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27章 密道

其實在今日之前,李濟民並不全相信自己這堂弟對那崔五娘一見鍾情之說的,當日他主動開口將這崔五娘讓給李紀的時候,心內也是有過那麼一絲不舒服的。

李濟民對崔五娘並無多少情愫,卻有那麼點好感與興趣,比起其他兩個崔家女,他自然更鐘意能納了五娘。而李濟民和李紀兩個平日裡常常廝混在一起,是真正見識過他這堂弟對女人的冷淡和無所謂的,那些勾欄酒肆裡的女子,也有的是風流標致的絕色,雖比不上崔五娘奪目,卻也差不了多少。李濟民實在有些懷疑,這李紀當日不過是一時興致所致而已,並沒父皇想象的那樣動情。

可今日一見,卻讓太子李濟民大跌眼鏡,堂弟李紀雖於人前還是那副不茍言笑的樣子,但他不時看向那崔五孃的眼神,卻可稱的上情意暗含了,李濟民並沒見過堂弟這副傻相,心中雖很替他欣慰,卻難免劃過一絲說不清複雜情緒,尤其視線掃過端坐在自己身側的太子妃車芷蘭時,胸中的那絲煩悶便越發明顯了。

拜會了聖上皇后,李盛本還想留二人一起用午膳的,不過卻被崔皇后給攔下了,原來這聖上最近製作新琴不是很順利,夜裡休息的不好,白日裡精神頭便有些不足,李紀二人自然也是連忙和崔皇后一起勸說李盛保重龍體,而一旁的李濟民也忙起身稟告道,自己和太子妃正好打算要請堂弟小兩口到東宮做客呢,還請父皇就將這個人情讓給他們夫婦二人吧。

李盛近日裡確實也覺得自己精神有些不夠健旺,便囑咐李濟民夫婦好好招待李紀他們,就由著崔澤芳照攙扶著自己回內殿休息了。

說起來,這東宮如今也正是忙亂的時候,過幾日,等聖上納了新人後,便要輪到這東宮了,東宮可是一下子就要進一位良娣和兩位良媛。雖這納良娣良媛,對於這東宮來說並不是什麼大事,自有禮部和東宮詹事府去落實去操持,程序禮儀相對太子大婚來說,也是極爲簡單的,既沒有宴會賓客這一說,也無需祭祀之禮,等到了吉日那天,將三位新人先從皇城東側的延喜門擡了進來,再從東宮的角門擡進太子內殿即可。

可是這東宮自從開府後,便一直奉行節儉之道,除了正殿,其他房舍都並未過多修葺,如今一下要進三人,當然有好大一番工程要做,且這三位新人都頗有些來頭,不管是安國郡公府,還是忠義侯府,都是老牌勳貴與世家,當家人也都是如今朝上的肱骨之臣,他們家裡的小娘子,自然不能怠慢的,很多事情都還需要這東宮的當家人來拍板做主,太子李濟民如今輔政事務極爲繁忙,這內院的雜務自然落到了太子妃車芷蘭的身上。

玉華自剛纔於鐘鳴殿上起,便偷偷打量了太子妃好幾眼,她一直對車芷蘭頗有些好感與興趣,說起來玉華自年幼時就少有輕鬆嬉戲的時候,那日於紫雲樓下滿園的燈火掩映中,她與四娘兩個手拉手挨擠在一起,嘰嘰喳喳的看著車芷蘭揮鞭打滅火燭的一幕,卻是一直留在她的腦海裡。

此刻到了東宮,四人見禮落座寒暄起來後,玉華更是忍不住就多看了車芷蘭幾眼,這一看之下,心中難免有些感概,不過四年多時間,太子妃面上卻落下了不少痕跡,倒不是說她容顏有何明顯變化,比起剛回長安城的時候,車芷蘭膚色明顯要白皙滋潤了很多,氣色也不錯,但是與玉華記憶裡那個身姿挺拔,一手叉腰,一手持鞭,顧盼間神采飛揚的女子相比,卻不知哪裡沉悶黯然了許多。

