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143.第143章 (大章)霍氏銀行

第143章 (大章)霍氏銀行

羣臣公侯都急著參觀這院子的各種美妙時,魯王劉光來到了霍海這兒。

“殿下?!被艉#骸澳氵@不去和陛下敘舊找我幹嘛?”

霍海也覺得奇怪,這個魯王和自己又不認識,怎麼他來的這麼熟絡幹嘛?

誰敢跟藩王這麼親熱???

他又不像中山王,中山王是道德名聲敗壞,出了名的喜歡舞女又喜歡美人,在坊間誰不知道中山王政治方面的頭腦爲零?

中山王可以留在長安,是因爲他對皇權沒有任何一丁點威脅。

而魯王就不同了。

現在不是後世朝代,不是以霸主國家秦楚封王爲尊的時代。

魯國在目前這個階段,代表著發達,因爲它代表了儒家的來源。

同時齊魯又是現在除了長安之外最富裕的地方。

這樣的封國的國君,是很敏感的。

魯王劉光:“嘿嘿,本王當然會和陛下徹夜長談,但是現在大白天的談什麼談,等一會兒咱們談完了我再去找陛下敘舊也不遲?!?

說著魯王劉光抓住了霍海的手腕:“我找你,是有一個大買賣要做!”

聽到這話,霍海:“哦?什麼大買賣?”

魯王劉光:“霍海,我知道最近半年長安城商業發展很快,而你就是推手,目前你海聚財富,在長安有很大的生意?!?

“但,你想把生意做出長安嗎?”

霍??戳丝磩⒐?,這有點意思啊!

“你是說,到魯國做生意?”霍海詢問。

魯王劉光:“到哪兒做生意,是你的自由,這我管不著,你要帶著皇命去魯國做生意,本王更不敢阻攔,我是有更大的生意要和你談。”

霍海重新打量了一下魯王劉光。

一開始以爲他是想用國君能給的政策優勢來談生意,沒想到不是。

這麼說來,那肯定是天大的生意。

但是這個時代能有什麼天大的生意?

無論是什麼,有沒有可能成,霍海都高看魯王一眼。

“哦?魯王請講。”

魯王劉光嘿嘿一笑:“你要去魯國做生意,一路上雖然有大河,但是運送錢糧去魯國,損耗也要高達三成,如果去魯國不通水的地方,損耗更高,超過七成?!?

“我要來長安做生意,損耗也是高達四成,要到長安周圍的山裡面做生意,損耗更是高達八成以上,甚至九成?!?

“這麼做生意,怎麼會方便呢?”

“不如這樣,你我做一個協定。”

“本王用放在魯國的一千萬大錢,換你放在長安的一千萬大錢,我直接用換來的錢在長安做生意,你直接用換的錢在魯國做生意,豈不美哉?!”

霍海一聽,倒吸涼氣。

本來以爲魯王劉光找自己是什麼小生意,沒想到是這麼天大的生意!

這可是錢莊的活兒!或者說是銀行的活兒!

這個劉光腦子的確靈光,比平皋侯劉光超出百倍不止。

居然能讓他想出這主意來。

而且,他自己跑來長安,肯定是一兩個月前就想好了,當時他才得知長安經濟開始大發展,他馬上就看到了全新的商業模式,這說明這個劉光是天生有商業頭腦有金融頭腦啊。

的確,這個時代運輸錢糧,非常的昂貴。

在北宋時期,因爲運送錢很不方便,北宋成都府的人就發明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交子。

但是在如今,運送錢不只是不方便,而且還消耗巨大!

原因有三個,第一是現在的錢含金量沒有北宋的高,第二是運送錢幣的運輸條件包括車船路都沒有北宋好,第三是過路收稅的問題,導致不只是運輸不方便,而是運輸要消耗極大。

所以,此時的長安,比北宋的成都更需要‘交子’的存在。

而交子是一種互相協定。

魯王劉光想到的就是和霍海協定。

無他,霍海錢多,他想要換多少,霍海都能換的出來。

齊魯那邊能做的生意可太多了,只要有錢利潤就很大。

如果霍海運輸一千萬大錢過去,只能到賬五百萬,做的生意規模就要減半。

但是如果答應魯王劉光,那就是全額到賬。

魯王劉光篤定,霍海一定會同意,他現在直接等著錢馬上就可以在長安城做生意了。

他自己也研究了幾門生意,到長安就打聽了,還沒人做,或者沒人做成規模,只要開始搞,馬上就能賺錢,利潤很大。

所以他有十足的把握。

但這個事兒,霍海還真不好直接答應他。

這種協定,聽起來很好,實際上缺陷巨大。

說句不好聽的,萬一霍海這邊把錢兌給劉光,轉天劉光死了怎麼辦?

