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6章 各方反應

自崇禎元年十月開始的那場波及陝西全境差點將整個大明拖入深淵的叛亂,歷時半年後以一種近乎悲壯的結局被平定了。早在朱由驄和叛軍決戰與野豬峽的前一天,秦良玉率部攻入平涼府,俘獲黨家合族三百餘口,他們將連同倖存下來的張獻忠等賊首一起被押赴京城。朝廷取得了最終的勝利,然而留給他們的是上百萬流離失所的災民和滿目創痍的大地。整個陝西再也找不出一座完好的城池,大明朝廷和百姓的財產損失合計超過一萬萬兩,這還不包括錯過了今年春耕要發下去的救濟糧跟將來重建的費用。

當捷報傳到京城的時候崇禎沒有象那些士林精英一樣幸喜若狂,甚至連這些人遞上歌功頌德的奏摺都被扔到了一旁;相反的,他卻在朱由驄和新任內閣首輔李國普及衆多心腹大臣的建議下頒佈了一旨罪己詔。詔書以一種被文人們所鄙夷的文筆寫成,通篇的白話沒有一句是在怪罪反賊們意圖推翻大明王朝,卻將他們投靠韃子賣國求榮的事實寫在了上面;末了,皇帝在赦免陝西三年錢糧的同時用最謙遜的口氣承認自己的錯誤,請求天下百姓的原諒。

這樣一篇不倫不類的詔書卻引起了天下人的震動,從古至今還就真沒聽說過哪個皇帝在平叛成功後還傻到說自己有錯的,誰不是竭盡所能地將一切罪過都推給反賊啊?沒聽說成王敗寇麼,看來當今皇上還真是個異類。

震動歸震動,卻沒有人反對崇禎這麼做。原本應該跳出來唧唧歪歪的士人們,這次居然選擇了集體沉默。其實原因也很簡單,東林英才們雖然在忙著聯絡手下組建龐大的傳銷集團,但他們也注意到了這則詔書。不過皇帝都把一切的過錯給攬到了自己身上,咱還跟他爭啥?難道告訴天下人說,這不是皇帝的錯,是咱不小心提高了稅收、貪污了賑災糧,逼得老百姓活不下去了纔跟反賊混的?現在既然有人願意背這個黑鍋,那就讓他折騰去唄。再說了那陝西一地現在空出了多少的官位啊,總督一職是撈不到了,可皇帝總不讓那個叫王之楨的楞頭青一個人打理那麼大塊地方吧?咱可得抓緊時間控制住下面那些知府什麼的,到時候要架空他一個總督還不就跟在朝堂上忽悠皇帝一樣容易?

老百姓更沒理由反對了,這些年是受了災吃了苦,但當今大明的皇帝上天之子都放下架子給咱認錯道歉了,咱還要求個啥?再說了這事到底跟他有多大的關係還值得思量,一個即位還不到一年的新皇要能折騰出這麼大的事來那他得昏庸到什麼地步才行?況且誰年輕的時候不犯點糊塗啊,都說過浪子回頭金不換,只要以後他願意真心對咱老百姓好那就是個好皇帝,咱老百姓還是會鐵了心的跟他走。

“皇上,您這樣做就不怕……”紫禁城坤寧宮內,藉口進宮爲皇后教習佛法的淨慈老尼一臉的驚恐,原本以爲那則詔書就已經夠嚇人的了,可沒想到皇帝居然還有這樣的解釋。看來這老朱家的年輕一代還都不太正常,要是真把皇帝的這個說法傳給天下人都知道了,那得惹出多大的禍事來?

