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xué)?
夏原吉驟然聽到這個名詞,心中頓時一愣。
他在接手文院一事以後,倒也聽朱高燨提起過科學(xué),文院裡所教授的各項課程,也都與儒學(xué)無關(guān),都是些數(shù)學(xué)、農(nóng)學(xué)、工商貿(mào)易類的知識學(xué)科。
用朱高燨的話來說,文院裡不需要那些只會誇誇其談、毫無實際作用的垃圾學(xué)問,只需要培養(yǎng)有綜合素質(zhì)的實幹類型人材。
也正是爲此,纔會出現(xiàn)數(shù)百名儒生受人慫恿鼓動,衝擊文院之事,導(dǎo)致夏原吉這位院長都受了傷……
不過此時從楊榮這位內(nèi)閣首輔口中聽到科學(xué)兩字,夏原吉頓時也變得嚴肅起來,神情滿是鄭重:
“勉仁兄,我且問你,陛下這回是真的要罷黜儒學(xué)、重立科學(xué)了麼?”
楊榮盯著他看了一會兒,這才微微一笑:
“你身爲文院院長,竟然連這點都看不出來?”
他站起身來,在廳內(nèi)踱了幾步,便再次開口:
“文院學(xué)子都已經(jīng)畢業(yè)兩批了,從他們分散到各地指定位置上的反饋而言,確實卓有成效,比起從前那些官員來,要雷厲風行得多,願意爲底下的百姓們做些實事。”
“但從陛下的意思來看,還是遠遠不夠!”
“維喆兄,文院出來的學(xué)子,還是太少了,頂多只能算是雜學(xué)一道,撒入大明各地,只能掀起幾朵小浪花而已,還遠遠達不到陛下的要求,掀不起那千重浪來?!?
“如今陛下登基,大權(quán)在握,自然要再次加大力度?!?
“儒學(xué)雖然是當世顯學(xué),但惡了陛下心意,那便也不過是個雜學(xué)罷了!”
夏原吉聽在耳中,不由得微微一嘆。
他也是士人出身,或者說大明此前的讀書人,幾乎個個都是讀著儒學(xué)經(jīng)典才成長起來的,是不折不扣的儒門子弟。
但自從跟了陛下以後,他們這些人,無論是朝堂重臣還是底下文官,也在潛移默化之間,逐漸開始摒棄了儒學(xué),轉(zhuǎn)而默默的學(xué)起了陛下所言的那種科學(xué)。
畢竟,儒學(xué)只能空談,科學(xué)卻能實幹,且對治國大有裨益。
“儒學(xué)根深蒂固,陛下想要罷黜其地位,怕是很不容易吶……”
過了許久,夏原吉才發(fā)出一聲感嘆,顯然是想到了接下來他們將要面臨的局面。
而楊榮也是深有同感,他作爲內(nèi)閣首輔,接觸和了解到的信息更多,甚至知道錦衣衛(wèi)早已開始在暗中安排某些事情,三大營中也有精銳小隊不斷被調(diào)往外地……
這所有的一切,無不說明北地馬上便要掀起一輪新的風暴來了!
而這一次,絕對不會是像前陣子砍了吏部尚書等人腦袋那樣輕易了,說不定便要有多少個北地世家大族被連根拔起,從此徹底灰飛煙滅!
想到此處,他臉上的神情也嚴肅起來,對夏原吉開口說道:
“維喆兄,此次陛下旨意一旦下發(fā),必將在朝野之間掀起軒然大波。”
“而這其中,又不知道將會有多少暗流涌動,甚至說不定還會有人試圖謀反……”
“我們可得竭盡全力,爲陛下分憂纔是吶。”
夏原吉皺起眉頭,有些疑慮:
“不至於吧,陛下文韜武略、威壓四海,剛剛纔橫掃了漠北,難道北地還會有人如此不智?”
楊榮回想起自己所看到的某些消息,不由得嗤笑一聲:
“這世上,想要找死的人,可不僅僅是一個兩個呢!” ……
“陛下,莫非這些人還真的敢造反不成?”
皇宮內(nèi),朱高燨喊來了蘇武與沈青玉二人,交代了一些事情下去。
而蘇武則是覺得有些詫異,忍不住便開口詢問道:
“三大營剛剛遠征歸來,正是氣血旺盛、摩拳擦掌之時,這些人莫非是瘋了不成,難道真的會起兵造反?”
“聯(lián)手造反,他們有這個膽子嗎?”
朱高燨聽到這話,頓時冷笑一聲:
“呵,這你就想岔了,這點膽子他們還是有的?!?
“不過,”他霸氣的說道:“即使造反又能如何?”
“你我皆知,軍中士氣正旺,堪稱所向披靡,但在外人眼中,我這皇帝窮兵黷武,遠征漠北更是耗盡了朝廷財力,如今大軍好不容易脫身回來,自然是馬放南山、鬆懈無比了?!?
“或許在有些人看來,我這三大營完全不足以懼,都是些殘兵敗將罷了!”
事實上,根據(jù)沈青玉派出的錦衣衛(wèi)密探所查,確實有很多人都覺得,自己的大軍在漠北一戰(zhàn)中損失慘重,如今已然只是個空架子而已……
不過對於朱高燨來說,別人越是不看重三大營,反而越是件好事。
到時候才方便將這些人一網(wǎng)打盡、連根拔起!
蘇武聽見這話,頓時便是一怒。
他乃朝廷都指揮使,更是朱高燨在軍中的心腹,自然知曉如今三大營的真正實力,對那些想要搞事之人,心中充滿了憤怒。
“陛下請放心,臣一定按照您的旨意,嚴格操辦此事!”
“絕對不會放跑任何一個反賊!”
在蘇武看來,如今陛下既然已經(jīng)登基,執(zhí)掌大明,那這些膽敢反對自家陛下之人,便理所應(yīng)當全都是些反賊,還是罪無可赦的那種!
朱高燨見此,只是微微一笑,蘇武辦事他還是信得過,而這一次,他本就抱著要將整個北地徹底清掃乾淨的念頭,將來纔好在白紙上寫寫畫畫,自然不會要求蘇武手下留情了。
那些所謂的世家大族,不管有什麼樣的背景,不管號稱淵源流傳多年,什麼詩書傳家,都只有被削去一途,沒有第二條路可以走。
用朱高燨後世通俗的話來說,那便是,打土豪、分田地!
按理來說,當年老朱開國建朝時,就應(yīng)該做了一些這方面的工作纔對,不過由於階層的侷限性,以及個人眼光和知識的狹隘性,大明立國之初,對百姓而言並不算太過友好。
別看朱元璋殺起貪官來毫不手軟,一茬接一茬的殺,但他不懂如何治理國家,因此在洪武年間,百姓田地不多,但稅賦卻極重,活不下去造反的比比皆是……
好在大明開國才三十來年,朱高燨此時再糾正過來,也還不算太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