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五百五十五章 反客爲主

張壽對阿六特別強調的“是請”這兩個字,朱瑩知道阿六的脾氣,永平公主則是聽說過,她們自然若有所悟,而三皇子卻不像四皇子有親身體會,恰是一頭霧水。至於洪氏,她是玲瓏剔透的人,早就聽說過張壽身邊有個很厲害的少年高手,此時登時暗自倒吸一口涼氣。

敢情沒有張壽這句話,那少年不是去請人,而是會去把楊詹直接綁過來?

她雖然滿腹疑問,但卻也不好挑明,再加上接下來三皇子和永平公主一搭一檔,問了她不少問題,而此時張壽和朱瑩毫不避諱地攜手到窗邊去看風景說話,她只能獨立應對。

好在洪氏確實是從小飽讀詩書,頗有功底,待人接物更是多年來爲父親收拾殘局歷練出來的,倒也應對自如,然而,當永平公主陡然之間問出一個問題時,她還是不禁形容大變。因爲那個問題直戳她的心窩,而在三皇子那專注的視線之下,她甚至沒有辦法迴避。

“洪娘子,想來你應該和我還有三弟一樣,是自幼受教於父母,而洪山長言行舉止都非常守舊,女學這種事物,應該並不在他的日??紤]範圍之內。所以,在他的耳濡目染之下,你如今應該更像是列女傳中那些孝女貞婦,而不應是這等對父親陽奉陰違之人。”

說到陽奉陰違,永平公主彷彿有些歉意地欠了欠身,但還是直言不諱地說:“我這個人說話直了一些,可是,這不但是我,也是我母妃,更是父皇和皇祖母心中的疑慮。一個人不可能是憑空生成的,就算是如仲永這樣的神童,也會在遇到愚蠢短視的長輩之後泯然衆人?!?

窗前的張壽清清楚楚地聽到了這話,不由得哂然一笑。他怎麼覺著,永平公主這話好像不只是對洪氏說的,更好像是對他說的?

果然,下一刻,他就察覺到朱瑩湊到他耳邊,小聲說道:“永平那丫頭是故意在說你吧?你就是自己長成現在這樣兒的,難不成天底下就不許有天才嗎?你自己聰明好學又上進,吳姨又是處處爲你著想,她這樣的長輩哪怕沒讀過書,也比洪山長那老道學強多了!”

朱瑩這聲音很輕,很明顯,大小姐並不像外人認爲的那樣自我中心,並不希望讓洪氏聽見她在背後非議人家父親。然而,張壽斜睨了一眼面色沉靜的洪氏,卻知道永平公主這個直截了當的問題,算是逼著此時這位來自江西的才女吐露實話。

說起來,這姑娘攤上那樣一個父親,其實比他那名義上的身世真的是可憐太多了!

而洪氏在眼瞼低垂許久之後,終於再次擡起頭來,神情坦然而無畏。

“公主既然垂詢,那妾身不敢不言,家母出身書香門第,詩書禮樂無所不通,十六歲嫁予家父,操持家務,孝敬公婆,後來便有了我。然而,因爲我乃是難產,她雖說僥倖得以活命,卻再也不能生育。父親生平不好色,堅辭長輩納妾蓄婢延續後嗣的要求,聲稱可以過繼?!?

“然而,這固然是體貼,他卻並沒有考慮到我的祖父母將一股怨氣撒到了母親頭上,也因爲一心向學而沒功夫維護她。而好強的母親又不願意到父親面前抱怨公婆,於是一面佯作強勢,一面從小就把我當成傾聽者,又把我當成男孩子教養,盡力精心傳授我各種東西?!?

“母親得到過太祖皇帝一本手稿,書很破,而且當時賣書人坦言,那不過是打著太祖之名的杜撰而已。那書上字體很怪,內容荒誕不經,竟是在暢想數百年之後。那時候的其他景象光怪陸離暫且不提,但其中談及女子都能讀書、工作,甚至爲官,而且那些才女不是吟詩作賦,而是發明神藥、發現神奇的物質、發現蘊藏在天地運行中的真理,母親大爲驚歎?!?

