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一五八章 顧忌

張煌言、朱以江一行經過一番周折,終於來到位於燕子磯的鄭成功軍營。

鄭成功本人不在營中,據留守的大將甘輝介紹,他帶著主力部隊從泰興縣一帶登陸,正在江北到處打糧,已經接連攻佔長江沿岸的幾座縣城,正在攻打揚州。江北清軍大多被濟爾哈朗抽調一空,兵力極爲空虛,只能任由鄭成功的海軍陸戰隊攻城拔寨,把剛剛收割的夏糧全部搶走。

糧食,一直是鄭成功的軟肋,福建大多都是山地,糧食產出有限,他以數萬大軍蝸居廈門島等東南沿海一帶,靠著海貿生意籌措軍費,卻沒有控制一個足夠大的產糧區,所以發展受到很大限制,後世裡他出兵收復臺灣,很重要的一個原因也是爲了建立一個可靠的糧食基地。(鄭成功的原話:‘我欲平克臺灣,以爲根本之地,安頓將領家眷,然後東征西討,無內顧之 憂,並可生聚教訓也。‘)

張煌言和鄭成功是老鄰居,對他的情況當然很瞭解,聽說他跑到江北打糧並不意外,江南戰事激烈,清軍明軍前後幾茬的徵糧,鄭成功再去插一腳也搞不到多少糧食,江北卻是有名的魚米之鄉,去那裡打糧事半功倍,從戰略上來說,鄭軍騷擾江淮地區,把戰線進一步往北推,對江南戰局也有幫助。

雖然沒見到鄭成功,卻意外的碰到了另一個大人物——錢謙益。

錢謙益投降滿清後,很快辭官不做,暗中一直支持抗清鬥爭。算是半個“地下黨”,而且他是江南士林泰斗。門生故舊遍佈各省,在士紳中仍有巨大的影響力。所以隆武朝廷大張旗鼓的拜祭孝陵,他也被當做“統戰人士”,被邀請前來觀禮。

但是話說回來了,雖然是半個地下黨,但他到底當過漢奸,身份還是很尷尬,當年率領南京文武官員向多鐸獻城投降,屈身仕清的經歷讓錢謙益威望大跌,“水太涼”、“頭皮癢”的典故更讓他成了士林民間恥笑的對象。隆武政權邀請他來參加拜祭孝陵的儀式。更多的是爲了千金買馬骨,安撫江南各地的士紳……敵佔區的士紳百姓都在屠刀下茍且偷生,向滿清交糧納稅,不論主動還是被動,很多人都和滿清官府有過程度不同的合作,有些人還把自家子弟送去參加滿清的科舉,並且取得了清廷的功名,隆武朝廷對錢謙益這個曾經的漢奸都能既往不咎,其他的士紳百姓就不用再有什麼顧慮了。

事實上。錢謙益的政治生命基本上已經完結,他自己也非常清楚這一點,這次來參加拜祭孝陵的儀式,他只是一件擺設罷了。並不意味著能在隆武朝廷得到重用……他本身是個懦弱的人,無論是擺設也好,小丑也罷。他都無力反抗,也不敢反抗。汪克凡給他寫了一封信,他立刻麻溜地趕來了。

“全當是贖罪好了。老夫大節有虧。原本早該自盡謝罪,但偏偏又貪生怕死,才茍活至今,我本無顏再見太祖高皇帝,此次拜祭孝陵不知要受多少唾罵,這張老臉再不打算要了。”

錢謙益推脫水太涼,不肯自盡殉國,還可以懦弱怕死來解釋,畢竟一國戰敗之後,不能要求所有人都當烈士,忍辱偷生也是人之常情,但他自稱頭皮癢第一個剃髮,卻是向清廷獻媚,仕清助紂爲孽,更是無法洗刷的污點……所謂能力越大,責任越大,到了錢謙益這種地位,一舉一動都是士林表率,他投降滿清後雖然沒明顯的惡行,但是頭上的漢奸帽子一輩子也別想摘掉。

