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八節

大漢國中平三年(公元186年)6月。

===

北宮伯玉的五萬人馬已經全軍覆沒,現在涼州的安定郡唾手可得。涼州刺史耿鄙立即求見太尉張溫,要求派自己的從事武都帶著人馬收復安定郡。張溫立即答應。

耿鄙的手中有四萬部隊,但現在都在前線,只有馬騰的五千人馬還滯留在汧(讀qian)縣。於是耿鄙派馬騰帶著三千騎兵隨從事武都北上收復安定郡,剩下兩千騎兵給他做親衛營。

邊章,韓遂帶著部隊一路急退,所過城池全部放棄。

蕩寇將軍周慎帶著北軍精銳兩萬人,涼州都尉徐榮的一萬郡國兵,西部都尉麴義的一萬邊軍,金城郡兵曹從事華雄的五千郡國兵,總共四萬五千人,一路緊追不放。

漢陽郡太守傅燮帶著從京兆府借的三千人馬,順利進駐漢陽郡治所翼城。

涼州刺史耿鄙帶著兩千騎兵進駐涼州的刺史府治所隴縣。隴縣也在漢陽郡,距離右扶風郡非常近,只有百十里路程。

周慎擔心中埋伏,一路上小心翼翼,行軍速度並不是太快。

邊章率七萬大軍退到平襄城之後,突然停了下來。周慎趕忙集結大軍,駐紮到平襄城下。他的部隊人數沒有叛軍多,可以圍城,但攻城就顯得實力不足了。周慎急忙派快騎趕到董卓,皇甫鴻軍中,催促兩軍迅速趕到平襄會合,準備攻打叛軍。

此時,董卓和皇甫鴻正和六月驚雷所率的三萬羌胡在射虎谷附近對壘,想走都走不掉。

周慎急忙向太尉張溫求救,要求討虜中郎將李弘速速率部西進。

===

此時,李弘的部隊已經到達雍縣。

李弘帶著鮮于輔,左彥急匆匆走進府衙。桑羊迎出來,互相寒暄了幾句。

“桑大人,漢陽的戰況如何?”李弘問道。

“很不好。邊章根本不和我們交戰,他們已經退到榆中城。目前還不知道他們會不會退過黃河,如果他們渡過黃河,深入金城郡腹地,這戰就很難打了。金城是他們的老巢,地形複雜,糧草運輸困難,對我們很不利啊。”桑羊苦笑道。

李弘吃驚地說道:“退到榆中,那不已經到了黃河邊了?距離我們這裡有一千多裡吧?”

“對。”桑羊說道,“你們即使以最快地速度行軍,估計也要十幾天之後才能趕到榆中,那邊的路非常不好走。”

“平襄城有後援部隊嗎?”鮮于輔問道。

“沒有。董將軍和皇甫校尉的部隊已經追趕六月驚雷到了隴西郡。現在整個漢陽郡只有傅太守手上有三千士兵,耿大人手上有兩千騎兵。”

李弘暗暗搖頭。

“周將軍孤軍深入,危險啦。”左彥小聲說道。

“叛軍退得快,非常快,我們只有追上去,否則怎麼辦?讓他們大搖大擺地回到金城郡嗎?他們根本不要漢陽郡,放棄了所有的城池。叛軍撤軍的決心之大,完全出乎我們的意料。”桑羊擔憂地說道。

“太尉大人對西涼的最新戰局有什麼看法?”李弘問道。

桑羊看了他一眼,說道:“太尉大人認爲必須要重擊邊章,趕走六月驚雷,否則招撫一事,短時間內恐怕很難有結果。”

李弘沉吟不語。

太尉張溫的身影出現在書房門口。

===

榆中城位於黃河岸邊,在金城郡的最東端,距離漢陽郡的勇士城三十里。兩城中間,最險要的地方就是一段五里長的葵園峽谷,這是通往榆中城的唯一通道。

邊章的臉色非常難看,整個人都瘦脫了形。他的傷勢雖然沒有惡化,但一直都沒有恢復的跡象。邊章整日躺在病榻上,飽受傷痛的折磨。

韓遂緩緩走進來,揮手示意兩個醫匠離開。

“老邊……”

韓遂輕輕抓住邊章的手,小聲喊道。

邊章回握著韓遂的手,勉強笑道:“文約,我很痛,很痛,我實在受不了。”

韓遂痛苦地搖搖頭,拍拍他的手臂說道:“老邊,再堅持一段時間,等我們打完這一戰,我們就回金城。”

老邊閉上眼睛,小聲呻吟了幾聲,低聲問道:“伯玉,伯玉有消息嗎?”

韓遂雙眼猛地爆出一團怒火,臉上地肌肉神經質地抽搐了幾下。他強忍怒火,長長地吁了一口氣,低聲說道:“有消息了。”

老邊驚喜地睜開眼睛,隨即看到了韓遂臉上的怒氣。他吃了一驚,急忙問道:“伯玉和文侯出事了?”

韓遂點點頭,再次長長地吁了一口氣,壓低聲調說道:“我們剛剛得到消息,他們在安定郡的靈臺山附近被豹子李弘伏擊,全軍覆沒。”

老邊驚呆了,他呆呆地望著屋頂,好長時間都沒有做聲。

“他們都死了嗎?”