車芷蘭仍是那個肅謹的脾氣,臉上少見笑容,不過對待李紀與玉華二人禮數上卻十分周全細緻,尤其是李紀,可算是東宮的常客了,待到中午開席時,他們四人於東宮宴客的廳堂裡分兩側相對坐著,李紀面前的案幾上,車芷蘭特意準備了他喜歡的胡椒苦豆子麪餅和滷製的牛蹄筋做點心,這些略顯粗糙的東西,本是上不得檯面的,別說皇城裡東宮裡,就是一般官宦人家,也並不會用這些來招待客人。

玉華見李紀用的甚是香甜,隱約想起這兩日他們二人一起用膳時,李紀好像都是隨便對付一下的,便笑著問了問太子妃,可否方便告知自己這兩樣東西的做法。

車芷蘭馬上點了點頭說道:“崔縣主客氣了,這兩樣吃食的做法甚爲簡單,我等下撰寫一份給你,我看崔縣主好像並不太習慣這樣的北疆食物,安國郡公府裡的口味好像多偏江南的清淡,等下還有兩道湯品,想來縣主應該會喜歡。”

玉華見車芷蘭說話平實簡潔,不做任何矯飾,便也不與她多作客氣,只笑著道謝應下了,此時太子李濟民便笑著說道:“難怪才兩日不見,紀哥兒氣色便好了這許多,如今有人悉心操持衣食,果然就是不一樣了。”

玉華聽了垂頭一笑,又看了李紀一眼,見那李紀雖然面帶得色,表情卻也有點不是很自然,玉華心裡不由冷哼了一聲,如此陰狠的性子,倒是個極會做戲的。

不過待四人又閒聊說笑起來的時候,玉華便發現,李紀於太子夫妻跟前與自己眉來眼去時,彷彿是真的有些尷尬,並不全是作僞。果然過了一會兒,他匆匆用膳過後,便拒絕了太子四個人一起去場子裡騎馬的提議,示意太子自己有事要與他商議,太子妃見他這樣,便招呼玉華到東宮的園子裡去閒逛消散。

李濟民與李紀二人來到室內坐下,不知爲何,氣氛竟莫名有一絲尬尷,李濟民坐在那裡上下打量了李紀半天,嗤的一笑,說道:“我倒真想不到你竟然還有如此一副多情種子的模樣呢。”

李紀此時倒已經恢復了自己冷口冷麪的樣子,他並不理會李紀的打趣,也同樣上下打量了堂兄半天后,才說道:“臣弟看三哥面帶一絲憔悴,可是最近輔政繁忙,累到了不成?”

李濟民一聽李紀提到這個,頓時收起笑容,沉下了臉來,擡眼看著李紀沉聲說道:“你膽子倒是越來越大了,這也是可以拿來打趣說笑的嗎?”

見李濟民真的生氣了,李紀便急忙一拱手,正色說道:“三哥莫怪,臣弟知道三哥如今正是左右爲難,特意來找三哥好一起謀劃個生意做做。”

李濟民一聽這話,頓時來了興趣,挑眉問道:“生意?你冠華大將軍如今竟然改作生意了嗎?”

原來如今這太子李濟民於朝中的位置實在有些尷尬,本來這已經成年太子第一個要懂得的就是如何韜光養晦,收斂鋒芒,除了自己詹事府的官員,其他朝中重臣和軍中武將都他也應該要小心疏遠,不得私交結黨,以免落下個搶班□□的嫌疑。

可是如今聖上李盛卻提前把自己退到了後面,放手讓三相與太子一起打理朝中政事,這反讓李濟民格外爲難,真的要管事吧,他名不正言不順,可什麼事都不管吧,也會遭人非議。如果今天是國家有難,邊疆危急的時候,倒會需要他太子爲李家的江山拍板做主,可偏偏如今大唐剛剛掃平了北疆,安南王也異常的溫馴,整一個是風調雨順、國泰民安,有崔澤厚爲首的三位能相打理朝政已經是足夠了,和他們相比,李濟民是既缺乏經驗,又實在插不上手。

如此一來,李濟民這輔政之路便走的格外彆扭,看起來忙忙碌碌,實際上卻是無所事事,奏摺不過從他手邊走個過場而已,他的心情自然是十分鬱悶。

對於這種情況,李濟民當然也不會束手放任,他與自己的詹事狄成商議後,也想慢慢開始培植自己的人脈和經營,無奈一番謀劃下來,卻發現如今這大唐實在是臣強君弱,三相於公於私、明裡暗裡各自掌握著國體命脈,而自己一個太子,既不能動用國庫,也沒有外戚可依靠,說什麼培植勢力,不過是紙上談兵而已,所以李濟民一聽李紀提到生意兩字,便分外的敏感,來了興趣。

