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四十五章 曹化淳的提議

周皇后遲疑著,擡頭望著皇帝不確定地說:“陛下,他再好也是外臣啊,內閣那邊會同意嗎?聽說如今的首輔韓大人,可是最講究禮法的啊。”

崇禎點點頭,嘆息道:“朕也正爲這事發愁呢,韓閣老什麼都好,就是絲毫不給朕面子,怕是真會攪了此事,雖說太祖皇帝有先例在,但如今不是當初啊。”

明朝開國名將,排在功臣廟裡第三位的岐陽王,正是朱元璋的義子李文忠,此人跟著朱元璋南征北戰,立下赫赫戰功。

“太祖先例,皇上別忘了李岐陽是太祖皇帝的親外甥,他陳子強如何能比。”

田貴妃也許從未被崇禎訓斥過,今天抱怨後被訓了,一直耿耿於懷,卻不可能對皇帝心生不滿,就把這火氣撒到陳子強頭上了。

後宮中崇禎應該最寵愛田貴妃,故而也養成她在皇后面前也不知低調,搶著話頭說話,皇帝也從未介意過。

但今天屢屢被她的異議打斷弄火了,大聲呵斥道;“放肆,身爲貴妃怎可在皇后面前失禮,你還有沒有上下尊卑,真是不知所謂。”

田貴妃如何受過這委屈,嚶嚶地哭上了,周皇后一見不是個回事,遂勸道;“妹妹也別惱,陳卿家雖是外臣,但少小就被皇上看好,如今更是大功於朝廷,皇上不便高賞,有如此想法也是正常。”

崇禎點點頭,眼中流露出溫柔神情,這個皇后雖不是自己當初最中意的人選,但這母儀風範確實是不錯的。

曹化淳可是老資格了,在後宮中地位極高,故而也打圓場說道:“兩位娘娘容稟,皇上如此做有個大好處,陳子強年少多才,如今戰亂頻繁,他日後的功勞只會越來越大,賞官職只會到最後無官可賞,若是皇上義子,日後只要賞他爵位就是,這亦是一個變通的方法罷了。”

崇禎確有這想法,自從韓鑛說不宜厚賞後他就尋思,大明皇室從來不虧待功臣,有功必賞,陳子強早先兩戰皆勝時,他就明白,這小子看來會是一個名將。

特別是錦衣衛傳來,陳子強在江北練兵時,那與朝廷截然不同的方法,開始是不知其作用,隨後跟韃子那一戰,讓他意識到陳子強的獨到之處。

虎軍上下若說戰鬥力遠勝其他強軍是不可能的,但上下一心,衆志成城確實已然能見端倪,他也知道這種方法不可能一下子推廣全軍。

大明是衛所制度,軍隊多是半職業化,只有在崇禎時纔出現職業化的軍隊,可那都是朝廷花重金養出來的,像孫元化的火器部隊,和當初袁崇煥的關寧鐵騎。

陳子強卻不然,他是召集流民屯田,以這些屯田的流民自己養軍,可以說朝廷付出的極少,但如今戰鬥力卻不輸於當初關寧鐵騎。

此次內閣批準虎軍擴軍,可以想得到,不久的將來虎軍定是個龐然大物,若是不把陳子強握在手裡,日後自己要是去見列祖列宗了,後來的皇帝可是對他沒什麼恩情,這也是他同意曹化淳看似玩鬧的建議而不加反對,反而同意的願意之一。

這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崇禎作爲皇帝實在是太苦了,他接手的是一個千瘡百孔的帝國,這還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大明的皇帝從來不是一言九鼎的人。

明朝是歷代以來唯一一個皇帝的聖旨沒人理會的朝代,沒有內閣的簽發,聖旨就是廢紙一張,當大臣們都在爲自己一家人算計的時候,搖搖欲墜的皇朝沒人去在意。

皇朝倒下了那些大臣可以投降,但皇帝不能啊,除了死沒有別的辦法,崇禎殫精竭慮的都在爲這事掙扎,突然橫空出現的陳子強,就像是給他打了一支強心劑,讓他看到了一絲曙光,若是內外戰爭能夠停止,他纔有心思放手整理官員的陽奉陰違。

