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八十八章 海軍訓練正式啓動

沒過幾日,朱由檢便召開了大元帥府軍事會議,下旨決定由劉孔昭主持海軍改革事宜。

改革事宜的第一項是從原組成的海軍中和各地近衛軍士兵和各地衛所官兵中招募大明船政局的第一期海軍軍官生。

按照規則,從下個月一號開始。

大明船政局將接受大明各個軍隊體系的官兵報名,包括近衛軍的士兵,這些官兵報名後將會統一進行選拔考試。

考官由馬士英、劉孔昭、鄭芝豹、鄭鴻逵、顧三麻子五人組成,主考官乃馬士英,副主考則是劉孔昭與鄭芝豹。

後來又因考慮到民間或許還有遺才未用,便也接受民間應考。

至於考試內容則由考官們議定,報請朱由檢批準,無非也就是文化、水上經驗以及身體素質等方面。

雖說內容簡單,但難度也不小,單文化一項只怕到時候就能刷下許多人。

但儘管如此,在得知畢業便被授予官職而且同近衛軍官兵一樣還能參加科舉的誘惑下,依舊陸陸續續有數十萬人報名。

但按照精益求精的原則,第一期招生只招收五百名軍官生。

等著考官們篩選完所有的考生只留下五百名時,這裡面基本上都是既具備文化基礎又具備作戰經驗甚至是水上作戰經驗的人。

這裡面主要是原南京水軍出身的武官和近衛軍中水性較好的士兵以及鄭家和顧家的人。

還有部分是朱由檢暗自派去參加的錦衣衛。

雖說各自成爲大明船政局海軍軍官生前的背景不一樣。

但都具備一個共同點,那就是當前大明最具備培養成優秀海軍軍官潛力的軍官生。

在這個選拔過程中,已經改名爲鄭成功的鄭森此刻已開始對自己父親派來襄助朝廷的五十名海戰骨幹和顧三麻子派來的海戰骨幹以及朝廷中具備水戰能力的武官共組成一百人的教官營進行軍事化訓練和進一步的文化訓練。

朱由檢也會偶爾來講講課,做做思想教育,也會來體察一下他們。

總之,大明的海軍訓練總算是提上了日程。

有了軍官,便可以開始招募新兵,至於原來的海軍則會轉入地方充任衛所官兵,有功的可以升遷,無功的可以平調,有過的則貶爲庶民。

甚至也有不少直接轉爲地方文職,充任地方吏員,也打破鄉紳對基層的控制。

這一切都是兵部尚書馬士英在主持,不可謂不辛苦。

朱由檢爲褒獎他,還特地加封了他一個太子太保之銜。

開辦大明船政局,對海軍軍官進行專業訓練只是朱由檢壯大海軍的第一步。

在未來,他還有更多政策要逐步實施下去,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現在也只能先讓鄭成功把教官營訓練成合格的軍官。

這些教官營的人雖說都是海戰能手,經驗豐富,但文化基礎與軍事素質都還很薄弱,沒有受到專業化訓練。

對於航海學與工程系以及自然科學都瞭解不深,操作火炮和指揮戰船也多是憑藉個人經驗與前輩口述。

如今他們既然來到大明船政局,第一步自然是要懂得基本的軍人禮儀,從學習著裝敬禮以及基本的隊列訓練開始。

然後,朱由檢還讓鄭芝豹這個具備海戰經驗的文人編纂《航海志》與《海戰指揮課程》以及《海戰武器操作訓練手冊》等教材。

務必在新的學員入學之前完成編纂,且先讓這五十名即將成爲教官的鄭家部曲先熟悉教材且可以提出修改意見。

教官營裡仍舊有不少的文盲,因而在短短數月內要讓他們既能擁有近衛軍官兵所具備的基本軍事素質和具備基本的文化基礎,即識字能力與書寫能力,對於鄭成功而言,難度也不小。

他現在基本上是白日對這教官營進行隊列訓練,晚上進行文化普及,而教材則是最簡單的《三字經》。

因而,這倒也成了一件當時的奇事。

整個大明船政局的課堂上響起的第一句讀書聲不是任何海戰理論知識,而是“人之初,性本善”,饒是禮部尚書劉宗周一次經過大明船政局後也對此頗爲讚譽,認爲陛下此舉是推向教化之道,令莽夫海寇習學文化無疑大開倡學之門。

這教官營的人本來還頗有怨言,但好在都知道鄭成功是鄭家的大少爺,又被陛下賜名,還是近衛軍出身,也不敢造次,也得很聽鄭成功的話,說怎麼訓練就怎麼訓練,也乖乖地學禮認字。

鄭成功本就是秀才功名,且還是錢謙益當年的弟子,文學素養不低,對於自家這些只知掠財劫民的部曲早就有恨鐵不成鋼之感,如今也正好藉此機會暗暗發誓要拼盡全力將這些教官營的人淬鍊成軍紀嚴明、作風端正、明曉事理的正規軍官。

