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百三十九章 讓世界亂起來,張名振

本站收錄的所有均由本站會員制作上傳,純屬個人愛好並供廣大網友交流學習之用,作品版權均爲原版權人所有。

本站尊重他人的知識產權,如果版權所有人認爲在本站放置你的作品會損害你的利益,請指出,本站在確認後會立即刪除。

本站僅提供存儲空間,屬於相關法規規定的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的網絡服務提供者,且未直接通過收費方式獲取利益,

適用於接到權利人通知後進行刪除即可免除責任的規定。

本站所收錄作品、社區話題、書庫評論及本站所做之廣告均屬其個人行爲,與本站立場無關

Copyright?2013 263中文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執行時間:0.394447秒

ICP備案號:湘B2-20100081-3互聯網出版資質證:新出網證(湘)字11號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文網文【2010】129號

就在張強籌謀著給滿清韃子下套,派出了金麟,察歹爾迴歸察哈爾草原,田斌帶著兩千敗軍逃到金陵鎮江一帶,圖謀混入清軍隊伍中的時候。

帶領魯王水師準備襲擊崇明島,同清軍水師打了幾個回合的張名振來拜訪張強。

這時候張強已經回到了金華府,進行後續的軍隊整編工作。

三個野戰旅已經整編完成,武器已經換裝完畢,只等人員配備齊整,就可以投入戰鬥了。

此時不太妙的是清軍終於攻入了福建,拿下了贛州,隆武朝廷一時間驚慌失措,頻頻調集軍隊反攻,他時抵擋清軍在其他方向上的進攻。

隆武朝廷的底氣終究是弱了一些,被清軍突破成功,孔有德,尚可喜兩個人帶著漢軍旗拿下贛州府,朝著漳州府而去,如果拿下漳州府的話,那麼就把廣州府和福建隆武朝廷一切爲二,左右不能顧。

李成棟這時候和金聲桓他們卻和清軍鬧開了矛盾,李成棟想著歸順南明隆武朝廷,金聲桓也是,大半個江西和湖北被他們三個人佔領,一時間,南明的氣勢見漲,但隆武朝廷的局勢不見得好,永曆朝廷的局勢也不好,四川已經被豪格大部分平定,大順在夔東,三峽一線繼續抵抗清軍,而李定國等人撤往雲南,同雲南的土司在作戰,同時還得防著耿精忠等在貴州的漢軍旗的襲擊。

永曆逃往緬甸,緬甸國王讓他們放下武器躲進緬甸避難。

胡奎和鋒無羽的部隊在同隆武朝廷的人躲在廣州城內,堅壁清野,面臨著清軍的圍攻。

而一直和葡萄牙人過不去的鄭鴻逵急忙收兵,退回泉州府。

金聲桓和李成棟,李有德向隆武朝廷投降,隆武封他們爲提督,讓他們轉身對付湖南和湖北的清軍,而在福建,隆武派遣蘇觀生和朱大典,張天祿,進攻叛變的阮捷部,並且向贛州方向進攻。

在金華府,張強接見了張名振。

張名振這個人是很有名的,是魯王明軍中比較忠心而且有能力的人,但錯投了人,魯王的實力或者說他們的戰略方針政策實在是太急迫,不是休養生息,整頓軍隊,而是總是添油加醋一般的和清軍硬碰硬的打。

以恢復魯王的名聲和正統合法性爲目的地策略,終究是失敗的。

歷史記載,魯監國二年(1647)獲悉蘇鬆士紳起義,統戰船進至崇明,覆舟兵敗。清軍進逼,迎魯王居舟山。舟山失陷,又奉魯王依鄭成功。其後與張煌言多次攻崇明、鎮江,進窺金陵,力圖恢復。永曆八年隨鄭成功欲收復舟山,死於軍中。