李紀見了李濟民臉上強壓的好奇,便捉挾一笑,說道:“三哥應該知道,當初去和那薛延陀首領碓男協商交接的人,就是小弟我吧,這碓男確實是個有極有見識的,當時那回鶻人已經將我國與樓蘭、龜茲國來往的商路給斬斷了,既然這碓男要在北疆稱王,首先便要恢復這條通道,而那碓男當日卻與我秘密商議,除了兩國明面上的商道,他自己手上還有另一條路可一直通往那安息國去,比明面上的這條還要便捷深遠,路上雖然艱險些,但只要是識途的老行商,卻也是無礙的,三哥你想,這若是兩下通了貨源,想必是條財源滾滾的黃金路了......”

李濟民聽到一半,心下已經是十分激動了,但聽李紀說完後,卻馬上皺眉反問道:“這碓男如今已經佔了高昌城建國稱王,舉國的財富都是他自己的,他又何苦要和你做這筆生意呢?何不乾脆將這條路也搬到明面上。”

李紀點了點頭說道:“三哥之所以有這樣的疑問,是極正常的,皆您因爲對那北疆的形勢還不太熟悉,如今這高昌雖然是碓男稱王,卻有那薛延陀族、回鶻族、黨項族人等多族人組成,利益也是各自瓜分的,並不能由薛延陀一族獨佔,而且那碓男要將此商道放到明面上與我國協商,他弱我強,勢必只能拿個小頭,而如今他只與我個人私下交接,自然是他拿大頭,我們拿小頭了。”

李紀這樣一說,李濟民已經是全聽明白了,他不由大力的點了點頭,可隨即,臉上的神情卻有些尬尷了起來,李紀自然知道他是爲何如此,馬上又繼續說道:

“若今日三哥還不是太子,臣弟這條路一定會私下獻給皇伯父的,歷朝歷代的一國之君,哪個沒有自己斂財的路子,若是全歸了國庫,這帝王做的未免也太沒滋味了,如今我先行將其獻給三哥,本是一個道理,也並不違制。”

李紀這話說的是又無賴又透徹,李濟民心下一鬆,不由就笑了出來,探手重重拍了拍堂弟的肩膀。

李紀與李濟民兩兄弟關著門一直商議到日跌時分纔出來,玉華和車芷蘭早逛好了園子,兩人正在一起品鑑車芷蘭收藏的幾柄琵琶,見玉華與車芷蘭相談的有來有往,李紀臉上神情一時有些複雜。

待兩人一起坐在到了車輦上,李紀幾次斜眼打量玉華,似乎想和她說什麼,玉華卻渾然不覺,神情怔怔的,不知道想什麼想的出了神,又過了半響,她才突然唉的一聲,嘆了一口長氣。

李紀因爲自己心裡有事,雖是目不斜視的端坐著,卻一直在留心玉華的動靜,此刻見她嘆氣,便不由自主脫口問道:“怎麼了?”

待這話問出了口,李紀自己卻不由一楞,他與玉華二人這幾日,除了商議事情時會來一番脣槍舌戰,或者在衆人面前假扮恩愛演戲外,其實私下裡從未多說過一句閒話,現在自己這句話脫口問出來,還不知道那小女子會作何迴應呢,別平白再被她挖苦一頓。

誰知玉華壓根沒什麼特別的反應,也沒看李紀,仍是神色有些恍惚的看著前方,緩緩開口說道:“太子妃這樣自苦,也實在不易......”

李紀沒想到玉華突然來了這麼一句,愣了愣,反問道:“太子妃,自苦?”

