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第1009章 行行復行行

慶國?

滿朝文武一臉驚愕。

自天聖元年後,大宋朝就沒人能當得起慶國二字了。

因爲‘慶’字是趙禎最初的封號。

趙禎初封爵,封的就是慶國公,隨後是壽春郡王,再是升王,最後才被封爲皇太子。

趙禎如今位居九五,他用過的封號,臣子不能用。

可如今趙禎破天荒的將慶字賜給了寇季。

更關鍵的是,韓地若是封了國,那就徹底跟大宋切割開了,以後韓地就是大宋的屬國,而非鎮藩。

韓地可以立都、立朝,推行朝制。

以後大宋和韓地邦交,會變得比以前更正式。

而韓地的一切,寇氏說了算。

滿朝文武有心要阻攔,但考慮到阻攔了以後,下場恐怕會很慘,最終還是捏著鼻子認了。

當然了,此時此刻的趙禎也不會在意滿朝文武的意思。

趙禎在封了寇季以後,繼續道:“封狄青爲北海郡王,韋室以被三百里,爲狄青封地……慶國國主寇季、北海郡王狄青二人,晉昭勳崇德閣位;蘇洵、包拯,入昭勳崇德閣……”

“喏!”

“回宮!”

趙禎在太陽高高懸空的時候,離開了新宋門城頭,帶著滿朝文武回到了皇宮。

滿朝文武覺得趙禎變了。

變得霸道、無情、蠻橫、不講理,心中再無半分仁慈。

趙禎回到宮裡以後,冊封寇季、狄青等人的詔書送出了宮。

送詔書的人,並沒有去追趕寇季和狄青等人,而是一路往遼地而去。

寇季等人的行程很慢,幾乎可以說是在挪動。

從離開熊園,到出汴京城地界,足足花費了一夜。

一行人並不急著趕路,所以出了汴京城的地界以後,他們便停下了。

寇季、狄青、劉亨等人帶著妻兒,在汴京城外的一些名勝古蹟、雅緻風景中游覽了一翻。

兩日後才動身繼續啓程。

衆人一路上游山玩水、走走停停、吃喝玩樂,好不暢快。

碰到了雲雨,就往路邊的驛站裡一住,找一些當地的小吃吃喝一番。

就是這樣走走停停,十幾日的路程,愣是被他們走了兩個月。

兩個月後,衆人抵達了保州。

同行的隊伍龐大了足足十倍。

那些留在汴京城便賣家業,招攬人手的人,以及各家的管家、管事,都帶著一大羣一大羣的車隊追上了寇季一行。

人數一口氣突破了三萬。

浩浩蕩蕩的宛若行軍。

衆人在保州停留了三日。

狄青去將自己的兄弟和爹孃一起接上,準備趕往韓地。

寇季則去了保州的三公廟,見了見那個已經老掉牙的軍頭。

老軍頭幾乎是幫寇季一手撐起了巡馬衛。

跑不動了以後,就留在了保州守廟。

一守就是十多年。

跟老軍頭相熟的人,幾乎都去了韓地,只有老軍頭不肯去。

發誓要守著三公廟到死。

三公廟裡奉著趙禎、寇季、陳琳三人的神像。

他們三人曾經有恩於保州百姓,所以保州百姓將他們奉到了廟裡。

寇季親自去邀請老軍頭去韓地,還是被老軍頭給拒絕了。

寇季也不好強行帶走他,最終只能遺憾的離開。

一行人再次啓程。

很快就入了幽州地界。

放眼望去,幽州的一切讓寇季等人趕到既熟悉又陌生。

熟悉的是,幽州內的一切,跟大宋腹地的一切沒什麼兩樣。

陌生的是,昔日那個任由他們率軍縱橫的幽州,早已消失不見。

燕雲十六州經歷了一場又一場的劫難,最終涅槃重生。

往日裡刀兵馳騁的幽州大地上,不見兵馬的蹤影,放眼望去,到處都是忙碌的勞作的百姓身影。

新修的官道上,商隊絡繹不絕。

有載著皮毛等遼東特產趕往大宋腹地的,也有載著精美瓷器和綾羅綢緞趕往遼東的。

寇季一路上儘量不打擾地方。

但是路經幽州城的時候,還是被百姓們攔下了。

百姓們奉上了自己的心意,領著自己的後輩,默默的給寇季磕了一個頭,就離開了。

他們爲何給寇季磕頭,所有人心裡都清楚。

昔日寇季入幽州,放下了話。