崇禎毫不在乎地笑道:“怕?我爲什麼要怕?都說天心既民意,朕就要讓百姓們知道朕也是人,朕也會犯錯。雖然現在我們還不能大張旗鼓地進行改革,但我們可以讓百姓慢慢轉變觀念,敢於對官府行事中不當的地方提出批評。而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這一切就讓朕先做出表率好了。”

“可……”白蓮教現在已經與朝廷達成了秘密協議接受招安,暫時他們將做爲崇禎遍佈於民間的秘探和喉舌,在不久的將來他們中的佼佼者還會進入大明帝國學院,在學成畢業後擔任更爲重要的職務。然而今天這事實在太大了,就連久歷江湖的白蓮聖母都不敢想象,這事一但控制不好那會是怎樣一番場景。

“沒事的,你就放心去辦吧!”崇禎也知道,當這種說法真的傳遍天下後說不定會有人利用這點跳出來做亂。“前幾天的秘會你也參加了,應該知道沒有風險的改變是不存在的。再說了,我大明不還有個鎮國將軍麼?”

“那臣這就去安排,同時臣會盡量探察清楚民間的反應,好讓皇上能提早做出應對。”提到洛陽那個沒臉沒皮的小胖子,白蓮聖母也稍微找到了點安全感。有那支無敵大軍在,任何人造反以前都不會忽視他們的;以後百姓們若非真活不下去了,也就只有那種傻到沒邊沒際天生反骨的傢伙纔敢跳出來吧。

“皇上,您這樣不是太委屈自己麼?”看到白蓮聖母離開,皇后周氏一臉憤然的走了出來。明明就是那些大臣乾的破事,憑什麼要自己的夫君來承擔這一切?

“皇后,你這話可說錯了。”崇禎一直都感覺自己愧對妻子,即位以來自己整天忙於國事都忽略了她。身爲大明地位最高的女人,她在宮中卻布衣素食從來不提出任何要求,爲的就是幫助自己省下每一分不必要的開支。

“臣妾哪裡錯了,您這不是在替人受過麼?”周氏嘟著個嘴很替自己這夫君感到不值,要是他僅是替自己那個逃跑的哥哥頂罪也就罷了,爲什麼還要幫大臣們背這黑鍋?人家可不會領這份情!

崇禎牽著周氏的手道:“這些大臣都是朝廷任命的,現在他們犯了錯,朕當然逃脫不了識人不明用人不當的罪責。你也不希望你的丈夫是個膽小懦弱,只會粉飾太平的昏君吧!”

“到酒!到酒!皇叔,我當初的決定沒錯吧,你看這檢弟比我當年可有擔當多了,都敢向天下人認錯!”洛陽福王府內,朱啓驥在接到詔書的第一時間又跑來蹭酒了。

“這……”雖然當今皇帝名義上是自己的親侄子,可福王還是不敢妄加評論。

“皇叔,我們都是一家人,你也別再顧慮了。有什麼就說什麼,檢弟這麼做難道您還不能體會他的一片苦心麼?”朱啓驥也知道自己這個叔叔年紀大了膽子就小,但要是連他都不敢暢所欲言那以後還能指望老百姓說實話?

“那好,俺就說說。”福王也豁出去了,都說知子莫若父,這事別人或許不知道俺這當爹的還會猜不到這種損到極點的餿主意是誰攛掇著給整出來的?“要俺說這法子還真就不好,你們這樣做是可以聚斂民心,但將來我大明的皇家威嚴何在?”

“皇叔,看來您在這一點上還真就不如驄弟看得遠……”朱啓驥看來是酒精中毒了,居然當著福王的面說出這樣的話來,也不怕老人家一生氣把那個還在陝西溜達的小胖子抓回家痛揍一頓。

“姐姐,驄哥哥的主意真有那麼好?”小仙女可不敢跑到福王那桌去湊熱鬧,萬一惹得顏面盡失的福王從此不待見自己那冤不冤啊?所以她只能悄悄的詢問年紀略長的張嫣。

“夫君的這個辦法不但不會讓朝廷失去威嚴,相反的還會爲皇上贏得更大的聲望。”張嫣不愧爲一代才女,她早在第一時間就看穿了其中隱藏著的巨大利益。“孝宗弘治十四年山東巡撫年富曾於泰安府衙立一石碑,上書‘公生明廉生威’。皇上現在就是趕在士人們反應過來前表明態度,以後百官的過錯也將被公之與衆,任由百姓評判。長此以往老百姓將不再因懼生遠,而是因敬生畏。當年唐太宗以一個魏徵爲鏡就名垂青史;我大明皇帝敢以天下人爲鏡這等胸懷又豈是先人所能比擬的?”

