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94.第192章 世界版圖的擴張

葛三是一個南方兵,他父親是良家子出生,好多年前就在爲大漢征戰。

葛三,出生在南方老家裡,因爲距離長安實在是太遙遠了,所以家人收到他父親入伍的信函後,並沒有把他送到長安來。

那時代南方除了成都之外,別的城市都非常小,別看葛三是住在城裡的,但實際上是在山裡長大的,所以在羽林衛中,外號叫山猴子。

大概在葛三十二歲的時候,有一天郡守前來家裡慰問。

那天,葛家人才知道葛三的父親葛二已經去世了。

因爲南方人口少,加上貧窮,所以良家子更少,本來主動參軍的良家子就少,葛家就已經是十里八鄉很著名的光榮之家了。

如今父親真光榮了,這下葛家天算是塌了。

但是也因爲這邊參軍的良家子少,沒有人競爭,所以郡守就推薦葛三成爲羽林郎預備。

按道理所有羽林郎,那可都是戰死的良家子留下的遺孤,但大漢戰死的人其實不少,他們的後代可不止羽林郎這幾千人。

不過因爲沒有競爭,葛三入選了。

因爲從小在山裡長大,所以葛三和其他羽林郎都不一樣。

他非常擅長在山地中活動。

加上到北方又熟悉了寒冷的氣候,年初又跟著霍海去草原打仗,一整個成了全地形斥候隊長。

當時打完後,霍海就給了葛三命令,讓他帶一波人去北方刺探一下。

名義上以大漢軍人探邊查探消息的名義,實際上就是組織了冒險小隊。

霍去病和霍海之間當然不會存在什麼交流隔閡,看到葛三是霍海派過去的後,立刻讓路博德安排人幫葛三拉隊伍。

路博德在右北平可是一年多了,而且和霍海關係極好,他成爲羽林衛的時候還是衛青是統領的時代,後來霍去病給他提拔了上來,他又被劉徹賞識,才脫穎而出,堪稱是霍家鐵桿。

霍海安排的事情,當然要辦,而且要辦的漂亮。

大辦特辦。

乘著吊打匈奴左部的威風,路博德把鮮卑人和肅慎人喊來,讓他們出人,出錢,出力,連狗都要出。

組織了一支巨大的探險隊伍,由葛三帶領,一路北上。

鮮卑人肅慎人,這些人中的精英可是很有能力的。

鮮卑人是什麼人?南北朝時期,北方其他幾族甚至包括蜀郡出來的族羣都統治過北方,但是影響力最大的還是鮮卑。

最終南北歸一時,高歡宇文泰二人就和鮮卑有莫大的關係,宇文泰是漢化的鮮卑人,高歡是鮮卑化的漢人。

而肅慎人,就是通古斯所有部族的祖先之一。

簡單來說,就是清朝血脈的來源之一。

他們兩個部族,其實一直是在給中原朝貢的,從很早就開始了,商周都有肅慎朝貢的記錄,一直持續下來,直到匈奴崛起。

而這一次,路博德下令後,他們很怕。

因爲鮮卑和肅慎,目前是贏者通吃的局面。

換句話說,肅慎萬分之幾的統治者,佔據著舉國大部分的財富,剩下萬分之九千九百九十幾的人分小部分的東西過日子。

鮮卑好點,但好不到那兒去。

換句話說,所謂能傳下血脈到後金時期的,實際上就是肅慎那少部分統治者,別的人的血脈在歷史中就不可能有流傳。

這種設局局面下,他們最害怕的就是此時的大漢。

大漢在幹什麼?大漢把匈奴的貴族給砍了,給平民發錢!

肅慎幾個貴族頭子都急麻了,跑又跑不掉,打明顯是打不過,只能花錢消災,朝廷要什麼,就給什麼。

於是,葛三這支所謂的斥候隊伍大到誇張。

光是鮮卑和肅慎的主力軍,合起來就超過兩千!

拉貨的馬匹,民夫,敢到原野上的牛羊,那是遠超過主力軍人數的。

於是葛三就沒有按照常規的方法探索。

葛三採用了紮營法。

葛三謹記霍海說的,往東北方向走,靠海,既回回程調整方向,不靠海則往東北方向探索海洋。

一路走,一路紮營。

過了外興安嶺之後每隔百里,扎一個營地。

因爲人多,加上那邊樹要多少有多少,所以砍樹紮營是非常方便。

每次紮營後,就留下一些士兵,留下一些民夫和牛羊,讓他們在這個地方生存。

給他們派發任務,讓他們探索附近的海岸線,探索附近的森林。

一直走一直走。

一直到走到了白茫茫的沒有任何植物的北極圈!