說他終有一日會讓燕雲十六州回到大宋,說他會讓燕雲十六州的百姓過上好日子。

此話曾經一度被認爲是大話。

甚至被傳唱成了數十個不同的版本。

但到最後,寇季兌現了他的承諾。

百姓們不動朝堂上的那些蠅營狗茍。

他們只知道,寇季離朝至今,官府沒有人夾道歡送,那就是官府容不下寇季。

官府容不下寇季,他們容。

官府寒了寇季的心,他們暖。

也正是因爲如此。

給寇季叩首的人,從幽州城開始一路到古北口,就沒有停過。

無論是蘇洵、包拯、狄青、劉亨,還是幽州等地的官員,都覺得,如此纔算是大丈夫。

寇季一行人到了古北口,叩頭的人少了。

但是送禮的人多了。

古北口的禁軍將士,幾乎將古北口附近的山林清理空了,給寇季送了不少珍貴的皮毛等物。

古北口守將王凱,更是率領著親隨親迎三十里。

又親送了三十里。

若不是寇季不肯在關城內歇息,王凱還準備多留寇季幾日。

出了古北口,就是一望無際的叢林和良田。

以千畝爲限,五百畝樹木,五百畝良田,幾乎成了古北口以外所有土地的標配。

古北口以外的土地,就像是被刀子化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方塊。

每一個方塊,都是一個農莊。

莊戶人數不多,主家一戶,從家十戶。

主家一個個像是土財主。

從家雖然穿著打扮不怎麼樣,但是一個個精神飽滿,顯然是吃喝不愁。

偶爾會有馬羣、牛羣、羊羣,在丘陵和山間奔跑。

丘陵和山林並沒有被開墾,所以成了放牧人的樂園。

雖然沒有了策馬馳騁千里的快感,但是看著一個個牛羊一點點長胖,放牧人臉上的笑意十分濃烈。

寇季最喜歡的還是那些揹著書袋子在大道上你追我趕的孩童。

一些孩童還坐在牛車、驢車上緩緩前行。

拉扯的大多數是罪籍。

但是坐在車上的孩子,卻分不清楚是百姓的孩子,還是罪籍的孩子。

他們三五個湊在一起,拿著書本,賊頭賊腦的四處張望,十分有趣。

“張公功蓋千秋啊……”

寇季入渤海府的時候,幽幽的感嘆了一句。

遼地的百姓和罪籍能夠和平相處,全是張知白的功勞。

遼地從昔日戰火紛飛,你爭我奪的場面。變成了男耕女織,欣欣向榮的場面,都是張知白治理遼地多年的功勞。

入了渤海府。

寇季等人就有些傷感。

唯有劉亨沒心沒肺的在哈哈大笑。

原因是劉亨不打算跟著寇季去韓地,他打算去西陽幫自己的兒子劉伯敘經營一番西陽,指點一下劉伯敘。

寇季也沒有自私的將劉亨拴在身邊。

劉亨爲兄弟情義,扔下了兒子,陪著他在汴京城待許多年。

如今也該跟兒子團聚了。

渤海府碼頭上。

兩艘有別於其他船隻的大船停靠在岸邊。

大船不止是木料營造的,上面還有許多鐵皮、鐵角。

更重要的是配備著一些牀弩、重弩等武器。

船上的水手更像是一個個的兵卒。

據說一艘船可以容納一千三百餘人,可以栽許多貨物。

反正在寇季眼裡,這兩艘船算得上是他在古代見過的最大的船隻。

寇季依稀記得,明朝的鄭和下西洋的時候,用了海船,最大的可以載一千人,以及許多貨物。

也就是說,停靠在渤海府碼頭的兩艘船,恐怕已經超過了鄭和下西洋用的大船。

寇季覺得,這大概是木船的極限。

沒有具體的參考物,寇季只能依照自己的揣測評判。

寇季吩咐人將他爲劉亨準備的貨物搬上了船,眼看著劉亨招攬的人徐徐上了兩艘大船,還有一些人登上了兩艘大船周邊的小船。

最後又眼看著劉亨踏上了上船的梯子。

劉亨站在梯子上,眼中有些泛紅的衝著寇季喊了一聲,“四哥,等我幫伯敘那個臭小子打理好了西陽,我就去韓地找你。”

寇季笑著點點頭,目送劉亨登上了大船。

眼看著劉亨坐著大船緩緩遠去以後,才笑著對身邊的蘇洵、包拯、狄青三人道:“知道我爲何不傷感嗎?”

