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海說道:“當然沒什麼聯繫,不過,我只是感到好奇:部隊生活的艱辛,對你這樣的人來說,不要說以前經歷過,只怕是聞所未聞的,是根本不可能想像到的。我說的沒錯吧?”
正華點了點頭,說道:“團長,是這樣的。”長海接著說道:“我就爲這個而感到好奇,你爲什麼爲放著舒適的日子不過,而甘願到這地方來當一個兵,受這份罪?如果說只是爲了一時的新鮮,頭腦發熱的話,根本就做不到你現在這樣。你能告訴我,是什麼毅力讓你堅持下來的嗎?”
正華回道答:“報告團長,理由只有一個,我要抗擊日本強盜!”這樣一個普通而直接的回答,讓長海覺得眼前一亮,不由得又重新審視了一下這名新戰士,然後說道:“我知道,你一定是從書本上讀到過許多英雄的故事,受了歷代英雄的喜舞吧?”正華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一下,算是默認。
長海又說道:“你現在還不會知道,書本上的英雄離現實中的英雄,還有很長的距離,甚至還有許多危險。”正華聽了,望著團長問了一聲:“團長,您不相信我?”
長海笑了笑,說道:“說實話吧,你剛來的時候,我確實有過疑問,然而,看著你現在一步一步的走過來,這疑問嘛,自然也就打消了!”這時的長海,已經不再是用一種疑慮的眼光來審視著一名來學生兵,而是用帶著肯定的眼光來看著眼前這名堅強的戰士。
正華這時候反而被團長看得不好意思起來,一面撓了撓後腦勺,說道:“團長,我剛來的時候,也確實給你添了不少的亂。”長海聽了,禁不住笑道:“都是過去的事情了,還提它幹嘛,你啊,倒底沒讓易科長失望。”
稍後,長海又問道:“你以前都練過些什麼武藝?”正華說道:“主要是練劍,然後長槍和大刀也略曉一些。”長海點點頭,說道:“不錯,你的劍法確實非常精妙,能不能告訴我,是跟誰學的?”
正華撓了撓後頸,有些爲難的說道:“團長,這個不太好說。”長海聽了一愣,問道:“怎麼,這個也不能說?”正華說道:“團長,不是不能說,而是我確實沒法說,我確實不知道師傅叫什麼。”長海越聽越迷糊,問道:“什麼,竟然會還有這樣的事?”
正華點了點頭,說道:“團長,是這樣的,記得我九歲那年,爸爸帶我到北平的天橋去玩,遇到幾個警察正在訛詐一個賣藝的師傅,我爸爸看不過去,就出面替他說話,將事情
擺平了。就這樣,那位賣藝的師傅出於感激,就教了我幾年的功夫,但是,他從不肯說出名字,只是反覆告誡我,學的功夫,不許用來爭強鬥狠,要用來保國安民。然後在某一天,他就突然不辭而別了。”
長海聽了,不由得點了點頭,說道:“原來是這樣,華夏大地,真是人才濟濟,處處都藏龍臥虎啊,如果人人都齊心協力,小鬼子哪敢到我們的國家來逞能啊。”說到這裡,長海突然想起了什麼,側身對警衛員小劉吩咐道:“快去,給我取兩口大刀來。”
不一會,警衛員取來了兩口大刀,長海給了正華一口,說道:“劍和刀各有各的長處。你的劍法精妙,在單打獨鬥的時候能顯出威風,但是,我們在戰場上,面對成千上萬的鬼子,劍的長處難以施展,這時候應該以大刀爲主,講究力大刀沉,速戰速決。”
正華點點頭,說道:“謝謝團長的教導。”長海笑道:“嗨,說這個幹嘛,你已經參加二十九軍,大家都是自己弟兄,我老王最不喜歡這些客套。”長海一面說,一面抖了抖手裡的大刀,對正華說道:“來吧,你跟著我練練大刀。”
長海一面練,一面對正華傳授大刀的要訣:“鬼子主要的武器是三八大蓋,而我們的大刀必須以己之長克敵之短,首先要刀沉的特點,以‘磕’來攔開三八大蓋,伺機貼近鬼子,這時候,我們回刀往往比鬼子回槍要迅捷得多,抓住這個時機,再‘砍’,提高命中率!”
