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九十三章 戰遼東(下)

貞觀時期是中國五千年中最爲輝煌的一段歷史,那時候出兵打仗從來都是以少勝多,動輒就是面對十倍於己的敵軍取得大勝。數千打敗數萬都是尋常事,甚至幾百人對上萬人,也能打得敵人望風而逃。

漢人用兵講究天時地利人和,兵行詭道,拿現在的話講,玩的是技術流,而古代西方人打仗,多數都是兩邊羣毆,說白了,就是二話不說,上來就幹,用人數和武器碾壓,簡單粗暴。那麼他們跟漢人比,差在什麼地方呢?兩個字:智商。

當然,人家後來有了文藝復興,工業革命,智商有了長足的進步。

而中國到了宋朝,程頤和朱熹搞了個理學,一下禍害了上千年,漢人自打學了理學以後,禁慾裹小腳,寫八股文,智商便開始一路退化。

到了清末,人都傻得不成樣子了,除了當奴才,別的什麼都不會了,不信,大家搜搜老照片,看看那時候的人,一個個目光呆滯,呆頭呆腦地。

當然也不是沒有聰明人,嚴復、魏源、林則徐等人一看國人都跟橫路敬二似的,受不了了,那怎麼能行?於是乎開始啓蒙民智。

時至今日,國人的智商比清末的人肯定是高了不少,但是要恢復到大唐人的程度,我覺得還是有差距,畢竟祖先學了幾百年八股文,基因都成型了。

綜上所述,現代人就別總幻想穿越到大唐炫耀優越感了,你要是真穿越回去了,搞不好智商都不夠用啊!

那位看官說,我怎麼智商就不夠用啊?我掌握核心科技,我會玩手機,會打電腦,會看電視,還會使用各種電器,大唐的人也不會呀!

可歸根到底,你得會造才行,光會用有個屁用啊!

閒篇扯得有點多,咱們言歸正傳。

李世民在六山設伏兵,擊潰了高延壽的十五萬大軍,將他的殘兵包圍在了一個山頭上。

高延壽從山上往下望去,不禁心驚肉跳,儘管他如今的兵力依然比唐/軍要多,但是此時此刻,他卻再無鬥志了,剛剛唐/軍瘋狂攻殺的一幕幕,猶如一場噩夢,使他幾近崩潰,“這些漢人怎麼會這麼厲害?簡直不是人,我該怎麼辦?我該怎麼辦?”

山下,唐/軍衆將等了一會兒,也不見高延壽來降。

張小七向李世民請命道:“皇上,高延壽那賊廝侮辱咱們漢人,囂張得不得了,不會輕易投降的,我看您還是不要再等了,給我一支人馬,我殺上去將他們一鍋端算了!”

李世民想了一下,“也好,朕給你五千精兵,助你殺上山去,剿滅逆賊,記住,如若高延壽主動投降,不得傷害他的性命!”

“遵旨!”

張小七帶兵向山頭髮起了衝鋒。

高延壽慌亂之下,忙命軍兵放箭抵抗。

張小七用盾牌遮擋身體,施展輕功,飛身而起,躍上山頂,一頭扎進敵軍之中,大殺起來。

敵軍又是一陣大亂。

唐兵們趁機加快腳步,也跟著衝了上來,加入戰鬥。

眼看大勢已去,高延壽躲在一塊巨石後面,瑟瑟發抖,不過即便如此,他還是煮熟的鴨子嘴硬,對張小七罵道:“小崽子!別高興得太早!本將軍這次無非就是一時大意,中了你們的奸計而已,你們漢人都是些只知內鬥,對外卑躬屈膝的無恥之徒!我纔不怕你們!”

“好好!狗雜種!你先罵吧!爺爺一會兒就讓你見閻王!”

“哼!放心!你們這些漢人就是賤,有人殺我,還會有人救我的!”高延壽說著,一扭頭,正瞧見兩個人站著不遠處的山石上,他們正是單懷義和宇文霞!

高延壽大喜,大叫道:“老城主!快來救我!我幫你發兵攻唐啊!”

單懷義面色陰冷,哼了一聲,“慫貨!”轉過來對宇文霞道:“我們走吧!離開這裡。”

“師父,我們去哪兒?”

“薛延陀!”

“好!”

兩個人一晃身形,飛身離去。

“哎!”高延壽絕望地大叫起來,“老城主!你不能見死不救!沒有我們高句麗,你能攻唐嗎?”