歷史記載多有出入,也有人這樣說。

張名振,死於1654年,字侯服,漢族,明朝南直隸應天府江寧縣人(今江蘇省南京市)。一說山西人,南京錦衣衛籍。原任臺州石浦遊擊,封富平將軍。弘光元年(1645)福王被執,招集義師,共圖恢復。與張煌言等擁立魯王監國於紹興。後奉魯王從福建金門回到舟山。

具體有這樣一段記載。

永曆八年(1654年)正月十七日起,張名振、劉孔昭、張煌言等部明軍乘船分批進入長江口,衝過狼山(今江蘇南通市南面沿江重鎮)、福山(與狼山隔江相對)、江陰、靖江、孟河、楊舍、三江、龜山(今鎮江市境)等清軍江防汛地,二十一日到達瓜州。明軍在金山上岸,繳獲清軍防江大炮十位和火藥、錢糧等物。張名振、劉孔昭、張煌言等帶領五百名軍士登金山寺,朝東南方向遙祭明孝陵,題詩寄慨。

永曆十三年(1659年)八月六日,明末名將鄭成功率部自寧南退,來攻崇明。八日,鄭派部將樑棟宇等至城下勸降。十一日黎明,鄭兵包圍縣城,用巨炮轟擊,毀西北角城樓百餘堞。接著,又填沒護城河,架起雲梯猛攻。鄭軍連續七次攻城,並在城樓與守城清軍展開肉搏戰,仍未攻克縣城。十四日,鄭成功引兵南去。

還有人說張名振死於鄭成功下毒,但終究是不可考究的事情,所以歷史對於我們後世的人來說,衆說紛紜,也不知道那個對,

不說歷史,就說現在,鄭成功得知收復了寧波府,紹興府,魯王重歸紹興府,和張煌言聯絡,馬上率領大軍前來,並且和張名振匯合猛攻崇明島,陸路上有魯王的張煌言帶領一衆人等,從杭州府出兵,猛攻鎮江,兩面圍攻金陵府。

兩個人相對落座,張強不會因爲自己是總督,就對張名振擺架子,穿越者都有一個癖好,就是收集名人,像張名振這樣的名人,張強當然要以禮相待了。

張煌言太忠誠,而且他有自己的心思,張強幾次用話套張煌言,張煌言都避而不答,因此張強覺得此時自己沒有亮出領主,或者一代明主的旗號來的時候,是不會有人來主動投奔他的,尤其是張煌言。

但張張名振這個人,張強想試探一下,看看能不能收服。

像這樣的人才其實適合擔任文官,知府什麼的,而不適合去領兵打仗。

兩個人繞來繞去,繞了半天,才進入正題,沒有辦法,這就是這個時代的人都通病,應該說是官員和文人的通病,張強是不想,可爲了收服張名振,張強只能忍耐了。

“總督大人,至此國難當頭的時候,只是按兵不動,不思進取,實在是有負大人的這一生才幹,我來之前把金華府看了一遍,百姓安居樂業,百業興榮,大人的軍隊精神面貌相當的飽滿,很有強軍的風範,不知道大人爲什麼窩在這一省之地,甘願當個烏龜總督啊?”張名振毫不客氣的直接說張強目前的現狀。

張強笑了笑,反問道:“張大人,如果沒有我這苦心經營,何來屢次打敗清軍的強軍?何來百姓的安居樂業?”

“這――”張名振有些語塞,回答不上來。

思考了一會兒,才又道:“既然如此,我們的考慮不同,那麼我就直接說了吧,我在和鄭軍接觸的時候,發現鄭軍的兵馬強壯,戰鬥力極強,不說水師戰船,就說船上的那些戰兵,各個英勇善戰,據說他們是由大人你給訓練的,怎麼說我們也是大明官員,不說同朝爲官,但同樣屬於大明人,等江山光復了,你我可能同朝爲官了,有這樣的共同之處,總督大人可否讓你的人把我們的軍隊也訓練一下,同時提供一些武器鎧甲,好讓我們早日收復聖京,讓天子歸位。”

張強道:“那個天子?魯王嗎?”

