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37章 新任楚王

聽了昌平君的話負芻的心裡涌起一絲不詳的預感,轉臉看向自己的舅舅項燕。卻發現項燕好像老僧入定,閉著眼睛跪坐在哪裡。一聲不吭,好像是睡著了一樣。

“昌平君,你言而無信!”負芻戟指指著昌平君,事情太過突然指著昌平君的手都有些顫抖。

“本君與你有何言,又何來的信?難道你弒殺大王太后,泯滅骨肉親情也是本君教給你的?負芻,本君萬萬沒有想到你是這樣的人。”昌平君揹負雙手,一副兄長教訓小弟的架勢。

“你……!”負芻恨得牙根癢癢,卻沒有絲毫的辦法。他和昌平君是秘晤,當時唯恐怕人知道。所謂言不傳六耳,現在昌平君兩手一攤不認賬。負芻沒有一丁點兒辦法!再說,那些事情也不是能夠在大庭廣衆之下說的。

“哼!身爲人子卻戕害母親,是爲不孝!身爲兄長竟然殘殺兄弟,是爲不義。身爲臣子卻弒君反叛,此爲不忠。身爲王室宗親卻將令尹李園碎屍萬段,是爲不仁!你這個不忠不孝不仁不義的傢伙,有何臉面居於廟堂之上。還想讓我們大楚的士大夫們,繼續保你做楚王。負芻,你想的美。我昌平君,第一就不服!”此時此刻昌平君完全站在了大義的一方,對著負芻戟指痛罵。

負芻想還嘴,可偏偏人家站在道德禮儀那一方。現在屍體還沒有清理乾淨,無論怎樣辯駁都是蒼白無力。況且這些朝臣們對於整場叛亂,都是親眼所見。現在讓他們選擇性失明,也著實難爲大家。負芻只能指著昌平君,嘴裡一個勁兒的說:“你……!你……!你……!”剩下的話,一句也說不出來。

昌平君沒有給他半分的機會,現在生米已經做成了熟飯。李太后所生的兩個嫡出王子,熊悍死了,熊猶也死了。只要幹掉眼前這個負芻,考烈王剩下的兒子只有昌平君一人。也就是說,夠資格繼承楚王王位的,只有昌平君一人而已。

“臣雖然微末,但也是世受我大楚王恩。公子負芻,你如此做。就不怕天下人戳你的脊樑骨麼?你想做大王,我昭陽同樣也不答應。”昌平君的話音剛落,資政大夫昭陽就站了出來。隨後附議之聲不絕於耳,只不過片刻功夫,就有十幾名士大夫站了出來。雖然大多數品階較低,但也是一股政治勢力。可見,昌平君回楚國這兩年。私底下的工作,也沒有少做。

場面立刻混亂起來,負芻萬萬沒有料到昌平君跟他玩這一手。當真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後,利用自己幹掉了李園,李太后,還有年紀幼小的熊猶。然後再以弒君的罪名幹掉自己,他昌平君才能名正言順的登上王位。而且還是帶著平息叛亂光環,登上王位。到時候就算是有人不服,可考烈王也沒有其他的兒子可立。

負芻想讓平日裡自己發展的那些人站出來爲自己說話,可向著他們打了幾個眼色。那些傢伙都好像看不見一樣,一個個站得筆直杵了那裡,好像塑像一樣。誰都看得出來,負芻完蛋了。今天昌平君站著公理道義,手裡又握著兵權。就算是負芻再厲害,恐怕也翻不了盤。除非……!

“舅父……!”負芻實在沒有辦法,公理大義都站在昌平君一頭。無論他怎麼說都是蒼白無力的,現在只能求助於項梁。這裡都是項燕的兵,只要項燕一聲令下。別說昌平君,就算是那些站出來的士大夫也儘可以幹掉。

項燕好像沒聽見似的,仍舊跪坐的那裡不說話。眼睛閉著,不知道是緬懷先王,還是真睡著了。不管自己的外甥如何呼喚,可就是不睜開眼睛。負芻急了亂蹦,卻沒有辦法。

“負芻,你就不要打攪項燕將軍緬懷先王。今天你已經是窮途末路,大楚歷代君王在上,諸位臣工在下。我昌平雖然生在秦國,但我也是先考烈王血脈。身爲楚國王族,負芻之兄長。爲公,我乃是壽春城守。爲私,我乃是負芻之兄。今天,我昌平便斬殺了這個不忠不義不仁不孝之徒,用他的鮮血來祭奠剛剛死去的大王。”昌平君說完一揮手,虎狼一樣的軍卒們撲了上去。