這個時候,不可能在北極圈沿岸紮營了,因爲沒有食物,所以最後一批人全部留在了這個地方。

好在是從春天開始往北走,走到這兒正值夏天,要不然路上哪有那麼容易紮營,凍土挖都挖不下去。

但是到了北海之濱後,葛三沒有停下,而是毅然決然帶領主力隊伍,以及從鮮卑肅慎中選拔出來的優秀人才,一起出發了!

這讓跟著的大隊伍都震驚了。

大漢來的大人物,居然親自以身涉險?

更厲害的是,葛三最終搞到了情報,然後纔回來。

回程後,因爲每隔一百里就有一個大型補給站,所以回程非常快,一路趕回長安,都沒花多少時間。

而鮮卑肅慎的人,還留在原地。

爲了幫助留在最北面的那些人越冬,葛三到右北平後還跟路博德報告了一下成果,路博德聽完成果後,急忙調集了一大波物資往北送去,然後派人送葛三他們迅速趕回長安。

站在大街上,霍海看著整個太平洋西岸的海岸線地圖都在自己手裡,忍不住震驚。

一開始霍海派遣葛三去探路,只是爲了爲未來的海上去找美洲,找個由頭。

誰能想到,葛三這一次過去規模這麼大,直接建立了橋頭堡。

什麼輪船,正要掄起來,鐵甲艦還沒建成,路上就已經可以去北美了!

霍海看完地圖嚴肅了起來,回頭跟身後的皇甫華:“跟陛下報告。”

這帶回來的情報太多了,不能單獨彙報了,得開一次中等規模的朝會!

……

未央宮,葛三在未央宮的地暖上站著,幸福的快要哭了。

劉徹看著宮女擺著各種設施,一邊叉腰:“再上幾道菜過來。”

葛三一羣人,的確是不差吃的,但是在北方的路上,吃的哪有長安好?

而他帶回來的鮮卑和肅慎勇士,也是沒吃過大漢的食物,加上他們食量又大,這吃的叫一個風捲殘雲。

不斷有大臣到來,都很疑惑。

這羣餓死鬼投胎的是怎麼回事?今天突然開朝會,就是來看他們吃飯的?

不過很快,人到齊了,葛三也是直接喊停:“好了,等正事結束之後再吃飯也不遲。”

“看看你們那樣子,都站起來了。”

其實葛三平時對手下還是挺好的,但葛三也有兇狠的時候,要不然在極端環境下哪兒鎮得住這一幫人?

葛三一發話,其他人立刻全體秒起身,不帶一點猶豫的,都直接往後面站去。

劉徹這纔回頭看了看羣臣,示意葛三開始吧。

眼前,放了一大張地圖過來。

地圖上半截是捲起來的,只放了下半截。

下半截,正是大漢。

不過不只是大漢如今的地圖,大漢如今面積非常之大,從蔥嶺以東,幾乎已經全是大漢的了。

而往西的大夏,安息,埃及,羅馬,這些也是標註了出來的。

而南方,也標註了天竺等區域,甚至天竺範圍內標註了七個國家。

這都是如今張騫那邊的探索成果,現在已經搞清楚了,以前的確有個叫身毒的大國,不過這個國家沒持續多久,也黏合不在一起,目前是一大堆小國家。

就和戰國時代一樣,但這些國家互相之間沒什麼戰鬥之類的事情,目前已經探查清楚了七個。

就這樣一副地圖掛在眼前。

葛三拿著棍子指著右北平:“這裡是右北平,是今年驃騎將軍出發攻擊匈奴左部的位置,相信各位並不陌生。”

羣臣都在點頭。

開玩笑,當時匈奴公司的股份漲爆了,大家每天都看新聞報紙,這個區域有哪些城市,甚至有哪些匈奴堡壘,大家都背下來了。

葛三棍子往正北移動:“這兒是鮮卑,今年二月底,接到羽林衛統領霍海霍大人的命令,下官帶領一羣擅長探查信息的羽林衛從右北平來到了這裡。”

