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

二 冰天雪地的遼東軍營

出得薊城往東,有兩條赫赫大水,一名濡水,一名遼水。

這兩水都是古老的中原諸侯封地。濡水地帶是商代封的一個孤竹國,封邑叫做令支。因了言語錯訛,又叫做冷支、離支、離枝、不令支。殷商被西周滅亡後,孤竹國出了兩個大大的孤忠名士,這便是孤竹國君的兩個兒子伯夷、叔齊。這兩人都想教對方做國君而先後逃出孤竹。殷商滅亡後,兄弟二人以遺民之身做出了震驚天下的舉動——不食周粟,活活餓死!從此,濡水孤竹國名揚天下,周武王竟破例將孤竹國仍然封做了諸侯。到了春秋板蕩之期,孤竹國被氣勢正盛的齊國吞滅了。那時,齊國是姜齊,君主是齊桓公姜小白,丞相是赫赫大名的管仲。可是,春秋末期齊國大衰,整個濡水以東的廣袤山水全部被東胡佔領了。那時候燕國也是自顧不暇,只好不斷派出人質到東胡,求得東胡不來侵犯。燕昭王即位,與樂毅同心中興,決意仿效當年秦穆公擴地西戎,將整個濡水與遼東奪回,爲燕國打下一片廣闊的後院。君臣一番密商,便在樂毅練兵的第三年,派出曾經在東胡做過人質的將軍秦開爲將,向東胡發動了突襲。半年之間,這支尚未完全練成的五萬新軍,將東胡驅趕回了遙遠的漠北草原。燕國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設立了三郡:右北平郡(濡水地帶),遼西郡(遼水之西),遼東郡(遼水以東)。

從濡水沿東南海邊一直向東北馳騁,越過綿延大山,便是滔滔入海的遼水。遼東郡的治所城堡在遼水之東百餘里,叫做襄平。燕國的新軍大營,在襄平西南的遼水河谷。這裡山塬連綿,谷地開闊而隱秘,林木蒼茫,水草豐茂,確是練兵的上佳之地。然則,將新軍根基紮在這裡,絕不僅僅因爲遼東地形之便。要說隱秘便利,燕山腹地的連綿峽谷更是上選。

遼東之可貴,在於山水,更在於人。

那時的遼東,西起遼水,東至浿水,南至大海,方圓廣袤千餘里,山水蒼莽,冰雪苦寒,人煙稀少。在中原人眼裡,遼東與嶺南是大寒大熱的兩處荒莽之地。然則,便是這苦寒荒莽之地,中原文明卻早早就結結實實地在這裡紮下了根基。還在殷商時期,這裡便是殷商王族大臣箕子的封地,當時叫做箕子國。箕子國的封地城邑在浿水西南,叫做樂浪。周滅商,因箕子賢能,大度地保留了箕子國。整個西周數百年,箕子國庶民被中原人喚做“高夷”,也叫做高句麗、高麗、句麗、句驪等。及至春秋板蕩,箕子國一班老世族思念故國,自認殷商臣民而與中原疏遠。到了戰國之世,叫做“滿”的箕子國國君自立稱王,中原戰國便直呼其國爲“高句麗”了。秦開平東胡,自然也吞滅了這個“高句麗”,當年的箕子國便成了今日的遼東郡。

遼東苦寒荒莽,生就了剽悍勤韌的漁獵部族。千百年同化歸流,高麗人與中原人早已經渾然一體。無論男女,都生得精悍結實,吃得大苦耐得大勞,年年歲歲在山林與猛獸搏鬥,在大海出沒捕魚,民風極是辛辣猛烈,尚武之風不教自成。當年子之與東胡作戰,靠的便是由遼東漁獵子弟組成的五萬勁旅。然則,春秋戰國以來,遼東的獵戶漁民卻大都是隸農身份,從軍不得做騎士,立功不得受官爵,幾乎永遠都是軍中最爲卑微的軍卒,縱是戰死或重傷,也不能得到絲毫撫卹,甚至連屍體也被無情地丟棄在戰場。唯其如此,遼東漁獵奴隸對從軍避之唯恐不及。當年子之徵發遼東獵戶,藉著“將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的權力私行新政,以安家、賜荒田、許戰勝之後搶掠的浮財歸己之三法,湊出了五萬誓死效命的遼東漁獵子弟,在六國聯軍中一舉成爲驍勇之師。遼東人之慷慨善戰,可見一斑。

