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談妥了,和許良預計的一般順利,有些事情並不是原本的朝廷幹不好,只不過是他們思維更加霸道,並不太願意用更爲細緻柔和的手段去解決問題,當然這也跟君主的性格有關係。
很多問題上想讓朱元璋讓步是比較難的,朱元璋更習慣用簡單直接的手段,爲了做一件事哪怕連帶殺死數萬人都完全不眨眼睛。
而現在的朱標就要寬仁的多了,不僅能聽得進去臣子的意見,而且並不喜好暴烈嚴酷的做事方法,所以許良才能提出這樣的方案解決兩廣少民問題,要是換成朱元璋的話大概這事兒就沒這麼容易辦了。
剩下的事情自然是交給兩廣官府去落實了,許良能親自來定下基調已經是把大部分事情幹完了,如果剩下的事情兩廣官府還能辦砸的話,那真的可以全給踢回家去。
而只要搞定了兩廣最大瑤民勢力,其他的如僮民或者其他零散的少民,對大明來說就沒有那麼大的壓力了,許良自然沒有那個精力如現在這樣一家家的去談,只能等以後他們看到瑤民這邊好處之後主動來找大明談了。
一切事了許良就踏上了回程的路途,入山的時候他面對的是幾百個虎視眈眈的瑤兵戒備,但等他離開的,卻是一行土官喜笑顏開的親自護送他一直到江邊。
與他們告別之後,許良就踏上了來接自己的船隻,並且順勢沿著江水回到了梧州。
梧州地處兩廣交界,又挨著潯江來往方便,許良就打算把自己的巡撫衙門設在這裡,那麼兩廣的重要官員也只能牽就許良,都是在這個地方設立了相應的臨時省衙,這幾年他們主要的工作實際上就是伺候好許良這位爺。
許良直接一甩手就把少民叛亂的事情交給他們去收尾了,而自己卻是叫來了此行隨行的那幾個年輕官員們談事情,這幾個纔是自己真正的班底。
“這段時間讓你們做的工作,現在做的怎麼樣了?”許良把幾個年輕人都叫來公房,然後就問起來了。
他們相互看了一眼,最後還是楊溥站了出來,他們當中楊溥的學問能力都要略優一點,衆人也就相對以他爲首。
楊溥站到許良跟前,清了清嗓子之後便說了起來:“下官等這些天連同各地的工政司官員,最終把官辦公司的章程都擬定下來了,同時也拉來不少的豪商豪紳入股,這當中兩廣的省衙都出了不少力氣,不然恐怕很難這麼快速順利,有了資金之後,各地工政司衙門已經開始招募工人進行培訓,並且開始採購相應的生產原料和建設工廠了,按照這個進度應該不到一年就可以看到工廠投產了。”
許良有些意外,沒想到這麼快就有眉目了:“看來你們確實是有本事的,那本官也就能放心把事情交給你們了,不過你們要記住官辦公司不僅僅只是爲了賺錢,它更大的責任是發揮龍頭作用,帶動兩廣所有產業的整體發展。”
楊溥幾人都是齊聲應是,隨後金幼孜也忍不住說話:“校長,這創辦公司雖然順利,但技術上仍然是很大的短板,學生以爲要想讓官辦公司發揮作用,少不了要從其他地方抽調一些技術骨幹過來,這個事情就不是我等能辦的了。”
許良聞言點了點頭:“此事我去安排,你們只管做好手頭的事情就行。” 早在許良初入兩廣的時候,他們其實就已經開始考察和調研了,最後他們一起研判兩廣的實際情況,最終還是決定直接以工政司的名義開官辦股份公司,通過行業調控以及市場手段儘可能快的形成一定的工業產業鏈。
這個事兒如果不以官辦工廠帶頭,只任由兩廣自行發展,雖然遲早也能發展起來,但發展速度肯定慢的厲害,畢竟這裡本身就是相對落後的地方,也沒什麼工業底子。
自己在兩廣最多也就待個三四年的時間,無論怎麼看用工業帶動整體發展都是比較高效的選擇。
官辦工廠自然不會只是單一行業,而是跨越多個行業並且是生產最下游的存在,這樣單個商品就能帶動許多個上游供應,慢慢的也就能出現產業鏈了,工業也就能夠初具規模體系。
就比如兩廣優勢產業橡膠就可以做成品輪胎供應給京城的自行車廠,而一個輪胎就涉及到橡膠加工、金屬加工、冶金廠,組裝廠的無數工序步驟,就能產生巨大的工業需求。
而官辦實際能做的行業遠遠不止一個輪胎,由橡膠材料衍生出來的行業需求就不知道有多少了,再加上鹽糖業紡織業等等產業,官辦工廠只要開工就會大量收購基礎工業材料,那時候商人會聞著味湊過來,然後自動適應市場需求完善整個產業鏈的構建。
做到這個事情需要幾個前提條件,一是政策上要能夠放行,二是要有足夠的資金撐起這麼大的盤子,三是要有足夠的技術搞產品研發,好在這些東西對工政司都不是什麼問題,只有資金方面略微比較緊張,工政司的經費實際上也是有限的。
如此一來也就免不了面向民間進行籌資,許良原以爲這事兒恐怕不太容易,但最終卻出乎意料的順利。
許良只聽到楊溥說兩廣省衙在其中出了不少力,但不知道所有資金幾乎都是省衙一力弄來的,兩廣的富商豪紳幾乎都被他們約談了個遍纔算是給辦下來,兩個布政使爲了巴結許良也算是使出了渾身力氣。
隨後許良又對幾人問起了關於地方官府的情況,自上次全體官員座談會已經有段時間了,地方官府如何執行措施自然值得關注。
而據楊溥他們的觀察,各個縣衙做法不同但確實都有在幹活,總之朱標和許良提出的試行措施算是慢慢的在兩廣的地方宣揚出去,至於地方的鄉紳豪商們會不會接受,要不要遵從那就要看以後了。
時間就這樣慢慢過去,許良一邊處理著各種事務,一邊也在靜待著約定的半年考察日期到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