投降清廷後不久,錢謙益終於想明白了,哪怕歸鄉隱居,滿清九成九也不會殺他,自己還能撈個好名聲,可是多鐸大軍兵臨城下的時候他被嚇壞了,性格中懦弱的一面被無限放大,以至於醜態百出,以至於事後每次想起都追悔莫及。(錢謙益的性格有很強的代表性,就是那種典型的無骨文人,面對屠刀就尿褲子了,偏偏又無法像洪承疇那樣把禮義廉恥全部抹殺,所以他的後半生一直很糾結。)

“哎,過去的事情就不要提了,我等都是喪國之人,只要能爲復國大業略盡綿薄之力,其他的事情都不足惜。”張煌言是魯王政權的重要將領,錢謙益辭去滿清的官職後,和魯王政權一直斷斷續續地保持聯繫,雙方算是一定意義上的盟友,比和隆武朝廷的關係更近些,不會去諷刺挖苦他,只在言語中非常隱晦地進行試探——要知道錢謙益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代表著江南地區所有茍且偷生的士紳地主,唐王朱聿鐭要拜祭孝陵,他立刻顛顛地跑來了,只會更添隆武政權的聲勢,給魯王政權造成巨大的壓力。

張煌言就差明著問了,你來拜祭孝陵,是爲了復國大業,還是爲了給隆武朝廷站腳助威?

錢謙益聽懂了他的言外之音,微微一笑說道:“蒼水(張煌言字蒼水)說得不錯,只要能爲復國大業略盡綿薄之力,其他的事情都不足惜。”

這話說得滴水不漏,怎麼解釋都不錯,唐魯聯合是爲了抗清復國,隆武政權如果吃掉魯王這股勢力,也可以說成爲大局考慮,犧牲了少數人的利益……錢謙益淫浸官場多年,打這種不會被人抓住馬腳的啞謎已經成爲一種本能,想要明白他的真實含義,要根據當時的政治形勢,說話時的環境,某個關鍵詞,甚至他的語氣,他的表情等等來判斷,有時候還得正話反聽。

張煌言也是人尖子,盯著錢謙益的眼睛,就讀懂了他的內心想法,直接問道:“依牧齋先生所見,我家監國應當退位歸藩麼?”

聽他這麼說,錢謙益表面神色如常,內心裡卻微微一驚。對張煌言這個年輕的後輩也高看了一眼,要知道張煌言是魯王政權的重要將領。現在又在敏感的南京,親口說出魯王朱以海應當退位歸藩的話。很容易讓他自己陷入被動,但既然這麼說了,要麼是有十拿九穩的把握,要麼是個不懂事理的愣頭青。

張煌言像個不懂事理的愣頭青嗎?明顯不像。

他既然把話挑明,錢謙益無官一身輕,再接著含糊其辭地打啞謎就落了下乘,當下坦然承認:“不錯,唐魯相爭,唯有國家受害。唯有弱勢一方妥協忍讓,否則令親者痛仇者快,斷送北伐收復故土的大好良機!”

“這個……,還要從長計議。”雖然是意料之中的答案,張煌言還是露出一絲苦笑,錢謙益說的是大實話,他卻不能輕易附和。

魯王政權自從豎起抗清大旗,一直處在最前線,無數抗清志士在這面旗幟的引導下前赴後繼。十幾萬軍民百姓爲之流血犧牲,哪怕在最困難的時候,大家仍然在堅持抗清鬥爭,拼著全部的身家性命。奮鬥數年纔打下這點基業,如果就這麼拱手相贈的話,別說那些一向以魯王政權爲朝廷正朔的極端派。就是張煌言和張名振都不甘心。

在張煌言想來,唐魯肯定是要談和的。魯王政權肯定也是要讓步的,但必須要保留相對的自主權。好容易打下的這點家底如果被某個軍閥莫名其妙的吞併了(比如說汪克凡),大家當初又何必提著腦袋堅持抗清?

