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52章 報國疆場上(六)

蔣校長的話,讓孫興華、何應欽兩人不知道該怎麼樣回答,實際上面張學良的態度,他們已經瞭解了,張學良不會派遣任何部隊支援東北的作戰,只要他不干擾黑龍江省東北軍的作戰,孫興華何應欽兩人就要謝天謝地了。

黑龍江省雖然有三個步兵旅,兩個騎兵旅,一個衛隊團,一個炮兵團,還有一個抗日先遣隊,總兵力在三萬多人,但是如果不派遣部隊增援過去,想要守住黑龍江省也是癡人說夢。

這個時候,南京政府上哪裡去找兵力投入到東北戰場的作戰之中,小股部隊的投入,對東北的戰局根本就不會產生太大的影響。

現在能夠挽救東北局勢的只有兩個人,一個就是張學良,只要他願意調動東北軍,以東北軍的實力解決東北的局勢,完全就是小菜一碟。另一個人就是蔣校長,只要蔣校長穩定了廣東的局面,那麼可以先期抽調一部分部隊進入東北作戰,然後蔣校長以陸海空總司令的身份親往前線督戰,到了那個時候,即便是張學良不願意出兵,看在蔣校長親臨前線的份上,他也必須出兵。

可是這兩個人,一個是有心無力,一個是有力無心。

蔣校長是全國的領袖,不管別人承認不承認,他的地位是別人改變不了的,丟失東北的責任,歷史是不會扣在張學良的頭上的,蔣校長是不願意看到東北落入日本人手上的。

至於張少帥那裡,完全是典型的地方軍閥思想。和三國的劉備一樣,劉備不願意帶著自己的弟兄爲劉表守新野抗曹,乾脆帶著自己弟兄們跑了。同樣的,張少帥也不願意替南京國民政府守好東北這塊土地。

不過劉備能帶著百姓們跑,張少帥是成大事的人,只要自己的軍隊,不要東北的百姓,這一點上,張少帥是不如劉先生的。。

“回答我,黑龍江能夠守多久。”蔣校長看著兩個人不回答,顯然有些生氣了。現在的局勢對於蔣校長來說,是非常不利的,廣東那夥人不但想要自己下野,還想要根除蔣校長,把十九路軍調到寧,任陳銘樞爲京滬衛戍司令爲條件要挾蔣校長。

當然蔣校長答應這些條件之後,並不是代表雙方可以講和了,這只是粵方答應派遣代表到上海和談的條件,只有南京政府答應了這些條件,粵方纔會派遣代表進行和談,不然他們連代表都不會派遣。

粵方所依據的,就是日本人在東北的行動,他們摸清楚了南京政府的底牌,知道南京政府要調兵東北,不會出兵討伐他們,所以纔敢提出這樣的條件。

要不然的話,他們敢提出這樣的要求?

何應欽看了一眼孫興華,示意孫興華來回答蔣校長這個問題。

孫興華皺了皺眉頭,這個問題的確不好回答,畢竟這關係到蔣校長的部署,影響是很大的。

“以目前的情況來看,想要守住黑龍江省,恐怕還是有些爲難的。張學良那裡,是問題的關鍵所在,如果政府能夠命令張學良出兵,我想東北的局勢應該會有很大的改變。”孫興華並沒有直接回答蔣校長的問題,而是把責任推到張學良那裡去了。

反正張學良是東北邊防軍的司令長官,守備東北是他的職責。

蔣校長聽到孫興華的話,臉上露出些許不悅的表情。他何嘗不想坐山觀虎鬥呢,如果東北軍願意抵抗日本人,他倒是省心了,但是東北軍從戰爭開始到現在,所表現出來的態度,讓蔣校長十分的驚訝。

甚至蔣校長現在擔心的問題是,如果在任由日本人打下去,張學良會不會把平津一帶都讓出去,而蔣校長最最擔心的問題就是,一旦張學良倒向了日本人,中國大半個版圖,就要落入日本人手裡了。