“在鮮卑帶走了大量的鮮卑戰士和民夫的得到了補給後,我們來到了這兒,這兒是肅慎,遼東的北方。”

“這裡冬天氣溫低至恐怖的零下四十度。”

羣臣驚訝。

不少人也是看科學報的知道氣溫什麼意思。

所謂零度就是水結冰的冰水混合物的溫度,一百度就是水燒開的溫度。

均等分爲一百分,人的溫度差不多是三十七度。

而零下五度,就冰冷徹骨了,零下十五度摸鐵器,就能扯下來一長肉皮。

零下二十五度,穿兩件棉襖,站在寒風中吹風,只需要半小時就會被凍得沒法走路,超過一個半小時,就得死。

零下四十度?什麼概念?

葛三繼續:“但是這裡土地肥沃,土壤直接能攥出油來,夏天氣候差不多是三十度左右,能種一個季度糧食,不過肅慎人以漁獵爲生,並不種植。”

“而在肅慎,下官也得到了一次補給,於是下官開始從這裡,探查以前大漢沒有資料的海岸線。”

“這裡盛產老虎,出產在北方非常流行昂貴的人蔘。”

“這裡往北,有不少肅慎人發現的各類礦山,有些地方礦純度高到挖下來就能用。”

“不過這一片是平原,但是往這個方向走,這裡這裡這裡,是山脈,再繼續往北就是連綿的山脈了,因爲這裡不適合漁獵,所以肅慎人都不往這邊去。”

大家仔細的思考了一下,那這個地方其實是挺富裕的。

這個地方的問題在於,冬天,養不活多少人,所以肅慎人口才幾十萬的樣子。

但是這個地方夏天搞不好能養幾百萬人,幾百萬人的資源,幾十萬人分掉了。

這其實分的很多了。

難怪這些人都在打獵,因爲人口少,很難把山裡打空。

葛三繼續講述:“但是這個地方還是有原住民的,比如這裡住的是丁零人。”

丁零人,後來是融入了匈奴之中的,但是在這個時代還是獨立存在的,他們也是放牧的族羣,生活空間是貝加爾湖附近。

因爲這個時代氣候還好,所以這裡還能生存,他們常年都在和匈奴對抗,被壓的直不起頭來。

如今衛青坐鎮北方餐食匈奴,也在嘗試和丁零人聯絡,收服丁零人。

葛三指著地圖:“這裡的人,和丁零人居住在幾乎同樣的區域,更靠東,但是這些人並不定居在這裡,他們並不喜歡和其他部族有利益衝突,所以經常主動退讓,一退,就到了這兒。”

葛三拉開地圖,大家纔看到他探查的海岸線全貌。

這海岸線,幾乎和大漢從北到南的海岸線一樣長!

很多人都驚訝,零下四十度氣溫的肅慎往北,還有這麼大的區域?

葛三:“實際上,一直到這兒,到了夏天,都是要化雪的,但是到了這裡,就是永凍區域了。”

“這邊的生存環境,遠比南方惡劣,但是這些人並不喜歡生活在南方,因爲他們吃生肉。”

羣臣:“啊?”

葛三:“當然,這只是我的猜測,因爲目前我們大漢的科學家讓我們已經知道,食物如果腐敗吃了就會生病甚至死人,而他們並不懂,他們只知道,在這裡可以吃生肉,在這兒吃生肉會死,所以他們並不是特別喜歡南下,只是有時會南下。”

不南下不行,不南下有時候會滅族。

葛三並沒有在朝堂上講,是因爲講出來感覺不太好。

目前這些生活在北極地區的人,因爲很遙遠的一個大範圍區域內,資源就夠養活一小家人,所以這裡的人是以家作爲生活單位的。

整個區域內,就他們一家人。

但問題是,就算沒有科學家,自然也讓他們知道了,內部通婚是要滅絕的。

所以,他們內部有以妻待客的行爲。

實際上就是爲了借種。

科學的稱呼叫做,保持基因的多樣性。

但有時候,一直不會有人過來,怎麼辦?去哪兒可能找到人?

往南走,一定有人。

所以,他們時不時會有人南下,其實南下的人肩負的是整個族羣的命運,避免族羣直接消亡。

但是葛三不太好在朝堂講這個。

葛三繼續:“他們住的是冰穹頂。房子和穹廬是一樣的,但是是冰雪做的。”

羣臣更懵逼了,啊,這也行?