換了一個坐姿,張強翹起二郎腿,又道:“張大人是魯王的部下官員,而我是隆武,唐王的部下,你在這裡提魯王爲天子,我是不是應該把你抓起來,然後送到唐王行在,讓唐王處理你?”

第二十一章 惡毒之計第七百四十九章 再給你一擊第六百一十八章 竟然沒有兵可以使用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陸戰打成壕塹戰第七百七十二章 奴隸貿易第四十章 獲利頗豐第二百七十章 隆武朝危急第三百二十九章 盤點得失第七百四十七章 再添一把火第一百一十三章 伏兵出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事調整第三百四十九章 剿匪當派鰲拜第七百六十一章 瑣事煩神2第六百九十六章 給你個機會第三百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三十章 聲望大增第八章 統御技能第一百六十六章 雄厚的實力第四百章 反擊2第七百九十八章 挑戰華夏水師1第六百三十一章 毀滅寧陽縣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打湖廣第2375章 恐懼的同時第二百四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朱大典的友好第七十五章 炮兵千戶趙泗陽第七十六章 出兵兵力第八百九十七章 火力強推-突圍第七百四十八章 第二戰場第八百五十四章 佈置進攻山西州腹地的戰役第二百零九章 讓你們眼饞第二十六章 遭遇潰兵第七百五十章 我們支援你們兵力第五百零六章 戰後第八百九十三章 清軍的反擊3第三百三十二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六十九章 大明亂局第一百六十八章 伏擊1第三十五章 流寇小隊第八百七十二章 將日本變成我們的東瀛州2第二十一章 惡毒之計第六百四十八章 渡江戰役第七百五十六章 澳洲危急3第八百四十七章 乾淨利落的殲滅第三百六十三章 王尚禮拜見第二百九十五章 圍城-炮戰1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九十二章 地盤擴大實力再次提升第七百零四章 無奈的魯國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聲迴歸第六百八十四章 叛軍槍械第八百五十五章 斬立決第三十七章 野戰2第二十六章 遭遇潰兵第三百二十四章 異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休養第五百三十九章 李定國和南明國初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鄭成功服軟第六十三章 偷襲得手第五百一十六章 第二十七野戰旅的整編第三百四十九章 剿匪當派鰲拜第六百二十六章 濟寧府清軍構成第二百二十章 金華義軍的財政收入第五百三十一章 南明國之難第八百一十四章 再遇二王子第七百六十四章 瑣事煩神5第八百零七章 愚蠢的艦隊總兵第二百零八章 反覆第2373章 出人意料的世家子弟們第四百七十七章 觸目驚心的敵人佈置第八百一十一章 海戰突圍1第八百二十二五章 郡王隕落第2370章 裂痕第六百零一章 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鬥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國島的厄運2第八百五十六章 豌豆鳥的初戰1第九十一章 田地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明烽火12—戰鷹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爭紅利第七百六十二章 瑣事煩神3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戰記敘第七百一十一章 洪承疇死了第八百四十五章 大兵壓境鳳凰鎮第十三章 難以適應身份的朱大典第五百三十九章 李定國和南明國初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擊10第五百一十二章 引起注意第一百七十章 伏擊3四百二十二章 南明烽火3第七百三十三章 僞新魯府政權第七百七十二章 奴隸貿易第二百一十九章 赤嵌城善後第五百六十二章 給商人們解套第三百一四十章 李定國東攻第五百零八章 苦不堪言李定國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一百六十二章 鐵模築炮法3第五十七章 信任和忠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六百四十二章 四面埋伏?