對於張學良這個一字並肩王,蔣校長不敢逼得太緊。按照常理來說,日本人和張學良有殺父之仇,每個人都擔心張學良會主動找茬,和日本人在東北打起來,但是誰又能夠想到,日本人打過來了,張學良卻跑了。

“漢卿那裡,我會聯繫的。現在無論如何都要保住黑龍江省和錦州,和廣東的談判馬上就要進行了,只要和廣東方面談好了,那麼一切的事情都好辦了。”蔣校長有些無奈的說著。

情況到了這種地步,聰明的蔣校長也意識到了什麼。

11月12日,日軍在多次誘降馬占山失敗以後,下令進攻黑龍江。馬占山奉令抵抗,率領部隊在江橋重創日軍六千多人。

與此同時,黑龍江的守備部隊,也遭遇了重大的打擊。

在江橋付出慘痛代價之後,日軍不顧國聯的調停,開始集結重兵對黑龍江省展開猛攻,經連日苦戰,黑龍江省各部傷亡慘重,作爲軍事總指揮的馬占山發電南京,請求派遣部隊增援黑龍江省作戰。

南京,軍政部。

參謀組的人員們,在孫興華的帶領下,仍然日以繼夜的工作著,一心想要早點完成那份根本就不需要完成的作戰計劃。

看著樑浩發來的電文,孫興華已經清楚,黑龍江省的作戰,不會出現太大的改變了,那些奮戰在疆場上的軍人,用他們最後的軍人人格,來完成他們應該完成的義務。

孫興華可以說是算了解日本人的,他們在黑龍江省遭遇的失敗,他們會變本加厲的來洗刷這個恥辱,日軍會不斷的增兵,擴大自己的優勢,但是中國方面,卻還在爲自己的權力大小而爭鬥。

“蔣校長下達命令,擬定北平海陸空副總司令張學良,派遣部隊增援黑龍江省作戰。”何應欽從外面走了進來,急忙讓參謀下達命令。

現在能夠挽救黑龍江省的,只有張學良一個人。但是孫興華卻對這位張少帥不抱有任何希望,幾年的時間或許會對他有所改變,但是短短幾個月的時間,是不會改變這個張少帥的決心。

1931年十一月,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南京舉行。

蔣校長在會議上對東北局勢做出了明確表態:本人將率師北上抗日。

而國民黨第四次全國代表大會,也通過了蔣校長率師北上抗日的決定。

“師座,樑浩司令急電,部隊與日軍激戰數日,彈藥告急,齊齊哈爾已經落入日軍手中,現在馬占山部退入海倫,繼續組織部隊抗敵。樑浩司令請示,是否跟隨馬占山一同退入海倫?”一個參謀來到孫興華的身旁,拿著一份電文請示說。

參謀是黨軍第一師的人,是從甘肅跟隨孫興華來到南京的。雖然孫興華在參謀組掛著是副組長的牌子,但是整個參謀組真正的負責人是孫興華,何應欽不過是掛著個組長的牌子,畢竟何應欽是蔣校長的紅人,他不可能專門來從事對東北戰局的研究。

最重要的一點,只要是黃埔的老人,都知道一點,論軍事指揮,整個黃埔系的人,還沒有一個人高出孫興華的,黃埔第一驍將,可是蔣校長親口封的。

“東北軍沒有做到的事情,我們黨軍部隊來做,給樑浩回電,戰鬥到底,我會在合適的機會抽調他們回來的。”孫興華平靜的說著。

“師座,在不撤回來,抗日先遣隊就沒有機會回來了。從甘肅出發,先遣隊有六個營又三個連,兵力四千多人。到達黑龍江省的時候,部隊擴編爲八個營又五個連,人數七八人,但是現在先遣隊只有二千多人,不足四個營了。在打下去,部隊就要拼光了。”參謀心有不忍,畢竟在東北戰場作戰的是他的袍澤弟兄。