葛三:“所以下官推測,他們可能是炎黃之後的時代,北方草原上北逃的人,畢竟他們知道穹廬的結構,但是又就地取材用冰作爲房屋的材料。”

還真讓葛三猜對了。

的確是兩千年前過去的,是炎黃之後的幾百年後,是夏朝之前的時代。

大漢北方講究的規矩是,活得下去的活,活不下去的去北方草原。

草原上也一樣,活得下去活,活不下去了要麼去南方搶,賭一把會不會死,要麼去環境更惡劣,但是競爭壓力更小的北方。

這也是丁零人的由來。

所以,實際上北方冰原上的人,是丁零人和匈奴人。

目前他們還說不上是因紐特人。

當然了,因紐特人在前世的名字是愛斯基摩人,是印第安人給他們取得,意思是吃生肉的人。

而這一世終於反過來了。

因紐特人目前還沒有稱自己爲真正的人‘因紐特人’而是稱呼自己爲‘我們冰雪中的人’所以,葛三也沒有給他們翻譯個名字。

因爲草原上的人蔑稱是匈奴,正式稱爲草原人,所以就叫他們冰原人。

葛三講述起了冰原人的習慣。

什麼獵殺海豹,什麼生活的環境,有比黑熊大四五倍的白熊,什麼的,聽得莊熊羆一愣一愣的。

熊就是熊,羆就是棕熊,莊熊羆小時候身體不行,他爹給他取這個名字,是希望他虎背熊腰的。

現在一看是草率了。

應該取名莊冰熊啊!

看羣臣不信,葛三:“陛下,臣廢了些力氣,和兄弟們一起,獵了幾頭白熊,肉沒法帶回來,但熊掌醃製後帶回來了,還有熊的皮毛給陛下帶回來了。”

葛三一揮手,等在後面的人,展開了一張北極熊的皮,走了出來。

劉徹的上林苑裡多的是熊,他還不知道棕熊黑熊多大嗎?黑熊真的有白熊的四分之一?擡舉黑熊了吧?!

這恐怕一頭正常的黑熊連這白熊的八分之一的重量都不到吧!

其他大臣也是去過上林苑的,自然知道熊多大,都很驚訝。

是真的,皮都見著了,有什麼好說的。

葛三:“只可惜沒有鐵籠子,不然抓一頭活的帶回來。”

劉徹:“一頭?要抓抓一家……一家沒法繁衍,抓個兩三家吧。”

霍海撓了撓下巴,別給北極熊整絕種了就好。

葛三繼續講述起了冰原人的故事。

“冰原人,就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下,所以,但凡是從筆直的巨大森林植物轉變爲苔蘚草原然後冬天會覆蓋冰雪的區域,都是他們的生活環境。”

“他們生活在南方的族人時不時還會南下,帶一些木頭上去,不是爲了燒火取暖,而是做珍貴的工具傢俱。”

“而他們還有很多人生活在更北方,完完全全的冰封世界,到了冬天,他們就住在冰屋裡,依靠一盞海豹油燈來取暖。”

“這個海豹,就是嘴臉有點像豹子,但身上和魚更像,有點像比較大的水獺,臣也獵殺了兩頭,但是沒有抓到活的。”

劉徹點頭:“不用,繼續講。”

葛三:“因爲北方需要很大的範圍才能養活一家人,所以他們冰原人的人口其實不多。”

“總共差不多五萬左右,但分部範圍是東西數千公里的範圍。”

大家可以想象得到,在大漢,一個縣的範圍怎麼也生活萬人了,但是在冰原上,這麼大的區域,也就能養活一家人,最多四五個人。

葛三指了指地圖上的沿岸。

“這是我們這片區域北方的海岸線,這裡雖然是海岸線,但是到處都是冰,這裡往這兒有一個比較熱的區域的海洋,可以坐船上去,有幾個島嶼。”

“而這兒往東往西,都是……冰。”

“臣和手底下二十個人,在同一個點,挖了三天三夜,沒挖到低那麼厚的冰。”

“臣在軍中時,跟天象學家落下閎學過一些東西,臣斗膽判斷,那是一塊巨大的,和大漢差不多大的冰蓋,浮在大海上。”

“那就是北極,而北極點,就在這裡。”

大臣們,懵逼了。

北極點,什麼玩意兒?這又是什麼概念?