蘇洵、包拯、狄青三人一愣,緩緩搖頭。

寇季笑瞇瞇的道:“我賭他明年今日,會駕著船出現在韓地的碼頭。”

狄青有些茫然。

蘇洵和包拯也皺起了眉頭。

三個人才了一會兒,猜不透,包拯便開口詢問,“爲何?”

寇季哈哈大笑道:“今日的西陽,亦非昨日的西陽。他說他回西陽幫劉伯敘治理封地?等他回到了西陽,他就會發現,他除了能幫劉伯敘整頓一下西陽的兵馬外,其他的什麼也做不了。

他幫劉伯敘治理西陽?

劉伯敘教他治理西陽還差不多。”

包拯三人聞言,莞爾一笑。

仔細想想,寇季說的也對。

劉亨從出仕到如今,幾乎就沒有治理過地方。

他不是在皇城司當間諜,就是在邊陲上練兵,要麼就是如同土匪一樣,佔據著倭國當奴隸主。

如今的西陽可是劉氏的封土,需要吏政,需要經營。

劉亨可不懂。

而劉伯敘在西陽磨練了多年,在許多能人異士的教導下,早已成爲了一個合格的牧民之王。

他遠比劉亨更懂得治理地方。

所以劉亨到了西陽以後,面對的不是教育兒子的場面,而是被兒子教育的場面。

以劉亨的秉性,纔不願意被兒子教育。

所以他在西陽待不長。

寇季送走了劉亨,帶著人離開了渤海府。

渤海府比蘇洵離開的時候還繁華,如今儼然成了遼地的一顆明珠。

其繁華程度雖然比不上江寧府、開封府,但是比其他府,不逞多讓。

在汴京城裡能吃到的吃食,渤海府都有,在汴京城裡能看到的東西,渤海府也基本上都有。

甚至有許多珍貴的海產,汴京城看不到。

但在渤海府,卻多如牛毛。

寇季卻沒有久留。

梁園雖好,非久留之地。

出了渤海府,就是臨橫府地界。

遼地最大的官張公張知白就坐鎮在臨橫府。

寇季一入臨橫府地界,就看到了鬍鬚發白,蒼老了許多的張知白。

寇季幾個人幾乎是跳下了馬車,快步走到了張知白身前。

張知白蒼老了很多。

腰彎了,腿上似乎也沒有力氣了,走路需要有柺杖協助。

身軀顯得十分瘦弱,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

但就是這麼一個瘦弱的老人,硬生生的將一個被戰火荼毒的遼地,治理成了一個欣欣向榮的大宋糧倉。

他所需要付出的,比蔡齊、呂夷簡、李迪、王隨要多。

他不僅要治理數千裡的龐大疆土,還得調和漢遼兩種民族的矛盾,鎮壓足足有一千多萬人的罪籍。

耗費的心力,不是蔡齊等人能比的。

“張公,小子何德何能,讓您親迎?”

寇季撲到了張知白身前,攙扶著張知白,苦笑著說。

張知白對著寇季露出了一個笑臉,調侃道:“你寇氏淨出聖人,老夫這個凡夫俗子,見到了聖人,自然要親迎。”

寇季扶著張知白到一旁坐下,哭笑不得的道:“我寇氏就我祖父一個聖人。淨出聖人從何說起?”

張知白坐定以後,雙手握著柺杖,笑呵呵的道:“你祖父當政的時候,老夫在他身邊就是一株草。

他虎威一張,指點江山的時候,老夫最多給他打打下手。

最後你祖父立下了百年功業,功成身退,一舉封聖。

你這頭小老虎,比你祖父還威風。

不僅革除了我大宋所有弊政,還幫我大宋打下了偌大的疆土。

你祖父虎威一張,身邊的都是浮草。

你虎威一張,身邊的都是塵埃。

范仲淹、歐陽修、文彥博等等,哪一個不是明珠?