張壽在最初的愣神過後,他不由得輕輕捂住了額頭。

那應該不是某人登基之後寫的東西,說不定是剛剛穿越之後不久隨手寫的,追憶經歷過的那個時代,追憶曾經擁有卻不知道珍惜的便利,追憶那個時代的每一個人,甚至曾經完全忽略掉的過客……因爲從人退位之後卻還惦記著新大陸來看,估計沒心思寫這個。

這很正常,他在剛來的那三年裡,同樣也一度希望找辦法穿回去,因爲相較於那個無處不存在精彩的時代,如今這個大明雖說比歷史上的大明稍稍開明那麼一點,但仍舊顯得愚昧、封閉、落後……他也很想著書立說把後世的記憶記錄下來,最終作罷的原因卻很簡單。

他覺得還是先把自己記得的理工科知識記錄下來,然後等到真的厭倦眼下的時候,再去追憶那個肯定回不去的年代。

而和他不同,太祖留下了一部被賣書人認定是假的太祖日記,可這書到了洪氏的母親手裡,卻給人帶來了一種全新的認識。果然,下一刻張壽就從洪氏的話語中證實了自己的猜測。

“那本手稿中各種各樣的奇思妙想,或者說胡言亂語很多。其中既有磨製鏡片的要訣,又有天外星辰的運轉,既有物質的構成,又有五百年後諸多生活的便利……至少母親當年教我的時候,我是聽得頭昏腦脹,曾經立下過宏願,一定要找那個用假書欺騙母親的人算賬!”

這一次,就連朱瑩都忍不住聽得撲哧一笑。而永平公主那一貫清冷的臉上,已經是帶著幾分忍俊不禁的笑意。

反而是三皇子若有所思地說道:“洪娘子有這心思很正常,要是讓我看到,我也會覺得書是假的,畢竟現在和幾百年前相比,並沒有特別大的變化,幾百年後世界怎麼會變得這麼奇怪?”

他頓了一頓,卻又繼續說道:“但是,如果世界真的這麼奇怪,那麼,說不定是發生瞭如同夏商周到春秋戰國,春秋戰國到秦漢的那種翻天覆地鉅變?!?

“我聽老師給我講過歷史,三皇五帝的時代,天下是部族制,從未拓展到如今的疆域。等到禹帝爲天子,夏商周三朝都是分封諸侯,天子號稱君臨天下,其實政令卻無法管轄那些諸侯國。但無論天子還是諸侯,全都認爲這是理所當然,因爲不分封就無法統御各地?!?

“那個時代的疆域和現在不同,比方說現在的山東,對周天子來說其實就挺遠了,我們現在作爲糧倉的兩湖,也就是當年的荊楚,曾經被認定是南疆蠻荒之地?!?

“而等到春秋戰國,周天子日漸式微,政令甚至不出都,諸侯並起,每個人都以爲這種諸國並立會長久下去,可戰國七雄之後,卻是秦國一統天下立郡縣制。當秦始皇鞭笞四海,號令天下時,沒人想到強秦會一夕崩塌,更沒想到漢初竟然又會復夏商周舊制,分封諸侯王。”

“直到漢武帝后推恩令削藩,郡縣制方纔真正深入人心,而隨著科舉代替察舉,人才遴選進入正途,縱使農家子也能夠因爲奮發向上而最終出仕爲官,這個天下才是現在的樣子。除去蒙元,每一朝大多都是在上一朝的制度基礎上修修補補,再也沒有過翻天覆地的鉅變?!?

正在窗前和朱瑩一同賞風景,同樣也是被別人觀賞的張壽,聽著三皇子這些話,他不禁大有感觸。

沒想到他在半山堂上那非常簡單粗暴的講史,三皇子不但全都聽進去了,還融會貫通成現在這個樣子。在三皇子如今這麼小的年紀,能夠理解他那些非常言簡意賅的話語之下最核心的意思,然後重新用自己的語句表達出來,哪怕條理有點問題,但仍然殊爲難得。

洪氏亦是看著侃侃而談的三皇子,心中亦是不無驚駭,只覺得這個小小的孩子果然不負楚寬的稱讚。因爲他並不是因爲荒誕就覺得是無稽之談,而是實實在在會去思考,這天下會不會因爲幾百年上千年的時間變遷而有所不同。

