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股東大會
同關煤礦,還是有接待賓客的地方的。
同關最南面的煤礦,作爲面向長安的第一站,就修建了一棟新式大樓。
這棟樓也是這兩個月才修建的,今天算是正式啓用剪綵。
同時作爲賓客貴賓接待處,也作爲集團總部。
進入樓裡,劉徹有點恍惚。
漢闕也是多層的,非常高,準確的說一般是兩層半。
但走在這新式大樓的樓梯上,是另外一種不同的感覺。
這種踏上去,腳下巍然不動,就跟踩在地面上的感覺,和踩木質樓梯完全不同。
“我們以後要開發(fā)的就是這種樓?”
霍海擺頭:“這種多層的樓,需要水泥澆灌,需要用鋼作爲骨架,太貴了。我們開發(fā)的房子最好還是以磚房爲主,最多隻能修一層。”
雖然其實可以用預製板架設第二層的地面,但是預製板缺陷太大了,而且很容易慘假,如果一開始就允許修建預製板樓的話,接下來幾十年間樓體垮塌將不會是新聞。
要知道現(xiàn)在這個時代的通信和檢測力度遠不如前世,根本不可能把這種東西放出來。
劉徹點了點頭:“什麼都好,就是不夠明亮。”
霍海:“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太冷了,必須封窗戶。有了窗戶就不透光了,等研究院的純平玻璃技術開發(fā)出來,就明亮了。”
很快,一行人來到了二樓小會議室。
其實股東大會參與的人不多,劉徹、霍海、司馬相如、雷林、梅黑夫、趙破奴、楊連成。
這其中,楊連成不是原始股東,而是作爲下屬機構代表來參加的。
其中趙破奴他們股份少,但他們?nèi)硕啵w破奴是代表。
梅黑夫是目前同關煤礦的管理者,實際上的老闆。
雷林是司馬相如的老丈人,他們的股份和趙破奴他們差不多數(shù)量,平時雷林都是不來這兒的,但是今天開股東大會,劉徹都到場,雷林就算腿斷了,也得過來。
在長安大街工地上,很多小貴族聽說雷林來開個會,會議參與對象有劉徹,都驚呆了,羨慕的不行。
大會議室那邊,所有小股東都在。
目前煤礦只有一批小股東,那就是建設之初,投資的將士。
目前還沒有人把股本往外賣。
雖然長安城很多人都在跟雷林打聽這個事兒,但是雷林在等。
如果他女兒能懷上兒子,雷林就不準備出售股份了,一定要讓外孫持有這些股份,這是雷家往大家族轉化的關鍵。
如果懷不上,那就兩說了。
而司馬相如前段時間其實生了很重的病,不過在義妁的診治下很快就好了。
因爲太學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司馬相如身份的特殊性,義妁乾脆使用了防治瘟疫的方式來防止熱病,來驗證傳染說。
司馬相如最近也是身體好上了不少,沒有像霍海想象中那樣因爲生病就迅速衰老。
霍海就擔心司馬相如可能會嗝屁。
現(xiàn)在司馬相如精神的:“小兔崽子,來鬥詩啊!”
霍海:“你入戲了出不來啊?那是在文人面前演的,在礦上演啥玩意兒?”
司馬相如愣了一下訕笑:“最近都在心裡預演這個,上癮了。”
劉徹率先入座:“都坐。”
說著劉徹看向霍海:“咱們這個股東大會這個董事局會議應該怎麼進行?”
霍海:“理論上陛下您是大股東,這董事局會議應該您先做個年終總結,然後我們各自談一下自己手裡的掌握的活兒的年終終結,我們先得出一個結論,然後制定一個明年的計劃,然後跟股東大會報告。”
劉徹:“咦?倒反天罡,朕跟他們報告?”
霍海:“陛下你想啊,人家真金白銀投入了我們這個項目,大利益是大股東拿走的,董事局會議的權利很大,有可能我們黑掉了利益他們都不知道,所以我們必須用報告說服他們信任我們啊。”
“當然了,我們這家公司肯定沒問題,我是指別人也跟著我們學,來開辦公司,肯定會遇到這方面的問題。”
劉徹點了點頭:“看在錢的面子上。”
霍海:“實際上真正的董事局會議,應該是公司高層,跟所有大股東代表報告的,不過我們事業(yè)初創(chuàng)階段,大家身兼數(shù)職,既是投資者又是管理者,所以就先這樣。”
劉徹點頭,清了清嗓子:“咳咳~各位,我們同關煤礦,也是皇家礦業(yè)的第一個年頭即將結束,雖然一共只有三個月時間,但是成果喜人!”
“朕雖然沒有仔細的瞭解沒有看過報表,但也能看到整個長安乃至周邊地區(qū),都用上了我們的煤礦!”
“大家的工作非常成功!”
說著劉徹看向了霍海。
霍海:“相比於陛下日理萬機沒法時時顧著煤礦不同,我還是經(jīng)常瞭解礦上的事情的。”
“首先,要對司馬相如董事的工作予以肯定。目前煤礦上的匈奴籍貫礦工,和河洛籍貫礦工,能夠和諧融洽,並且互幫互助,司馬相如董事在這方面事無鉅細的做了特別多的工作,大家給司馬董事鼓掌!”
掌聲停下,霍海才繼續(xù):“還有就是趙破奴董事,出任人力資源官的職位,同時也兼顧著後勤調配方面的工作,如今煤礦蒸蒸日上,大家也看在眼裡,鼓掌!”