如果這一套推行,總是會遇到這種情況的。

如果要辦這個事兒,還不如直接開銀行呢。

而在開銀行之前,有更好的辦法。

霍海:“不如這樣,我借你一千萬大錢,你借我一千萬大錢,你拿我寫的欠條去我府上擡錢,而我去魯國收錢?!?

魯王劉光擡頭,愕然:“這!”

魯王不是不敢這麼做,而是他意識到,霍海壓根就不是第一次聽互相換錢這個主意,他甚至都已經想到更好的辦法了!

那既然如此,怎麼沒聽說有人做這個生意???

難不成,這裡面還有我沒想清楚的門道?

魯王劉光思索了起來,不過嘴上已經答應了:“好,馬上就寫,我等著錢下鍋呢?!?

霍海:“你可想好了,你本來可以獨霸魯國的煤礦生意,而我拿到錢,馬上就在魯國幹煤礦生意了,甚至陛下佔股會非常大。”

封國最重要的就是封閉。

如果劉徹的手探進去過多,封國就名存實亡了。

劉光:“把魯國轉換成在長安的財產,是賺的。”

劉光很聰明,一眼就看到了未來,推恩令之下,封國必然越分越小,如果是這樣的話,不如直接把封國變成錢。

因爲,土地不能生出土地,土地只有那麼多。

但錢能生錢。

與其讓自己的幾個兒子以後分掉土地。

不如給嫡子家中產業,給剩下幾個兒子錢。

他們要是那麼喜歡種地,自己去買地好了。

霍??戳艘谎蹌⒐?,又高看了劉光一眼。

說實話,土地是超級生產資料,在資本橫行的時候,土地這種資本,就是最頂級的優質資本。

劉光這麼聰明,不可能看不出這一點。

那他竟然願意做這種利益交換,說明他有自知之明,知道魯國的土地他的後代守不住,他自己都守不住。

絕大部分人會被眼前利益矇蔽,根本看不到危機的靠近,坐在金山上等死。

而有勇氣把金山放棄了去尋找生路的,纔是真正的聰明人。

霍海:“既然這樣那明天你可以去我府上,我給你拿借條?!?

魯王劉光疑惑:“就不能今天?”

霍海:“我的借條太多,手寫哪兒寫得完,我直接印?!?

實際上,霍海早就做好了準備要印刷錢幣的油墨了。

準確的說,公元前200年,也就是八十年前的漢初,油墨就已經被髮明出來了。

和西方人一開始用的水性墨水不同,漢初一開始就把水墨油墨一起發明了出來。

這松油墨和印刷油墨沒多大區別,當然了,說的是功能性。

如果說的是價格,那松油墨太貴了。

而前段時間,唐四兒他們在提煉焦油時,意外提取了純度不高的焦油,其中輕質焦油中,有一部分就是有雜質的樹脂。

這東西,有毒。

但是,如果是用來做成油墨印錢,那就沒問題了。

之所以不用這種墨來印刷書籍,那是怕以後有人用書本包吃的。

但肯定沒人會用錢包吃的。

因爲調配特殊比例油墨來製造不同的油墨效果這種活兒,就算把辦法告訴別人,別人也沒原材料,更不可能配出來,所以霍海早就有了印刷錢幣的基礎了。

之所以還沒發佈,是因爲還用不上。

現在魯王劉光來開這個頭了,那就正好用上了。

這借條可不只是魯王劉光一家用。

馬上,同關煤礦就開始全面發行霍氏欠條了。

因爲幾萬工人,發了錢之後,要帶回家用或者帶到長安用,其實很不方便。

雖然他們力氣大,但腰上纏著錢,能方便得了嗎?

所以,他們一般不會狂野消費。

因爲帶不了太多錢。

可如果在長安給他們發工資,就會出現一個問題。

怎麼確定誰領工資了?