洛陽的福王一家吃了豹子膽在妄議朝政,可陝西米脂的老百姓卻惶恐不安。雖說朝廷已經聲明不會追究任何脅從的罪責,但這畢竟是謀逆大罪,誰知道官府是不是說話算話啊。若是新來的官員上任後翻臉不認人,那咱這些老實巴交的苦命人還不是又要面臨一場血腥屠殺?

“悟生大師,您說朝廷真會放過我們這些人麼?”宋家老族長一臉的急切,把雲遊路過的悟生和尚當成了主心骨。這可關係到宋家溝數百口的性命,雖然他們沒跟著反賊折騰,但要真論起關係來恐怕沒一個人能跑掉。

“施主你就放心吧,這次是皇帝親自發下的詔書。你看這詔書書上,可沒有一句指責咱想推翻他老朱家的;反而是皇帝在說因爲他的過失沒讓咱過上好日子……”悟生和尚可不是來這裡閒逛忽悠點錢糧回去的,現在白蓮教衆人都領到了任務要求他們無論如何要將這個謠言傳得天下人都相信。

“啥?今年開粥鋪救濟咱,還免咱三年錢糧?”宋家溝沒人識字老族長也只是從路人那裡聽來隻言片語,現在突然清楚的知道聖旨的內容一下子還真反應不過來了。後生們造反,咱這些沾親帶故的不但不受牽連,皇帝還考慮到了咱的活路給咱這麼大的好處?他孃的,要是這次官府能說話算話,以後誰敢說咱大明天子一句壞話我老頭子就先跟他拼命!

