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二五六章 君王死社稷,羣臣赴國難

漢武帝雙腳踏在泥濘的地面,越是靠近黃河決口的地方地面的淤泥就越深。到後來那淤泥已經沒過了腳踝,每走出一步都需要付出極大的體力。

越是艱難的道路,漢武帝的臉上越是露出堅毅的神色,身旁的內侍見漢武帝行走艱難,伸出手去攙扶皇帝,但是兩人雙手剛攙扶到漢武帝的胳膊,反而被漢武帝大力的推開,兩人一個踉蹌跌便倒在泥地裡。

漢武帝身後的羣臣也一個的腳踩著淤泥艱難的前行,而他們的身旁不斷的一隊隊士兵肩扛著泥土石塊木樁等物在堤壩上往來。這些士兵已經在這裡許多日了,有些人已經幾天幾夜沒合過眼了,但是隻要沒有倒下,這些士兵都緊咬著牙關堅持,身上的衣服都已經磨破了,就連肩膀和背上的皮膚也大多被磨破了。

一段通往堤壩決口的路,漢武帝足足走了兩個時辰,他最後是艱難的到了,但是更多的大臣因爲年老最後都無法堅持。對這些人漢武帝也不斥責,看著偌大的決口,那無盡的河水從河道中衝出決口,而後一瀉千里淹沒千里疆域,那道決口彷彿是出現在漢武帝心頭的巨大傷口。

無數的大漢士兵將木樁打入決口,而後又以土石填埋,試圖以此來填堵決口,可是無論用多少的木樁和土石,頃刻之間又會被洶涌的河水沖走。就算一隊隊悍不畏死的士兵跳入決口用身軀阻擋河水,也不過堅持片刻便被衝散。

這樣的決口在這一段數十里長的堤壩上有無數處,而每一個決口,每一天都在上演著相同的情景,人力不斷的與天相爭,試圖以渺小而卑微的力量去對抗大自然,一次次的失敗,又一次次的悍不畏死,重複著看似無用卻又相同的行爲......

“蒼天啊.....朕何錯之有?大漢百姓何錯之有?”漢武帝的臉上不知道是雨水還是淚水,他的長袍已經溼透,額前的髮絲也凌亂的鋪散在臉頰上。此刻他滿腔憤怒的對著江水洶涌的黃河怒吼道。

漢武帝的聲音很大,更是滿含悲憤。但是這一切在洶涌澎湃的黃河之水面前,都顯得微不足道,甚至他的聲音都沒有傳出三丈遠。

無奈....還有無助......這一刻漢武帝又一次出現了當年霍去病去世時的那種心情。那種雖富有四海,雖一言九鼎,卻不能與天爭命,卻不能令江河俯首的無奈。

“陛下.....好消息......有好消息啊!”就在漢武帝潸然淚下惆悵無助的時候,桑弘羊連滾帶爬的向著漢武帝跑來,在這堤壩之上連漢武帝都無法保持儀態,桑弘羊這些人也被顧不得許多了,即便滿身是泥,滿臉是泥卻能看出來,桑弘羊臉上帶著難得的激動神色。

漢武帝揮手抹了一把自己的臉頰,雨水和淚水也讓他的視線有些模糊了。還沒等漢武帝發問,桑弘羊已經激動的在漢武帝身前說道:“好消息啊.....大都督霍光將河西二十萬石糧食運過河水,已經抵達隴西地界了,不出五日就能全部運到災區來了。二十萬石糧食足夠災民撐上半月有餘了!”

“二十萬石?他哪來這麼多糧食?”漢武帝心中已經有些激動了,不過二十萬石糧食不是個小數目,他同時好奇霍光哪裡會有如此多的糧食。

要知道河西曆來便是貧瘠荒涼的代名詞,加上自霍光就任大都督以來,朝廷再未給河西撥過一粒糧食。這二十萬石糧食又是從何而來?