此時落下閎起身了,手裡抱著一個大圓燈籠:“以我們觀察天象的知識,我們認爲,我們腳下的大地,應該是一個球體。”

“當然,他也有可能是一座山形狀的,但天上的日月星辰都是圓的,所以我們認爲腳下的也是圓的,這就是爲什麼科學報稱腳下的大地爲地球的原因。”

“我通過派人做實驗,在長安左右,測量太陽一個時辰的移動距離……也就是太陽在平地上落山的時間差……這個問題以後科學報上公佈實驗方式,總之就是和漢中,蜀中分別對比,就算出了地球的弧度,然後算出了地球這個球體的大概周長,應該是四萬公里。”

“這麼說可能不形象,我簡單一點說。”

“比如,我們認爲長安到羅馬直線距離是七千公里,但長安的正北面,和羅馬正北面,畫一條線,是互相交叉的。”

“這個交叉點,就是北極點。”

“而站在北極點上,往任何方向,都是往南。”

“同理南極也一樣。”

“同理,這個地球上也有一箇中心線,把地球分成了南北半球。”

“如果把地球切面看作一個圓,分成三百六十等分,作爲三百六十度,代表一個循環,那麼一半,就是一百八。”

“從中心線,到北極點,就是九十度。”

“如果北極點這裡是九十度,南北分割線是零度,那麼,這個北極圈,經過計算,應該大概在七十度左右。”

京兆尹汲黯起身:“我問一下,這個南北分割線,是黃道嗎?”

落下閎擺頭:“黃道和這個線比較接近,而道家說的北極,和咱們地球真正的北極,是不太一樣的,我也不知道怎麼形容這個問題。”

“這個南北分割線可以類似黃道,就叫……赤道吧。”

正爲黃,偏一點就是赤了。

落下閎給大家講了一下,繼續講:“也就是說,冰原人,住在大約北緯六十度到七十度之間,而活動範圍,大概是北緯八十度,到北緯四十五度之間。”

“別看他們只有五萬人,但是他們任何一個人走過的緯度經度,都有可能遠超大漢任何人。”

霍去病捏著下巴:“懂是聽懂了,但是現在講這個是什麼意思?”

葛三:“是因爲,我們在這個地方北上後,因爲每個冰原人家庭知道的事情太少了,爲了以窺北極真容,下官派遣大量的人,分別探訪了大批冰原人,得知了一個消息。”

“因爲語言不準確,我們帶的學習語言厲害的人翻譯的不一定準確,所以只能大概得出一個結論,但這個結論經過了多方證實。”

“我們這片大地一直到這個區域,就已經到頭了,而這兒,繼續往東,是另外一片大地。”

霍海出聲:“如果可以證實北方冰原和陸地之間完全都是海洋,那就是說我們所在的區域其實是被海洋包裹的,而不是海洋在陸地之中,所以我們可以稱我們所在,以及新發現的地方爲大陸。”

“詩經上把水中的陸地叫做州,指的是小島,那就把超大的大陸認作洲好了,在現在的州字左邊加三點水,表示新字。”

葛三:“那根據統領所說,我們這裡是舊大陸,而這個海峽過去,就是新大陸。”

此話一出,全場震驚。

這話是什麼意思還不明白嗎?

在旁邊,可能有一片和現在的大地一樣大的領土。

是,整個北極圈是冰封著,很冷。

但是,那片大地往南,難道不宜居嗎?

那兒與長安同緯度的區域,有沒有另外一個大漢?

如果沒有,未來會不會誕生一個新大漢?!!!

全場譁然。

劉徹沉聲:“確定嗎?!”

葛三點頭:“確定,冰原人住在冰原上,他們也會造船,所以活動範圍其實不小,在沒有冰封的夏天,他們可以坐小船來到冰原上,然後往前走不了多遠,再往南走,就能到新大陸。”

“因爲他們那邊某些風俗,有一些人是不定居的,會一直到處走,他們對於整個冰原都很熟悉,所以我們才確定冰原人一共有五萬之數。”

“他們也有自己的語言,有自己的記事方法,在他們的記載中,告誡所有族人,不要在任何區域大規模南下。”

“因爲一家人南下,還有可能回來,但是大規模南下,一定會引發戰爭。”

霍海:“這很容易理解了。”

“一個地方的人口,本來就隨時都達到了本地區的上限,如果新大陸南方也有人,那冰原人從新大陸南下,就會進入新大陸原住民的區域,就要搶地盤搶生活資源,別忘了他們是怎麼去的冰原。”

冰原人不就是和丁零人和鬼方北狄人競爭不過,才被趕到冰原上的麼?