第104章 使計第25章 黑白(下)第90章 變化第119章 拿捏第164章 看破第15章 義女第40章 玉簪宴(上)第222章 不妙第197章 往事第61章 虛實(下)第9章 教導第141章 生恨(下)第55章 離心第15章 義女第239章 勝負第9章 教導第14章 死而復生第160章 驚馬第199章 跟蹤第240章 報應第九十二章 變化(下)第144章 正式第232章 回來第231章 生機第107章 奪第116章 大婚第103章 定計第143章 坦誠第30章 頭油第56章 學醫第159章 通房(中)第75章 選秀第128章 永興坊(上)第235章 等第63章 初見(上)第91章 變化(中)第49章 解約(上)第7章 崔五娘第6章 進府第210章 趕路第146章 表裡(中)第141章 生恨(下)第91章 變化(中)第159章 通房(中)第114章 準備(中)第12章 姐妹(下)第195章 退意第22章 調教第177章 纏綿(下)第123章 處置(上)第30章 頭油第139章 生恨(中)第218章 叛徒第200章 走水第78章 謀第69章 狩獵(中)第94章 喜事第154章 少艾(上)第149章 表裡(下)第170章 三足鼎立(捉)第209章 供奉第37章 師徒第134章 陷阱(三)第235章 等第71章 狩獵(四)第49章 解約(上)第214章 歡喜第226章 危第209章 供奉第209章 供奉第145章 表裡(上)第187章 異動(上)第7章 崔五娘第26章 扶植第105章 擺佈第八十九章殤(下)第23章 程娘子第187章 異動(上)第117章 大婚第183章 戲貓第82章 夫婦第221章 交融第200章 走水第227章 險第180章 下藥第102章 人選第17章 大新聞第16章 義女(下)第74章 會寧郡公府第21章 目的(下)第111章 納第110章 遇第166章 安排第173章 忍耐第141章 生恨(下)第61章 虛實(下)第24章 黑白第101章 煞第235章 等第181章 出門(捉)
第104章 使計第25章 黑白(下)第90章 變化第119章 拿捏第164章 看破第15章 義女第40章 玉簪宴(上)第222章 不妙第197章 往事第61章 虛實(下)第9章 教導第141章 生恨(下)第55章 離心第15章 義女第239章 勝負第9章 教導第14章 死而復生第160章 驚馬第199章 跟蹤第240章 報應第九十二章 變化(下)第144章 正式第232章 回來第231章 生機第107章 奪第116章 大婚第103章 定計第143章 坦誠第30章 頭油第56章 學醫第159章 通房(中)第75章 選秀第128章 永興坊(上)第235章 等第63章 初見(上)第91章 變化(中)第49章 解約(上)第7章 崔五娘第6章 進府第210章 趕路第146章 表裡(中)第141章 生恨(下)第91章 變化(中)第159章 通房(中)第114章 準備(中)第12章 姐妹(下)第195章 退意第22章 調教第177章 纏綿(下)第123章 處置(上)第30章 頭油第139章 生恨(中)第218章 叛徒第200章 走水第78章 謀第69章 狩獵(中)第94章 喜事第154章 少艾(上)第149章 表裡(下)第170章 三足鼎立(捉)第209章 供奉第37章 師徒第134章 陷阱(三)第235章 等第71章 狩獵(四)第49章 解約(上)第214章 歡喜第226章 危第209章 供奉第209章 供奉第145章 表裡(上)第187章 異動(上)第7章 崔五娘第26章 扶植第105章 擺佈第八十九章殤(下)第23章 程娘子第187章 異動(上)第117章 大婚第183章 戲貓第82章 夫婦第221章 交融第200章 走水第227章 險第180章 下藥第102章 人選第17章 大新聞第16章 義女(下)第74章 會寧郡公府第21章 目的(下)第111章 納第110章 遇第166章 安排第173章 忍耐第141章 生恨(下)第61章 虛實(下)第24章 黑白第101章 煞第235章 等第181章 出門(捉)
主站蜘蛛池模板: 永寿县| 诸城市| 肥西县| 依兰县| 上饶市| 临颍县| 习水县| 静海县| 汉川市| 来凤县| 荔浦县| 赤城县| 怀柔区| 彰化县| 凉山| 琼中| 桃园市| 扎赉特旗| 池州市| 寻乌县| 渝中区| 石屏县| 保德县| 娄底市| 南康市| 阳泉市| 同仁县| 乌兰浩特市| 墨江| 喜德县| 临夏市| 瓮安县| 大新县| 茌平县| 南开区| 曲靖市| 罗江县| 浏阳市| 巍山| 新野县| 鄢陵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