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276章 均瑤役、平算賦

一秒記住

當下蕭何問道:“白小哥以爲,大漢該怎麼推行變革呢?”

白墨並沒有立即回答蕭何的問題,而是反問蕭何道:“蕭國相以爲,大漢國現在最匱乏的又是什麼呢?”

蕭何沉吟片刻後道:“白小哥是個明白人,本相也就不必虛言相欺了,大漢國目前缺錢缺糧更缺壯丁,不過歸根結底,缺的還是人。!只要人口充足,錢糧稅賦自然就會充足,可供徵募入伍的壯丁也就不缺了。”

白墨輕輕擊節道:“蕭國相一語中的!”頓了頓,白墨又道:“所以,要想國富民強,諸如推行編戶齊民律、田賦法那都是治標之舉,只有獎勵生育、積蓄人口那纔是治本之道,大漢國若欲推行變革,當以此爲突破。!”

蕭何沉吟著道:“獎勵生育,積蓄人。?”

“對,獎勵生育,積蓄人口。”白墨說罷舉起酒觴掩袖飲盡,又道,“不過,以今時之局勢,大漢國要想真正做到這些,並不容易。”

蕭何輕輕頷首,說道:“願聞其詳。”

白墨放下酒觴,又道:“今時之關中,土地田產大多掌握在世家、士族手中,數量龐大的黎庶百姓很多都是世家、士族的佃農,真正擁有自家耕地的自耕農其實並不多,而且所擁有的耕地也極爲有限,可這些佃農、自耕農卻承擔著全部的瑤役、算賦以及田賦。”

蕭何默默點頭,白墨說的都是事實,關中沃野千里,良田上百萬頃,至少有一半多掌握在各大世家以及大大小小的士族手中,只有不到一半的耕地屬於自耕農,而這些只擁有不到一半耕地的自耕農卻承擔了大漢國全部的田賦!

還有那些租種世家、士族耕地的佃戶和僱農,除了承擔高額田租外,還要承擔國家攤派的瑤役、更卒以及算賦(人頭稅),負擔不可謂不重。

白墨扳著手指著細數道:“蕭國相你看,自耕農以面積很小的耕地,除了要養活妻兒老小,還要繳納田賦,算賦,還要服瑤役,還有更卒之累,這樣的情形下,既便國相你獎勵生育,可他們敢生麼,需知多生一口,就要多繳一份算賦哪!”

蕭何聞言默然,這種情形之下,黎庶百姓的確不敢多生,因爲他們根本養不起。

白墨舒了口氣,又道:“世人只知道戰爭是造成人口損失的一大誘因,孰不知繁重的瑤役、算賦以及田賦纔是制約人口增長的主要因素!”頓了頓,白墨又道,“所以,大漢國要想獲取更多的人口,更多的稅源、兵源,就必須均瑤役、平算賦!”

“均瑤役、平算賦?!”蕭何霍然色變,沉聲道,“願聞其詳。”

白墨說道:“所謂均瑤役,就是將壯丁每年的瑤役折算成定額的銀錢,這樣一來,漢國壯丁就可以只繳納定額的銀錢,再不必有瑤役之苦了,國家如果需要大量壯丁用工時,則可以支付銀錢從民間招募勞動力。”

“均瑤役如此,那麼平算賦呢?”

“所謂平算賦,則就是廢除算賦(人頭稅)。”

“算賦乃是國庫最大的稅源,如果驟爾廢除,豈不令國庫拮據?”

“誠然如此。”白墨點了點頭,又道,“敢問國相,如今關中計有多少。?”

蕭何不假思索地道:“如今關中四郡外加巴、蜀二郡,計有三百餘萬丁口。”

“好。”白墨伸出右手又豎起五根手指,道,“那就以五百萬口做一個定額,然後將這五百萬口應繳的算賦折算成銀錢,連同瑤役一併折算進田賦之中,並重新量定田賦額度,同時規定無論世家士族,舉凡耕地皆需納賦,如此,大事遂矣。”

蕭何悚然動容,道:“你是說,將瑤役、算賦都折算進田賦之中?”

白墨重重點頭,道:“對,將瑤役、算賦折算進田賦之中,大漢國境內有多少田地,便有多少稅源,國庫收入多寡從此只跟田地多少有關,與人口多少卻是再沒有什麼關聯了,這樣一來,制約人口增長的因素也就不存在了。”

“制約人口增長的因素一旦去除,再加上國家鼓勵,黎庶百姓就敢放心生養了,人口一多,則必然要開墾更多的耕田以養活家人,如此一來,大漢國的耕地面積就會更多,大漢國的稅源也會更多,這就進入了一個良性循環了。”

蕭何得承認,白墨所描繪的前景的確很誘人。

方今天下,一個普遍的現實就是,廣大黎庶百姓只擁有少量耕地,卻承擔了大部份的苛捐雜稅,少數世家、士族擁有大量耕,卻幾乎不承擔任何稅賦,正因爲此,黎庶百姓纔不敢多生、不敢多養,因爲他們生養不起。

如果白墨所說的均瑤役、平算賦能夠順利推行,則絕大部份稅賦負擔就會轉嫁到少數世家、士族身上,廣大黎庶百姓的負擔就會大大減輕,再加上再不用繳納算賦(人頭稅),若再有國家獎勵,他們也就敢放心生、放心養了。

完全可以預見,屆時大漢國的人口將會爆炸式增長!

