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教育產業
東方朔投降:“行,不比了,你贏了,咱別唱了!”
“人家唱歌要錢,你唱歌要命啊!”
霍海:“服氣?”
東方朔:“服了。”
霍海:“心悅誠服?”
東方朔:“心不知道,反正耳朵服了!”
霍海:“那咱們拿這麼多錢,跟觀衆鞠個躬吧。”
東方朔:“你等一下,臺下最有錢的還沒賞呢。”
一直看著樂的劉徹大聲:“點我是吧?!”
“來人,賞。”
東方朔霍海兩人站了出來,鞠躬:“謝謝陛下。”
表演結束。
身高兩米一,體重一百五十公斤的東方朔,雙臂掛著十來貫錢下了臺。
東方朔的兒子看到他爹拿著錢下臺了,跑去接。
東方既“爹,這麼多錢啊,能花好久啊!”
東方朔:“要跟人家分的。”
東方既:“分幾成啊?”
東方朔:“七成。”
東方既:“怎麼咱們才分七成啊?”
東方朔瞥了一眼傻兒子:“七成那是人家的!”
霍海看著東方朔的兒子:“這是你兒子?你兒子都這麼大了?入仕沒?”
東方朔:“八歲。”
霍海看著和自己一般高的東方既:“這他M八歲?”
另外一邊,劉徹看著兩人若有所思。
一直以來劉徹都當東方朔是陪自己解悶的,但東方朔一直以來都當自己是諫臣。
這次東方朔倒是沒怎麼著,居然還跟霍海一起主動逗樂子。
當初東方朔上書兩大車,劉徹在這兩大車竹簡的字兒裡面,愣是沒看出東方朔有任何行政後勤的能力,也沒看出他會排兵佈陣。
裡面最多是有一些做人的道理,以及易懂的讀書人看世界的道理。
但那兩大車竹簡就是文字搞笑。
劉徹當初是把那東西當笑話大全看的。
那時候劉徹還沒親政,自命不凡的劉徹每天都是心情不太好的狀態,每天看東方朔的自我介紹信找樂子。
時間久了,劉徹對東方朔的容忍度就很高。
換做是其他人跟東方朔這麼喜歡瞎玩弄文字遊戲在劉徹面前裝怪,早就被咔了。
不過劉徹也打心底裡沒覺得東方朔有什麼本事,雖然一直給他升官,但卻沒讓他幹過什麼實事兒。
今天劉徹看出東方朔有一種退意。
東方朔不是聽到霍海唱歌難聽才認輸的。
是知道自己打不過,才認輸的。
東方朔退縮了。
說白了,東方朔就是搞笑版李白,東方朔認輸,就好像是劉徹最近這些年看過的最奇特的奇聞。
但劉徹就是這樣的,雖然心裡面把東方朔當做親近的人,但卻不會給他任何機會。
而現在東方朔有心退了,劉徹卻不讓他退了。
等東方朔拿著錢下臺,劉徹拉著劉據走到東方朔面前:“東方朔,這一羣俳優中,很多都是西域來的,本來應該讓張騫去跟他們交談的,現在張騫不在,這任務就交給你了。”
霍海上前:“陛下,臣想要跟那個埃及人談談。”
劉徹:“就是路最遠,說他們那兒都是沙漠中的綠洲的那個?”
霍海低聲:“臣在一本古書裡看到,有個地方和他說的地方同名,地貌也一樣,但那古書上說那個地方有一條河,河面比我們的大河還寬。”
這一句話,就讓劉徹明白了那個遙遠的地方,絕不是他想象中的一小片綠洲而已那麼簡單。
一條比黃河還寬的河,就算再不適合人居住,人口規模也起碼是南面長江級別的吧?那得是多少人口的地方,能是小地方嗎?
漢武帝嚴肅了起來:“由東方朔擔任正使你擔任副使,接待西域來人。”
劉徹還跟霍海撇眼看了一下劉據,意思就是,有什麼重要的事情,去太子宮找他。
很快,劉徹就安排路博德來安置西域來的這些人。
現在這個時代,西域來的人還比較老實,他們沒有裝自己是使臣,當然了他們還不知道裝是使臣能撿便宜,但依舊安排在了大鴻臚寺。
當然了,也就意味著這個隊伍要和隴西來的俳優隊伍分開了。
不過這羣人人均學會了漢話,他們也不怕離開大隊伍後沒法生存。
最怕的反而是東方朔。
東方朔一輩子都在等這個機會。
但是機會真的來了後,東方朔懵逼了。
外事活動,這是多大的工作啊,幹好了就是平步青雲啊!
但是東方朔是真不會這個啊!
不止東方朔不會,他家就沒這個基因。
歷史上東方朔死的時候保舉他另外一個適齡的兒子做郎官,這位後來就成了持節的使臣。
但是,他在西漢做使臣,居然連名字都沒留下,可想而知做的不行了。
東方朔看向霍海:“你有做使臣的經驗嗎?”
霍海擺頭:“沒有。”
東方朔沉默了。
年紀一大把,現在遇到機會,反而給整不會了。
霍海:“大國外事,自當雅量。”
東方朔:“我找個明白人問問……”
霍海打斷:“你就乾脆別問,別人怎麼接待外事的,跟你一點關係都沒有,我問你,我聽長安人傳說你過目不忘,是真的嗎?”
