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58章 開發(fā)大流求(下)

海上風向洋流漸轉,商船開始南下。林翎得了楊應麒暗示後,將米價逐日下調,加上開始有商人聞風從高麗、遼北等地運糧過來,米價便漸漸從五六倍於泉州的價位上降調下來,到最後雖然仍比江南高出五六成,但總算是在商人們的承受力之內了,到此津門第一次可怕的糧價風波才告平息。

林翎買了兩船的人蔘、琉璃、貂皮、北珠、戰(zhàn)馬,滿載而歸。林家大船揚帆時楊應麒就在歐陽適的座艦上,看著那標有林字的旗幟消失在海平線。

歐陽適指著林家南下的船說道:“兩船大米就換了兩船寶貨!這錢他也真敢賺!”

楊應麒說道:“正是有這樣的見識,纔有這樣的大財發(fā)。”

歐陽適道:“這個福建子!不但有見識,而且人也長得漂亮,不知他有妹妹沒有。”

楊應麒奇道:“他有沒有妹妹關你什麼事?”

歐陽適笑道:“有的話我就上他們家提親去!哥哥長成這樣,妹妹肯定也好看!”

楊應麒微微一笑道:“他有個孿生妹妹的,可惜兩年前病死了。”

歐陽適奇道:“這種事情你怎麼也知道?”

楊應麒道:“這次我和林翎聊過之後,陪他遊了一趟管寧學舍。林翎對我們管寧學舍讚不絕口,決定把他一個弟弟留下來讀書。”

歐陽適冷笑道:“他到底是看中管寧學舍?還是看中我們的實力?”

楊應麒笑道:“是哪樣都不要緊。反正他這個弟弟聰明得緊,我們學舍正缺這樣的學生。”

歐陽適哈哈一笑道:“你知道林翎有個孿生妹妹的事情,想必就是和他弟弟閒聊時得悉的了。”

楊應麒微微一笑,取出海路圖,說道:“言歸正傳!這次林家雖然賺了不少,但到最後得益最大的其實是我們。”

歐陽適笑道:“我就知道你的鬼心思想的比誰都遠!經此一事,只怕明年就有大批的商船跟風而來。第一家運糧來的賺大錢,第二家運糧來的賺小錢,第三家只怕就要賠本錢!”

楊應麒微微一笑說道:“我不會讓他們賠本的,要不然後年還有誰會運糧給我們。不過靠他們從大宋走私糧食出來並非長遠之計。米糧是國家根本,大宋朝廷再怎麼腐敗也一定會嚴加看管的。這次我讓林家、陳家?guī)臀覀冊诖罅髑髰u募民種茶,其實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茶只是一個引子,我真正要的,還是糧!”

歐陽適沉吟道:“那個島能給我們帶來多少糧食?”

楊應麒道:“這就要看開發(fā)得怎麼樣了。這個大島雨水充沛,氣候土壤和江南相近,正好招募江南、福建的農夫種占城稻。大宋良農爲天下良農之最,江南良農又爲大宋農夫之最!天下事以人爲本,農事亦然。若有農夫良地,則糧草唾手可得。”

說到這裡,楊應麒嘆道:“這幾年江南大興花石綱,禍國殃民,民生日見窘迫。我們募民開墾,一來是爲自己,二來也是多給他們謀一條生路。我曾問過林翎,他說這些年東南沿海已經開始發(fā)生民多地少的情況,渡海過去謀生的早有其事。不過大多是在福建、兩浙、廣南活不下去的窮苦人家纔會過去鋌而走險。他們在那邊小打小鬧,也沒成多少氣候。而且島上土著兇頑,盜賊叢出,就是有一點收成也沒保障。所以四哥你此去第一要務除了擇港開寨,就是要想辦法平息海盜之患。等大流求島的生計好過了,不用我們去招募也會有人來歸的。”

楊應麒指著大島北端島:“我們先北後南。我在古書上知道這個島北邊有個很好的良港可以靠船,只是我沒親自去過,不知那個良港的具體位置。但以四哥的大才應該可以找到。我們靠港布寨,沿寨種植,漸拓漸遠,慢慢地就會形成村落與城鎮(zhèn)。以這個港口爲據(jù)點,可以逐步將島上的海盜全部清理收服。教化普衍之後,還可以慢慢地把土人也納入我們的統(tǒng)治之下。”

歐陽適沉吟道:“自津門至於流求,海路千里,只怕這邊難以掌控。到頭來費了偌大錢財卻沒收成,豈不可惜?反正我們復州辰州還有大片的荒地沒有開墾,爲什麼不先募人開墾這些荒地,而要捨近求遠?舍安求危?”

