起來,“秦王難斷,我拿個主意:秦王丞相到藍田大營聚集大將,他們都是戰場滾大的,自有個掂量;若有良將請命出戰,大體便是打得。”

“臣等贊同!”魏冄四人異口同聲。

“好主意!”秦昭王拍案起身,“丞相,何時去藍田?”

“飯後走,初更便到。”魏冄說罷回身出廳,“一個時辰後,章臺渡口見。”話音落點,樓梯已經傳來了沉重急促的腳步聲。

三日之後,中山國特使被緊急召往丞相府。進府一個時辰後匆匆出來,連驛館也沒有回去,直出咸陽星夜北上了。

(本章完)

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十章 張儀風雲_六 四陣三比 秦燕結盟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五 霜霧迷離 宮闈權臣竟託一人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戰國七雄_楚國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三 布衣有大義 凜說信陵君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五 渭城白露秋蕭蕭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三 新王朝會波瀾迭起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五 霜霧迷離 宮闈權臣竟託一人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戰國七雄_楚國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諸子百家_雜家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八 渭水刑場對大臣貴族開殺了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九章 孤城血卜_四 孤城一片有縱橫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五 霜霧迷離 宮闈權臣竟託一人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三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一 變起倉促 呂不韋終於被推到了前臺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名將_王翦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大秦帝國第三部下卷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著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
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三 不明不白 李牧終究與郭開結成了死仇第十章 張儀風雲_六 四陣三比 秦燕結盟第五章 情變橫生_三 胡楊林中的落寞庭院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四 將相同心 大將軍負荊請罪第五章 情變橫生_五 情之有契 心之唯艱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五 圍魏救趙 孫臏打了千古一仗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三 趙瑟秦盆 藺相如盡顯膽識第一章 初政颶風_七 欲一中國者 海納爲本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四章 談兵致禍_六 錯也數也 不堪談兵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五 霜霧迷離 宮闈權臣竟託一人第三章 邯鄲異謀_五 商旅說政 女兒生情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戰國七雄_楚國經典大戰_南定百越、北擊匈奴之戰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三 布衣有大義 凜說信陵君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二 魏惠王君臣雄心陡長第四章 鏖兵中原_一 六十萬大軍壓頂函谷關七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專制說之歷史分析第五章 衛鞅入秦_三 茅津渡兩情惜別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五 渭城白露秋蕭蕭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第八章 風雨如晦_三 新王朝會波瀾迭起第七章 流火迷離_四 執一不二 正心跬步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四 兩番大考校 少年王子名動朝野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一 年輕的大將軍豪氣勃發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三 黑林溝奪情明法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五 霜霧迷離 宮闈權臣竟託一人第八章 連橫奇對_四 衣錦榮歸動洛陽第九章 縱橫初局_一 燕山幽谷 維風及雨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九章 分治亡楚_九 固楚亡楚皆分治 不亦悲哉戰國七雄_楚國第八章 連橫奇對_三 匕首金窟黑冰臺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六章 亂政亡趙_八 秦王嬴政終於昂首闊步地踏進了邯鄲第八章 幽燕雷霆_六 軍前謀國君臣心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二 薦賢殺賢公叔痤憂憤而死第十三章 雨雪霏霏_五 秋風山莊兩情長第二章 大決涇水_七 涇水入田 鄭國渠震動天下第六章 風雲再起_六 秋霧迷離的張氏陵園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三 隆冬時節的嬴政皇帝與李斯丞相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六 孟子論劍示射 長歌一抒飄蓬之志第二章 國恥昭昭_六 逢澤獵場中陰謀與財富較量第七章 瓦釜雷鳴_七 白氏老族長搬動了大靠山第十四章 冰炭同器_二 灰色影子與蒙面石刻第十章 胡服風暴_五 林胡騎術震驚了趙雍第一章 初政颶風_五 韓國疲秦計引發出驚雷閃電第二章 國恥昭昭_三 政事堂憋出了一條奇計第十五章 長平大決_三 秦國朝野皆動 白起秘密入軍第五章 冬戰河內_二 咸陽宮夤夜決策諸子百家_雜家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三 王不立後 鐵碑約法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五 張儀又一次被孟子激怒了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四章 談兵致禍_一 十六字訣震撼了齊威王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八章 失才亡魏_四 特異的滅魏方略震動了秦國廟堂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四 呂氏衆封建說再起 帝國朝野爭鳴天下治式第七章 瓦釜雷鳴_八 渭水刑場對大臣貴族開殺了第三章 安邑風雲_四 安邑王街的神秘商人第九章 孤城血卜_四 孤城一片有縱橫第二章 棟樑摧折_五 禮極致隆 大象其生 始皇帝葬禮冠絕古今第十五章 萬古國殤_三 消弭風暴的哲人溘然長逝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五 霜霧迷離 宮闈權臣竟託一人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一 車英出奇計 洮水峽谷大血戰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四章 秦國求賢令_四 神秘的布衣小弟突然變身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大秦帝國第三部上卷第十章 蒹葭蒼蒼_三 蒹葭蒼蒼 白露爲霜第六章 亂政亡趙_七 滅趙大戰秋風掃落葉般開始第十一章 郢都恩仇_五 張儀遭遇突然截殺第十四章 對峙上黨_三 秦國戰車隆隆啓動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二 卑劣老伎在腐朽國度生出了驚人成效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九章 呂氏新政_一 變起倉促 呂不韋終於被推到了前臺秦國官制_地方官制第一章 鐵腕平亂_五 犀首挾策入咸陽名將_王翦第八章 幽燕雷霆_七 酷刑萬刃 瓦釜雷鳴第七章 大成合縱_二 南國才俊多猛志大秦帝國第三部下卷第一章 權相變異_一 南望咸陽 一代名將欲哭無淚第九章 分治亡楚_七 亙古奇觀 秦楚兩軍大相持第五章 殘政如血_二 逢迎反擊皆無處著力 李斯終歸落入了低劣圈套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五章 殘政如血_一 趙高給胡亥謀劃的聖君之道跋 軸心時代的文明光芒五 走出暴秦說誤區:秦帝國徭役賦稅之歷史分析第七章 流火迷離_一 太廟勒石 捶拊以鞭王族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五大连池市| 那坡县| 江西省| 萨嘎县| 龙陵县| 滨海县| 苗栗县| 江油市| 靖边县| 东安县| 峨眉山市| 衡山县| 杂多县| 长汀县| 阳高县| 沙河市| 敦化市| 福州市| 松溪县| 抚远县| 天水市| 肇庆市| 莱西市| 天津市| 陆河县| 永兴县| 元朗区| 钟祥市| 鄂温| 永兴县| 翁牛特旗| 凉山| 鹤岗市| 汶川县| 云和县| 泗水县| 汉源县| 达拉特旗| 得荣县| 河津市| 苗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