兩口大刀在月色映照下,閃著銀光。“嗆啷”一聲,兩口刀撞到了一起,長海退了兩步,在原地站穩。而正華的步伐已亂,退了幾步之後險些跌倒。正華怕團長誤解,趕緊說明道:“團長,我這次可不是讓您啊。”
長海笑道:“我知道,要是直假都看不出來,我還能帶兵嗎?好了,再來!”王長海這時候已經非常喜愛這名新戰士,恨不能把自己一身的本領全都傳授給他。
卻說二十九軍厲兵秣馬,隨時準備抗擊東洋倭寇。而東洋倭寇也無時無刻的窺視著繼續入侵的機會。
從“九一八事變”到日本關東軍扶植僞滿洲國,這期間,儘管有千千萬萬不願做奴隸的人們紛紛要求當局對日抗戰。但是,當局一直把希望寄託在“國際干預”上,同時,又怕事態進一步擴大,從而態度曖昧,對日一再妥協。而日本方面趁此時機,在暗中不斷的調兵遣將,進行步步緊*。他們的侵略野心絕對不會僅僅滿足於東北三省,而是整個中國
,甚至全亞洲、全世界。
山海關,又稱“榆關”,爲明朝開國功臣中山王徐達所建,這坐雄關北依燕山,南臨渤海,因此得名。有“天下第一關”的美稱。所謂“兩京鎖鑰無雙地,萬里長城第一關”,這裡的兩京是指關內的北京和關外的瀋陽(盛京),山海關正是處在兩京的咽喉要道上。當年吳三桂“衝冠一怒爲紅顏”,大開山海關門,引得清軍入關。而今天,日本侵略者想把魔爪伸進關內,山海關自然就成了他們的下一個目標。
一九三二年十二月八日夜晚,日本關東軍突然炮擊山海關城,然後,反誣中國軍隊向其挑釁。第二天早晨,山海關上空響起一陣陣轟鳴的聲音,那是兩架日本飛機*到關城上空,做低空盤旋,而關城外的站臺上,則有一輛日本關東軍的鐵甲車在“示威”,與此同進,日本關東軍的一艘航空母艦、兩艇驅逐艦也直*秦皇島。一時間,東洋倭寇的、陸、空三軍,像掀起一陣狂風惡浪般,想將山海關一口吞沒!而當局的態度則是“……和戰之策未定,防事固未及籌,援兵亦屢求不應……”竟然與日方與“事出誤會”四字達成協議!
一九三三年一月一日,這是公曆的新年,如果不是有強盜來侵犯,戰爭一觸即發,這原本應該是一個熱熱鬧鬧,鞭炮齊鳴,華燈放彩,家家戶戶歡慶的日子。然而,山海關城內,家家戶戶卻早早的關門閉戶,街道上寒風凜冽,一片蕭條。
就在這樣寂靜的夜中,猛然傳來幾聲“轟隆隆”的爆炸聲,關城內,全城震驚,中國守軍紛紛緊握著手中武器,做好戰鬥準備。
這一連串的爆炸聲,與“九一八”的柳條湖爆炸聲如出一轍,是日本關東軍爲他們即將發動的侵略行爲尋找藉口而再一次故伎重演,是強盜們所施的“苦肉計”―――他們用手榴彈在憲兵部的大門前製造了一起爆炸,然後嫁禍於中國守軍,並以此爲藉口,向南關和車站發動進功。
當局的軟弱妥協,並不意味著中國無人。南關和車站的防守哨兵們本著一個軍人的天職,拼著一股血性,對侵略者奮起反擊。最終將侵略者驅逐出了防區。
強盜因爲偷盜行爲被失主給揍了,卻反而向主人提出賠償要求,這就是強盜們的那一套邏輯。次日凌晨,日本方面就向中國當局提出四項條件:第一,南關防區的警戒由日本關東軍負責;第二,撤退南關的中國駐軍;第三,撤退南關的中國警察及保安隊;第四,撤退關城上的中國守軍。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