此等冠絕天下的兵源,是樂毅在遼東成軍的最重要原因。

燕國安定之後,樂毅親自到遼東郡推行新法

。他頒佈了一道震撼遼東的亞卿令:除了箕子國王族遺民,箕子國的老世族一律遷居遼西,遼東郡可耕田地一律做軍功賞賜用!當時的遼西比遼東肥美,箕子國老世族本是老中原之根,雖則也留戀這白山黑水之地的獨特風韻,最終還是磨磨蹭蹭地走了。老世族一遷走,樂毅立即大刀闊斧地廢除隸農制,將平坦原野的全部荒田,悉數分給願意改業歸農的漁獵新平民;同時頒行《大燕新軍法》,但凡新平民從軍,每人先賜十畝肥田,但有軍功,論功立賞!依著遼東人的心性,這其中任何一法只要落到實處,已經是歡呼雀躍了,更何況枷鎖頓開,一下子變成了世代夢想的“國人”!驟然之間,遼東漁獵子弟熱血沸騰爭相從軍,短短三個月便有十萬精壯入軍,後續人羣還在絡繹不絕地擁來。樂毅原未料到能如此迅猛成軍,便下令徐徐徵發,邊徵邊練,邊練邊徵,纔算剎住了這股從軍狂潮。

如此遼東,如何不令大將怦然心動?

酷好兵事的樂毅,終於實實在在看到了一支強兵在自己的大旗下生成,率領如此一支大軍與齊國決戰,何愁不所向披靡。素有“北弱”之名的燕國,如果能擊敗擁有六十萬大軍的強齊,在當今天下不啻一聲驚雷。它將宣告燕國的崛起,將又一次大大改變戰國的大爭格局。如果也能像秦國那樣三代堅持新法,燕國必能成爲中原逐鹿的強大力量。最後,也許燕國便是統一華夏的主力。那時候,樂毅的名字將永遠鐫刻在巍巍史石,成爲開創燕國大業的第一塊基石。誠能如此,孜孜以求的名將之夢何其渺小也!

一路兼程馳驅,樂毅的心緒始終不能平靜。

旬日之後,樂毅與幕府班底終於抵達遼水河谷大營。

時當臘月,滴水成冰。雪原的寒風從遙遠的北方呼嘯而來,任你衣甲三重,也是寒徹入骨。一路奔馳顛簸,騎士們的汗水在貼身布衣與外層鐵甲間反反覆覆地結冰融化,早已經變成了鐵鎧冰甲。一進大帳,樂毅連聲呼喝:“快!整幾盆燉肉來,黍米糰子,越熱乎越好。”留守中軍的大將秦開連忙道:“先卸衣甲,看有無凍傷?”樂毅並一班軍吏連忙脫衣解甲。一時之間,赤條條二十幾條漢子人人一身青紫,腳下戰靴卻無論如何也扒拉不下。

秦開掃得一眼,一個箭步躥到帳口大喊:“醫士!快!”片刻之間,一隊軍醫提著醫箱快步趕來。爲首一個鬚髮灰白精瘦矍鑠的老醫士邊打量邊高聲吩咐:“撤去燎爐,打起皮簾,走風半個時辰。將軍們能走動便走動,不能走便坐了,只不要出帳,我等一個個操持。”又轉身對秦開道,“請來幾大盆淨雪。”秦開立即大喊發令,少時便有一隊軍士擡進了七八個大木盆,個個白雪皚皚堆頂。老軍醫一揮手,跪坐在了赤條條的樂毅腳下,後邊的醫助們一人守定一個傷者,先用鋒利匕首劃開戰靴,再用大團白雪揉搓雙腳,待雙腳變熱發紅便塗上一層清亮的熊油膏。如此這般忙碌了大半個時辰,方纔將一班人的凍傷料理妥當。

“上將軍,”秦開一拱手,“請到炊營用飯。”