在你身邊卻只有當塵埃的份兒。

你爲我大宋立下了的千秋功業,如今功成身退,理當一舉封聖。”

寇季聽到了張知白此話,並沒有說一些謙虛的話,而是狐疑的打量了張知白幾眼,疑問道:“您老向來不喜歡阿諛奉承,而今都混到了可以肆意妄爲的年紀了,居然違揹著良心奉承我,是不是做了什麼對不起我的事?”

張知白瞬間瞪起眼,趾高氣揚的喝道:“老夫是那種人?”

寇季挑著眉,盯著張知白。

張知白臉不紅心不跳的嚷嚷道:“就算老夫做了對不起你的事,你又能拿老夫如何?”

寇季苦笑著搖搖頭,“您可不是喜歡耍賴的人。”

張知白不滿的嘟囔道:“老夫規矩了一輩子,如今混到了當潑皮也不受責罰的年紀,不幹幾件潑皮乾的事情,豈不是白活了?”

寇季哭笑不得的道:“您老說的對,您老想幹什麼就幹什麼。縱然幹了對不起我的事,我也只能原諒您。”

張知白聽到這話,滿意的點點頭,“這還差不多……”

說完這話,張知白從袖口掏出了一卷聖旨,遞到了寇季面前。

“官家給你的旨意,怕你抗旨,就送到了老夫手裡,老夫替你接了。”

寇季瞧著張知白手裡的聖旨,長長嘆了一口氣,卻沒有動作。

張知白臉色一冷,喝問道:“怎麼,不打算給老夫這個面子?”

寇季又嘆了一口氣,“罷了,您老的面子我還是得給的。聖旨我留下了。”

說著,寇季隨手拿過了聖旨,準備遞給身後的隨從。

張知白急忙道:“不打開看看?”

寇季淡然笑道:“有什麼可看的?”

張知白催促道:“還是看看的好。”

寇季搖頭一笑,收回了手,展開聖旨,掃了一眼,略微愣了一下。

張知白在寇季發楞的時候,低聲問道:“如何?”

寇季隨手將手裡的聖旨合起來,遞給了身後的隨從以後,笑著反問道:“能如何?”

張知白質問道:“你不覺得官家是在胡鬧嗎?官家開此先例,後世子孫紛紛效仿,那大宋還不在一夜之間回到春秋戰國時候?”

寇季好笑道:“我又不是帝師,我沒辦法教官家做事。江山也不是我家的,回頭春秋戰國也好,還是秦漢時期也罷,跟我都沒什麼關係了。”

張知白皺眉道:“你就不怕你多年經營的大宋毀於一旦?”

寇季淡然一笑,“後世子孫的主,我們可做不了。要是出一個不肖子孫,不搭理我們定製的規矩和禮法,我們就算留下再好的東西也無濟於事。

所以您純粹是想多了。”

張知白愣了一下,苦笑著搖了搖頭道:“也對……天下大勢如此,大宋能不能一直強盛下去,我們說了不算。”

寇季笑著點點頭。

張知白遲疑了一下,低聲道:“你心裡應該清楚,官家並不是不相信你。只是身處在那個位置,身不由己。

官家心中有大韜略,迫不得已才利用了你。

有些事官家現在沒辦法跟你講。

老夫也不敢泄露風聲。

但等到以後,真相大白的時候,你就都明白了。

你們君臣攜手走了多年,一起革新的大宋的弊政,一起爲我大宋打下了偌大疆土,一起開創了這盛世。

沒拌過嘴,也沒打過架。

更沒有君臣反目,刀兵相見。

你寇季身上如今擁有的恩寵,古往今來,都不會有人再有。

有官家如此大胸懷的帝王,時所罕見。

你們這一對堪稱奇人的君臣,也註定受萬人膜拜。

你們兄弟相稱多年,情深義厚。

沒必要鬧的老死不相往來。

更不應該恩斷義絕。”