至少她在三皇子這麼小年紀的時候,根本不會想到這麼深遠。

就在此時,她聽到一旁傳來了張壽的聲音。再一看,就只見張壽已經是負手信步走來,臉上滿是溫和的笑意。

“三皇子說得對了一大半,從古至今,除卻真正的智者,在大多數文人墨客的心目中,好似就只有治世和亂世的區別,昏君和明君的區別,賢臣和姦臣的區別,卻看不到這些表象背後,社會大環境的不同,社會人口的不同,或者更本質一點,就是社會生產能力的不同?!?

張壽把生產力這個名詞加了一個能字,讓這個名詞顯得更直觀:“什麼叫生產能力?也就是人們創造財富的能力。大抵是農人種田收穫糧食的能力,工匠製造工具和各種器具的能力。讀書人寫文章教化萬民的能力,也算生產能力,因爲那也是創造,創造的是精神財富。”

“如果讓春秋戰國又或者先秦時的人突然降臨到現在,那麼,他一定會大大驚歎於現在的飲食豐富。因爲,春秋戰國和先秦,北方普通人吃的是粗礪的麥飯,又或者豆飯,粟米粥。”

“而如今呢,北方也種稻谷,而且北方人吃的是用石磨磨面做成的麪食,吃得是大豆磨製的各種豆製品,而設身處地通過古人的思路去想一想,他們豈不是覺得這簡直是在仙境,才能吃到這麼好的食物?而如果有古人這般設想今人,豈非也會被時人覺得是無稽之談?”

張壽見三皇子連連點頭,隨即露出了認真思索的表情,而剛剛因爲談及母親舊事而有些激動的洪氏,亦是面沉如水地陷入了沉思,他方纔繼續說了下去。

“爲什麼戰國先秦和唐宋飲食不同?因爲最初麥子全都是是用石杵舂制才能出糧食,而這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就連大豆,也因爲不知道如何加工,只是做成難以入口的豆飯。”

ωωω⊕ ttκǎ n⊕ ¢ ○

“是沒有石磨嗎?最初確確實實是沒有,秦時甚至將石杵石臼舂米作爲懲罰犯婦的沉重勞役。等後來有了石磨之後,卻因爲石磨太過沉重,畜力又不是人人都能負擔得起,所以能吃上精面,又或者豆腐,仍然都是大戶人家。”

“秦時的普通人,想不到後來會有水力推動的磨坊,更不會想到麥飯豆飯之外,還會有精面做的麪食,以及豆腐這樣的可口食物?!?

因爲這並不是在九章堂,張壽當然不會堂而皇之地稱呼三皇子爲鄭鎔,但語氣仍舊輕鬆得猶如閒話家常。

“大家可以想一想,腸胃是更容易消化饅頭和豆腐,還是更容易消化粗礪的麥飯又或者豆飯?是能吃到饅頭的農人有力氣,還是隻能用麥飯豆飯果腹的農人有力氣?”

Wшw¤ тTk дn¤ c ○

“是不是有力氣了才能精耕細作,才能夠提高畝產,才能夠去開墾荒地?而開墾荒地這種事,用的工具就更加重要了。”

“《商君書》有言,今秦之地,方千里者五,而谷土不能處二,田數不滿百萬。其藪澤、溪谷、名山、大川之財物貨寶,又不盡爲用,此人不能稱土也。也就是說,五千裡的土地,種植農作物的不到一千里,農田面積不滿百萬畝,荒地比比皆是。足可見那時的墾荒水平。”

“當秦始皇真的統一天下之後,本該充分休養生息,但他卻依舊窮兵黷武,橫徵暴斂,天下除卻咸陽匯聚天下財寶,因而確實壯美華麗,但天下其他各處,不過土牆荒城而已。而秦據有天下的時間太短,生產力相比春秋戰國並沒有本質性的提升,直到兩漢鐵器大興……”

張壽將歷朝歷代相較於前朝的主食、衣物、工具等等發展以及變遷一一道來,甚至就連人道是弱宋的宋朝,他也分北宋和南宋,歷數其在農工上的各種優缺點,相對前朝的生產力進步之處,別說三皇子聽得聚精會神,就連永平公主和洪氏,亦是聽得目不轉睛。

而悄然也跟了過來的朱瑩,則是笑意盈盈地看著口若懸河的張壽,只覺得自己當初那一趟鄉下之行實在是太明智,太有眼光了。

那些市井中人真是太沒眼光了,她纔不是只看了張壽那一張臉!