“沒有,都被抓住了。”韓遂氣憤說道,“這兩個人一下子葬送了我們五萬人。”

邊章無奈地苦笑一下,說道:“沒死就好,沒死就好。文約,伯玉他們趕不回來了,那我們的圍殲計劃就作廢了。”

“是的,老邊,我就是來找你商量這個事。”韓遂稍稍平息了一下心中的怒火,緩緩說道,“周慎的部隊已經在城外紮下大營了。”

“文約,那你現在打算怎麼辦?截斷他的糧道?”

“對,我打算截斷他們的糧道。”韓遂稍稍思索了一下,說道,“楊秋、成宜、粱興、馬玩的部隊現在都埋伏在城外的駝嶺上,如果漢軍打算切斷我們的糧道,我們正好可以打他們一個伏擊,趁機殲滅漢軍一部分人馬。然後我再讓楊秋他們封鎖葵園峽谷的兩端,徹底斷絕漢軍的糧草補給。”

“你選擇什麼時候佔據葵園峽?”邊章問道,“等周慎攻城的時候嗎?”

“漢軍一路追來,所帶糧草有限,以我的預測,不會超過十天。所以我打算讓周慎先攻上幾天,你看呢?”

“攻城?”邊章說道:“我們現在兵力少,士兵也沒有周慎的部隊精銳,一旦打起來,我們傷亡很大。最好能想個辦法,讓敵人以爲我們缺糧,這樣他們爲了避免損失,可能會只圍不攻。”

韓遂微微閉上眼睛,臉上掠過一絲笑意。

===

榆中城外,漢軍的大營連綿數裡。

中軍大帳內,一羣將領圍在案幾周圍,看著鋪在案幾上的地圖,正在激烈地爭論著。

周慎大約五十多歲,身材高大瘦弱,一張不茍言笑的長臉,一雙猶疑不定的眼睛。額頭上的皺紋很深,好象一直在思考問題似的。他出身門閥貴族,自小從軍,曾在北疆雁門關擔任守將多年。

他望了一眼相貌堂堂的孫堅,語調平緩地說道:“孫大人,如果我們圍城的話,好象沒有必要再去切斷敵人的糧道了。”

“我同意將軍大人的意見。”華雄很慎重地說道,“我們已經抓了好幾個叛軍的信使,知道他們正在向金城催討糧食。這說明城中的確缺糧,我們得到的消息是真的。既然城中缺糧,我們圍城就可以了。城都被我們圍住了,還去截敵人的糧道幹什麼?”

華雄是金城郡人,二十多歲,身材健碩,皮膚稍黑,一雙大眼,眉毛象兩根小木炭似的又黑又粗。他武功好,爲人老於世故,精明謹慎,在金城郡很有名氣。

華雄剛剛說完,麴義接著說道:“孫大人要求帶一萬人趕到駝嶺切斷敵人糧道,我認爲完全沒有這個必要。既然我們知道敵人缺糧,就應該集中兵力,全力攻城,消耗敵人的兵力,打擊敵人的士氣,以等待後援趕來圍殲。這個時候分散兵力去切斷敵人糧道,既耽擱時間,又貽誤戰機。”

麴義也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北方漢子,身高體壯,氣宇軒昂,膚色紅潤,容貌俊秀。他是前朝尚書令鞠譚之後因避難到涼州西平改姓爲麴。他文武全才,尤以武功爲高,其爲人俠義剛直,悍勇好鬥。他在邊疆率部抗擊羌胡,屢立戰功,由金城郡的從兵曹從事一直做到西部都尉,是個驍勇善戰的武將。

“退一步說,即使我們不攻城,用四萬多人圍住榆中,難道敵人運來的糧草還能衝破重圍,飛進榆中城?孫大人一再要求獨自領軍一萬人趕到駝嶺切斷敵人糧道,是不是不相信我們西涼的部隊,你認爲我們私下通敵?”

孫堅哈哈一笑,說道:“都尉大人言重了。榆中城缺糧,顯而易見。但榆中城有七萬叛軍,他們隨時可以突圍,尤其是在我們團團包圍城池,兵力分散的情況下。”

“我率兵駐紮在駝嶺,既可以切斷敵人糧道,也可以切斷敵人突圍逃竄的路線。一旦城內叛軍得知運糧線路被我們切斷,必定驚惶失措,冒險突圍。這時我在駝嶺阻擊他們,遲滯他們逃亡速度,諸位大人可以迅速率部趕來,將敵人包圍在駝嶺。諸位大人應該知道,在野外殲敵要比攻城殲敵輕鬆多了。”

麴義搖搖頭,說道:“孫大人,不攻城,敵人就會集中主力突圍,他們不可能在沒有糧草的情況下繼續堅守,這個事情你分析的很對。但是你考慮過沒有,這麼顯而易見的事,老邊和韓遂會想不到?駝鈴這麼重要的地方,他會視而不見?你能肯定他們沒有在駝嶺預先埋伏部隊,等著你自投羅網?他們在實力無損的情況下,一退千里,放棄了整個漢陽郡,卻突然守在榆中這個小城裡,不過黃河,爲什麼?難道就是因爲他們沒有糧草了?”