他們一開始生活在草原上,被逼的大規模北上,能甘心嗎?

但是很快他們就在冰原上發現了新大陸。

然後肯定是舉族南下。

畢竟兩千年前他們肯定不適應冰冷的北方,而喜歡溫暖的南方。

但是,他們在新大陸,捱到了迎頭痛擊,所以退回了北方,只能在整個世界的北極圈居住。

葛三:“他們冰原人,把那些人稱之爲……鳥毛人。”

“因爲這些人,頭上插著鳥毛。”

霍海也是深吸一口氣。

壓根沒想到,葛三這一次上去,蹭著大漢軍威,帶去了這麼龐大的考察隊伍,直接探索到了北美的存在,甚至還得知了印第安人的蹤跡。

連印第安人頭上插鳥毛都知道了。

一向嚴謹的張湯起身:“葛三,你確定這個消息的真實性?你親自見到頭插羽毛的人了嗎?”

葛三點頭:“對,我見到了,不止我們這邊有人北上,鳥毛人也會北上。”

“和我們這邊一樣,如果冰原人舉族南下,就會捱打,但是他們要是隻是一個家庭南下,沒有人會爲難他們,相反,大家很喜歡冰原人。”

冰原人從來不惹事,南下到一個地方,也不習慣在森林打獵,最多就是砍幾棵樹就走人。

而他們還有以妻待客的習慣,在行爲習慣不同的南方,無論是肅慎還是印第安那邊,誰又會討厭他們。

但是反過來,在肅慎還有印第安那邊,活不下去的人,如果北上,也很容易被冰原人接納。

因爲冰原人缺乏基因多樣性,他們祖祖輩輩就讓後輩注意這些問題,能夠獲得任何新鮮血液,都是族羣保證延續的關鍵。

所以,在往北活動後,還真就讓葛三遇到了印第安人。

而這個印第安人,就在這一次的南歸小隊中。

葛三:“下官還留了三個人的小隊,讓他們和冰原人一起,去探索新大陸。”

“冰原人很難獲得食物,我們以三年的食物爲報酬就可以讓他們爲我們賣命,他們很樂意帶我們從北方南下去新大陸,大約明年夏天天氣轉暖後,去的小隊就能回來。”

大家不想聽廢話,只想看印第安人!

葛三繼續:“還有,爲了避免大家不信任我們的考察成果,我們把冰原上各種東西都帶回來一些。”

“其中除了白熊皮,還有海豹油脂,醃海雀,還有冰原人的油燈,還有他們常年穿過的衣服,絕對不可能做假的,還有……對了,雪橇犬!”

“他們也用了一種和霍統領發明的雪橇類似的東西,只是沒那麼精密,難用一些,也是狗拉的,就是霍統領給取名爲哈士奇雪橇犬那種狗,就是他們養殖的,冰原上,每家每戶都有養殖這樣的狗。”

“還有一種,比哈士奇更大,更壯的狗,也帶回來了,活的。”

霍海忍不住了。

阿拉斯加?

這個時代居然有阿拉斯加?

霍海知道,雪橇三傻的薩摩耶是十七世紀的了,而阿拉斯加也是那個時代在俄國出名的,沒想到在更古老的時代,阿拉斯加已經出現了?

其實犬的變種,大多都是突然生出了某種基因強大,特性鮮明的個體,然後直接演化出一個族羣,後面的和它不會有多大的變化了。再有變化,就是另一個族羣了。

所以阿拉斯加具體是什麼時候誕生的,霍海還真不知道。

實際上,阿拉斯加應該是最早出現在舊石器時代,也就是因紐特人還沒去北美,當地印第安人就培育出了阿拉斯加,或者是印第安人的狗野化成了阿拉斯加,都有可能。

看來葛三他們是真去了阿拉斯加了,畢竟阿拉斯加犬都給帶回來了。

別看冰原人可以在冰原上走,但那真可以說是有去無回。

因爲他們一旦儲存不夠食物,那就死路一條,怎麼可能同一個家庭東移後又西遷回來?

