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8章 ,星際戰士軍團
聖徒戰團作爲一個初創戰團,終於被顧航拿下了。
大清洗之後,他們就已經出現在了列表當中。
而初創團帶來的收益,果然如顧航之前所期待的那樣,遠遠比一般的戰團,大得多。
直接開啓了一個分支頁面:軍團!
首先一點,就是體現在基因種子名額上。
五萬!
剛一看到這個數字,顧航都有點驚呆了。
難怪叫軍團呢。
五萬星際戰士全徵召滿了的話,那可不就是個在《星際戰士聖典》實施之前,帝國遠征時代的星際戰士軍團嗎?
不過,再一細看,稍微還是有一點限制。
這個五萬,是限制在所有的聖徒血脈身上的。
意味著,在收集到了聖徒這個初創戰團之後,收不收集其他的子團,意義已經不大了。
到目前爲止,聯盟麾下已經有一百個戰團了。其中,聖徒的子團數量,是第二多的,僅次於無限子團,有十八個。
在幾十年前,聖徒戰團決定要肩負起守衛七星走廊時,他們可不是獨自在戰鬥,而是發出了號召。有十個聖徒的子團,接受了母團的號召,來到了默西法特。再加上默西法特星域裡,本來就還有四個聖徒的子團。算上聖徒自己,加起來十五個戰團在這裡。
現在,一朝全‘歸順’了顧航,再加上原先收服的十八個聖徒子團,這一下聖徒一系的戰團數量,就直接來到了33個,變成了全聯盟數量最多的團了。
不過,這些都沒有意義了。有再多,聖徒血脈的星際戰士總數,就是恆定在五萬這一規模。
五萬的數量,其實並沒有達到當年立國遠征時候,聖徒的規模。那個時候,他們的規模總數,應該達到了20萬以上。
這讓顧航是有點意見的。
爲啥不給我20萬呢?人家當年軍團鼎盛的時候,就有這麼多!
不過轉念一想,那也是因爲他們本來就人口衆多。有些團,人口就少得可憐了。
如果是恆定的五萬名額,也不是不能接受。往後,再去收服什麼血天使、鳳凰之類的,個體水平優異,就是數量比較稀少的團時,那也是挺好的,能彌補一下。
更何況,就目前的五萬名額,其實也已經夠強了。
光聖徒就能拉到5萬個,再算上其他的戰團總計88個,顧航滿編可以拉出來13.8萬星際戰士!
這在立國大遠征期間,也是一個妥妥的星際戰士軍團了!
並且,在五萬限額之外,拿下初創團還有另外一個好處:在滿編之後,每用‘傳承基因種子’,培育一位新的戰士,那麼,這位戰士會被計入到種子限額的總數中!
這就意味著,五萬限額並非是極限,而是會增長的!
每個星際戰士,一生會‘誕生’兩個基因種子。
第一枚,在他們成爲星際戰士五年之後,這枚叫‘新種子’。他們死亡時取出他們自身的帶著的那枚,這枚叫‘傳承種子’。
第二枚應該是當年就植入了他們的身體,並且一直支撐著他們戰鬥的基因種子。裡面甚至攜帶了這位星際戰士漫長歲月的部分片段——基本是集中在學識、知識、訓練、技巧、指揮等種種方面。
按照一般的說法,用這種傳承種子,新血會繼承基因種子裡面的很多東西,會變得更有天賦,更容易學習到記載於其中的技巧和內容,甚至是無師自通。
兩類種子是有區分的。
用傳承種子成功培養了一名新兵,就能名額加一?
那轉化一下的意思就是,等聖徒五萬人滿編後,未來每有一位服役超過五年的老兵戰死後,只要能成功將基因種子回收,再成功用這顆種子,培養出新的戰士,那麼五萬的名額就加一?
嘶,條件有點苛刻。
五年時間,還得戰死,還得成功收回種子……這中間的比例,累加起來可能就30到40%左右的樣子。而且這個比例,還是符合條件者/戰死者總數,算出來的比例。星際戰士雖然說起來在一些啓示錄級的戰爭裡,被某些人開惡劣玩笑叫做大號大頭兵,但實際上,那種啓示錄級戰役又能有多少次呢?在普通的戰爭裡,他們的傷亡率是很低的。
更何況,就算是在啓示錄級戰爭裡,傷亡個幾百、上千個星際戰士就已經是大事了。
再加上星際戰士們壽命漫長,相當能活……
這個條件還是不太好達成的,並且增長幅度會有些慢。
但沒有關係,這總歸是個好消息。
新的軍團機制之下,顧航穩定能夠擁有五萬名聖徒戰士爲他而戰,是傷亡之後就可以迅速補回的五萬。並且,這個數字還是個可持續性增長的,時間往後拉得越長,未來就會越發的增長到一個比較大的數字。
更何況,真要是有了五萬名聖徒,那顧航迅速把基因種子都給兌換出來,把人數補上,他們本身自然增長的數量,也會在五年後直接讓聖徒的總數提高到七萬左右——新戰士在五年後會誕生新種子的。
這會讓聖徒的總數超過五萬的限額,導致聖徒戰士在損失到五萬限額以下之前,顧航不能再換新種子出來。
但又有啥關係呢?到時候七萬戰士已經夠用了。並且,新的還能再升新的。
規模上來之後,星際戰士爆兵的速度,其實就不算太慢了。
當然,得好好運營。
以前軍團時代的星際戰士們,哪兒有什麼系統用?人家慢慢的搞運營,搞發展,不也都發展到了二十萬人,甚至是無限軍團當年的最高峰值35萬人的水平了嗎?