更難能可貴的是,他看到了陳子強對他的感情不像是作僞,崇禎從未懷疑過曹化淳會背叛自己,能被曹化淳盛讚的陳子強,自然被他看成心腹。

特別是陳子強的家世經歷,讓他更放心,陳子龍就在京中翰林院任職,這些年他也見識到陳子龍的忠君,對這兄弟兩隻能說是家學淵源了。

宮裡的這次對話就這樣結束了,並沒有找到合適的機會再提此事,陳子強照樣帶著皇子們到處遊玩,經常給他們講些小故事,這讓三個小的越來越親近他。

太子自從皇帝那一番話後,已經明白陳子強的重要性,自然也親近起來,五個人越來越像兄弟一樣玩鬧,把駱養性可得羨慕不已。

當然,不乖的時候陳子強是真的揍人的,打的小屁股紅通通的,可轉眼又鬧在一起,後來還加上一個徐爾路偶爾來玩鬧一番。

劉宗周被放出來後,韓鑛找陳子強商議一番後,兩人上書皇帝,保舉劉宗周去太學任職,並沒被罷官,老夫子倔強,謝了韓鑛不理陳子強。

就因爲陳子強跟內監和錦衣衛交情好,劉宗周對他意見很大,陳子強也不以爲意,明白這位大明的最後一位大儒,有自己的原則。

只要這老頭平安,對他來講就足夠了,自己爲華夏文明留下了真正的火種,不是後來滿清那樣被閹割的僞儒家。

中國的士大夫自古就是驕傲的,從帝王師到帝王友,再到天子門生,這是一個儒家墮落的過程,孔子雖說崇尚忠君,但從來不是奴才一樣的忠君,明朝也是如此,否則就不可能存在內閣制約皇帝的政體。

匆匆一個多月後,一匹快馬送來一封急報,遼東督師洪承疇急報內閣並呈皇帝陛下,後金韃子奴酋皇太極稱帝了,建立國號打大清,改元崇德。

陳子強第二次上朝了,在朝會上嚴肅地指出,韃子必將在今年入寇,請皇帝和內閣做好長城防線的準備,特別是幾次被突破的宣大一線,能撤走的百姓立即後撤。

滿殿譁然,溫體仁更是陰陰地說道:“陳僉事欲移民衆與何方,不會是南下壯大虎衛的後備吧,據說如今的虎衛連輔兵都是精兵了,陳僉事覺得還不夠嗎?”