周慎和孫堅等人默然無語。

“將軍大人,孫大人,麴都尉的話非常有道理。”徐榮慢吞吞地說道,“老邊和韓遂聞名西疆,不會沒有任何目的的帶著自己的部隊千里大撤退。他肯定是想誘敵深入,尋找機會擊敗我們。”

徐榮給人印象最深的地方就是寬大厚實,不但長相憨厚,身材也象門板一樣,還有一雙肥碩的大手,雖然他只有二十多歲,但看上去卻更象三十多歲的人。徐榮爲人豪爽仗義,做事穩重踏實,非常有人緣。他是幽州遼東玄菟郡人,出身小吏人家。因舉孝廉而爲郎,後到涼州漢陽郡任職兵曹從事,在邊疆屢立戰功,去年隨同皇甫嵩征戰,被左車騎將軍舉薦爲涼州刺史府的都尉。

徐榮看了大家一下,繼續說道:“他爲什麼在平襄城突然停下?目的無非就是等我們這幾支隊伍聚齊了,然後把我們一起誘進金城郡,一起消滅。”

“現在我們只是推測榆中城糧草不濟,並沒有確實證據。如果我們知道叛軍糧草不足,無非要做兩件事,分兵扼守叛軍糧道,或者圍城困死叛軍。無論是分兵切斷敵人糧道還是圍城,都不能速戰速決。不能速戰速決,我們就要長期待在這裡。時間待長了,我們的糧草補給就需要補充。如果他們切斷我們的糧道,我們怎麼辦?我們除了速速撤退,別無他途。我們在缺糧的情況下長距離撤退,對叛軍來說,就是殲滅我們的機會。”

周慎專心聽完徐榮的分析,讚許地點點頭,問道:“徐大人,那你的意見呢?”

“我的意見和將軍大人的意見一樣,也是圍城,但我們要派出部隊,佔據葵園峽谷的兩端,以確保我軍的糧道暢通無阻。這樣一來,不論後續援軍什麼時候趕到,我們都有足夠的糧草補給,我們圍住榆中城就絕對不成問題。”

“不攻城嗎?”麴義大聲問道,“子烈(徐榮的字),守住葵園峽固然重要,但我們也可以適當的集中主力展開進攻。我們攻一攻,看看老邊他們會不會突圍?”

華雄笑道:“雲天(麴義的字)兄,攻城是假,搶功是真吧?”

孫堅輕輕笑了起來。

他輕蔑地看了三人一眼,說道,“三位大人,恐怕攻城也是假,固守葵園峽也是假,圍城更是假,縱敵纔是真吧?”

徐榮淡淡地笑笑,沒有理睬他。華雄呵呵一笑,臉上的表情顯得非常的曖mei。

===

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三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六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8章 破謀定龜茲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
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七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十九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七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三節彭林著中國古代禮儀文明三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八節(下)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十一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六十三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三十九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五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五節第7章 風雷激盪 第八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三十六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二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七節第11章 長河落日 第五十五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五十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三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二十五節第6章 風雲再起 第十一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十六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五第8章 劍拔弩張 第二十八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七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九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八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二十五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二十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八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節第12章 日蝕蒼黃 第十八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六十五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節第5章 風雲突變 第二十三節第1章 朝陽初升 第三十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十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十二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三十六節第8章 箭在弦上 第九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六十六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二十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七十八節第6章 成事在天 第三十一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三十四節第8章 劍拔弩張 第四節第10章 問鼎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9章 風捲殘雲 第十六節第8章 破謀定龜茲第24章 猛將的傳承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十四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四十六節第7章 席捲猛如虎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二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三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二十六節第10章 風雨如晦 第二十三節第5章 勢如破竹 第七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三十四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六節之人物傳記諸生傳七三國人物介紹蜀下第6章 成事在天 第八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一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七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十五節第1章 危機四伏 第十七節第9章 逐鹿中原 第七十節第12章 旌旗未卷 第十節第3章 風起雲涌 第七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三節第7章 山雨欲來 第二十四節第4章 立馬橫槍 第十五節第4章 破釜沉舟 第二十五節第2章 如臨深淵 第八節東漢末年到三國時期的官制等級第2章 燕趙風雲 第二節第3章 狂風暴雨 第八節第11章 鹿死誰手 第三十一節第18章 何如霍去病
主站蜘蛛池模板: 台湾省| 军事| 长垣县| 临武县| 临澧县| 大同县| 泸水县| 呼玛县| 怀仁县| 静海县| 永州市| 合阳县| 甘肃省| 聂荣县| 大洼县| 洪洞县| 曲阳县| 汝州市| 湖北省| 黄平县| 新沂市| 闵行区| 英超| 江西省| 抚顺市| 栾川县| 北碚区| 浦北县| 昌宁县| 安溪县| 陵水| 山阴县| 缙云县| 宿迁市| 商都县| 永新县| 三台县| 南平市| 仲巴县| 武冈市| 泊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