可單懷義頭也沒回,徑直飛走了。

高延壽傻眼了,戰戰兢兢地看向張小七,心中升起了一股前所未有的恐懼。

片刻後,張小七殺出重圍,跳到他的面前,用腰刀一指,“高延壽,是時候算算賬了,你不是說會在戰場上將我們殺得片甲不留嗎?來吧!拔出你的刀來,看看咱們誰是慫貨!”

高延壽臉色煞白,魂不附體,支支吾吾了半天,說不出話來了。

“來呀!拔刀啊!動手啊!你不動手,我可要動手了!狗雜種,納命來!”張小七揮刀就砍了過去。

高延壽終於嚇破了膽,“啊!”他尖叫了一聲,腿一軟,跪在了地上。

張小七一刀砍掉了他的頭盔,“誒我去,身法挺快呀!呸呸!狗雜種,這次看你還怎麼躲?”他舉刀又砍。

“啊!不,不!別殺我,我、我、我投降!”高延壽徹底服軟了,趴在了地上,抖成一團。

張小七放下刀,一臉輕蔑,冷冷地說了句,“慫貨,爬下山去,向我家皇上磕頭請罪!”

“是、是!”

須臾,高延壽跪爬下山,拜倒了在李世民的腳邊。

唐/軍大獲全勝,殺敵兩萬多餘人,繳獲戰馬一萬匹,牛五萬頭,明光戰鎧萬領,各種軍械不計其數。

李世民在俘虜中擇選酋長三千五百名,授以軍職,令其遷入內地,坑殺助紂爲虐的靺鞨人三千三百人,其餘俘虜全部釋放。

至此,高句麗舉國震恐,後黃、銀城兩城守軍自拔逃遁,數百里內無復人煙。

七月初,李世民引兵繼續攻打安市城。

安市城主楊萬春率兵憑險據守。

唐/軍苦戰旬月未果,戰事遇挫,衆將在中軍帳中商議。

李世民提議道:“安市城險,極難攻克,我軍兵力又有些捉襟見肘,朕以爲,不如先南去建安,與張亮合兵,拿下建安城後,再回軍進攻安市,諸位愛卿以爲如何?”

李勣言道:“不可,皇上,如今我軍糧草皆由遼東城供給,建安偏遠,糧草運送困難,一旦建安城久攻不下,而楊萬春又出兵斷我糧道,則形勢危矣!”

“那麼,烏骨城兵力空虛,可以朝至夕克,我們繞過安市,先拿下烏骨,再直撲平壤,你們看如何?”

李勣想了想,“恩,此計倒是可行!”

李道宗也道:“皇上此計甚好,你可以下旨令張亮放棄攻打建安城,去烏骨與我軍匯合,那樣我們就又有了七萬多人馬,而平壤的十五萬精銳已被我軍消滅於六山,此時必然城中空虛,我軍再以雷霆之勢攻之,則平壤唾手可得!”

李世民頻頻點頭,剛要做決定。

長孫無忌竭力阻止道:“皇上,萬萬不可呀!”

“輔機爲何阻朕?”

“皇上,此舉太過危險了,您想過沒有,盤踞在新城、安市、建安的敵兵加在一起,有近二十萬衆,若我們兵發平壤,他們很可能尾隨而至,斷我們的歸路,使我們腹背受敵,而且即便我們攻克了平壤,抓住了蓋蘇文,也不一定能保證讓他們放下武器。萬一我們作戰失利,被困在敵境中,裡無糧臺,外無救兵,再想全身而退可就難了!”

“長孫大人的觀點,我不敢茍同!”李道宗憤然道,“皇上,我軍一路所向披靡,士氣正盛,就不怕與敵軍野戰,如果那十多萬敵軍膽敢出城追來,我們正好將他們一舉擊潰!現在正是咱們攻下平壤的最好時機,一味地瞻前顧後,只能貽誤戰機呀!皇上!”

張小七也插了一句,“皇上,江夏王所言甚是,這高句麗的城池修得跟鐵桶似的,咱們要是挨個打,得打到什麼時候?再過一個多月就該入秋了,到時天寒地凍,這仗就更沒法打了!”

這時,長孫無忌突然起身,跪了下來,“皇上!聽臣一言吧,您是萬金之軀,怎能親臨險地呀?仗打不了,我們大不了撤兵,可您的安危勝過一切呀!還有你們這些將軍,保護好皇上是你們的責任,你們怎麼能只顧著自己立功,不爲皇上著想啊?”

張小七不服,還想說話,一旁的程懷亮忙把他拉住了,給他使了個眼色,示意他不要多言。

李世民皺緊了眉頭,思忖再三,“唉,方今太子年幼,西邊的吐蕃和北邊的薛延陀都虎視眈眈,觀望咱們的戰事,欲圖不軌,朕確實不能出事,景仁現在情況如何了?”