這裡面可以操作的漏洞太多了,不現實。

而霍氏欠條就是解決方案。

在同關發欠條,發完到長安領錢花。

這纔是最好的辦法。

除了煤礦,建材廠下的水泥廠磚廠,瓷器廠,還有整個新城工人們之間,全都要這麼幹了。

而且,蹭著發錢,馬上要開始推廣阿拉伯數字了。

其實這一套本來是要七月份之後纔開始做的,因爲七月份之後棉花開始收穫,到時候就可以製作綿紙來製造真正的紙幣了。

但是霍海想了一下,現在冬天取暖的禦寒材料尚且不夠用,用棉花做紙還太早了。

本來這個時代也沒人能模仿自己的油墨,犯不著用綿紙。

等過幾年發行改版時,也不遲。

至於銀行的其他功能,還要延後。

……

一羣公卿王侯參觀完樣板房之後,意猶未盡。

裡面很多小巧思,直接就能解決很多人的痛點。

這一個點兩個點,看多了之後,就變成全面的好印象了。

很多人都覺得,新式豪宅,吊打自己現在的府邸了。

自己那府邸怎麼辣麼差勁?

越想越覺得自己住的不行。

功成名就賺了錢,就應該對自己好一點!

這話都不需要霍海去說。

別人中山王魯王都買了,其他在長安不買新房子的宗室是怎麼回事?是太窮嗎?

哪個開國侯之後現在要是買不起房子,人家不得懷疑你家道中落?

更嚴重的是,你家連新房子都買不起,你資金流是不是有問題???如果你資金流有問題的話,我和你做生意得小心啊,萬一把我自己搭進去了呢?

很多衝動派馬上就想要下定,但霍海不接。

“明天開始,我會讓或是商行的總經理商富在這裡等著大家來,研究院也會有專門的人在這兒幫你們按需求設計,現場畫圖紙確定方案,光給錢有什麼用,重要的是服務,是高端定製!”

高端定製?確定方案?現場畫圖?聽起來就有點高檔上檔次。

“好好好,我明天就來。”

本來明天很多人是要當值的,但是,他們畢竟是給劉徹送錢,劉徹就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了。

隊伍繼續往北走,還是有很多人討論著買房的問題。

那衝動黨已經要掏錢了,那些等等黨,有的還要等等看,有的爲了面子上掛得住,也放話要訂一套。

一路走過來,霍海都聽著背後的人說話,每一次有人大聲:“我決定了,訂一套!”

霍海笑容就更甚一分。

嘴角都裂到耳朵根了。

一直到聽到大河濤濤的聲音,討論才停下。

雖然已經知道渭河北移了,但親眼看到新渭河,還是讓人震驚的。

霍??吹叫挛己?,終於舒服了,這是後世渭河該在的位置。

而此時,橋樑穩穩地橫亙在渭河之上。

上面很多人在通行。

百官也發現了這一點。

監造的人驚呼:“這居然是一條跨河的橋!”

“這可是渭河??!”

監造的人大部分是官方匠人,屬於官吏,等於後世工部,但又不完全等於,他們主要還是實事兒幹得多,主要負責宮殿修建城市規劃武器鎧甲輜重製作等等。

修橋鋪路對他們來說是業內的事兒。

但就算是他們,也沒想過長達一百多米的大橋!

準確的說是兩座大橋。

一座寬二十多米,是水泥結構的。

另外一座寬十米以上,看得見是石拱橋結構的,但橋面也用了水泥。

百官也是爭先恐後看熱鬧。

此時不只是百官,長安城裡很多人都已經從馳道跟過來要看熱鬧了。

天塹變通途,這可是古今未有之盛事!

雖然天塹以前不在這兒……

其他人都上了橋面去感受,而監造的人,跑到旁邊去觀察橋下的結構。

十座高出水面很多的人工小島間距一樣,橫在河上。

小島上起的橋墩,撐起了上面的橋樑。

這橋洞很大,目前最大的航船,也最多隻有這橋墩下五分之一的高度。

很明顯以後運河上也是這種橋,只是運河比較窄,用不著這麼多橋墩,只需要兩邊有橋墩就行了。

“提前修好橋墩,等著通水麼?”

有人馬上就想到了:“那本來就通水的河流怎麼辦?”

旁邊的人:“研究院的人早就在研究了,你與其自己想,不如去問問?”

監造的人這才意識到,研究院那邊的技術,早就把監造打的找不著北了,自己如果不去研究院學習,搞不好以後要被淘汰掉。

現在到處工程那麼多,以後研究院很多人出來都有大工程經驗,自己雖然是官員卻沒有這種經驗,要是陛下選人辦大事兒,會選誰?