昌平君玩這一手,完全是負芻始料未及的。大驚之下慌忙招呼身邊親衛,可他的親衛只有數十人。剩下的數千軍卒,都是昌平君的人。禁軍站在一旁,還是一副兩不想幫的架勢。負芻現在面臨的形式,比起李園剛剛似乎更加惡劣一些。

剛剛還在並肩戰鬥的兩夥人,一瞬間就撕殺起來,由於距離很近弓弩根本不能發揮作用。這是一場真正的槍對槍刀對刀的比拼,鮮血被踐踏在腳下。所有人踏著鮮血在撕殺,負芻手下的人在如狼似虎的軍卒面前,根本沒有任何抵抗能力。

只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就被軍卒們砍瓜切菜似的砍翻一地。倒在地上的人,無一例外都被長戟和長戈弄得支離破碎。當負芻身邊只剩下三四個人的時候,負芻扔下的染血的寶劍。他知道今天栽了,可他幻想著昌平君有一些貴族之風。只要自己扔掉兵刃,就會被繞過性命。即便被囚禁上一輩子,也比亂刃分屍來得要好。

可他忘記了,就在剛剛,李園求他放過楚幽王母子一馬的時候,他負芻是怎麼做的。昌平君跟他一樣,不需要什麼貴族的精神,而是目標明確的要他的性命。

那些軍卒們連半秒鐘都沒有猶豫,一窩蜂似的衝上來。將放下兵刃的負芻和那幾個親衛,捅翻在地上。整個過程,不過一炷香的時間便結束了。

昌平君看著一地狼藉的屍體,嗅著濃烈的血腥味兒。權利的傳承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事情,如今是非常時期,便要行非常之事。

“昌平君人品貴重乃是先考烈王血脈,如今又平定了負芻叛亂,爲大王復仇。老臣提議,由昌平君繼任大王。帶領我大楚迎擊虎狼之秦,保我大楚宗廟社稷!”昌平君還麼有感懷結束,可愛的昭陽又站了出來。

“臣!附議!資政大夫說的極是!”推薦大王這種事情,自然不會讓昭陽佔盡便宜。更何況,如今大王的候選人只有昌平君一個。這個時候不給未來領導一個號印象,更待何時!拍馬屁這種事情,也是要趕早不趕晚。

昭陽一領頭,立刻出現一羣拍馬屁的傢伙出來。到了最後,簡直就是衆口一詞。全部的楚國士大夫們都附議昭陽的動議,可以說站在血泊之中的昌平君已經成爲了楚王。

接下來的事情就簡單了許多,挑良辰摘吉日昌平君將正式冊封爲楚王。

直到鬧鬧哄哄的結束,項燕才睜開眼睛。看了一眼昌平君,便帶著兒子項梁走出了楚王宮。每過一處,楚軍將士皆俯首見禮表示敬意。自始至終,項燕都沒有說過一句話。

這種偶像型的人物需要尊重,昌平君自然不會得罪項燕。當天晚上,便帶著厚禮前往項燕府上拜謝。今天的事情,若是沒有項燕默許,被幹掉的可能就是自己。

“今天的事情……!”

“你不要說了,只要你完成當初的承諾。帶領我大楚抗擊暴秦,不讓秦人毀我宗廟社稷。老夫就算是死,也能夠面對大楚歷代先王,項氏歷代先祖。”昌平君的話還沒有說完,項燕便打斷道。他這樣打斷別人說話是及不禮貌的行爲,尤其對面的昌平君已經算作是半個楚王。這在講究禮儀的楚國,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行爲。不過今天項燕完全站在了昌平君一方,這才使昌平君笑到了最後。作爲軍方第一人,他完全有資格與昌平君平等對話。

“這是自然,雖然我昌平生在秦國長在秦國。可我也是先王的公子,大楚的子孫。斷然不會讓我楚國的大好河山,落入虎狼之秦的手裡。在大秦我作過丞相,自然之道秦人的野心大到沒邊兒。不但要一統華夏,甚至是無限制的擴張。現今的秦王,更是暴虐嚴酷之輩。我楚國大好河山若是落入他的手裡,受苦的還是楚國百姓。我大楚也是大國,雖然平原野戰不如秦人。但我楚國到處是水網小河,秦人到了我楚國的土地上……!昌平斷然讓他們有來無回!”昌平君一臉的悲天憫人,不過說出來的話很對項燕的胃口。

項燕是個標準的軍人,他的思維全都是軍人思維。楚國雖然是諸侯大國,可軍力並不是楚國所擅長。這跟楚國朝廷裡面的風氣有很大關係,大王往往喜歡那些吟詩弄對的文人。沒有哪一代楚王,好像秦人那樣尚武。將軍們不受重視,楚軍的戰鬥力自然高不到哪裡去。就連當年小小的吳國,都攻佔過楚國的都城。從春秋到戰國,楚軍都缺乏赫赫武功來彰顯自己的大國地位。現在來了一位秦國長大的楚王,或許能夠將朝廷的風氣扳過來。