長孫無忌回道:“情況不太樂觀哪!岑大人連日隨軍奔波,忙於軍需調度,操勞過度,病勢愈發沉重了,吳王殿下一直在他身邊陪護。”

“恩,也罷,不必冒險了,且加緊攻打安市城!”

“臣等遵旨!”

數日後,李世民心情煩躁,又帶著衆將來到城下觀察戰況。

李勣就說:“這些日子,敵軍一直龜縮在城中,連頭都不敢露,任憑臣等討敵罵陣,就是不出來,士兵們有勁使不上,都很憤懣。”

“其實朕何嘗不是如此,這羣鼠輩真真可惡!”

他們正說話間,忽而城頭上敵兵們大聲鼓譟起來,“啊!殺了大唐的皇帝老兒,讓他有來無回!殺啊!”“啪啪啪啪啪!”射下一堆箭來。

李世民勃然大怒,“狗賊!竟敢欺辱於朕!”

李勣也氣得火冒三丈,對李世民施禮道:“皇上!這羣賊子大逆不道,臣請皇上準許臣,破城之日殺光城中所有男子!”

“不必多言,給朕攻城!”

之後,唐軍又猛攻了月餘,可安市城中的士兵唯恐城破被殺,愈發衆志成城,死命堅守,直到九月中旬,唐軍依舊沒有攻下城池。

天氣一天比一天冷了,唐軍糧草也快要用完了。

長孫無忌便建議李世民撤軍。

李世民心有不甘,向李勣抱怨道:“懋功,你不該說殺光城中百姓的話呀,如此一來,堅定了他們守城的決心,我們便更難打了!”

李勣忙跪下來,“是,臣一時激憤,胡言亂語,壞了大事,請皇上降罪!”

“唉,罷了!建安那邊的戰況如何?張亮可拿下城池了?”

長孫無忌回道:“皇上,那邊傳來的消息說,張亮也在晝夜攻城,只是至今還未攻克。”

“這個廢物!朕給了他那麼多軍隊,他打了快三個月了,連個小小的建安都拿不下!氣煞朕也!”

正這時,李恪哭著走進帳中,聲音哽咽,“父皇!岑師父他去世了!”