黨軍部隊中雖然各部都有各方面的比試爭奪,但是在感情上面,要比其它部隊好很多,這是一個特殊的部隊,每個官兵進入黨軍部隊之後,他們就必須要融入到這個集體之中,每個同仁不但是作戰的袍澤,更是親如兄弟。

在私下的時候,黨軍部隊沒有長官和士兵的分別,正如戴笠所說的那樣,同志即手足,團體即家庭。

孫興華無力的揮揮手,參謀欲言又止,悲憤的敬禮,朝著外面走了出去。從抗日先遣隊組建開始,孫興華就預料到了這些人的今天,孫興華沒有選擇。

東北的局勢,孫興華根本就沒有必要去管,張學良那裡他也沒有必要去指責,畢竟得罪張學良這樣的一個大佬,是很不理智的行爲。

孫興華只是一個普通人,他沒有接觸過任何權力的巔峰,也不會做那些虛僞的事情,他只是想要說自己想說的話,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抗日先遣隊可能會全軍覆沒,但是這些熱血軍人,同樣的實現了他們的職責和使命。他們讓日本人知道,想要踏入中國的土地,必須要付出鮮血和生命。

也許他們的付出不會有太多人牢記,也許他們的付出改變不了什麼。但是他們的戰死,會爲這個弱小的民族,增添微弱的尊嚴。

1931年十二月,黑龍江省。

天氣已經十分寒冷了,對於東北軍來說,他們是完全可以適應的,但是對於甘肅到來的抗日先遣隊,卻是十分的不適應,此刻抗日先遣隊的一部分官兵,已經換上了雜七雜八的服裝,來抵抗寒冷的冬季。

戰鬥對於他們來說,無時無刻的發生著。每一秒都會有人死在這片黑土地上面,但是沒有人後悔,他們從甘肅來到這裡,就已經死亡是他們最終的結果了。

“司令,有一隊鬼子過來了。”遠處的偵察兵跑了過來,報告著情況說。

“馬上進入戰鬥狀態。”正在和楚龍商議下一步作戰計劃的樑浩,急忙的下達了作戰命令。

(如果沒有更新的話,就是沒有時間寫,不管怎麼樣都會寫下去的。)