“涼些個不打緊,搬來吃。”一番折騰,樂毅渾身散了架一般,那飢腸轆轆的感覺沒有了,只想趕緊吃罷飯理事。

“不行。”秦開固執地一笑,“外涼可治凍傷,內涼可要起病了,還是到炊營好。”

“好,去炊營。”樂毅在細瑣事務上從來不固執己見。

這遼東炊營與尋常炊營不同。不在帳下設置,卻是一大片石板砌成的大房子。遠遠看去,這些石板屋還沒有一人高,屋頂粗黑的大煙囪伸手可及,匆匆涌出的炊煙在寒風中倏忽飄散,全然沒有中原軍營那種扶搖直上的韻味。原來這遼東酷寒之地,一年倒有小半年冬令天氣,一過十月便是北風呼嘯。但遇大雪嚴寒,兵士出帳撒尿,一不小心兩腿間便是一支長長的冰棍。軍

營起炊,大鍋大盆的燉肉,剛剛分到兵士碗中已成了冰坨子。雖說軍營冷食本是家常便飯,然若頓頓如此,兵士多病,體魄也勢必瘦弱。在第一個冬日還沒有過完時,樂毅便下令徵發了一百多名遼東工匠,兵士輪流做小工,建起了近百座大半截埋在地下的炊營,只要不逢戰事,兵士一律開到石板房用飯。在寒天徹骨的遼東,軍士們日每能有三頓熱乎乎的戰飯,當真是談何容易!僅此一舉,兵士們便對樂毅的愛戴崇敬無以復加,樂毅愛兵的名聲也風一般流播天下。

“兵士今冬可有凍傷者?”樂毅一瘸一拐地問。

“來!”秦開索性一下子背起了樂毅,邊走邊說,“沒有。皮靴皮襪加皮甲,能凍個甚來?一冬滿營嗷嗷叫,都喊著請戰,騎劫叫得最兇。上將軍這一來啊,我看直要炸營了。”

“好!”樂毅一拳砸在秦開肩上,“有得仗打,莫擔心。”

踏著幹雪下了七八級大石臺階,粗大木柱撐起的大廳中暖烘烘熱氣夾著肉香飯香撲面而來,樂毅又頓時飢腸轆轆,跳下地便道:“走,找個旮旯坐了,趕緊整飯。”這地炊大廳一次可容三千軍士就食,十排一眼望不到頭的白木長案,案下是裁割得極是方正的一塊塊白木板,每排兩面,每面恰是百五十塊木板坐百五十人。大廳每面都有六個寬大出口,但聞號角軍令,三千軍士片刻便可衝上地面。十年練兵,樂毅只要在軍營,每餐必得查看軍食,與士卒們一起坐在白木板子上饕餮大咥。今日不同,樂毅只想趕快回帳部署軍務,不想在這裡耽延,在旮旯處坐了下來想趕緊吃完便走。剛剛坐定,秦開帶著一個炊兵匆匆搬來了一大盆紅黑油亮的燉肉、一大盆紅紅的黍米飯糰子、一大碗菜羹、一大碗黍米酒,熱氣蒸騰濃郁噴香。

“好軍食!”樂毅一聲讚歎正要下箸,突然皺起了眉頭,“軍令不得飲酒,拿走。”秦開笑道:“上將軍一路風寒,我特意叮囑拿來的。”樂毅搖搖頭:“軍士日日風寒,都有酒麼?”秦開無可奈何地笑笑:“好,拿走。哎,這熊掌是軍獵之物,你可得吃了。”那個黝黑粗壯的炊兵連忙挺胸赳赳道:“昨日獵回,沒錯!”樂毅肅然道:“軍法有定:熊掌只犒賞當日軍獵有功將士。拿走。換一盆山豬雜碎來。”秦開不笑了:“上將軍,山豬雜碎不經餓,只給違反軍法者吃,至少來一盆山豬肉了。”樂毅喟然一嘆:“國恥未雪,安然食肉,問心有愧也。”粗壯黝黑的炊兵呼呼大喘道:“稟報上將軍:今日沒有山豬雜碎,只有狍子後白!”秦開哈哈大笑:“你看你看!便是狍子後白,快去拿了!”“嗨!”粗壯黝黑的炊兵噔噔飛步去了,片刻之間換得另一盆燉肉出來,卻是肥中纏瘦的一隻狍子後腿,足足有三四斤重。樂毅不禁撲哧笑道:“好了好了,去吧。”狼吞虎嚥地大嚼起來。