第二十五章 平亂焉耆城(上)第四十章 出醜第一章 東市賣貨第十三章 悲情第六十五章 一波三折第二十三章 被困焉耆第三十一章 逃難第三十八章 轉危爲安第十九章 追擊盜匪第四十九章 妓院亂局(二)第四十四章 吳老三智鬥怪獸第四十章 出醜第十三章 再續情緣第六十三章 真假阿史那薄布第六十三章 真假阿史那薄布第二章 吐蕃和親第六章 諸皇子議招祿東贊第三十四章 引火燒身第十三章 悲情第七十二章 風波迭起第十四章 樹林決鬥第六十一章 疑竇叢生第二十六章 救駕(中)第十七章 入主播仙鎮第十九章 搗亂第二十八章 重聚第十三章 再續情緣第三十章 龜茲奪寶(二)第二章 吐蕃和親第七十八章 誘捕奸細第五章 程咬金力挽危局第六章 諸皇子議招祿東贊第三十五章 小鎮風波(上)第八十一章 決戰龜茲第七十一章 宇文霞強嫁張小七(上)第三十九章 喜訊連連第六十章 全身而退第七章 鬧法場第十七章 戲弄覺班第二十六章 東宮捉賊(上)第四十六章 跛腳老道第二章 古堡的秘密第六十七章 發現奸細第九十四章 剿滅薛延陀第五十章 天降大任第四十九章 妓院亂局(二)第六十九章 酒樓遇物部第六十六章 萬民擁立第六十一章 疑竇叢生第二十九章 上官烈之死第六十九章 大戰夷男第五十四章 蘇定方百騎破萬軍(上)第四十五章 功虧一簣第三十五章 李恪被擒第六章 鬼堡救人第二十三章 危機四伏第四十四章 美人計失策(中)第八章 荒城怪人第四十五章 山中的莊園第五十五章 王府暗戰(二)第四十七章 反賊內訌第七十九章 除妖(下)第二十四章 吳老三治花柳第二十一章 沙漠遇險第四十五章 美人計失策(下)第四十章 出醜第七十七章 歸義城的陰謀第六十一章 鬧宮門第二十一章 失策第五章 暗算第十九章 追擊盜匪第十四章 樹林決鬥第三章 激戰峽谷第三十二章 再遇空空道人第八十五章 程懷亮婚禮被搶第十六章 宮闈驚變第六十二章 孤島亂戰(上)第四十五章 美人計失策(下)第五十九章 楚恆獻計第二十六章 平亂焉耆城(下)第九章 被逐第五十四章 蘇定方百騎破萬軍(上)第二十五章 平亂焉耆城(上)第五章 談買賣第三十二章 泄密第十七章 戲弄覺班第四十二章 崑崙尋玉第五十一章 妓院亂局(四)第五十七章 楚恆大鬧逍遙池第十二章 私定終身第十一章 公主的復仇第五十四章 整治馬從善第十九章 追擊盜匪第六十一章 鬧宮門第十二章 宇文霞巧施美人計(下)第二十七章 救駕(下)第二章 吐蕃和親第六章 鬼堡救人第四十六章 跛腳老道第一章 化解危機
第二十五章 平亂焉耆城(上)第四十章 出醜第一章 東市賣貨第十三章 悲情第六十五章 一波三折第二十三章 被困焉耆第三十一章 逃難第三十八章 轉危爲安第十九章 追擊盜匪第四十九章 妓院亂局(二)第四十四章 吳老三智鬥怪獸第四十章 出醜第十三章 再續情緣第六十三章 真假阿史那薄布第六十三章 真假阿史那薄布第二章 吐蕃和親第六章 諸皇子議招祿東贊第三十四章 引火燒身第十三章 悲情第七十二章 風波迭起第十四章 樹林決鬥第六十一章 疑竇叢生第二十六章 救駕(中)第十七章 入主播仙鎮第十九章 搗亂第二十八章 重聚第十三章 再續情緣第三十章 龜茲奪寶(二)第二章 吐蕃和親第七十八章 誘捕奸細第五章 程咬金力挽危局第六章 諸皇子議招祿東贊第三十五章 小鎮風波(上)第八十一章 決戰龜茲第七十一章 宇文霞強嫁張小七(上)第三十九章 喜訊連連第六十章 全身而退第七章 鬧法場第十七章 戲弄覺班第二十六章 東宮捉賊(上)第四十六章 跛腳老道第二章 古堡的秘密第六十七章 發現奸細第九十四章 剿滅薛延陀第五十章 天降大任第四十九章 妓院亂局(二)第六十九章 酒樓遇物部第六十六章 萬民擁立第六十一章 疑竇叢生第二十九章 上官烈之死第六十九章 大戰夷男第五十四章 蘇定方百騎破萬軍(上)第四十五章 功虧一簣第三十五章 李恪被擒第六章 鬼堡救人第二十三章 危機四伏第四十四章 美人計失策(中)第八章 荒城怪人第四十五章 山中的莊園第五十五章 王府暗戰(二)第四十七章 反賊內訌第七十九章 除妖(下)第二十四章 吳老三治花柳第二十一章 沙漠遇險第四十五章 美人計失策(下)第四十章 出醜第七十七章 歸義城的陰謀第六十一章 鬧宮門第二十一章 失策第五章 暗算第十九章 追擊盜匪第十四章 樹林決鬥第三章 激戰峽谷第三十二章 再遇空空道人第八十五章 程懷亮婚禮被搶第十六章 宮闈驚變第六十二章 孤島亂戰(上)第四十五章 美人計失策(下)第五十九章 楚恆獻計第二十六章 平亂焉耆城(下)第九章 被逐第五十四章 蘇定方百騎破萬軍(上)第二十五章 平亂焉耆城(上)第五章 談買賣第三十二章 泄密第十七章 戲弄覺班第四十二章 崑崙尋玉第五十一章 妓院亂局(四)第五十七章 楚恆大鬧逍遙池第十二章 私定終身第十一章 公主的復仇第五十四章 整治馬從善第十九章 追擊盜匪第六十一章 鬧宮門第十二章 宇文霞巧施美人計(下)第二十七章 救駕(下)第二章 吐蕃和親第六章 鬼堡救人第四十六章 跛腳老道第一章 化解危機
主站蜘蛛池模板: 新河县| 西平县| 文山县| 镇康县| 夏津县| 禹州市| 木里| 连州市| 三门峡市| 博湖县| 慈利县| 永春县| 栾城县| 嵩明县| 徐州市| 磐石市| 通城县| 元氏县| 宣城市| 陇南市| 襄樊市| 博乐市| 黄冈市| 东丽区| 小金县| 贡山| 太湖县| 永川市| 城市| 广宁县| 阿坝| 满城县| 双城市| 高要市| 中方县| 宜城市| 洞头县| 怀集县| 三明市| 普兰县| 比如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