但阿拉斯加體型巨大,需要的糧食巨多,如果不是有目的的非要帶一條狗回來,那阿拉斯加本身就是糧食,不會有任何一個冰原人家庭有多養一條狗的糧食和船空間。

畢竟他們的船其實是大一點的獨木舟……

在場的羣臣,對於今天所聽所聞所見都很詫異。

發現了一個新大陸,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就意味著發現了一個新世界。

發現新世界,既有好處也有壞處。

誰知道對岸是什麼人?萬一人家會仙術會魔法會巫術呢?這誰說得清?

劉徹起身,他已經拿定了主意。

第32章 公主贈衣154.第154章 (大章)帥得呀匹!166.第166章 (大章)匈奴公主第97章 沙漠大儒(23萬更)149.第149章 (大章)左輪和燧發槍第198章 (大章)朝會 議會143.第143章 (大章)霍氏銀行第249章 (大章)戒導老仙第111章 股東大會第40章 留名青史第116章 使勁放假!第36章 經濟理論148.第148章 (大章)大漢也炒股178.第177章 (大章)不破樓蘭終不還169.第169章 (大章)股市暴漲!144.第144章 (大章)天竺外事 西遊記第103章 粉塵爆炸(萬字23)149.第149章 (大章)左輪和燧發槍第48章 爲了尊嚴第195章 (大章)科舉來了第236章 解決精力旺盛的問題第14章 霍海回霍府第5章 你缺鋅147.第147章 (大章)天竺公司第102章 悠閒日子第111章 股東大會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第24章 跟我比狡辯是吧?第81章 劉徹悟道第71章 虧麻了都第105章 我還沒上車啊!第24章 跟我比狡辯是吧?第208章 (大章)大漢最大的問題!第86章 要想富多修路135.第135章 (大章)史上第一大朝會167.第167章 (大章)韓王咋了?165.第165章 (大章)計劃通第59章 熙熙攘攘138.第138章 (大章)瓷器與十年平均壽命148.第148章 (大章)大漢也炒股第220章 (大章)買下南越國!第251章 (大章)內燃機!160.第160章 (大章)萬億經濟脈絡第248章 (大章)皈依者狂熱第221章 (大章)賣國封侯?第13章 董夫子倒吸涼氣173.第173章 (大章)蒸汽輪船試航第212章 (大章)春闈 出征135.第135章 (大章)史上第一大朝會第254章 (大章)超級大擴張第70章 第一把交椅(求首訂)178.第177章 (大章)不破樓蘭終不還第117章 科學報報紙第89章 天命人第201章 (大章)不疑(恩師太子)第245章 權 利分離175.【12月抽獎活動】156.第156章 (大章) 蒸汽機問世第118章 朝堂小會(萬字23)第94章 說學逗唱第206章 (大章)史上第一輛汽車第247章 死亡戰爭157.第157章 (大章)紡織工業化!175.【12月抽獎活動】156.第156章 (大章) 蒸汽機問世159.第159章 (大章)蒸汽火車!第250章 (大章)匈奴覆滅136.第136章 (大章)物極必反第6章 嘴硬的漢武帝第229章 (大章)重油蒸汽機皮卡第259章 (大章)最後一條動脈第90章 雪漫長安第46章 農學實驗第245章 權 利分離125.第125章 (合併大章)你匈奴王懂個屁匈奴第67章 不賺就是虧163.第163章 (大章)一片孤城萬仞山168.第168章 (大章)董仲舒悟天道第25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68章第32章 公主贈衣第118章 朝堂小會(萬字23)127.第127章 (大章合一)爹啊爹啊143.第143章 (大章)霍氏銀行第52章 奇葩政令第249章 (大章)戒導老仙第24章 跟我比狡辯是吧?第26章 圖窮匕見189.第187章 (大章)海權既霸權179.第178章 (大章)法第電磁感應,牛董力學定律第86章 要想富多修路第258章 (大章)你再猜第94章 說學逗唱第83章 高手盡出!(日更七千求訂閱)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127.第127章 (大章合一)爹啊爹啊第257章 (大章)封禪立碑第79章 熊貓來了!第248章 (大章)皈依者狂熱