自己最大的修橋經驗就是在灃河上游修過一座十米木橋,怎麼和別人比?

上了橋,很多人放下心來。

在橋上踩著的感覺,和踩在地面沒有任何區別。

甚至因爲是混凝土橋面,所以橋面比馳道地面給人的感覺還更紮實。

沒有任何的震動,也感受不到水流。

這就叫穩如泰山?

渭河的水似乎一點也不影響這座橋樑的穩定性。

那這橋的載重遠不止如此啊?!

雖然此時,除了橋中心的四米是御道,沒人去之外,剩下的十六米分兩邊,一邊八米,那人和車可是絡繹不絕。

其實一開始,霍海也想過跟劉徹申請取消御道。

但後面想了一下,不行。

之所以御道特權,是爲了保護皇帝的安全性,避免有人衝撞御駕。

這道路中間留四米不能用,權當是隔離帶了。

唯一的問題是,雙方人不能互相跨越。

但是以前,河北面的馳道,中間就是可以跨越的,只是平民不允許隨便跨。

現在在橋上等狹窄路段還是保持御道,在寬闊的地方可以跨越就完事兒了。

至於後面橫向道路,到時候就要安排紅綠燈體系了。

到時候皇帝的特權就從御道不允許跨越,變成了皇帝出行,全程綠燈,車隊護送了。

霍海記得看電視劇時看過,抗戰時期上海灘就有紅綠燈,只不過是手工控制的。

目前還沒電,用升旗的方式控制也沒問題。

每個大路口需要人管轄是一定的。

羣臣參觀時,劉徹站在橋上,看向渭河,霍海跟著在旁邊。

雖然那天已經提前來檢視過了,劉徹看到真正的渭河洶涌而來,還是覺得厲害:“一切都如同預計的一樣啊!”

霍海:“陛下,不是每次計劃都能完美實行,但是這一次成了,算咱們運氣好?!?

劉徹:“是你預備方案多,如果這一條不通,二號河道自然會通?!?

“對了,二號河道你準備怎麼辦?填起來?”

目前二號河道是比現在的新河道要窄很多淺很多的谷溝。

霍海:“這個可有大用處,現在可以先種植綠樹綠草花朵,把城市兩邊隔開?!?

“以後臣準備把新城的地下水全部通到二號河道,然後預埋大地下管道,或者修建成地下水道,讓污水從裡面穿過。”

這樣一來,可以把污水直接在下游排放出去。

避免上游人口太多,導致這一段河流細菌超標污染超標。

還有就是,這個地方暫時不填平,是預留一條通道,未來修橫向的鐵路!

鐵路總有一天會來的,到時候第一條肯定是同關南下長安的。

而橫著的就很難搞了。

如果到時候房子修滿了,橫向的哪兒來的空間?

所以要修,就要提前規劃好。

至於現在。

“至於二號河道上面,可以先修一條橫向的路,來分擔濱河的道路東西向,以及新城南北向的交通壓力?!?

劉徹:“你看著辦吧,我怎麼感覺這些傢伙買了房之後,新城的大部分建設費用都齊了?等後面的都是賺頭?”

霍海:“噓~”

這投資四十億有多賺,霍海都不敢直接說出來。

劉徹也明白了,自己接下來可以大肆取用人力物力了,只是要掏錢。

這錢從國庫拿出來後,在房子開售後,又會回到國庫。

錢這麼走一遭,這人力物力就是這次房產大開發中自己能收穫的巨大利潤。

這一波積蓄的人力,可以得到一個新長安,自己還可以修建很多宮殿很多享樂設施。

至於物力,儲存下來能把匈奴打趴下,能讓整個北國來年沒有地方遭災。

隨便從國庫提取點,都能賑災。

關鍵是,這種享樂的建設,還不會被羣臣反對。

一來羣臣自己也在搞新式房子住,皇帝就不能搞了?

二來劉徹賺這麼多錢,用修建大型建築的方式把錢發出去,那是天大的好事兒啊,越搞,民間有錢的人越多,民間有錢的人越多,生意越好做。

誰去反對?

只是,這利潤大到了劉徹都覺得害怕。

劉徹思索了一下:“讓研究院想辦法,在通水的河道上也能架橋?!?

“朕要把長安八水上,全通上橋!”

三輔之地還有附近來長安的民衆來的還是太慢了,被水擋住路了。

修路搭橋!

劉徹知道自己再怎麼修宮殿都花不完這麼多錢,只能想更多辦法花錢。

而修路搭橋,可以再度促進內循環!