“是啊!不愧是在秦國長大的,說出來的話就是有氣魄。不像負芻,只會說一些軟綿綿的話。怕是跟秦人對陣之時,會尿了褲子。說說,你對付秦國有怎麼個章程。”負芻軟弱,跟楚國的其他公子一樣。對詩文禮樂的興趣遠遠超過了舞槍弄棒,這正是項燕放棄負芻,而選擇昌平君的主要原因。

實際上昌平君的策略在與項梁秘密接觸的時候,已經說給了項梁聽。而項梁也將事情的來龍去脈,向項燕稟報過。現在問起來,項燕就是想從昌平君嘴裡親耳聽到而已。

“第一步便是聯合西北的雲鑰,雲侯在秦國時便與我關係融洽。現在秦人主力兵團,正由蒙恬率領。在西北與他對峙,只要雲鑰那裡沒事。秦人就騰不出手來對付我大楚!第二步,我家二弟昌文君與孝後在巴蜀。只要策動巴蜀反叛,大秦就失去了最重要的糧倉。

這些年來,爲了四出征戰。秦人在關中大量徵兵,關中已經日漸凋敝。支持秦人打下去的,也就是他們擁有巴蜀這座糧倉而已。如果巴蜀不在秦人的掌控之中,秦軍的糧食供給會出大問題。到時候,恐怕秦人不得不削減兵力。好讓更多的青壯,回到田地裡面耕作,以便產出更多的糧食來。

前兩日傳來戰報,大梁已經被王賁攻佔。魏王假被俘虜,魏國算是完蛋了。秦人經營被佔領的新領土,也需要很多的時間和兵力。這使得王翦集團,對咱們大楚並沒有多少優勢。我的意見是聯合齊國,對秦人發動攻擊。趁著王翦兵寡力弱之時,一舉幹掉王翦。讓大秦在東方的局勢徹底糜爛開來,現在秦人在三晉以及燕國的統治就好像一間破房子。只要你用力踹一腳大門,整座房子就會塌下來。

幹掉了王翦,就等於將秦人的兩根鉗子掰下來一半。秦人若不想失去東方新佔領的土地,也就只能從關中繼續募兵。而這樣會進一步削弱糧食的產量,雲侯管這種情況叫做惡性循環。如果此計成功,不但我楚國可以佔領原三晉大片領土。還可以極大削弱秦人,使秦人縮回關中,甚至趁機攻過武關函谷關,一舉滅掉秦國。”昌平君不愧作過秦國丞相,對秦人的虛實軟肋知道的很清楚。一番話說得項燕頻頻點頭,他說的不錯。只要擊敗了王翦,大秦在東方的局勢將會糜爛成一片。

“可那王翦也是大秦名將,並不好對付!”項燕看著志得意滿的昌平君,皺了皺眉。統帥有血性是好事,可如此自大似乎有些不妥。王翦縱橫六國,絕對不是無能之輩。

“哈哈哈!王翦再厲害,手下不過只有二十萬秦軍。其中一部分,還需要分散駐紮在韓國,燕國,魏國,和趙國。他真正掌控在手裡的人馬,也不過十萬人左右,我大楚現在可是有五十萬枕戈待旦之士。若是再徵兵,擴充到七十萬都不成問題。難道老將軍認爲,七個打一個,還打不贏?”(。)