不信任。

張煌言對隆武政權不信任。

對汪克凡這個大軍閥更充滿戒心。

隆武政權雖然實力很強,內部卻軍閥林立,存在很多不確定因素,隆武帝是不是天命所歸的中興之主,能否擔起打敗滿清的重任,張煌言還不敢確定……作爲魯王政權的重要將領,他和張名振要爲犧牲的烈士負責,要爲麾下的將士負責,要爲整個魯王政權負責,如果對隆武朝廷太過軟弱,完全放棄自己的利益,那不是顧全抗清大局,而是極端的幼稚。

很糾結。

從個人感情來說,張煌言對隆武朝廷和汪克凡還是很欣賞的,他們一次次地打敗清軍,張煌言都爲之振奮不已,但是隆武朝廷的勢力擴張到浙江和福建後,唐魯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迴避,張煌言首先要維護魯王政權的利益……對於唐魯談和,他和張名振抱有很大的誠意,卻又擔心隆武朝廷過於強勢,引發魯王政權的強烈反彈,如果最後真的刀兵相見,就像錢謙益說的那樣令親者痛仇者快,魯王政權早晚必敗,他和張名振也將面對左右爲難的尷尬選擇。

至於汪克凡這個大軍閥,張煌言還看不清他的真實面目。

自古每逢亂世,梟雄都層出不窮,雖然一時各領,最後卻大多被歷史淘汰,真正能修成正果的屈指可數。魯王政權以大明正朔自居,可以和隆武朝廷談判,卻不能臣服於汪克凡之流的軍閥,如果楚軍想要吞併浙東,張煌言和張名振別無選擇,只能與之誓死周旋!

“依牧齋先生看,唐魯談和有幾分成算?”張煌言多半是試探,小半是請教。

“這個不好說,大致上五五對開吧。”錢謙益略微考慮了一下,給出一個答案。

“噢?沒想到牧齋先生這麼看好……”張煌言有些意外,錢謙益認爲唐魯和談有五成把握,太樂觀了吧?

錢謙益分析道:“和談能否成功,一在勢,二在人,當前大勢下,唐魯之間雖然已有衝突,卻還沒到不死不休的局面,反倒是汪克凡的態度難以琢磨……”

朱元璋和陳友瓊、張士誠開戰,是因爲大家的實力都很強,亟需向外發展生存空間,不是你吃掉我,就是我吃掉你,沒有和談的可能,眼下的形勢卻有所不同。隆武政權這幾年發展的太快,對外還有很多地盤可以去搶,對內有太多的問題要處理,只要魯王政權做出讓步,雙方就有和談的基礎。

這就是所謂的大勢所趨,也就是因勢成事。

除了大勢所趨之外,還有因人成事的因素。

隆武政權和魯王政權的內部都不是鐵板一塊,各家政治勢力都採取何種態度,對和談的結果會造成不同的影響,這其中,實力最強的汪克凡究竟是什麼態度,至關重要。

“牧齋先生有所不知,唐藩所謀,是要我家監國退位歸藩,這實在是強人所難了。”張煌言又一次露出苦笑,所謂天無二日,國無二主,魯王朱以海只要保持監國稱號,和隆武朝廷之間的矛盾就無法調和,他和張名振都覺得談和成功的希望很渺茫,只是在盡人事聽天命罷了。

“這個嘛,也不算太過分吧。”錢謙益露出很不理解的表情,向四周看了看,壓低聲音說道:“唐魯之爭在於朝廷統繼,如今唐強而魯弱,魯王殿下本該退讓的,難道張名振、張肯堂都想不通這麼簡單的道理?”

錢謙益說一句,留三句,有些話不方便說透,隱隱點上一句就是極限了。隆武朝廷剛剛打贏寧鎮會戰,正是無堅不摧,所向披靡的時候,魯王朱以海如果要爭天下,也得暫避鋒芒,學越王勾踐臥薪嚐膽,等到將來實力發展起來了,再稱監國只是一紙詔書的事情,又有什麼難的?