後白者,狍子後臀也。狍子肥臀,天生兩片圓形白毛,遼東獵戶呼之爲“後白”。獵戶常年出入山林冒險,便有了許多莫名其妙的習俗講究。不吃狍子的白色屁股,是諸多講究之一。遼東大軍十之七八都是獵戶子弟,自然也有這個禁忌。樂毅中原名士,自然不相信這個禁忌,更兼不想暴殄天物,眼看天天扔掉這難得的肥肉,便立了一個奇特的軍法:狍子後臀列爲軍中“罰肉”,但有那些無意中違法卻又不得不處罰的軍士,便罰吃狍子後臀。究其實,狍子後臀勁健肥厚,最是熱補。遼東獵戶子弟原本個個明白,尋常卻出於禁忌不能吃,一旦被罰不得不吃,一吃之後便是偷偷地樂。時間一長,此中奧妙人人盡知,這莫名其妙的禁忌也在軍營淡漠了。

一隻狍子後臀吞下,樂毅頓時精神大振。看看士兵已經赳赳開進大廳,樂毅連忙從身邊出口走了。進得中軍大帳,支起碩大的圖板,樂毅便與秦開秘密計議起來,直到軍營刁斗打響三更,大帳中還是燈火通明。

(本章完)

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茍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第三章 安邑風雲_六 棋室裡的六國角逐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三 塹山堙谷 窮燕極粵 帝國大道震古爍今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章 張儀風雲_四 大才機變修魏齊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三 齊威王吏治的奇特手段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戰國七雄_齊國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二 多頭並立的楚軍楚政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戰國七雄_楚國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戰國七雄_齊國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秦風_秦軍兵種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三 《韓非子》深深震撼了年輕的秦王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二 神農大山的墨家城堡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三 化齊方略陡起波瀾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六 韓楚故地的驚人秘密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
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第十三章 鐵血板蕩_四 孔門儒家第一次捲入了復辟暗潮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四 新朋舊情盡路營第一章 暮政維艱_五 華陽夫人憋出了一字策第五章 殘政如血_四 趙高野心昭彰 胡亥做夢也沒想到自己的結局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二 功業不容茍且 謀國何計物議第九章 霹靂手段_四 陰謀與孤獨的老人第八章 風雨如晦_四 繁難國葬 學問騰挪大秦帝國第二部《國命縱橫》第二章 棟樑摧折_四 李趙胡各謀 帝國法政離奇地變異第三章 安邑風雲_六 棋室裡的六國角逐第二章 商旅大士_二 天府鬼蜮 滄桑陳城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第三章 安邑風雲_五 奇人名士 洞香春波詭雲譎第七章 瓦釜雷鳴_五 啞巴武士做了貼身護衛第四章 風雲三才_四 春令定準直 秦國大政勃勃生髮第四章 咸陽初動_二 丞相府來了不速之客第十六章 秦風低徊_三 曠古名將成國殤第三章 西出鎩羽_四 雄心說長策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三 塹山堙谷 窮燕極粵 帝國大道震古爍今第二章 大決涇水_二 雪原大險 瓠口奇觀經典大戰_邯鄲之戰第五章 衛鞅入秦_四 初入秦地謹慎探詢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章 張儀風雲_四 大才機變修魏齊第十一章 天算六國_三 齊威王吏治的奇特手段大秦帝國第二部下卷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十二章 