“這.......其中大半是河西軍的軍糧......”桑弘羊早已調查到了二十萬石糧食的來源,對漢武帝也沒做絲毫的隱瞞。

“他把軍糧也運來了......”漢武帝有些不敢相信的問道,像是在詢問,又像是在自言自語。

漢武帝腦海中不由的浮現出一幕幕的往事,宣室殿中那個曾侃侃而談指點江山的少年......那個曾與他君臣一唱一和之間定下天下大勢的少年......漢武帝這纔想起,他與霍光已經快兩年沒有見過面了。

“好啊....好啊......不愧是朕的安陽侯......不愧是大漢的安陽侯.....朕有樑王,有安陽侯這樣的臣子,區區水患何足懼哉?”漢武帝終於恢復了他千古一帝的豪邁,這一刻那腳下的黃河之水好像也並非那般不可戰勝了!

這些日子漢武帝幾乎是住在樑王的王宮裡,對於這位真心憂國憂民的宗室,漢武帝也是心中欽佩。樑王曾經是大漢最富有的諸侯王,但因爲這場前所未有的水患,整個王宮都被樑王劉襄掏了個空,能用的能吃的全部被劉襄拿出來分給災民,甚至連房舍都分給了無家可歸的百姓居住。

一個是連軍糧都運到災區的大漢臣子,一個是掏光所有家資的大漢宗室。這兩個人在漢武帝心中的地位可以說此刻超過了大漢所有朝臣,雖說因爲這場國難,所有朝中官員勳貴都拿出了一些糧食錢財,但是做到霍光和劉襄這麼徹底的就再無第三人了。

漢武帝心中激盪澎湃,轉身再次看向洶涌的黃河水。過了片刻他似乎心中做下了什麼重大的決定,只見他腳下大步的朝著決口處走去,身後親衛大臣自然盡隨其後。

走到決口處,士兵們依舊在努力的填堵缺口。漢武帝幾乎站在不斷滾落泥沙的決口邊沿,只見他伸手摘下腰間玉璧,那是一塊足有巴掌大小的玉璧,而且是他當年登基的時候佩戴的玉璧,是一件一直被漢武帝珍視的重寶,甚至這塊玉璧已經能夠代表漢武帝了!

“朕今日將玉璧投於此處,若江水退去,決口填堵也就罷了。若不能消除水患,便讓朕與這身後的百萬黎民一般,葬身於此吧!朕爲君王,當爲社稷而亡.......”漢武帝摘下腰間玉璧,毫不猶豫的投入到江水之中,而後口中鄭重的說道,如同再向上天禱告一般。

漢武帝說完便雙手揹負,望著黃河之水。他的話可是嚇壞了身後的所有人,君王死社稷,這句話讓臣子們聽了也是心潮澎湃,可是誰也不希望漢武帝真的死在這裡。而此刻漢武帝如神祗般立於黃河堤壩之上,也是擺明了水患不退他不走的架勢。

羣臣聽聞一句爲社稷而亡,紛紛驚恐的跪伏在地,一時間不知道該說什麼好了。漢武帝剛纔那番話註定要長留史冊,甚至成爲後世君王的典範和準則,這個時候臣子們接下來說的話很可能也會同留史冊,說得好能相得益彰自然是好事,可萬一說的不好就是遺臭萬年,永遠淪爲反面教材。

衛青這次也跟漢武帝一起來了,而丞相石慶年紀太大到現在都還沒有上來。衛青知道現在就算去勸漢武帝也沒用了,而且剛纔漢武帝說出了那樣的話,就是想勸也不能勸了。

這時候還是衛青主動的站了出來,只見他先是站起身來,向著漢武帝所站的位置跑了過去,在距離漢武帝三步之遙的地方停了下來。而後也不見衛青說什麼,只是猛地將自己上衣撕開,將雙袖纏繞著腰間打了一個結,就這樣赤裸著上身對著漢武帝一拜,而後口中大聲的喊道:“陛下若爲社稷而亡,我等身爲臣子也無法茍活,若君王死社稷,便讓羣臣共赴國難吧......”

衛青對著漢武帝一拜,喊出同樣振奮人心又豪情沖天的話來,而後也不管漢武帝和朝臣做什麼反應,赤著上身便跳進了決口之中,此時決口之中還有大量的大漢士兵手拉著手用身體組成人牆,衛青跳下水中同樣拉著士兵的手,將自己的身軀融入人牆之中。

“臣等願隨陛下共赴國難......”杜周和桑弘羊反應也不慢,緊隨大將軍之後也將上衣撕開赤裸著身軀跳下決口。而後堤壩之上此起彼伏的響起共赴國難的口號,白晃晃的一片紛紛向著決口跳去。

也不知是人多了,還是因爲有大將軍這樣的重臣親自用身軀做人牆,原本輕易被衝散的人牆竟然比先前穩固了不少。而後許多沒有跳下去的朝臣也開始搬運木樁砂石等物,漢武帝所立的這處決口竟然有被合攏的趨勢。

“陛下......陛下快看.......河水好像有所下降了.......”