第14章 奉旨進京第126章 龍江船廠(上)第39章 給皇帝找麻煩第173章 走投無路第22章 冬日出巡第254章 宿命之戰(下)第316章 大錯鑄成第127章 龍江船廠(下)第8章 天啓帝的抉擇第57章 調兵遣將第287章 無恥昏君第328章 自尋死路第209章 糊塗辦案第327章 以夷制夷第275章 帝國學院第179章 中秋佳節第12章 象升留,強敵現第69章 狹路相逢第298章 開路先鋒第170章 三請和談第272章 殿前大考第57章 調兵遣將第193章 歸途閒議第141章 崇禎坑弟第224章 皇宮劫案第328章 自尋死路第243章 奸商登島第239章 西人坑倭第60章 斥候的較量第220章 各懷鬼胎第81章 胖版坑儒第282章 寶山拍賣(下)第295章 誨人不倦第71章 據關而守第82章 回師平亂第182章 朝邑乞丐第158章 胖子渡河第6章 殘酷的現實第43章 先皇的新職業第216章 怒斥名將第83章 侍郎救士第224章 皇宮劫案第251章 戰場鑄甲第35章 新型火藥第64章 大捷之後第263章 強徵入學(上)第257章 就糧於敵第250章 自相殘殺第194章 有冤報冤第175章 兜售答案第328章 自尋死路第300章 河南會館第311章 急公好義第308章 運籌帷幄(下)第249章 無謂掙扎第39章 給皇帝找麻煩第204章 無妄之災第103章 誘敵出擊第20章 各行其事第112章 南海人販第213章 血色龍旗第12章 象升留,強敵現第113章 海上移民第51章 天意難測第281章 寶山拍賣(上)第201章 將軍大婚(下)第313章 福禍相依第306章 百尺竿頭第126章 龍江船廠(上)第292章 暗潮涌動第226章 清除障礙第141章 崇禎坑弟第297章 伴君出遊第162章 偷樑換柱第9章 天外來客?第221章 港口插曲第77章 皆大歡喜第121章 神甫相助第14章 奉旨進京第152章 大遼河畔第34章 正式變革第236章 關門緝盜第240章 黑白軍旗第131章 先嚇後哄第78章 沒完沒了第323章 橫行霸道第175章 兜售答案第243章 奸商登島第91章 酒樓論道第204章 無妄之災第263章 強徵入學(上)第100章 損招破敵第319章 助人爲樂第21章 被斥回鄉第277章 蓄勢待發第179章 中秋佳節第134章 驅狼吞虎(中)第264章 強徵入學(下)第168章 攪局行動
第14章 奉旨進京第126章 龍江船廠(上)第39章 給皇帝找麻煩第173章 走投無路第22章 冬日出巡第254章 宿命之戰(下)第316章 大錯鑄成第127章 龍江船廠(下)第8章 天啓帝的抉擇第57章 調兵遣將第287章 無恥昏君第328章 自尋死路第209章 糊塗辦案第327章 以夷制夷第275章 帝國學院第179章 中秋佳節第12章 象升留,強敵現第69章 狹路相逢第298章 開路先鋒第170章 三請和談第272章 殿前大考第57章 調兵遣將第193章 歸途閒議第141章 崇禎坑弟第224章 皇宮劫案第328章 自尋死路第243章 奸商登島第239章 西人坑倭第60章 斥候的較量第220章 各懷鬼胎第81章 胖版坑儒第282章 寶山拍賣(下)第295章 誨人不倦第71章 據關而守第82章 回師平亂第182章 朝邑乞丐第158章 胖子渡河第6章 殘酷的現實第43章 先皇的新職業第216章 怒斥名將第83章 侍郎救士第224章 皇宮劫案第251章 戰場鑄甲第35章 新型火藥第64章 大捷之後第263章 強徵入學(上)第257章 就糧於敵第250章 自相殘殺第194章 有冤報冤第175章 兜售答案第328章 自尋死路第300章 河南會館第311章 急公好義第308章 運籌帷幄(下)第249章 無謂掙扎第39章 給皇帝找麻煩第204章 無妄之災第103章 誘敵出擊第20章 各行其事第112章 南海人販第213章 血色龍旗第12章 象升留,強敵現第113章 海上移民第51章 天意難測第281章 寶山拍賣(上)第201章 將軍大婚(下)第313章 福禍相依第306章 百尺竿頭第126章 龍江船廠(上)第292章 暗潮涌動第226章 清除障礙第141章 崇禎坑弟第297章 伴君出遊第162章 偷樑換柱第9章 天外來客?第221章 港口插曲第77章 皆大歡喜第121章 神甫相助第14章 奉旨進京第152章 大遼河畔第34章 正式變革第236章 關門緝盜第240章 黑白軍旗第131章 先嚇後哄第78章 沒完沒了第323章 橫行霸道第175章 兜售答案第243章 奸商登島第91章 酒樓論道第204章 無妄之災第263章 強徵入學(上)第100章 損招破敵第319章 助人爲樂第21章 被斥回鄉第277章 蓄勢待發第179章 中秋佳節第134章 驅狼吞虎(中)第264章 強徵入學(下)第168章 攪局行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驻马店市| 台山市| 陈巴尔虎旗| 仁寿县| 东城区| 白山市| 永春县| 西昌市| 淮南市| 寿阳县| 和顺县| 武城县| 中宁县| 扶沟县| 河池市| 扎兰屯市| 元阳县| 孟津县| 高平市| 金门县| 万源市| 靖安县| 四子王旗| 久治县| 泰宁县| 工布江达县| 开江县| 偃师市| 民和| 黔江区| 金乡县| 准格尔旗| 阿拉善左旗| 德江县| 错那县| 资溪县| 垫江县| 奈曼旗| 方城县| 霍州市| 夏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