“哦,牧齋先生說的是……”張煌言無言以對。

錢謙益不瞭解魯王政權的內部情況,所以才認爲唐魯和談有五成把握,魯王政權裡面的強硬派卻越走越遠,準備擁立朱以海稱帝,這樣發展下去,和談必然破裂,就等著開戰吧。

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隆武政權的內部矛盾,汪克凡、金聲桓等實力派軍閥到底是什麼態度,在這次拜祭孝陵的過程中就會揭曉。

當天晚上,張煌言和錢謙益徹夜長談,在討論抗清形勢的同時,針對收復江南後將要採取的各種軍政措施交換意見,甩開唐魯之爭這個敏感問題,兩個人都沒了顧忌,態度開誠佈公,相談頗爲投機……魯王政權的根基在浙東,並輻射整個江南,和逃到兩廣的隆武帝相比,一直留在浙江的魯王朱以海和江南士紳更爲親近,以錢謙益爲代表的江南士紳地主到底支持誰,反對誰,關係到魯王政權的生死存亡。

第七十四章 低調的大拿第一九一章 鬥略第四十五章 除死無大事第四十六章 決死衝鋒第八十六章 技不如人和技高一籌第二五八章 聯明討賊和聯虜討逆第六十八章 千斤閘第三十六章 欲向城隍求功果第十一章 慈不掌兵第二零七章 伏擊和撤退第八章 山水有相逢第五十章 哼哈二將和沙兔子第十七章 到底誰是炮灰?引子和第一章 四少爺爲什麼要跑第一七八章 爭論第三十六章 某不知兵,但知死戰不退!第二十八章 小老虎搶親第十二章 點將第七十八章 強攻三山,奇襲秣陵關第二七九章 貴陽(中)第十三章 歸鄉第一百零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二五三章 勸降(中)第一四一章 擡槍和刺刀第一六四章 意志消沉的“趙括”第六十三章 迎頭痛擊第二八五章 貴陽(續五)第一六四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四十五章 跪迎王師第一一九章 翼王第三十七章 斬首第一七七章 接旨第五十二章 對城牆的進攻第五十一章 心思第四十八章 誘餌香噴噴第二十七章 T型人才第二五五章 錢第八十二章 桂王和唐王第六章 玻璃心的新哨官第三十三章 呆在撫州幹什麼第二二一章 第一次交鋒第二七九章 貴陽(中)第三十四章 奇兵已經到位第五章 不是一支團結的部隊第三十六章 某不知兵,但知死戰不退!第一六八章 橫空出世的名將——牛忠孝與王進才第四十七章 烏鴉嘴會造成全軍覆沒嗎?第一百零九章 羊不進圈?拿鞭子趕它進去!第六十二章 談和是唯一的出路第四十五章 除死無大事第四十八章 誘餌香噴噴第四十三章 你不敢動我第一九七章 尼滿的慘勝第一八五章 大棒子趕人第一百零二章 不滿第四十九章 李玉石和史無傷第三章 不做安安餓殍第三十五章 孤忠良將第五十八章 招攬第六十九章 水戰第六十二章 軍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第一六六章 如你所願(下)第五十七章 貴池第一六八章 橫空出世的名將——牛忠孝與王進才第九十七章 三個難得的人才第一七五章 監察局第三十五章 把韃子堵死在這裡!第一四四章 犧牲第七十七章 拼老本第一六九章 面臨兩難的抉擇——郝搖旗和曹志建第一二四章 見風使舵的選擇第二十五章 天留之以資陛下也第二六四章 調整第二五九章 我看這大清國,長不了第七十章 愛擡槓也有好處第二一三章 喉舌第七章 請徵兵初露崢嶸第四章 齊家治國平天下第三十二章 寧州城裡的軍心民意第三零九章 你犯規!第二十五章 姚啓聖的所見所聞第八章 知交父老如相問第一四七章 搏殺第八十八章 我要當神槍手!第五十六章 忠如嶽武,義比關聖!第四十章 被動第十四章 一石換一石第三十九章 掌嘴第二十三章 弓箭教官第二十九章 大年初一的爭吵第一七四章 最後一擊第八十九章 黑雲壓城第二五八章 聯明討賊和聯虜討逆第七十一章 不該選北第三十五章 笑面虎第二九六章 貴陽(續十六)第二八七章 貴陽(續七)第八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一二六章 寂寞沙洲冷第二二七章 心存僥倖