伴隨著人口的激增,大漢國的耕地面積也將會激增,如此一來,大漢國的稅源、兵源也會激增,則最多五十年,大漢國的綜合國力就能將關東各國遠遠地甩在身後,而這,可是連當初的強秦都未能做到的。

不過,要想均瑤役、平算賦,並不容易。

蕭何道:“可是,要清丈全國耕地是一個相當艱鉅的任務。”

頓了頓,蕭何又道:“還有,想要世家、士族納賦,也是千難萬難,一旦強行變革,勢必會招致各方激烈反彈,豈不令國本動搖?”

蕭何的擔心也並非杞人憂天,早在春秋時期,不少學者大能就探討了均瑤役、平算賦的可能性,不過此後兩千多年都沒有任何人能做到,直到明代張居正當政,才終於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均瑤役,那也就是一條鞭法。

至於平算賦,更是到了滿清雍正年間才最終實現。

而華夏族的人口,也是在雍正年間才實現了爆炸式的增長,此前人口的高峰值出現在明末萬曆年間,當時華夏族的總人口也不過一億多人,可到了滿清乾隆年間,華夏族的人口卻驟然暴增到了三億之多,主要誘因就是人頭稅的廢除。

人頭稅直到滿清雍正年間才真正廢除,可見要想廢除有多艱難。

尤其是現在還處於秦末的大動亂時期,漢王劉邦急需關中世家、士族的鼎力支持,一旦這個時候強行變革,將稅負轉嫁到各世家、士族頭上,則很可能引起關中動盪,搞不好劉邦都有可能被關中的世家、士族給幹倒。

所以,蕭何的顧慮是很有道理的。

白墨卻似成竹在胸,淡淡地道:“蕭國相,所謂亂世當用重典,方今天下,關東諸雄皆在勵精圖治、銳意變革,漢王若是墨守成規、固步自封,則大勢去矣。”說此一頓,白墨又道,“至於世家、士族的反應……”

正當蕭何豎起耳朵準備凝重靜聽時,白墨卻賣了個關子,微笑道:“蕭國相,今日天色已然不早,晚輩也已經有些不勝酒意,不如改日再敘,可好?”

蕭何聞言啞然失笑,心忖這個白墨這分明是在待價而沽了。

“也好,那就改日再敘。”蕭何說罷起身,又道,“不過今日與白小哥一席長談,本相甚感欣慰,小哥之見識閱歷,本相甚是欽佩。”

“蕭國相過譽了,呵。”白墨揖了一揖,轉身飄然而去。

直到白墨修長的身影消失在街上不見,蕭何才匆匆走出酒肆,吩咐守候在酒肆大門外的門下小吏道:“快快,即刻準備兩匹快馬!”

“快馬?”門下小吏聞言愕然,“國相意欲何往?”

“隴西,本相有急務向大王當面陳述!”蕭何說此一頓,又道,“還不快去!”

“喏。”門下小吏揖了一揖,轉身匆匆去了。

隴西,漢軍大營。

劉邦正圍著一匹毛色火紅、肩高超過八尺的駿馬打轉,一邊問隨何道:“隨何,這便是你說的大宛馬?”

隨何點頭道:“正是。”

說話間,曾在九江跟楚國重騎有過交鋒的幾員漢軍小校已經到了帳前。

當下劉邦問那幾名小校道:“你們看,這大宛馬相比楚軍重騎的坐騎如何?”

幾名漢軍小校連連點頭道:“稟大王,楚軍重騎的坐騎差不多就是這個樣子。”

“好!”劉邦一拍大腿,吩咐隨何道,“隨何,你馬上再去一趟月氏,替寡人求購這樣的駿馬,轉告月氏王,這樣的駿馬他有多少寡人就要多少!”

隨何點了點頭,又道:“不過大王,月氏人現在正面臨匈奴人的威脅,而且情形不容樂觀,一旦月氏人爲匈奴人所滅,我們就很難再得到大宛馬了。”

“匈奴人?”劉邦皺了皺眉,沒好氣道,“又是這些該死的匈奴人!”

旁邊的張良微微一笑,說道:“大王,如今我們的騎兵差不多已經練成,是時候給匈奴人一點厲害嚐嚐了,呵呵。”