霍海:“陛下,這算是朝廷項目嗎?”

劉徹思索了一下:“也行,就不用你去說了,朕讓李蔡去宣旨?!?

算作朝廷項目,到時候纔好嘉獎科學院出力的人,特別是莊熊羆。

莊熊羆剛剛調上來沒多久,任務一個接一個,不給升官肯定是不行的。

算作朝廷任務,下達官文,事後纔好算賬啊。

……

蘇武進入長安後,乘車來到了馳道。

馳道上的車伕人流量更多了!

這些店鋪越開越大。

從馳道往裡走到了長安大道,路上的人明顯比以前更多了,這麼寬闊的道路,居然有點小堵車。

蘇武忍不住感嘆:“看來閒下來的人還是多了,沒有那麼多活兒了?!?

“想想也對,霍公子不可能一直搞那麼多高薪水的崗位?!?

車伕疑惑:“蘇大人哪兒的話,怎麼會說閒下來的人變多了,沒那麼多高薪水的崗位了呢?”

蘇武:“這還不簡單,街上的行人比以前多了,那不是說明牧場、紙廠、瓷器廠還有同關煤礦那邊的人又回到長安了嘛?!?

“如果他們一直在上工,街上怎麼會有這麼多人?”

車伕:“可是……建材廠,瓷器廠,紙廠,都進行了招募,工人比以前多了一倍不止?!?

“牧場那邊住著的匈奴老幼雖然很多都到長安城工作了,但實際上牧場本部的工人數量更多了。”

蘇武不可置信:“嗯?”

車伕:“不只是這樣,現在霍大人在北面修建新城,蘇大人您知道有多少工人嗎?”

蘇武:“修新城?多少人?”

車伕:“六萬工人,幾乎長安城的男丁,只要你願意出力氣,就能在工地上找到三千大錢月薪的活兒,這可是大好事,就算去其他地方上工,薪水都也提高到兩千五以上了?!?

如果錢太少了,人家就直接去工地幹活了。

錢稍微少一點,活兒輕一點,離家近一點,別人還能接受。

蘇武瞪大了眼睛。

現在街上的人,比幾個月前自己離開的時候多多了!

新城還有六萬工人!

還有那些廠,工人都翻倍了。

那豈不是等於說長安城多出來幾十萬人?

長安城現在到底有多少人?

車伕:“蘇大人,您不是要去見陛下嗎,咱們來這兒幹嘛?”

蘇武:“陛下整天沒事兒幹,就在未央宮建章宮等我這種小人物去覲見啊?我已經通知人去相府稟報了?!?

“我要去一趟茶樓?!?

“這可是重要的活兒?!?

現在蜀地炒茶已經出成品了,雖然第一批春茶運過來這邊的人還不懂怎麼喝茶,但是一定要儘快推廣開。

蘇武在回來時和張騫仔細的聊過了,知道這件事情馬虎不得。

到了新茶樓的地址,蘇武就看到門口已經有人在試著品茶了。

因爲現在的茶產量極低,所以價格極高,門店位置可謂是優中選優,裝潢也是很高級的。

敢來這兒品茶的人,都是長安城的達官貴人。

蘇武下車後,讓車伕去一旁停車。

走路過來,就聽見幾個人正在討論。

有人手中拿著一張小紙片:“看到了吧,這就是一百貫的霍海借條?!?

“啊?我還以爲百貫的借條會比較大呢,沒想到也就這麼大?”

百貫借條?那就是十萬錢,蘇武捏著下巴:霍公子這麼有錢,居然要打借條?

有人拿出一疊一樣的卡片:“也就是說,我這種十貫的借條十張就能換一張這個?”

“對啊,百貫借條現在也開通了,可以隨便兌用了。”

蘇武忍不住上前拱手:“幾位?!?

幾個人回禮:“你好?!?

蘇武:“在下幾個月前離開了長安,剛剛回來,我看到你們拿了很多霍公子寫的借條?霍公子怎麼欠這麼多錢,到處欠錢?說的是霍海霍公子嗎?霍公子難道沒錢了,家裡家業出問題了?”

這可是很重要的,如果霍海這兒出問題,那他支持的青藏高原計劃,還有南下天竺的計劃,可就都破產了。

自己這幾個月忙上忙下忙的跟狗一樣,可就白瞎了!