東方朔點頭:“是真的。”
霍海:“那這個就簡單了,你就不幹別的,你就天天跟這羣人聊天,跟他們學,學樓蘭語言,龜茲語言,大宛語言,學大夏語言,安息語言,埃及語言。”
“學的過程中,把比較特殊的,我們這兒沒有的東西記下來,整理出來,那就是天大的功勞一件。”
東方朔一聽覺得有道理,爲什麼要去學怎麼做使臣、接待外事呢?不如跟這些外來人學學他們的東西。
“那你呢,你要跟埃及人說什麼?”
霍海:“我要把他留下,包括這一羣人,我要讓他們都願意留下,做老師,教我選拔的人他們的語言。”
目前絲綢之路上,幾乎所有商隊,都只走短距離,比如有12345這些目的地點在路上,走12之間的永遠在12之間來回,走23的永遠走的是23。
可能走12的和走23的互相認識,熟絡。
但走12商線的人和走34商線的人認識嗎?
就算有聽說過,那也只是道聽途說了。
更何況道聽途說中的人物說出的遠方的故事、遠方的樣子。
霍海想要訓練一批有能力越過多個國家城邦的人。
目前距離大夏太遠了,可如果後面拿下匈奴,那大漢就和大夏接壤了,到時候的大漢距離埃及,其實就隔了兩個國家!
這是其一。
其二,這些人雖然都靠表演爲生,但實際上他們見過太多商人了,他們肯定知道囤積居奇和物以稀爲貴的道理。
也就是說,他們身上必藏有一些值錢的,能夠在困境中逆天改命翻盤的東西。
那些東西在當地可能一文不值,但是在其他地方可能價值千金。
這種東西最大的可能就是……種子!
霍海想要拿到埃及來的種子!
霍海和東方朔分了錢之後,就讓路博德安排羽林衛把自己的錢送車上去,然後就找到了正在跟人閒聊的霍去病。
霍去病看著霍海:“你怎麼突然想到要和東方朔玩兒這麼一出?”
霍海:“大哥,你不都說了原因了麼?”
霍去病:“?”
霍海:“玩兒這麼一出,就是爲了玩兒啊。”
霍去病笑了笑:“是嗎。”
霍海嚴肅了起來:“大哥,先不說笑,,你最近教授的將士中,有沒有那種學文斷字速度奇快的語言天才。”
“那種短時間能學會多種其他同袍口音的也算。”
霍去病:“這種人不多,百中無一,不過我手底下將士多,這樣的能選出幾百個來。”
一百個中是選不出一個,但是兩百人中能選一個的話,十萬人中就能選五百個了。
霍海:“那就全抽出來,我要讓他們教那幾個外國人學雅言,還有讓他們學那幾個國度的語言。”
霍去病皺眉:“拿下匈奴之前,恐怕沒時間理會他們?而且不拿下匈奴我們也很難接觸到他們。”
一個兩個外邦人往東走,匈奴人可以放他們過關,一羣外邦人去大漢,或者一羣大漢的人出關往西走,匈奴人一定會阻止。
要知道從樓蘭到大宛可都是匈奴人掌控範圍內。
西域諸國現如今已經處在兩大帝國夾縫之中了,局勢更加緊張,更難通過了。
霍海:“未雨綢繆。”
其實霍海有很多原因,軍事恐怕還很靠後。
但一句未雨綢繆,立刻讓霍去病上心了。
的確,未雨綢繆。
霍去病:“行,你要有本事能說服他們跟你幹,那軍中的人你隨便抽。”
目前的將士有三種,衛戍役。
其中衛就是中央軍戍就是戍邊,而役就是在當地原地服役。
根據大漢的規定,所有男人都必須服役,每人每年至少要服役三天,或者花錢可以找人代替。
這種是一種全民皆兵的預備方法,目前還沒有過要全民皆兵的危機。
而其他兩種就屬於終身制了。
包括良家子主動投軍,包括衛戍,都是一進去就是終身。
這個制度有好有壞,好處是職業軍人戰鬥力就是比新人強,哪怕身體遠不如年輕人,但經驗畢竟在那兒。
但也有壞處,那就是隊伍老化。
其實最好的狀態是,軍人自願能從十六歲幹到三十五歲。或者大概這個區間,而三十五之後能願意離開。
但,沒人能做到這件事情。
三十五歲的人,從十幾歲開始,一直到這年紀,幾乎等於一輩子都在吃皇糧,除了當兵拿刀什麼都不會,怎麼離開?
所以,霍海真有本事能勸說將士們離開軍中出來跟他幹,不只是他願意,劉徹更願意。
一個將士一年要多少俸祿?將士子女也得全額補貼,將士家的軍嫂那也是半額補貼。這花銷,真不是開玩笑的。
霍海:“未來教育產業是塊不斷膨脹的超級大肉餅啊,他們會願意的。”
現在趙過即將公佈對於糞肥的使用。
加上面食推廣,小麥翻年一定會在很大區域內取代小米。
光是趙過即將公佈的那些成果,這就會讓糧食產量暴漲六倍以上。
本來目前大漢的糧食就是供過於求的,連馬匹都有很大一部分是吃糧食的。
糧食產量還暴漲六倍,引導出的後果是什麼?
人口迅速暴增,大量的家庭願意多生孩子。
別說糧食產量暴增,就說最近這些年,大漢人口已經在暴漲了,劉徹還沒來得及鹽鐵搜刮,人口翻得很快!
而無論是目前這些增加的人口,還是這即將暴漲的人口長大到兒童階段,正是簡體字和拼音要傳播開的這段時間。
同時,經濟大發展,賺到錢得到人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的人會意識到認字的重要性。
教育產業將會十倍百倍的膨脹!
————
求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