第548章 將陳平獻於楚王第144章 北上九原第299章 風起雲涌第426章 決戰之畢攻第185章 百步神箭第260章 田賦法第392章 蠻族之爭第64章 傳檄可下第138章 祭拜始皇陵第111章 雷霆手段第500章 漠南風雲(上)第38章 老子來斷後!第308章 趁夜偷襲第250章 解決之道第273章 論楚軍第529章 各顯神通第182章 雙喜臨門第137章 三大急務第350章 邔縣大戰第88章 破軍第129章 關中浩劫第4章 十面埋伏·水淹第23章 圍師必闕第427章 決戰之韓守第555章 搶功第375章 事不可爲第505章 項莊的後宮第552章 其勢如天傾第45章 王的號角第331章 巔峰對決(四)第229章 瞞天過海第42章 唯一的機會第490章 北擊大漠第556章 激將第284章 大漢驃騎(二)第463章 漢家風骨第382章 真是韓信第447章 瘋狂殺戮第143章 出不去了第372章 疾馳第190章 鬥將第69章 魏地豪強第268章 再滅大楚第260章 田賦法第12章 智取壽春第401章 齊王,在下等你多時了第200章 我回來了第34章 這只是第二個第132章 堵塞武關第282章 借人第460章 遁入堯山第114章 三件大事第547章 風起雲涌第70章 遍地狼煙第395章 漢王、楚王第462章 混戰第24章 環首刀?橫刀?第57章 陰謀?陽謀!第343章 商業氛圍第425章 決戰之序幕第202章 政治智慧第570章 禪位、儲君第45章 王的號角第128章 急襲咸陽第79章 十面之網第325章 棄守漢中第25章 攻城第492章 單于庭第59章 大魏公主第85章 急進第524章 恩威並施第486章 合縱連橫(十四)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489章 割讓三川郡第96章 離間計(上)第439章 英布之謝幕第204章 老兵回家第65章 連下五城第516章 洗劫關中(三)第24章 環首刀?橫刀?第485章 合縱連橫(十三)第180章 大勝第305章 與時間賽跑第392章 蠻族之爭第26章 水淹壽春第514章 洗劫關中(一)第150章 大秦公主第217章 斬殺項冠第118章 這纔像支軍隊第149章 九原風雲第24章 環首刀?橫刀?第39章 浴血第116章 樑軍兵鋒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350章 邔縣大戰第83章 名將周勃第188章 冒頓單于第68 回師樑地第235章 人頭、戰功第129章 關中浩劫
第548章 將陳平獻於楚王第144章 北上九原第299章 風起雲涌第426章 決戰之畢攻第185章 百步神箭第260章 田賦法第392章 蠻族之爭第64章 傳檄可下第138章 祭拜始皇陵第111章 雷霆手段第500章 漠南風雲(上)第38章 老子來斷後!第308章 趁夜偷襲第250章 解決之道第273章 論楚軍第529章 各顯神通第182章 雙喜臨門第137章 三大急務第350章 邔縣大戰第88章 破軍第129章 關中浩劫第4章 十面埋伏·水淹第23章 圍師必闕第427章 決戰之韓守第555章 搶功第375章 事不可爲第505章 項莊的後宮第552章 其勢如天傾第45章 王的號角第331章 巔峰對決(四)第229章 瞞天過海第42章 唯一的機會第490章 北擊大漠第556章 激將第284章 大漢驃騎(二)第463章 漢家風骨第382章 真是韓信第447章 瘋狂殺戮第143章 出不去了第372章 疾馳第190章 鬥將第69章 魏地豪強第268章 再滅大楚第260章 田賦法第12章 智取壽春第401章 齊王,在下等你多時了第200章 我回來了第34章 這只是第二個第132章 堵塞武關第282章 借人第460章 遁入堯山第114章 三件大事第547章 風起雲涌第70章 遍地狼煙第395章 漢王、楚王第462章 混戰第24章 環首刀?橫刀?第57章 陰謀?陽謀!第343章 商業氛圍第425章 決戰之序幕第202章 政治智慧第570章 禪位、儲君第45章 王的號角第128章 急襲咸陽第79章 十面之網第325章 棄守漢中第25章 攻城第492章 單于庭第59章 大魏公主第85章 急進第524章 恩威並施第486章 合縱連橫(十四)第347章 主動出擊第489章 割讓三川郡第96章 離間計(上)第439章 英布之謝幕第204章 老兵回家第65章 連下五城第516章 洗劫關中(三)第24章 環首刀?橫刀?第485章 合縱連橫(十三)第180章 大勝第305章 與時間賽跑第392章 蠻族之爭第26章 水淹壽春第514章 洗劫關中(一)第150章 大秦公主第217章 斬殺項冠第118章 這纔像支軍隊第149章 九原風雲第24章 環首刀?橫刀?第39章 浴血第116章 樑軍兵鋒第408章 連弩發威第350章 邔縣大戰第83章 名將周勃第188章 冒頓單于第68 回師樑地第235章 人頭、戰功第129章 關中浩劫
主站蜘蛛池模板: 拉孜县| 敖汉旗| 饶河县| 如东县| 阿瓦提县| 同江市| 枣阳市| 邛崃市| 施甸县| 旺苍县| 叙永县| 阿拉善右旗| 紫阳县| 葫芦岛市| 淳安县| 昌邑市| 芒康县| 济源市| 拉萨市| 靖西县| 宁陕县| 双鸭山市| 黄陵县| 宜良县| 屏东市| 南宫市| 盐城市| 利辛县| 泸溪县| 潍坊市| 杭锦旗| 渝北区| 佛山市| 凤台县| 南和县| 崇明县| 东阳市| 湾仔区| 怀宁县| 高平市| 京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