聽了蘇武的話,幾個人都笑出了聲。

“噗呲!你要不要聽聽你在說什麼?霍公子沒錢了?”

“兄弟,有人算過了,陶朱公巔峰時期的財產,不足現在霍公子的百分之一,霍公子破產,你怎麼想出來的?”

“哈哈哈!”

蘇武更疑惑了:“既然霍公子家業沒問題,他幹嘛要借你們的錢?”

幾個人對視,才知道蘇武誤會了:“你搞錯了,霍公子的欠條不是寫的,是印刷的,也不是借了我們的錢纔給我們的,這借條,是我花了面值一樣的錢,去兌換來的。”

蘇武更懵逼了。

啊?什麼跟什麼?

另外一人:“我跟你說吧,從上個月開始,同關煤礦,霍氏建材廠,紙廠,商行,瓷器廠,還有新城工地,包括八水橋樑工地,長安城內部這麼多道路工地,將近十五萬工人,所有人發薪水,都用霍氏借條來發了。”

“爲的是方便他們攜帶,他們發錢後,輕鬆就能把這個小卡片帶到長安,隨時可以用這個卡片去兌換錢?!?

“我就跟你這麼說吧,長安城裡面的西市,整個都被霍公子買下來了,以前的西市現在什麼都沒有,只幹一件事情,放錢,裡面堆滿了霍氏的錢。”

蘇武瞪大了眼睛:“什麼地方?多少?”

西市,堆滿了錢?

這是認真的嗎?

這人笑著:“當然是真的,誰都可以看的到,不止霍氏的錢擺在那兒,陛下的錢也在那兒?!?

“前幾天陛下下令要在繞長安的八水之上,修建三十座橋樑用來給百姓通行,那天相府去取錢的車隊從西市列隊,一直在城裡排到了相府門口。”

“就這,西市堆積的錢,根本沒變少。”

“當然,主要是因爲修橋給被工人發薪水也要用欠條,所以取得錢取得不多?!?

還不多?

另外一個人:“說白了,這霍氏欠條,就是一個取錢的憑證,而不是霍公子欠你錢,多大的臉啊霍公子欠你錢?”

“你去西市瞅一瞅,那兒新錢入庫,現場製作欠條?!?

“進去多少錢,打多少錢的欠條,然後欠條才能流入市場?!?

“也就是說,只要市場上有的欠條,就算全部一起去西市兌錢,也是能兌換的出來的?!?

“雖然隔得遠點不能靠近看,但是一切都是可以看著的。我跟你說,長安城有好事兒的,一羣人在那兒看了整整幾天幾夜,一次作假都沒有,現在那兒都有一羣人圍觀呢。”

“當然了,他們不是爲了監督欠條印刷,而是爲了去看金山,來了長安,不去西市看金山,就白來了?!?

蘇武算是長見識了。

本來還以爲霍海資金流出問題了。

沒想到是錢多的放不下了。

另外一個人補充:“你沒說清楚,現在是,只要能拿著卡,到處都能兌換錢,用不著運輸,做生意或者買東西都更方便?!?

“聽說霍大人和衛長公主魯王中山王平陽侯平皋侯等好多公侯換錢,用他在長安的錢,換他們封地的錢,要用那些錢,在各地也開設兌換錢的霍氏銀行?!?

蘇武震驚。

如果成都也有,那成都人豈不是帶著借條直接就能到長安來做生意?

那樣的話,成都那邊恐怕很多人都會忍不住搏一搏做大生意,然後搬長安。

而小地方的人也會想盡辦法賺錢然後搬到成都。

以前賺了錢根本帶不走,現在可以到處走了,誰不想往上爬?

更關鍵的是:“兄弟,這不應該叫錢行嗎?爲什麼叫銀行?”

那人笑著:“你不知道了吧,陛下親自入股銀行,因爲銅錢難搬運,陛下搬了六百萬兩銀子到西市!”

“六百萬兩銀子,按照以前的市價,那是百億大錢!”

六百萬兩銀子,市價上一兩銀子一般能兌換至少一貫大錢也就是一千大錢,多的時候能兌換三千大錢!

六百萬這個數量大,會壓縮兌換比例,但至少都是千萬貫,百億大錢!

“陛下和霍大人說,這筆錢是保證金,保證銀行永不破產,這筆錢往這兒一放??!”他揚了揚手中十貫的借條:“這種小錢你還怕兌換不到?”