第32章 公主贈衣154.第154章 (大章)帥得呀匹!166.第166章 (大章)匈奴公主第97章 沙漠大儒(23萬更)149.第149章 (大章)左輪和燧發槍第198章 (大章)朝會 議會143.第143章 (大章)霍氏銀行第249章 (大章)戒導老仙第111章 股東大會第40章 留名青史第116章 使勁放假!第36章 經濟理論148.第148章 (大章)大漢也炒股178.第177章 (大章)不破樓蘭終不還169.第169章 (大章)股市暴漲!144.第144章 (大章)天竺外事 西遊記第103章 粉塵爆炸(萬字23)149.第149章 (大章)左輪和燧發槍第48章 爲了尊嚴第195章 (大章)科舉來了第236章 解決精力旺盛的問題第14章 霍海回霍府第5章 你缺鋅147.第147章 (大章)天竺公司第102章 悠閒日子第111章 股東大會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第24章 跟我比狡辯是吧?第81章 劉徹悟道第71章 虧麻了都第105章 我還沒上車啊!第24章 跟我比狡辯是吧?第208章 (大章)大漢最大的問題!第86章 要想富多修路135.第135章 (大章)史上第一大朝會167.第167章 (大章)韓王咋了?165.第165章 (大章)計劃通第59章 熙熙攘攘138.第138章 (大章)瓷器與十年平均壽命148.第148章 (大章)大漢也炒股第220章 (大章)買下南越國!第251章 (大章)內燃機!160.第160章 (大章)萬億經濟脈絡第248章 (大章)皈依者狂熱第221章 (大章)賣國封侯?第13章 董夫子倒吸涼氣173.第173章 (大章)蒸汽輪船試航第212章 (大章)春闈 出征135.第135章 (大章)史上第一大朝會第254章 (大章)超級大擴張第70章 第一把交椅(求首訂)178.第177章 (大章)不破樓蘭終不還第117章 科學報報紙第89章 天命人第201章 (大章)不疑(恩師太子)第245章 權 利分離175.【12月抽獎活動】156.第156章 (大章) 蒸汽機問世第118章 朝堂小會(萬字23)第94章 說學逗唱第206章 (大章)史上第一輛汽車第247章 死亡戰爭157.第157章 (大章)紡織工業化!175.【12月抽獎活動】156.第156章 (大章) 蒸汽機問世159.第159章 (大章)蒸汽火車!第250章 (大章)匈奴覆滅136.第136章 (大章)物極必反第6章 嘴硬的漢武帝第229章 (大章)重油蒸汽機皮卡第259章 (大章)最後一條動脈第90章 雪漫長安第46章 農學實驗第245章 權 利分離125.第125章 (合併大章)你匈奴王懂個屁匈奴第67章 不賺就是虧163.第163章 (大章)一片孤城萬仞山168.第168章 (大章)董仲舒悟天道第25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68章第32章 公主贈衣第118章 朝堂小會(萬字23)127.第127章 (大章合一)爹啊爹啊143.第143章 (大章)霍氏銀行第52章 奇葩政令第249章 (大章)戒導老仙第24章 跟我比狡辯是吧?第26章 圖窮匕見189.第187章 (大章)海權既霸權179.第178章 (大章)法第電磁感應,牛董力學定律第86章 要想富多修路第258章 (大章)你再猜第94章 說學逗唱第83章 高手盡出!(日更七千求訂閱)第93章 史上第一次相聲127.第127章 (大章合一)爹啊爹啊第257章 (大章)封禪立碑第79章 熊貓來了!第248章 (大章)皈依者狂熱
主站蜘蛛池模板: 法库县| 皮山县| 广平县| 鄂托克旗| 庆元县| 林州市| 从化市| 汤阴县| 澎湖县| 洱源县| 霍山县| 通辽市| 开江县| 蒙城县| 普定县| 华池县| 庄河市| 县级市| 安吉县| 正宁县| 安吉县| 叙永县| 五寨县| 桐柏县| 永平县| 元朗区| 集贤县| 台州市| 鸡东县| 登封市| 和平县| 黑河市| 综艺| 集贤县| 大名县| 咸阳市| 攀枝花市| 营山县| 昭觉县| 阿拉善左旗| 东兰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