第62章 決死第60章 鄒衍來訪第83章 野炊與選將第57章 好買賣第98章 雲天第140章 亞歷山大第72章 平涼君第15章 火牛陣第29章 好險第103章 康居國王第80章 末日第106章 朋友來了有好酒,第47章 完了第19章 時間緊迫第99章 野獸的本能第45章 不正確的選擇第28章 收服毛賈第23章 囂張的陽泉君第33章 呂不韋進城第101章 名將李牧第87章 雲玥的第一次叛亂第200章 狡猾的范增第84章 復仇的殺戮第4章 埋伏第116章 巴豆吃多了第39章 吃完原告吃被告第12章 身後的火牆第50章 太后要議和第88章 老狐貍義渠君第66章 慘烈城防戰第61章 悲喜第96章 定計第49章 下定決心第33章 堅壁清野第12章 咸陽宮前第89章 馴服的夫人第116章 換裝的陌刀營第1章 大秦銳士與雞肋第204章 荊二閱兵第40章 燒酒與吳老二第10章 好險第73章 四個兵痞第64章 不怕水的引信(下)第184章 太子丹的招攬第19章 鬼谷下山第38章 銅錘的力量第44章 最成功的傻子第40章 趙高的憤怒第15章 輕鬆的勝利第36章 忍耐的極限第4章 陷阱第96章 種痘第57章 調整戰略第17章 挑唆第17章 秦楚交戰第92章 斬首第17章 墨家矩子第58章 各懷心事第22章 蝴蝶的翅膀第9章 嘎斯山口第96章 熟悉的背影第42章 兵臨城下第73章 行刺第69章 太陽裡來的軍隊第1章 糧食危機第11章 再回咸陽第60章 韓非的淚第125章 一月大事記第85章 慕容鬆第91章 王翦的對策第210章 關鍵人物第52章 有事商量第72章 神轉折第84章 隕落第46章 血狼死士第58章 馬骨成第81章 巴蜀亂第83章 要你們都死第60章 黑白無常去哪了第18章 難熬的夜晚第61章 內亂第44章 山河永寂第102章 茶肆第110章 少原君的抉擇第148章 亞歷山大的策略第87章 試探第75章 雲玥逼供第16章 家事第55章 被笑話的雲侯第58章 馮劫的壞消息第88章 被養成貓的霸王龍第42章 東胡人的選擇第70章 公孫龍的建議第21章 魏武卒第115章 初戰第33章 我的兄弟死了第41章 秦清的無奈第29章 撤退的算計第24章 打官司第141章 埋伏
第62章 決死第60章 鄒衍來訪第83章 野炊與選將第57章 好買賣第98章 雲天第140章 亞歷山大第72章 平涼君第15章 火牛陣第29章 好險第103章 康居國王第80章 末日第106章 朋友來了有好酒,第47章 完了第19章 時間緊迫第99章 野獸的本能第45章 不正確的選擇第28章 收服毛賈第23章 囂張的陽泉君第33章 呂不韋進城第101章 名將李牧第87章 雲玥的第一次叛亂第200章 狡猾的范增第84章 復仇的殺戮第4章 埋伏第116章 巴豆吃多了第39章 吃完原告吃被告第12章 身後的火牆第50章 太后要議和第88章 老狐貍義渠君第66章 慘烈城防戰第61章 悲喜第96章 定計第49章 下定決心第33章 堅壁清野第12章 咸陽宮前第89章 馴服的夫人第116章 換裝的陌刀營第1章 大秦銳士與雞肋第204章 荊二閱兵第40章 燒酒與吳老二第10章 好險第73章 四個兵痞第64章 不怕水的引信(下)第184章 太子丹的招攬第19章 鬼谷下山第38章 銅錘的力量第44章 最成功的傻子第40章 趙高的憤怒第15章 輕鬆的勝利第36章 忍耐的極限第4章 陷阱第96章 種痘第57章 調整戰略第17章 挑唆第17章 秦楚交戰第92章 斬首第17章 墨家矩子第58章 各懷心事第22章 蝴蝶的翅膀第9章 嘎斯山口第96章 熟悉的背影第42章 兵臨城下第73章 行刺第69章 太陽裡來的軍隊第1章 糧食危機第11章 再回咸陽第60章 韓非的淚第125章 一月大事記第85章 慕容鬆第91章 王翦的對策第210章 關鍵人物第52章 有事商量第72章 神轉折第84章 隕落第46章 血狼死士第58章 馬骨成第81章 巴蜀亂第83章 要你們都死第60章 黑白無常去哪了第18章 難熬的夜晚第61章 內亂第44章 山河永寂第102章 茶肆第110章 少原君的抉擇第148章 亞歷山大的策略第87章 試探第75章 雲玥逼供第16章 家事第55章 被笑話的雲侯第58章 馮劫的壞消息第88章 被養成貓的霸王龍第42章 東胡人的選擇第70章 公孫龍的建議第21章 魏武卒第115章 初戰第33章 我的兄弟死了第41章 秦清的無奈第29章 撤退的算計第24章 打官司第141章 埋伏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宁区| 扶风县| 青田县| 南城县| 神池县| 通河县| 丰台区| 唐山市| 会泽县| 金门县| 望城县| 麦盖提县| 临洮县| 图木舒克市| 延长县| 通辽市| 陆良县| 扎兰屯市| 通州市| 溧阳市| 临江市| 武乡县| 绥化市| 彰化县| 宣汉县| 蕲春县| 正镶白旗| 清镇市| 成都市| 麻城市| 广昌县| 九台市| 滕州市| 永靖县| 沙湾县| 若羌县| 正镶白旗| 汉源县| 宿州市| 旺苍县| 仁布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