是的,劉徹真的怕麻煩,直接運送了銀子,而不是國庫中的銅錢給霍海。

要知道歷史上自從武帝之後,一直到大航海時代之前,再也沒有人能集中這麼多銀子了。

這給霍海都看傻了!

霍海都沒想到能有這麼多銀子。

所以乾脆就把錢莊取名叫銀行了。

其實這些銀子本來是劉徹要拿來發行白銀幣,用來搜刮百姓的。

現在劉徹知道經濟學理論後想法變了。

劉徹要用這一批錢去提升百姓對大漢朝廷財力的信心,從而刺激商業。

因爲一開始劉徹送了一筆錢到西市金庫,結果市場信心暴漲,同關煤礦的股價蹭蹭漲!

什麼成本都沒投入,同關股價上漲的部分都快接近拿出來的貨幣總數了。

於是劉徹直接動用了家底,把自己的白銀還有用不上的黃金,全部搞到了西市。

所以從那天開始,存錢的地方叫金庫,這個機構往外兌錢時叫銀行。

銀子、金子往西市金庫運送的那天,全長安的人都瘋了!

就連魯王劉光都咂舌。

以前以爲自己富得流油。

現在一看,自己的財富太水了,全是水,哪有油!

魯王劉光眼淚都流光了:我還他媽太菜,得多練多學,在他面前,我只是個新兵蛋子。

第230章 (大章)七年等一回!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第82章 一塊臘肉引發的戰爭166.第166章 (大章)匈奴公主第39章 全面啓動第211章 (大章)春闈前第49章 夏人工人第239章 (大章)貨幣改革原因120.第120章 大化工時代166.第166章 (大章)匈奴公主第23章 但是白紙它真的好!165.第165章 (大章)計劃通132.第132章 (大章)伯樂的安排197.第194章 (大章)職業背鍋人第97章 沙漠大儒(23萬更)第247章 死亡戰爭163.第163章 (大章)一片孤城萬仞山第244章 有限空間(新年快樂!)第50章 長安萬年4.第4章 和賦聖中門對槍75.第75章 黑心開發商(首日兩萬更)第207章 (大章)大婚與國事第220章 (大章)買下南越國!第7章 霍海真猛男!第256章 (大章)昏與明第196章 (大章)大哥和二哥吵架,老三沒了?162.第162章 (大章)戰爭就是打後勤!第25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246章 有軌電車第33章 秉冬將至第90章 雪漫長安第259章 (大章)最後一條動脈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171.第171章 (大章)封狼居胥第79章 熊貓來了!106.第106章 新式教育(萬更23)第37章 製造價值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第256章 (大章)昏與明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第102章 悠閒日子137.第137章 (大章)貴族階層護城河141.第141章 (大章)宣佈新城計劃153.第153章 (大章)廢物公子哥135.第135章 (大章)史上第一大朝會第108章 滾去讀書155.第155章 (大章)請建匈奴公司!第98章 鋼鐵巨獸(萬字更新)第104章 浮法玻璃(萬更求訂閱)第30章 封鋼鐵俠167.第167章 (大章)韓王咋了?177.第176章 (大章)打壓一波,拉攏一波第59章 熙熙攘攘第117章 科學報報紙第209章 (大章)三百年大計172.第172章 (大章)從東殺到西第32章 公主贈衣第199章 (大章)丟雷老X159.第159章 (大章)蒸汽火車!第72章 放飛自我的魷魚絲盟主加更第41章 白話運動172.第172章 (大章)從東殺到西第109章 建築人才(萬更23)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146.第146章 (大章)開新公司第3章 委以重任?第1章 管不住褲腰帶191.第189章 (大章)概率學BUG第241章 謀國還是爲國謀第5章 你缺鋅第62章 人血饅頭第263章 (大章)天漢元年122.第122章 埃及長絨棉!第6章 嘴硬的漢武帝145.第145章 (大章)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如來第35章 包月(加更)第226章 (大章)大議會176.第175章 (大章)切斷後患第195章 (大章)科舉來了139.第139章 (大章)橋樑學的起點178.第177章 (大章)不破樓蘭終不還第26章 圖窮匕見第257章 (大章)封禪立碑第9章 萬人空巷!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第250章 (大章)匈奴覆滅166.第166章 (大章)匈奴公主196.第193章 (大章)爲子孫謀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162.第162章 (大章)戰爭就是打後勤!143.第143章 (大章)霍氏銀行第54章 李牛日記第119章 科舉制(萬字更新)147.第147章 (大章)天竺公司第37章 製造價值第109章 建築人才(萬更23)179.第178章 (大章)法第電磁感應,牛董力學定律173.第173章 (大章)蒸汽輪船試航162.第162章 (大章)戰爭就是打後勤!第48章 爲了尊嚴