有些軍團打著打著人丁稀少,顧航認爲主要是那些軍團自己有點問題。
要麼就是帶領他們的統帥、神之子,不太惜命,顧著大遠征、顧著立功,猛衝猛打,傷亡比較大,補起來困難比較多;
要麼就是該軍團的基因種子適配度不太高,直接體現在基因種子植入手術的成功率大幅度降低;
要麼就是軍團只會打仗,不太會搞發展。 哦,還有可能以上三者全佔了,或者佔兩樣。
全佔的是蝙蝠軍團;佔後兩樣的,是血天使;佔前兩樣的,是死亡天使……反正都有點問題。
而人口衆多的無限軍團和聖徒軍團,就是三樣都不佔。基因種子適配度又高,神之子又不會魔怔的帶著軍團天天去血戰,同時還會搞運營搞發展。無限軍團把自己的五百世界經營的有聲有色,至今仍然是帝國最富裕的地方之一。而聖徒沒那麼會搞政治經濟,但是他們在宗教建設搞經營上,也有一番特色,默西法特當年也能支撐他們有龐大的軍團數量。
他們都能運營得到,顧航有這麼好的底子,有一整個聯盟作爲後盾,有什麼運營不到的?
在這個思路之下,系統提供的基因種子兌換數量,更像是一個保底的機制。
如果萬一,軍團受到了毀滅性的打擊,那麼顧航就能夠在低數量的情況下,花費恩賜點數,快速爆兵,拉到一個最基本的線上。
東山再起會很快。
但只要別把自己玩到那個地步,正常運營下去,一方面保底機制的下限,會往上擡;同時,正常運營帶來的上限,也是會很高的。
……
在與顧航達成協議之後,雷蒙維斯甚至接受了未來聖徒的新血補充,從聯盟的星際戰士培訓中心走。
當然,他們也提出了要求:聯盟還是要尊重戰團傳統的。
這一點,顧航是一口給答應了下來。
在星際戰士管理協會的規定當中,戰團本身就有權利,按照自己的需要,對新血培育中心,提出對於新兵的要求的。
這些要求一般跟實力方面的關係不大。畢竟,培育中心產出的新血,一個個都是相當優良的。
主要是在一些文化上的、出身上的。他們可能會提出的要求,比如說需要新血一定要出身於他們的母星、需要熟讀戰團文化和歷史、需要是農夫家庭/獵人家庭/貴族之後/祖輩從軍/孤兒……
甚至,最爲過分的,是不僅新兵要出身於他們的母星,培育中心也要在他們的母星上開個分部,新血的整個培訓過程,都要在他們的母星進行。
當然,管理局也不是無條件妥協,啥都能答應,主要是看談判的。
但總的來說,能夠允許戰團‘自定義’新兵,對於聯盟在暗面遠征之中,在各地碰上戰團之後將他們收復,會有很大的幫助。
而只要一收復,顧航直接有兩千個基因種子名額。被收復的戰團本身佔了一千個名額先不談,顧航直接多出來一千個種子名額,就等於多出來一個戰團。
這個新建的戰團,可就不會搞什麼名堂,啥要求都不會有。
更何況,就算是那些被收復的戰團名堂多,那又怎麼樣?
戰團是可以對新血培育中心提出要求沒錯,但是有一個反過來的條件,是底線不妥協的:培訓中心一定會有配套的忠嗣學院,而所有的星際戰士新血,都必須要在忠嗣學院當中經過培訓。
實質上,這就是顧航在花費恩賜點數,將這些星際戰士訓練成政委的過程,以確保他們的忠誠。
時間一長久,那些被收復的戰團之中,忠嗣學院裡面培養出來的新血所佔的比例,提高到一定程度之後,戰團整體會變成什麼樣子、還會不會背叛,那就不言而喻了。
對於聖徒,也是這樣。
雷蒙維斯不出意料的對於聯盟給他們培養新血,提出了很多條件。
對此,顧航全面答應。
新的星際戰士培養中心在真言星上落成,整個培養,完全從真言星上進行,公開透明,並且非常樂意聘請聖徒戰團的老兵,作爲教官。
從這個培養中心誕生的新血,多數都是從真言星上的信徒家庭中選出來的,他們多數都會補進聖徒戰團之中。
還有另外一部分,也是從默西法特星域的其他地方徵召而來的,是補進聖徒的子團裡的。
當然,都不滿編的。
他們來的時候就不滿編,更不要說經歷過幾十年的慘烈戰爭了。
幾十年打下來,中間儘管也不斷的在徵召新兵,補充到各個戰團,但是說實話,補充的速度是趕不上消耗的速度的。
這也是爲什麼,七星走廊守衛戰,打到後期,雷蒙維斯扛不住了。
那就是不收縮防線,大家都要被放血放死了。
但沒關係。
當真言星上的星際戰士培養中心成立之後,這些所有的戰團,都將會迅速的齊編滿員。
顧航會讓這些聖徒的戰士們,見識見識,聯盟速度是什麼樣的。
他們肯定會震驚,進而懷疑。
這不符合他們千百年來的常理。
但是沒有關係。
時間久了,極快的補員速度、高質量的兵源素質,都會像是一針讓人上癮的藥一樣。心裡再覺得,這玩意兒可能有隱患,也抵擋不了實在太好用的誘惑。
更何況,時間久了他們更會發現,這真的沒有任何隱患和不好的地方——只要他們別有二心,別搞背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