“梅黑夫作爲我們推選的總經(jīng)理,無論是在商業(yè)上還是煤礦內(nèi)部管理上,在資金調度上,還有利潤保持以及研發(fā)支持方面,都做的非常不錯。”
“因爲梅黑夫是世界上第一位職業(yè)經(jīng)理人,沒有別的例子可以學習,我認爲這很值得嘉獎,第一建議增加獎金,第二建議集團爲梅黑夫出書。”
出書?
此話一出,梅黑夫眼含熱淚啊。
這個時代,什麼人能出書啊?朝堂上出過書的人都不多,一個孔安國,一個董仲舒,還有幾個各種學問大家。
幾個月前,梅黑夫還在市場上賣豆子,幾個月過去後,都要著書立說了,這能不激動嗎?
霍海看梅黑夫激動地不行:“要不你彙報一下吧。”
最近梅黑夫也在學習《兒童六課合訂版》他也學習了百大校長們總結的報表標準寫法。
起身後,梅黑夫先是到處行禮:“感謝陛下,感謝董事長!感謝司馬公和趙董事對我的推舉。感謝董事會全體成員給我這個機會成爲咱們同關煤礦的總經(jīng)理!”
“我跟董事會報告一下今年的入賬出賬和預算超支情況。”
“目前,市場上煤礦處於供不應求的狀態(tài),我們一開始煤礦生產(chǎn)力是夠的,但是運輸力度遠遠不夠。所以堆積了很多經(jīng)過了無害化處理的無煙煤。”
“隨著運輸?shù)募訌姡约伴L安運輸民夫的增加我們的煤礦暢銷整個關中地區(qū)。”
“目前!我們出貨總量二百八十萬噸,目前,總共售賣總利潤達到了二十八億錢。”
雖然外面依舊用的是漢斤,但是在霍海產(chǎn)業(yè)下面,早就統(tǒng)一成用公斤和公噸等單位了。
這個數(shù)字一出來,劉徹心臟抽搐了一下。
全大漢,鹽鐵,計劃的是一年能回收六十億錢,但實際上只能收入三十二億錢左右。
也就是說,同關煤礦一個季度的總利潤,幾乎和鹽鐵之策在全國的收益持平了!
所有人都在震驚這個數(shù)字,霍海:“其實沒那麼誇張,讓梅黑夫繼續(xù)報告。”
梅黑夫繼續(xù):“其實這個產(chǎn)能遠超過我們的計劃,甚至這個產(chǎn)量的溢出已經(jīng)影響了我們未來幾年的計劃。”
在場的人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
梅黑夫:“我們本來只有一萬四千礦工,其中洗礦,運輸,這些減除之後,真正挖礦的人不到八千。”
“但是由於我們煤礦收納了一大批流民,導致我們煤礦的工人數(shù)量膨脹到了五萬人。”
“這就讓我們煤礦開採數(shù)量暴漲。”
“看一下這幅地圖。”
梅黑夫拿出了一幅地圖:“我們一直在研究煤礦的結構,目前看來,煤礦大多是在地下的,而目前我們幾乎只開採了地面的露天煤礦!”
“本來根據(jù)我們的計劃,目前已經(jīng)開採的區(qū)域,露天煤礦可以讓我們挖三年以上。”
“但是因爲工人數(shù)量暴漲,明年年底,我們就要考慮挖山中和地下的煤礦了,所以,明年我們必須大規(guī)模投入做實驗做驗證,來開發(fā)新的煤礦開採技術和礦道穩(wěn)定技術。”
“而且,開始開採地下礦產(chǎn)後,效率會變低。”
衆(zhòng)人一聽原來是這麼回事。
的確,一開始霍海計劃的是全年的煤礦收益趕上鹽鐵,哪知道三個月的煤礦收益,就幹過鹽鐵了。
而且大量的煤礦開支還造成了一件事。
本來霍海是要開發(fā)煤礦來賺錢的。
現(xiàn)在哪知道,自己成了煤礦最大的買家了。
梅黑夫馬上講到了這個事情:“本來,我們煤礦最大的買家是長安的百姓,但是由於煤礦產(chǎn)量增加,我們的貨其實是出不完的。”
“要不是鋼鐵廠,水泥廠,磚廠提高了產(chǎn)量,增加了煤礦收購量,我們可能根本養(yǎng)不活這麼多工人,如果硬要養(yǎng),那可能一丁點利潤都不會有。”
劉徹:“那這筆賬怎麼算的?”
劉徹感覺不對勁啊,既然大部分煤炭被霍海用了,那鋼鐵廠水泥廠磚頭廠產(chǎn)出豈不是超高?
霍海正色:“當然是明算賬,按照市價買的,公是公,私是私,我全程都沒參與交易。都是他們公對公的在談。”
劉徹:“說一下開支和利潤吧。”
梅黑夫:“因爲工人變多,所以支出很高,但是因爲目前流民轉業(yè)的工人還沒發(fā)薪水,所以實際上利潤反而變高了。”
梅黑夫貼了一張紙出來:“根據(jù)覈算,以及董事長提出的分紅方法,我們應該拿出九億錢分紅。”
“除去分紅之外,煤礦還有十七億錢,這十七億錢,目前已經(jīng)花了五億,主要用於各個煤礦升級,修建工人宿舍,修建煤礦到馳道的道路,以及各個礦上實驗輕型軌道車、新型單人斗車、十字鎬等設備。”
“還剩下十二億錢,是需要花掉的。”
“我做了兩個計劃,一個是擴張佔比大,一個是科研佔比大。”
目前就兩個方案,要麼加大新技術開發(fā)的佔比,要麼擴張新礦區(qū),增加工人數(sh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