接下來,張壽又從畝產、加工水平、金屬冶煉水平、武器水平、水利修建數量等等諸多因素,對各朝各代進行了一下剖析。這都是從前他在網上當鍵盤俠時與人鬥嘴爭論積攢下來的東西,純分析,並不解決問題,此時說出來,卻自有一番書生揮斥方遒的興味。

而此時此刻,永平公主見洪氏目露異彩,非但沒有打斷張壽的話,反而聽得全神貫注,她不禁有一種荒謬的感覺。今天是她和三皇子奉旨來考校洪氏吧?張壽只不過是陪客吧?那他突然反客爲主了是怎麼回事?

第四百一十五章 查功課了!第兩百零七章 請君爲試金石第二百七十九章 珠聯璧合第三百三十九章 沒出路的武人第四百零三章 小……師孃?第六百零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兩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綿綿情話第四百六十八章 真不是內定的?第九十三章 帝王心術……和詩第五百二十二章 刺心暖心,晴天霹靂第七百三十四章 雞犬不寧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萬千難第五百八十一章 心寬和後患第六百七十六章 鬱郁第八百四十五章 父子夜遊第七百六十二章 忽悠的功力第三百六十九章 閒人不閒第一百七十四章 各尋長輩第三百三十三章 陷阱?都殺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能者多勞王大頭第四百一十五章 查功課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視察公學的大宗正第八百八十章 劫後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劍,別小氣第八百一十四章 善解人意第五百六十九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掛東南枝第七百一十一章 跋扈,早朝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陣仗第五百二十九章 外面的世界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陣仗第五百二十九章 外面的世界第四百六十一章 祝壽第八百一十三章 輕鬆和緊張第六百三十一章 負重前行第五百九十一章 賢王和閒王第七十章 負荊請罪第六百二十章 教訓第四百九十四章 求同存異第一百九十三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一百六十七章 臨陣換將第八百七十八章 好時代和壞時代第五百八十三章 冠禮如戲第六百四十八章 故意第三百六十六章 將死亦可從容第一百二十三章 今人勝古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憤和蹭飯第七百九十二章 今夜不能眠第四百四十章 興隆茶社的預熱日第十六章 人人都道好姻緣第七百三十八章 太勤奮,欠收拾第八百一十一章 興師問罪第三百二十七章 觀刑漫話第一百三十六章 趙園本是大觀園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胃王,拉客人第八百七十四章 老鄉遇老鄉?第三百三十九章 沒出路的武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誘之以利第七百零七章 夜無瀾而晨驚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道和家教第三百一十一章 駭人聽聞第五百七十章 有其徒必有其師第一百二十四章 唐時有個和尚尾聲1 兄弟第四百七十六章 就是打擊你尾聲1 兄弟第五百七十二章 爲人子第六百一十一章 童言無忌第二章 童養……婿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憤和蹭飯第三百三十二章 請君遊“花園”第四百八十九章 辦學辦報,出人出錢第八百五十一章 可疑第四百章 臨行且諄諄第四百五十二章 先嚐後買第三百七十章 避重就輕第八百二十三章 西北發展基金第四百四十四章 進擊的趙幫主第六百五十章 嫁妝,土木第一百零九章 問君心意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第七百二十八章 識詐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五百八十三章 冠禮如戲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妃和童養媳第三百一十一章 駭人聽聞第兩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綿綿情話第六十八章 授課和鬧事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六百六十五章 緊急任務第七十六章 沒功名沒出身?第二百七十三章 婚期何日第四百七十章 方程第十八章 最是難負美人心第八百四十章 張生借書說第一百三十二章 能者多勞王大頭第四百四十一章 誣良爲賤的慣犯