第七十四章 低調的大拿第一九一章 鬥略第四十五章 除死無大事第四十六章 決死衝鋒第八十六章 技不如人和技高一籌第二五八章 聯明討賊和聯虜討逆第六十八章 千斤閘第三十六章 欲向城隍求功果第十一章 慈不掌兵第二零七章 伏擊和撤退第八章 山水有相逢第五十章 哼哈二將和沙兔子第十七章 到底誰是炮灰?引子和第一章 四少爺爲什麼要跑第一七八章 爭論第三十六章 某不知兵,但知死戰不退!第二十八章 小老虎搶親第十二章 點將第七十八章 強攻三山,奇襲秣陵關第二七九章 貴陽(中)第十三章 歸鄉第一百零五章 趕鴨子上架第二五三章 勸降(中)第一四一章 擡槍和刺刀第一六四章 意志消沉的“趙括”第六十三章 迎頭痛擊第二八五章 貴陽(續五)第一六四章 拆東牆補西牆第四十五章 跪迎王師第一一九章 翼王第三十七章 斬首第一七七章 接旨第五十二章 對城牆的進攻第五十一章 心思第四十八章 誘餌香噴噴第二十七章 T型人才第二五五章 錢第八十二章 桂王和唐王第六章 玻璃心的新哨官第三十三章 呆在撫州幹什麼第二二一章 第一次交鋒第二七九章 貴陽(中)第三十四章 奇兵已經到位第五章 不是一支團結的部隊第三十六章 某不知兵,但知死戰不退!第一六八章 橫空出世的名將——牛忠孝與王進才第四十七章 烏鴉嘴會造成全軍覆沒嗎?第一百零九章 羊不進圈?拿鞭子趕它進去!第六十二章 談和是唯一的出路第四十五章 除死無大事第四十八章 誘餌香噴噴第四十三章 你不敢動我第一九七章 尼滿的慘勝第一八五章 大棒子趕人第一百零二章 不滿第四十九章 李玉石和史無傷第三章 不做安安餓殍第三十五章 孤忠良將第五十八章 招攬第六十九章 水戰第六十二章 軍功章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第一六六章 如你所願(下)第五十七章 貴池第一六八章 橫空出世的名將——牛忠孝與王進才第九十七章 三個難得的人才第一七五章 監察局第三十五章 把韃子堵死在這裡!第一四四章 犧牲第七十七章 拼老本第一六九章 面臨兩難的抉擇——郝搖旗和曹志建第一二四章 見風使舵的選擇第二十五章 天留之以資陛下也第二六四章 調整第二五九章 我看這大清國,長不了第七十章 愛擡槓也有好處第二一三章 喉舌第七章 請徵兵初露崢嶸第四章 齊家治國平天下第三十二章 寧州城裡的軍心民意第三零九章 你犯規!第二十五章 姚啓聖的所見所聞第八章 知交父老如相問第一四七章 搏殺第八十八章 我要當神槍手!第五十六章 忠如嶽武,義比關聖!第四十章 被動第十四章 一石換一石第三十九章 掌嘴第二十三章 弓箭教官第二十九章 大年初一的爭吵第一七四章 最後一擊第八十九章 黑雲壓城第二五八章 聯明討賊和聯虜討逆第七十一章 不該選北第三十五章 笑面虎第二九六章 貴陽(續十六)第二八七章 貴陽(續七)第八章 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第一二六章 寂寞沙洲冷第二二七章 心存僥倖
主站蜘蛛池模板: 政和县| 丰城市| 四川省| 白城市| 丹寨县| 敖汉旗| 遂川县| 乃东县| 浦江县| 西畴县| 澳门| 明光市| 平罗县| 巴里| 呈贡县| 哈密市| 耒阳市| 柳河县| 沙河市| 额尔古纳市| 当涂县| 尤溪县| 调兵山市| 呼和浩特市| 曲松县| 栾川县| 鄄城县| 桂东县| 沙雅县| 虎林市| 兴业县| 穆棱市| 和龙市| 即墨市| 扶绥县| 巴彦县| 林州市| 虹口区| 日照市| 抚顺市| 外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