這些教官營的都是有海戰經驗的,而且也有很多人有一定的文化基礎,因而在進行了一個月的基本訓練後,也就基本結束訓練,而開始參與海戰教學安排工作。

海戰涉及艦船綜合指揮、航海技術、海上火炮操作技術和船舶製造與修復技術以及艦船日常管理與保養和登陸作戰等方面。

鄭成功與鄭鴻逵按照各教官營的教官特長的不同,開始分成了六個科,即艦船綜合指揮科、航海科、海上武器科以及船舶製造與修復科和艦船日常管理與保養科還有海上陸戰科。

而每科大概分成十五到二十不等的教官人數,每科的教官與鄭芝豹一起根據自身經驗繼續編出教材甚至還有基本的自然科學常識類的教材。

比如如何分辨東西南北,如何計算艦船行進速度等。

在聽取了大明船政局訓練海軍的報告後,朱由檢是越發感覺到帝國國民教育在自然科學方面的缺乏,因爲他發現大明船政局自行編纂的教材其實很多就是最基礎的數學普及課程。

不過改變教育基礎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朱由檢現在也只能通過辦軍校的機會讓軍隊內部先一步開始建立自然科學基礎。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又是一年初夏時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
第一百三十九章 朕要先發制人第六百七十九章 帝國擴張之路第六十章 物議沸騰第一百八十九章 一同拿下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四百二十六章 藩王被坑第五百二十七章 祖大壽想做遼地王第二十五章 繼續南下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二百五十三章 衰落的大明鄉村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三百一十三章 兩派士紳的激烈交鋒第四百一十三章 我要等他回來第六百四十二章 刺刀拼殺與佔領九州島全境第二百七十章 未來朕的皇家資本定會奪回自己的利益第五百七十三章 佔領科爾沁第四百八十三章 收復吳橋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五百七十七章 此女對我們很重要第六十三章 閣臣議政第四百六十四章 名將交鋒 二第五百八十七章 送土地時有問過人家土著意見嗎第三百七十三章 火藥局的爆炸第七十一章 大明中央銀行第四百三十六章 忽聞清軍戰敗的多爾袞第五百零四章 北伐進擊之炮聲滾滾第五百八十九章 惠王見吏部尚書華允誠第八章 斬殺光時亨與魏藻德第九十六章 近衛軍編制第三百九十四章 算計第五百六十八章 大明多了一個縣第二百六十七章 處決尚可喜第二百一十二章 俘虜滿清王爺第四十三章 李自成是背鍋俠第三百四十七章 有如此王師在,何懼江南士紳第三百五十四章 奸賊,我要打死你!第四百一十六章 叛軍孤注一擲第一百九十一章 去河南第四百八十九章 帝王戲新妃第五十九章 醞釀新政第一百四十六章 民怨沸騰第一百六十七章 金聲桓突然變卦第五百九十五章 怒扇徐昭華第三百七十一章 大明槍械製造的現狀第五百三十七章 處決祖大壽與範永鬥等第三百九十六章 阻擊第三百六十九章 崇禎二十年的大明工業現狀第三百二十九章 朱由檢申斥劉孔昭第四百三十四章 幫助朱元璋子孫全球化第五百一十八章 摧毀清東陵第一百一十二章 崇禎十七年十二月冬第二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第三十八章 史可法求饒第二百零六章 讓清軍嚐嚐大明的火炮第二百二十一章 步兵對騎兵第五十二章 錢謙益覲見第二百二十二章 劉希堯擋阿拉善第三百二十三章 劉孔昭要和紅毛番做生意第五百九十四章 他朱慈烺離死不遠第一百八十九章 死守江南與伺機反攻第三百六十章 刺殺清廷大學士第四十一章 內心崩潰的文官們第八十九章 瘋狂的張慎言第五百零九章 光復金州衛第二十九章 有本事衝朕來第九十八章 去軍器局第五百三十五章 抄沒晉商之介休範氏第三百七十四章 錢還夠不夠用第五百四十三章 帝臨通州第六十五章 新的稅賦政策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一樣的帝國治理方式第五十五章 對錢謙益的處決第五十章 進入南京城第五百四十二章 收復天津衛第二百一十五章 集結大軍於揚州城下又是一年初夏時第一百八十一章 新科進士第三百三十九章 文官針對王承恩第三百六十一章 燒燬東林書院第三百三十六章 庶民站在自己這邊第五百四十八章 朱由檢喝令多爾袞滾開第一百九十五章 寸土必守第六百五十八章 臣等恭領聖諭第三百六十二章 關於選妃的真實目的第三百九十五章 改變計劃與襲擾第四百七十八章 北伐前夕之帝王還京第四百九十四章 豪格被困蜀中第四百七十五章 劉文秀力促李定國降明又是一年初夏時第四百九十一章 剪掉腦後的辮子第二百三十一章 誰纔是朕信得過的鹽商第五百二十七章 圍攻祖大壽部清軍主力第二十八章 賣國求榮的代價第三百三十五章 清軍即將再次南下第五百六十二章 再次變革政治制度第三百九十九章 炮擊第三百六十七章 諜戰第四百四十一章 內官第二百七十四章 把戶部左侍郎黨崇雅看押起來
主站蜘蛛池模板: 武宁县| 长宁县| 平远县| 山东省| 潮州市| 普格县| 黑河市| 长春市| 庄河市| 饶河县| 长泰县| 凤台县| 崇仁县| 富裕县| 格尔木市| 皋兰县| 靖州| 弥渡县| 横山县| 平果县| 兴化市| 贡嘎县| 广平县| 元朗区| 吉首市| 高尔夫| 南开区| 定南县| 安国市| 策勒县| 剑川县| 乐业县| 高碑店市| 年辖:市辖区| 洞口县| 东乡族自治县| 郧西县| 高台县| 景德镇市| 芒康县| 达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