三轅各轍_二 蒼山大師與謎一般的二十一事第七章 帝國烽煙_四 烽煙廢墟 帝都咸陽大火三月不滅第九章 呂氏新政_四 歲首突拜相 親疏盡釋懷第六章 亂政亡趙_四 王翦李牧大相持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一 橫掃千軍如卷席第三章 殺戮風暴_四 三公九卿盡零落 李斯想哭都沒有眼淚了戰國七雄_齊國第十一 章仲父當國_三 再破成例 呂不韋周旋立儲第十章 偏安亡齊_四 飛騎大縱橫 北中國一舉廓清第八章 幽燕雷霆_五 整我六師 如雷如霆第六章 亂政亡趙_九 烈亂族性亡強國 不亦悲乎第十章 合縱回光_一 古老王朝的最後神蹟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六 冰雪銘心終難卻第七章 興亡縱橫_三 狂狷齊王斷了最後一條生路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五 借得恩仇大周旋第九章 縱橫初局_六 聯軍幕府 春風得意第六章 子楚還國_二 立嫡密書生髮出意想不到的事端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二 多頭並立的楚軍楚政一 暴秦說:秦末復辟勢力的歷史謊言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六 范雎已死 張祿當生第二章 艱危咸陽_二 風雨如晦大咸陽第三章 乾坤合同_二 嬴政第一次面對從來沒有想過的大事戰國七雄_楚國第十二章 收復河西_一 衛鞅抓住了稍縱即逝的機遇第六章 櫟陽潮生_二 衛鞅兩面君 招賢館大起波瀾第十章 胡服風暴_六 我衣胡服 我挽強弓第八章 失才亡魏_一 一旅震四方 王賁方略初顯名將之才戰國七雄_楚國第四章 暴亂潮水_三 江東老世族打出了真正的復辟旗號戰國七雄_齊國第五章 天地再造_四 戰國亂象大演繹第十二章 不寧不令_三 巔峰張儀又出錯第八章 失才亡魏_五 茫茫大水包圍了雄峻的大梁秦風_秦軍兵種第十三章 最後風暴_七 陰謀陽謀萬象生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三 洛陽試劍 蘇秦成名不成功第十四章 百年一亂_一 關西大力神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三 《韓非子》深深震撼了年輕的秦王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九章 霹靂手段_二 神農大山的墨家城堡大秦帝國第四部上卷第九章 霹靂手段_一 櫟陽城陰雲四起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五章 術治亡韓_六 瀕臨絕境 韓王安終於要孤城一戰了第十三章 雍城之亂_一 冠劍將及兮 風雨如磐大秦帝國第六部上卷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五 力行郡縣制 始皇帝詔書震動天下第二章 山東雄傑_一 洛陽蘇莊的故事第三章 乾坤合同_一 功臣不能全身 嬴政何顏立於天下第十一章 雄傑悲歌_三 趙雍探秦國 感喟重劃策第十三章 遠交近攻_二 咸陽冬雷起宮廷《大秦帝國》·史源_第五部 《鐵血文明》第四章 咸陽初動_一 幽幽南山 不寧不令第二章 國恥昭昭_二 秘密流言震動了秦國第九章 孤城血卜_三 化齊方略陡起波瀾第三章 西出鎩羽_五 命乖車生禍祭秦論 原生文明的永恆光焰——秦亡兩千二百十五年祭_三 歷史煙霧的久遠彌散第六章 秦軍悲歌_五 各具內憂 章邯刑徒軍與王離九原軍第十四章 大帝流火_七 北上九原 突兀改變的大巡狩路線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一 欲將何等天下交付後人 我等君臣可功可罪第十一章 文明雷電_六 李斯受命籌劃 帝國創制集權架構第五章 術治亡韓_七 忠直族羣而術治亡國 天下異數哉第十二章 盤整華夏_六 韓楚故地的驚人秘密第二章 國恥昭昭_四 秦國君臣在老霖雨中感謝上蒼第十二章 士相崢嶸_一 秦國第一次力不從心了第五章 冬戰河內_一 流言竟成奇謀 齊國僥倖脫險第六章 秦軍悲歌_一 以快制變 老將章邯迫不得已的方略第二章 大決涇水_四 天奪民生 寧不與上天一爭乎
主站蜘蛛池模板: 抚宁县| 都匀市| 安龙县| 灵寿县| 明光市| 循化| 辽阳县| 咸丰县| 古蔺县| 伊吾县| 剑阁县| 肇源县| 武山县| 荥阳市| 邯郸县| 长春市| 漳州市| 自治县| 金湖县| 鹤壁市| 迁西县| 大丰市| 溆浦县| 东港市| 呼伦贝尔市| 磴口县| 从江县| 九寨沟县| 芜湖县| 嵊州市| 二连浩特市| 琼中| 读书| 三穗县| 安国市| 左权县| 恭城| 榆社县| 当涂县| 蓝山县| 天津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