當這處決口即將被堵上的時候,漢武帝身側的一個近侍驚訝的指著黃河叫了起來。這人不說還罷了,他這麼一說衆人看向河水,發現好像河水還真沒有開始那麼湍急洶涌了,水位似乎也有有些微微的下降。

“堵上了......堵上了......天佑大漢啊......天佑大漢!”片刻之後漢武帝腳下的決口終於合攏,而後更多的砂石泥塊開始加固堤壩,近月餘都不曾堵上的決口竟然就這麼莫名其妙的堵上了。

漢武帝重重的出了一口長氣,他不知道這究竟是天意還是人力?但決口總算是堵上了,水患的源頭被遏制,那麼接下來的善後便要輕鬆多了。隨著漢武帝這裡的決口被堵上,那句‘君王死社稷,羣臣赴國難’的口號也瞬間傳遍了沿岸幾十裡的堤壩,在此激勵之下一處處難以堵上的缺口紛紛被堵上,洶涌的黃河之水終於又一次被束縛回了河道之中。

“君王死社稷,羣臣赴國難嗎......這纔是真正的大漢啊......這纔是我心中的大漢啊......”當幾日之後黃河決口全部堵上的消息傳到敦煌的時候,霍光也激動站起了身來,他看著長安方向,口中不斷的重複著這句話!