第四十六章 備戰第六十七章 虎衛分兵第一百七十章 朝堂爭論第兩百七十九章 無題第兩百四十九章 朝堂爭論第兩百八十四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一百零七章 海蘭珠的悲喜第一百九十六章 奔赴遼東第兩百四十四章 調兵遣將第兩百章 布木布泰的憂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變法的第二步第五十九章 說服第兩百零一章 李倧的王爵名份第一百六十四章 還是大勝第一百七十四章 改革從皇室宗親開始第一百零七章 海蘭珠的悲喜第五十九章 說服第二十一章 土製手榴彈的誕生第一百零九章 襤褸歸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傻眼的勳貴第二十八章 戰滎陽(下)第八十五章 關寧鐵騎第一章 來到明朝第一百八十七章 侯府家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發愁的駱養性第六章 揚名第一百章 張溥爲官第九十九章 密議改革第一百一十四章 說服洪承疇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被彈劾了第二十一章 土製手榴彈的誕生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剿匪第一百四十一章 初一論兵第五十七章 紀念碑第一百八十二章 成都複查第一百一十六章 說服何可綱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閣分歧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子強的憂愁第三十九章 聖眷第六十五章 政爭第兩百二十章 太原晉王第一百三十五章 拜年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被彈劾了第十六章 消弭巨禍第四十章 又被算計了第七十二章 家事國事第九十五章 慈母訓子第兩百七十七章 軍制改革的試點第兩百八十四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心所向第二十五章 戰後升遷第兩百五十章 再見彈劾第七十三章 說服張溥第三章 傳承文武藝第八十八章 瀋陽城外第兩百六十九章 封賞誥命第一百八十六章 被帶大的皇太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互相欣賞第兩百一十三章 鄭鴻逵第六章 揚名第九十九章 密議改革第八十六章 右屯之戰第十章 陰人誰不會第四十章 又被算計了第九十章 明軍南歸第兩百四十三章 陳子強的釜底抽薪第兩百七十章 武英殿大學士第一百零九章 襤褸歸來第五十六章 回京第二十一章 土製手榴彈的誕生第四十六章 備戰第六十九章 募捐第兩百二十三章 回大同第一百三十五章 拜年第一百八十七章 侯府家事第兩百四十章 弱雞一般的魏國公第兩百二十一章 晉商的法子第兩百六十五章 準備韃子的反撲第兩百六十三章 計賺廣寧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陳家子女(上)第六章 揚名第一百八十章 洛陽福王第一百七十七章 秦淮美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被帶大的皇太子第兩百零九章 大明勳貴的意外舉動第兩百二十二章 淳樸的底層百姓第九十一章 京師報捷第十五章 改變行軍路線第六章 揚名第兩百零三章 外放任職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閣分歧第一百一十一章 互相欣賞第四十三章 曹化淳的主意第兩百零九章 大明勳貴的意外舉動第一百零六章 彈劾薛國觀第五十九章 說服第兩百六十八章 倒黴的多爾袞第兩百二十三章 回大同第兩百五十三章 新型戰船第八章 聖心
第四十六章 備戰第六十七章 虎衛分兵第一百七十章 朝堂爭論第兩百七十九章 無題第兩百四十九章 朝堂爭論第兩百八十四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一百零七章 海蘭珠的悲喜第一百九十六章 奔赴遼東第兩百四十四章 調兵遣將第兩百章 布木布泰的憂心第一百八十九章 變法的第二步第五十九章 說服第兩百零一章 李倧的王爵名份第一百六十四章 還是大勝第一百七十四章 改革從皇室宗親開始第一百零七章 海蘭珠的悲喜第五十九章 說服第二十一章 土製手榴彈的誕生第一百零九章 襤褸歸來第一百七十二章 傻眼的勳貴第二十八章 戰滎陽(下)第八十五章 關寧鐵騎第一章 來到明朝第一百八十七章 侯府家事第一百四十六章 發愁的駱養性第六章 揚名第一百章 張溥爲官第九十九章 密議改革第一百一十四章 說服洪承疇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被彈劾了第二十一章 土製手榴彈的誕生第一百四十八章 陝西剿匪第一百四十一章 初一論兵第五十七章 紀念碑第一百八十二章 成都複查第一百一十六章 說服何可綱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閣分歧第一百二十六章 陳子強的憂愁第三十九章 聖眷第六十五章 政爭第兩百二十章 太原晉王第一百三十五章 拜年第一百九十一章 還是被彈劾了第十六章 消弭巨禍第四十章 又被算計了第七十二章 家事國事第九十五章 慈母訓子第兩百七十七章 軍制改革的試點第兩百八十四章 新的作戰計劃第一百一十七章 軍心所向第二十五章 戰後升遷第兩百五十章 再見彈劾第七十三章 說服張溥第三章 傳承文武藝第八十八章 瀋陽城外第兩百六十九章 封賞誥命第一百八十六章 被帶大的皇太子第一百一十一章 互相欣賞第兩百一十三章 鄭鴻逵第六章 揚名第九十九章 密議改革第八十六章 右屯之戰第十章 陰人誰不會第四十章 又被算計了第九十章 明軍南歸第兩百四十三章 陳子強的釜底抽薪第兩百七十章 武英殿大學士第一百零九章 襤褸歸來第五十六章 回京第二十一章 土製手榴彈的誕生第四十六章 備戰第六十九章 募捐第兩百二十三章 回大同第一百三十五章 拜年第一百八十七章 侯府家事第兩百四十章 弱雞一般的魏國公第兩百二十一章 晉商的法子第兩百六十五章 準備韃子的反撲第兩百六十三章 計賺廣寧城第一百八十四章 陳家子女(上)第六章 揚名第一百八十章 洛陽福王第一百七十七章 秦淮美人第一百八十六章 被帶大的皇太子第兩百零九章 大明勳貴的意外舉動第兩百二十二章 淳樸的底層百姓第九十一章 京師報捷第十五章 改變行軍路線第六章 揚名第兩百零三章 外放任職第一百二十四章 內閣分歧第一百一十一章 互相欣賞第四十三章 曹化淳的主意第兩百零九章 大明勳貴的意外舉動第一百零六章 彈劾薛國觀第五十九章 說服第兩百六十八章 倒黴的多爾袞第兩百二十三章 回大同第兩百五十三章 新型戰船第八章 聖心
主站蜘蛛池模板: 潞西市| 伊通| 桓仁| 沙雅县| 屏南县| 湖口县| 张家界市| 当涂县| 富源县| 姜堰市| 广丰县| 尉犁县| 贵阳市| 英德市| 将乐县| 乐东| 山东省| 霍州市| 邵东县| 高淳县| 安宁市| 辽阳市| 昌宁县| 自治县| 渭源县| 武乡县| 旌德县| 常州市| 大兴区| 营口市| 东莞市| 绩溪县| 义乌市| 佛冈县| 新蔡县| 和平县| 元朗区| 炉霍县| 甘孜| 白山市| 南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