第53章 晉升團長第104章 友情價格第103章 軍火商人第166章 校長親臨第373章 陣前換將第35章 軍官守則第318章 迷局第302章 孫父第20章 攻擊東莞(上)第3章 斷其後路第2章 火攻西關第187章 寸步難進第384章 大同會戰1第28章 防禦寮步(下)第356章 龍虎臺失守第183章 黃埔分校第394章 打援3第291章 反攻7第11章 特別官佐第330章 贖人第49章 棉湖大戰(八)第185章 蔣馮戰爭第21章 攻擊東莞(中)第69章 惠州之戰(一)第278章 南天門8第70章 惠州之戰(二)第272章 南天門2第10章 政治主任第380章 刺刀旅第49章 棉湖大戰(八)第343章 平息第84章 開展副業第73章 惠州之戰(五)第178章 坐山觀虎第272章 南天門2第240章 九一八事變(十四)第250章 報國疆場上(四)第272章 南天門2第204章 中原大戰(三)第280章 南天門10第130章 共同對敵第33章 援軍到來(下)第304章 刺殺第339章 南京第40章 淡水之戰(四)第397章 陣亡第198章 部隊擴編(上)第67章 團部深談的387章大同會戰4第359章 大膽計劃第91章 一顆棋子第14章 三弟衛華第162章 初戰日寇(三)第60章 廣州平叛(五)第37章 淡水之戰(一)第253章 報國疆場上(七)第321章 迂迴第145章 龍潭大戰2第388章 大同會戰5第4章 英雄救美第392章 打援1第348章 事變第204章 中原大戰(三)第7章 冤家路窄第118章 佔領村莊第63章 刺廖事件(上)第236章 九一八事變(十)第376章 騎兵第41章 淡水之戰(五)第163章 初戰日寇(四)第334章 奪寧第77章 黨軍軍歌第237章 九一八事變(十一)第230章 九一八事變(四)第247章 報國疆場上(一)第227章 九一八事變(一)第270章 長城抗戰14第33章 援軍到來(下)第43章 棉湖大戰(二)第348章 事變第53章 晉升團長第142章 校長下野第244章 九一八事變(十八)第371章 預備役第69章 惠州之戰(一)第103章 軍火商人第188章 威脅蘭州第82章 兄弟情深第195章 三家聯盟(二)第262章 長城抗戰6第214章 中原大戰(十三)第253章 報國疆場上(七)第344章 召見第52章 棉湖大戰(十一)第132章 深厚印象第132章 深厚印象第41章 淡水之戰(五)第287章 反攻3第256章 司馬臺長城第331章 謀略
第53章 晉升團長第104章 友情價格第103章 軍火商人第166章 校長親臨第373章 陣前換將第35章 軍官守則第318章 迷局第302章 孫父第20章 攻擊東莞(上)第3章 斷其後路第2章 火攻西關第187章 寸步難進第384章 大同會戰1第28章 防禦寮步(下)第356章 龍虎臺失守第183章 黃埔分校第394章 打援3第291章 反攻7第11章 特別官佐第330章 贖人第49章 棉湖大戰(八)第185章 蔣馮戰爭第21章 攻擊東莞(中)第69章 惠州之戰(一)第278章 南天門8第70章 惠州之戰(二)第272章 南天門2第10章 政治主任第380章 刺刀旅第49章 棉湖大戰(八)第343章 平息第84章 開展副業第73章 惠州之戰(五)第178章 坐山觀虎第272章 南天門2第240章 九一八事變(十四)第250章 報國疆場上(四)第272章 南天門2第204章 中原大戰(三)第280章 南天門10第130章 共同對敵第33章 援軍到來(下)第304章 刺殺第339章 南京第40章 淡水之戰(四)第397章 陣亡第198章 部隊擴編(上)第67章 團部深談的387章大同會戰4第359章 大膽計劃第91章 一顆棋子第14章 三弟衛華第162章 初戰日寇(三)第60章 廣州平叛(五)第37章 淡水之戰(一)第253章 報國疆場上(七)第321章 迂迴第145章 龍潭大戰2第388章 大同會戰5第4章 英雄救美第392章 打援1第348章 事變第204章 中原大戰(三)第7章 冤家路窄第118章 佔領村莊第63章 刺廖事件(上)第236章 九一八事變(十)第376章 騎兵第41章 淡水之戰(五)第163章 初戰日寇(四)第334章 奪寧第77章 黨軍軍歌第237章 九一八事變(十一)第230章 九一八事變(四)第247章 報國疆場上(一)第227章 九一八事變(一)第270章 長城抗戰14第33章 援軍到來(下)第43章 棉湖大戰(二)第348章 事變第53章 晉升團長第142章 校長下野第244章 九一八事變(十八)第371章 預備役第69章 惠州之戰(一)第103章 軍火商人第188章 威脅蘭州第82章 兄弟情深第195章 三家聯盟(二)第262章 長城抗戰6第214章 中原大戰(十三)第253章 報國疆場上(七)第344章 召見第52章 棉湖大戰(十一)第132章 深厚印象第132章 深厚印象第41章 淡水之戰(五)第287章 反攻3第256章 司馬臺長城第331章 謀略
主站蜘蛛池模板: 沂源县| 宁陵县| 惠州市| 英吉沙县| 祁连县| 涡阳县| 大足县| 海伦市| 英山县| 姚安县| 古蔺县| 天全县| 疏附县| 老河口市| 陵水| 宝清县| 潮州市| 曲水县| 青海省| 读书| 东丽区| 盐山县| 读书| 西乌珠穆沁旗| 楚雄市| 邯郸市| 蒙阴县| 合川市| 团风县| 汤阴县| 寿宁县| 睢宁县| 天津市| 时尚| 长寿区| 锡林郭勒盟| 化德县| 青铜峡市| 潼南县| 晋中市|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