第十三章 千里奔襲第二零八章 我對殺人更感興趣第八十六章 她就是李妍第一五零章 遠赴西域第二二九章 進退兩難都鬆若贊第四十九章 必殺之心第七十七章 朝堂暗流第五章 我要建功立業第一零五章 太一神第七十一章 非正式的背後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一九六章 不同尋常的殊榮第二八七章 大院君第一零四章 請開夜市第一六零章 上繳虎符第一七二章 南越鉅變第十章 戰爭前的陰雲第二零九章 罪臣之女第二二六章 月色下的殺戮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一四六章 引蛇出洞第一二一章 攻而不佔第十三章 千里奔襲第二八三章 長安亂第一七零章 汾水觸鼎第二四三章 建治敦煌第二九三章 勤王與清君側第二六五章 劉據與江充第二十五章 遺漏的封賞第七十九章 猗蘭殿第二零五章 太學乾班第二零七章 說出你的夢想第一七零章 汾水觸鼎第一八一章 蒼梧王第三十八章 古琴綠綺第五十九章 射殺李敢第一八四章 縱兵屠城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九十章 意外發現第一六八章 與君同遊第二三三章 梟雄落幕第一百章 上書獻紙第三三三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二五九章 帝國雙壁時代終結第十章 戰爭前的陰雲第二十四章 李廣之死第八章 穿古第一神器第二五四章 黃河水患第四十一章 龐大的外戚勢力第二三二章 杜延年援隴坻第四十九章 必殺之心第一六零章 上繳虎符第七十六章 布帛之名第二八零章 御史大夫桑弘羊第二一一章 戰爭推演第一四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五三章 烏雅第一一八章 意外之喜第一四零章 再次失守第二九六章 不一樣的匈奴單于第十三章 千里奔襲第三三四章 全面戰爭四大帝國第二三二章 杜延年援隴坻第九十四章 謠言第一一四章 宦者蘇文第三十六章 隱居茂陵第十章 戰爭前的陰雲第一八九章 以吾陰魂永鎮南越第二零六章 我能教你們殺人第二五一章 兵圍赤谷城第七十四章 下手桑弘羊第二六三章 獅狐執政官第九十四章 謠言第一四零章 再次失守第二九一章 帝國之危第三一七章 ****的匈奴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六十九章 縣衙諸吏第七十三章 伐木造紙第一三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六五章 劉據與江充第一七一章 有女霍棠第二一八章 匈奴王庭第二六一章 小亞細亞總督第二二七章 席捲草原的瘟疫第五十二章 封禪書第一七五章 風起第三零七章 渾天始祖落下閎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第二六四章 十三部州刺史天下第三零四章 長安....長安第七十六章 布帛之名第三零七章 渾天始祖落下閎第二八三章 長安亂第七十七章 朝堂暗流第六十章 麒麟功臣杜延年第二一二章 張騫入關第七十二章 (上)漢武帝的真實用意第二一三章 敢不敢再意氣風發一次?第二十三章 封狼居胥
第十三章 千里奔襲第二零八章 我對殺人更感興趣第八十六章 她就是李妍第一五零章 遠赴西域第二二九章 進退兩難都鬆若贊第四十九章 必殺之心第七十七章 朝堂暗流第五章 我要建功立業第一零五章 太一神第七十一章 非正式的背後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一九六章 不同尋常的殊榮第二八七章 大院君第一零四章 請開夜市第一六零章 上繳虎符第一七二章 南越鉅變第十章 戰爭前的陰雲第二零九章 罪臣之女第二二六章 月色下的殺戮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一四六章 引蛇出洞第一二一章 攻而不佔第十三章 千里奔襲第二八三章 長安亂第一七零章 汾水觸鼎第二四三章 建治敦煌第二九三章 勤王與清君側第二六五章 劉據與江充第二十五章 遺漏的封賞第七十九章 猗蘭殿第二零五章 太學乾班第二零七章 說出你的夢想第一七零章 汾水觸鼎第一八一章 蒼梧王第三十八章 古琴綠綺第五十九章 射殺李敢第一八四章 縱兵屠城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九十章 意外發現第一六八章 與君同遊第二三三章 梟雄落幕第一百章 上書獻紙第三三三章 戰場之外的博弈第二五九章 帝國雙壁時代終結第十章 戰爭前的陰雲第二十四章 李廣之死第八章 穿古第一神器第二五四章 黃河水患第四十一章 龐大的外戚勢力第二三二章 杜延年援隴坻第四十九章 必殺之心第一六零章 上繳虎符第七十六章 布帛之名第二八零章 御史大夫桑弘羊第二一一章 戰爭推演第一四六章 引蛇出洞第二五三章 烏雅第一一八章 意外之喜第一四零章 再次失守第二九六章 不一樣的匈奴單于第十三章 千里奔襲第三三四章 全面戰爭四大帝國第二三二章 杜延年援隴坻第九十四章 謠言第一一四章 宦者蘇文第三十六章 隱居茂陵第十章 戰爭前的陰雲第一八九章 以吾陰魂永鎮南越第二零六章 我能教你們殺人第二五一章 兵圍赤谷城第七十四章 下手桑弘羊第二六三章 獅狐執政官第九十四章 謠言第一四零章 再次失守第二九一章 帝國之危第三一七章 ****的匈奴第九十五章 李美人第六十九章 縣衙諸吏第七十三章 伐木造紙第一三二章 將計就計第二六五章 劉據與江充第一七一章 有女霍棠第二一八章 匈奴王庭第二六一章 小亞細亞總督第二二七章 席捲草原的瘟疫第五十二章 封禪書第一七五章 風起第三零七章 渾天始祖落下閎第二七二章 戰爭開始第二六四章 十三部州刺史天下第三零四章 長安....長安第七十六章 布帛之名第三零七章 渾天始祖落下閎第二八三章 長安亂第七十七章 朝堂暗流第六十章 麒麟功臣杜延年第二一二章 張騫入關第七十二章 (上)漢武帝的真實用意第二一三章 敢不敢再意氣風發一次?第二十三章 封狼居胥
主站蜘蛛池模板: 兰溪市| 竹溪县| 仁化县| 毕节市| 鸡泽县| 洞口县| 玉门市| 都匀市| 贵定县| 宁蒗| 莲花县| 永兴县| 西充县| 旅游| 哈巴河县| 沂水县| 井冈山市| 宜城市| 新宁县| 中阳县| 和硕县| 肥乡县| 九江县| 太白县| 娱乐| 红原县| 庆阳市| 普宁市| 临猗县| 琼结县| 神池县| 乌拉特前旗| 临漳县| 中超| 万年县| 墨江| 五河县| 青神县| 镇江市| 吴忠市| 乌审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