楊應麒道:“海路遙遠,正好激勵我們的船廠不斷進步。浪濤再兇險,擋不住敢冒險想發(fā)財?shù)纳倘耍∪蓦x津門也有千里海路,可黃旌、林翎他們不也都過來了麼?其實開頭兩年我也不盼它有大收成,只要在那裡的人能站穩(wěn)腳跟就行。說到收益,那也當是三五年後的事情。”

他頓了頓又道:“遼東自然也是要開發(fā)的。這個半島的潛力若完全激發(fā)出來,五年內我們的糧草可保不缺。可是五年之後呢?我們總不能永遠龜縮在這裡吧?可如果我們在陸上擴張,無論向北向西擴張都會遭人猜忌。只有向暫時還無人注意的海島進發(fā),才能在不被人察覺的情況下壯大我們的實力!”

歐陽適又道:“此外尚有一難,這個大島離福建太近,離遼東又太遠,只怕我們的作爲難以瞞過大宋朝廷。我們漢部的水師根基淺薄,鬥不過大宋水師!”

“這事我也考慮過。”楊應麒道:“不過幸好大宋朝政腐敗,燕雲和西北的事情已經讓他們自顧不暇了,只怕對東南海外不會那麼上心,就算注意到一時也不會有大動作。只要四哥你想辦法讓東南沿海的官吏在這件事情上得些好處,他們自然會幫著‘瞞上’。只要能拖個三五年,我們的根基就紮下了。更何況三五年間,天下大勢只怕又有大變!到了那時候,只怕就再不是今日這般局面了!”

楊應麒指著東南海面道:“四哥!那個寶島和津門南北遙望,一旦開發(fā)起來,整個東海就都是我們的天下了!一旦有一個大海作爲我們漢部的後方,津門就不再是一個偏僻小港,而是這個大海的中心!而我們漢部的供養(yǎng),也將藉著海路源源不絕!這片海洋是我們漢部的生命線,未來十年漢部所要依賴的給養(yǎng),將出自你東海王的手中!”

歐陽適聽得全身一震道:“東海王?”

“是啊!東海王!”

一天之後,漢部一半的舊水師和六成的新水師以護送南歸商隊的名義隨潮南下。然而這支船隊並沒有進入明州或泉州。它們在大流求島北端一個天然良港中停了下來,建起了一個小小的碼頭,因其地勢歐陽適將這個地方命名爲雞籠渡。

半個月後,林家的海船載著幾百名佃農開進雞籠渡,在粗粗搭成的水寨附近和漢部南下農民一起開荒。

從北邊來的軍民對島上的氣候尤其不習慣,來了不到一個月就不斷有人病倒。可歐陽適還是堅持下來了,不僅僅因爲怕事情搞砸了沒臉回去見兄弟,更因爲他隱隱覺得,如果這個大島能開發(fā)起來,那他歐陽適將不再僅僅是折彥衝手底下的一個徒勞奔走、刺探情報的小角色!而將是一個獨當一面、甚至掌控漢部生死興衰的頭號人物!