第四百一十五章 查功課了!第兩百零七章 請君爲試金石第二百七十九章 珠聯璧合第三百三十九章 沒出路的武人第四百零三章 小……師孃?第六百零四章 人多力量大?第兩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綿綿情話第四百六十八章 真不是內定的?第九十三章 帝王心術……和詩第五百二十二章 刺心暖心,晴天霹靂第七百三十四章 雞犬不寧第三百六十八章 死有萬千難第五百八十一章 心寬和後患第六百七十六章 鬱郁第八百四十五章 父子夜遊第七百六十二章 忽悠的功力第三百六十九章 閒人不閒第一百七十四章 各尋長輩第三百三十三章 陷阱?都殺了!第一百三十二章 能者多勞王大頭第四百一十五章 查功課了!第二百三十七章 母子第六百五十六章 視察公學的大宗正第八百八十章 劫後第三百二十一章 好劍,別小氣第八百一十四章 善解人意第五百六十九章 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爲第四百四十七章 自掛東南枝第七百一十一章 跋扈,早朝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陣仗第五百二十九章 外面的世界第八百七十二章 大陣仗第五百二十九章 外面的世界第四百六十一章 祝壽第八百一十三章 輕鬆和緊張第六百三十一章 負重前行第五百九十一章 賢王和閒王第七十章 負荊請罪第六百二十章 教訓第四百九十四章 求同存異第一百九十三章 事無不可對人言第一百六十七章 臨陣換將第八百七十八章 好時代和壞時代第五百八十三章 冠禮如戲第六百四十八章 故意第三百六十六章 將死亦可從容第一百二十三章 今人勝古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憤和蹭飯第七百九十二章 今夜不能眠第四百四十章 興隆茶社的預熱日第十六章 人人都道好姻緣第七百三十八章 太勤奮,欠收拾第八百一十一章 興師問罪第三百二十七章 觀刑漫話第一百三十六章 趙園本是大觀園第四百一十八章 大胃王,拉客人第八百七十四章 老鄉遇老鄉?第三百三十九章 沒出路的武人第七百八十二章 誘之以利第七百零七章 夜無瀾而晨驚第一百八十三章 公道和家教第三百一十一章 駭人聽聞第五百七十章 有其徒必有其師第一百二十四章 唐時有個和尚尾聲1 兄弟第四百七十六章 就是打擊你尾聲1 兄弟第五百七十二章 爲人子第六百一十一章 童言無忌第二章 童養……婿第三百二十四章 泄憤和蹭飯第三百三十二章 請君遊“花園”第四百八十九章 辦學辦報,出人出錢第八百五十一章 可疑第四百章 臨行且諄諄第四百五十二章 先嚐後買第三百七十章 避重就輕第八百二十三章 西北發展基金第四百四十四章 進擊的趙幫主第六百五十章 嫁妝,土木第一百零九章 問君心意第五百五十三章 循循善誘,連消帶打第七百二十八章 識詐第三百零四章 微妙的舞弊事件第五百八十三章 冠禮如戲第七百一十章 有其妹必有其兄第一百七十六章 皇子妃和童養媳第三百一十一章 駭人聽聞第兩百三十一章 冢中枯骨,綿綿情話第六十八章 授課和鬧事第八十四章 巨坑的“好學生”第六百六十五章 緊急任務第七十六章 沒功名沒出身?第二百七十三章 婚期何日第四百七十章 方程第十八章 最是難負美人心第八百四十章 張生借書說第一百三十二章 能者多勞王大頭第四百四十一章 誣良爲賤的慣犯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木林县| 平邑县| 阳朔县| 合肥市| 资溪县| 通辽市| 柘荣县| 高雄县| 大安市| 定襄县| 邮箱| 招远市| 毕节市| 普安县| 武强县| 阿拉善右旗| 土默特右旗| 双桥区| 镇江市| 定边县| 阿荣旗| 翁牛特旗| 淳化县| 北辰区| 鸡泽县| 涡阳县| 元阳县| 兰西县| 高淳县| 赫章县| 南乐县| 武山县| 翼城县| 德钦县| 东兰县| 繁峙县| 布拖县| 南江县| 子长县| 赣州市| 黎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