第二十一章 惡毒之計第七百四十九章 再給你一擊第六百一十八章 竟然沒有兵可以使用了第七百四十六章 登陸戰打成壕塹戰第七百七十二章 奴隸貿易第四十章 獲利頗豐第二百七十章 隆武朝危急第三百二十九章 盤點得失第七百四十七章 再添一把火第一百一十三章 伏兵出擊第一百五十四章 人事調整第三百四十九章 剿匪當派鰲拜第七百六十一章 瑣事煩神2第六百九十六章 給你個機會第三百章 風雨欲來第三百三十章 聲望大增第八章 統御技能第一百六十六章 雄厚的實力第四百章 反擊2第七百九十八章 挑戰華夏水師1第六百三十一章 毀滅寧陽縣城第四百四十七章 打湖廣第2375章 恐懼的同時第二百四十二章 讓世界亂起來,朱大典的友好第七十五章 炮兵千戶趙泗陽第七十六章 出兵兵力第八百九十七章 火力強推-突圍第七百四十八章 第二戰場第八百五十四章 佈置進攻山西州腹地的戰役第二百零九章 讓你們眼饞第二十六章 遭遇潰兵第七百五十章 我們支援你們兵力第五百零六章 戰後第八百九十三章 清軍的反擊3第三百三十二章 吃一塹長一智第六十九章 大明亂局第一百六十八章 伏擊1第三十五章 流寇小隊第八百七十二章 將日本變成我們的東瀛州2第二十一章 惡毒之計第六百四十八章 渡江戰役第七百五十六章 澳洲危急3第八百四十七章 乾淨利落的殲滅第三百六十三章 王尚禮拜見第二百九十五章 圍城-炮戰1第四百九十九章 魯國滅亡對局勢的影響2第九十二章 地盤擴大實力再次提升第七百零四章 無奈的魯國第二百六十三章 金聲迴歸第六百八十四章 叛軍槍械第八百五十五章 斬立決第三十七章 野戰2第二十六章 遭遇潰兵第三百二十四章 異心第一百二十九章 休養第五百三十九章 李定國和南明國初戰第五百五十二章 鄭成功服軟第六十三章 偷襲得手第五百一十六章 第二十七野戰旅的整編第三百四十九章 剿匪當派鰲拜第六百二十六章 濟寧府清軍構成第二百二十章 金華義軍的財政收入第五百三十一章 南明國之難第八百一十四章 再遇二王子第七百六十四章 瑣事煩神5第八百零七章 愚蠢的艦隊總兵第二百零八章 反覆第2373章 出人意料的世家子弟們第四百七十七章 觸目驚心的敵人佈置第八百一十一章 海戰突圍1第八百二十二五章 郡王隕落第2370章 裂痕第六百零一章 這是一場不對稱的戰鬥第七百三十九章 四國島的厄運2第八百五十六章 豌豆鳥的初戰1第九十一章 田地第四百三十一章 南明烽火12—戰鷹第四百七十二章 戰爭紅利第七百六十二章 瑣事煩神3第一百八十六章 海戰記敘第七百一十一章 洪承疇死了第八百四十五章 大兵壓境鳳凰鎮第十三章 難以適應身份的朱大典第五百三十九章 李定國和南明國初戰第一百七十七章 伏擊10第五百一十二章 引起注意第一百七十章 伏擊3四百二十二章 南明烽火3第七百三十三章 僞新魯府政權第七百七十二章 奴隸貿易第二百一十九章 赤嵌城善後第五百六十二章 給商人們解套第三百一四十章 李定國東攻第五百零八章 苦不堪言李定國第四百二十六章 南明烽火7第一百六十二章 鐵模築炮法3第五十七章 信任和忠心第二百八十五章 關鍵人物第三百六十章 魯國天生殘疾第六百四十二章 四面埋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川市| 兴安县| 沧州市| 济源市| 保康县| 修武县| 遂溪县| 西平县| 丘北县| 靖边县| 青铜峡市| 惠东县| 宁武县| 尤溪县| 三明市| 麻栗坡县| 沂水县| 泾源县| 黄石市| 开江县| 乌拉特前旗| 荥阳市| 巴青县| 广元市| 同心县| 镇宁| 大同县| 崇礼县| 三都| 上高县| 光山县| 赣榆县| 浦江县| 五河县| 忻州市| 水富县| 治县。| 临漳县| 汪清县| 昆山市| 桂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