第230章 (大章)七年等一回!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第82章 一塊臘肉引發的戰爭166.第166章 (大章)匈奴公主第39章 全面啓動第211章 (大章)春闈前第49章 夏人工人第239章 (大章)貨幣改革原因120.第120章 大化工時代166.第166章 (大章)匈奴公主第23章 但是白紙它真的好!165.第165章 (大章)計劃通132.第132章 (大章)伯樂的安排197.第194章 (大章)職業背鍋人第97章 沙漠大儒(23萬更)第247章 死亡戰爭163.第163章 (大章)一片孤城萬仞山第244章 有限空間(新年快樂?。?/a>第50章 長安萬年4.第4章 和賦聖中門對槍75.第75章 黑心開發商(首日兩萬更)第207章 (大章)大婚與國事第220章 (大章)買下南越國!第7章 霍海真猛男!第256章 (大章)昏與明第196章 (大章)大哥和二哥吵架,老三沒了?162.第162章 (大章)戰爭就是打後勤!第25章 不識廬山真面目第246章 有軌電車第33章 秉冬將至第90章 雪漫長安第259章 (大章)最後一條動脈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171.第171章 (大章)封狼居胥第79章 熊貓來了!106.第106章 新式教育(萬更23)第37章 製造價值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第256章 (大章)昏與明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第102章 悠閒日子137.第137章 (大章)貴族階層護城河141.第141章 (大章)宣佈新城計劃153.第153章 (大章)廢物公子哥135.第135章 (大章)史上第一大朝會第108章 滾去讀書155.第155章 (大章)請建匈奴公司!第98章 鋼鐵巨獸(萬字更新)第104章 浮法玻璃(萬更求訂閱)第30章 封鋼鐵俠167.第167章 (大章)韓王咋了?177.第176章 (大章)打壓一波,拉攏一波第59章 熙熙攘攘第117章 科學報報紙第209章 (大章)三百年大計172.第172章 (大章)從東殺到西第32章 公主贈衣第199章 (大章)丟雷老X159.第159章 (大章)蒸汽火車!第72章 放飛自我的魷魚絲盟主加更第41章 白話運動172.第172章 (大章)從東殺到西第109章 建築人才(萬更23)第99章 各種各樣的紙146.第146章 (大章)開新公司第3章 委以重任?第1章 管不住褲腰帶191.第189章 (大章)概率學BUG第241章 謀國還是爲國謀第5章 你缺鋅第62章 人血饅頭第263章 (大章)天漢元年122.第122章 埃及長絨棉!第6章 嘴硬的漢武帝145.第145章 (大章)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如來第35章 包月(加更)第226章 (大章)大議會176.第175章 (大章)切斷後患第195章 (大章)科舉來了139.第139章 (大章)橋樑學的起點178.第177章 (大章)不破樓蘭終不還第26章 圖窮匕見第257章 (大章)封禪立碑第9章 萬人空巷!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第250章 (大章)匈奴覆滅166.第166章 (大章)匈奴公主196.第193章 (大章)爲子孫謀第228章 (大章)羅馬來人162.第162章 (大章)戰爭就是打後勤!143.第143章 (大章)霍氏銀行第54章 李牛日記第119章 科舉制(萬字更新)147.第147章 (大章)天竺公司第37章 製造價值第109章 建築人才(萬更23)179.第178章 (大章)法第電磁感應,牛董力學定律173.第173章 (大章)蒸汽輪船試航162.第162章 (大章)戰爭就是打後勤!第48章 爲了尊嚴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上高县| 辽阳市| 攀枝花市| 陇西县| 台北市| 宁河县| 方正县| 桐乡市| 阿克| 沁水县| 铁岭市| 曲松县| 怀集县| 德庆县| 隆子县| 华容县| 济南市| 荆州市| 元阳县| 高淳县| 敦化市| 锡林浩特市| 蓝山县| 开鲁县| 分宜县| 武陟县| 宣汉县| 永德县| 内丘县| 左权县| 高邮市| 五大连池市| 宜黄县| 赣榆县| 浑源县| 抚松县| 乐陵市| 许昌市| 沛县| 信阳市| 洱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