“東海王”的野心激勵著歐陽適在這個惡劣的小港渡過了政和七年餘下的歲月。這一季的米、蔗、茶種下去後收成都少得可憐,必須依靠津門和泉州源源不斷的補給才能維持下去。

幾乎所有人都在抱怨,不是希望回大陸,就是希望回津門。然而歐陽適卻沒有半分退卻的意思,他以雷霆手段鎮(zhèn)壓了企圖作亂的人,又大發(fā)私財安撫了安分守己者。

這個男人從此刻起不再是一個少年了,蕭鐵奴那番話對他的刺激,究竟會對整個漢部產生多大的影響,此刻還沒人知道。

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44章 兄弟間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170章 安撫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66章 使者第350章 迎敗(下)第7章 去向(下)第173章 叛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85章 牆倒衆(zhòng)人齊推(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xiàn)實(上)第189章 國債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62章 聯(lián)金扶漢之策(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312章 連環(huán)衝擊(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354章 審判(上)第165章 陰陽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5章 誓約(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3章 論武(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195章 李綱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355章 姻幻(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8章 伏擊(下)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158章 故國第236章 連環(huán)計中計(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84章 戰(zhàn)第194章 正名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172章 信任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202章 自辱第199章 老臣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183章 臨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332章 金蘭折(上)
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44章 兄弟間第42章 貳臣歸附(上)第75章 海上盟約新議(上)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170章 安撫第129章 仁義之師>第206章 學生潮(上)第166章 使者第350章 迎敗(下)第7章 去向(下)第173章 叛第304章 制衡與制肘(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223章 義軍西渡(上)第224章 建炎之立(下)第285章 牆倒衆(zhòng)人齊推(下)第307章 理想與現(xiàn)實(上)第189章 國債第254章 究竟誰控制誰(上)第148章 地之失第52章 韜晦之方略(下)第47章 後院的狼客(上)第87章 問將軍房事能否(上)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317章 小延福園(上)第282章 君臣各自算盤(上)第271章 喪家之犬悔何用(下)第120章 移運定興亡第62章 聯(lián)金扶漢之策(上)第27章 得文吏(上)第294章 大漢如日方中(下)第226章 漢部見聞(上)第312章 連環(huán)衝擊(下)第341章 聚首(上)第354章 審判(上)第165章 陰陽第138章 燕京襲取第113章 羊圖狐口食第220章 汴梁一空(上)第15章 誓約(上)第297章 太子的良心(上)第293章 遠族來歸何意(下)第218章 悼忠臣(上)第3章 論武(下)第38章 南朝北意(下)第124章 道窮思自強第214章 說親事(下)第195章 李綱第40章 兵下遼東(下)第227章 帝子身份(上)第93章 書生仗劍北遊(下)第244章 閨中兒女事(上)第264章 尚未出鞘的刀(上)第355章 姻幻(下)第98章 情義利益分明(上)第8章 伏擊(下)第325章 破西夏(上)第298章 蕭帥的大意(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158章 故國第236章 連環(huán)計中計(下)第117章 楚州傳噩耗第237章 遠遁循故途(下)第184章 戰(zhàn)第194章 正名第119章 棋局大逆轉第316章 塘沽民心(上)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下)第65章 維吾爾族來客(上)第82章 用沙壘起的藍圖(下)第172章 信任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103章 臨潢風沙迷眼(上)第211章 激蒼鷹(下)第23章 整軍備(上)第322章 刀馬佛經(下)第253章 盟友的恐懼感(下)第331章 七軍沒(下)第319章 雲中黃河(下)第300章 堅毅與警覺(下)第337章 珍珠衫(上)第202章 自辱第199章 老臣第314章 割地之議(下)第299章 穀物與泥沙(上)第105章 大禍常在牆內(上)第246章 良緣非良緣(下)第115章 唐刀無敵陣第183章 臨第247章 回首實有怨(上)第108章 英雄亦無百年(下)第311章 主動被動(上)第23章 整軍備(下)第74章 李師師的邀約(下)第265章 大敗之後當反思(上)第332章 金蘭折(上)
主站蜘蛛池模板: 措勤县| 湘乡市| 石家庄市| 加查县| 青川县| 娄底市| 治县。| 庆云县| 景洪市| 子洲县| 南召县| 穆棱市| 呼和浩特市| 寿阳县| 南召县| 郓城县| 永寿县| 新密市| 昌黎县| 谷城县| 察隅县| 舒城县| 库车县| 盘山县| 荔波县| 盘山县| 大丰市| 乌兰察布市| 晋中市| 浮梁县| 昆山市| 犍为县| 常宁市| 武冈市| 天峨县| 清徐县| 嘉峪关市| 塔河县| 长治县| 龙游县| 武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