寇季盯著張知白笑道:“您說笑了。什麼老死不相往來、恩斷義絕的,不會發生在我身上。

我寇季不負天下任何人。

我只是操勞了半生,累了。

如今年近四旬,已經可以自稱一聲老朽了。

該功成身退了。”

張知白嘆了一口氣,道:“你話說的倒是大氣,但老夫依然能聽出來,你心裡有怨氣。”

寇季坦言道:“對官家,我無怨,對天下人,我也無怨。我只是怨權力,權力迷失了人的心智,讓世間失去了信任、失去了情義。

我現在要放下權力,好好看看,好好想想,如何在擁有權力的同時,還能存留信任和情義。”

張知白唏噓道:“你是怪滿朝文武不相信你?”

寇季沒有言語。

張知白感慨道:“也對,昔日一個個都是你的座上客,在你面前自稱門生、自稱故舊。一個個視你如父。

等到真正的考驗來臨的時候,還能坐在你身邊的,只有二三子。

此事確實傷人。

老夫當年資助鄉間學子的時候也是這般。

老夫資助他們的時候,老夫就是他們的一切,他們對老夫比對他們親爹還孝敬。

可是入了仕,發現了老夫不幫他們升官的時候,一個個都露出了醜惡的嘴臉。

有投靠別人的,也有跟老夫撇清關係的,還有裝作不認識老夫的,更多的是躲開老夫。

但最讓老夫傷心的是,王欽若那個奸賊欺辱老夫的時候,彈劾老夫的一份奏疏,居然是他們中間一個人上的。

老夫當時的心情跟你差不多。

心如死灰,不斷的質問自己,行善難道也有錯?

直到最後,老夫想明白了。

老夫積德行善,求的是無愧於心。而不是爲了求名,更不是爲了求回報,更加不是爲了培養他們成爲老夫的黨羽,對老夫唯命是從。

勿以惡小而爲之,勿以善小而不爲。

老夫積德行善,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

至於受善之人,是善是惡,那是他們先生和爹孃的錯,跟老夫無關。”

寇季疑問道:“那受善之人不僅不報恩,反而恩將仇報,你怎麼說?”

張知白盯著寇季道:“就當他沒受過老夫的善。”

寇季點點頭,再問,“那若是施恩成仇了呢?”

第0999章 張賢妃?!第0914章 熟悉的推託套路第0450章 百虎齊奔第0361章 購馬之事,塵埃落定第0504章 遭遇強敵!!!第0545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0693章 朱能的想法有些喪心病狂(6000字大章!)第0582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求月票!)第0585章 魏王府入局第0837章 戰爭與瘟疫第0976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0633章 給你臉了?!第0196章 張華入京第0100章 變臉高手張綸第0963章 虎王!!第0921章 馬前卒!急先鋒!第0402章 內庭三宰借東風第1013章 包家長子第0713章 贓款數額‘巨大’第0786章 決定權在誰手裡?!第0247章 只給寇季面子的遼皇耶律隆緒第0310章 金明池第0755章 與世無爭杜太妃第0984章 三三制三權分立第0463章 波瀾起第0256章 簡單而有效的辦法第0551章 用人命填……第0569章 元山部立第0205章 劉娥服軟第0385章 以天下人爲棋第0668章 怒徵西夏!第0902章 千人千面第0072章 文德樓揚帆遠航(六)第0166章 親臨第0017章 讓人失望的畫(求推薦!求收藏!)第0144章 秘密(爲‘茶麼麼’萬賞加更……補更……)第0347章 趙禎的成長第0966章 有人造反?!第0485章 鬥毆(今晚兩更……)第0055章 仙丹?第0941章 趙禎的鬱悶第0440章 樂子大了第0378章 瞬息萬變的演武第0044章 幫襯第0824章 心生退意(有點事情要出去一下,今晚一更)第0017章 讓人失望的畫(求推薦!求收藏!)第0988章 難得有情人第0576章 大豐收的前兆第0966章 有人造反?!第0948章 殺氣騰騰第0059章 仙丹好煉,真假難辨第0683章 趙禎有意跟乾兒子稱兄道弟?!第0206章 耶律隆緒的手段第0696章 西夏覆滅!第0294章 婚事?第0412章 大膽推論第0254章 女人的嫉妒,似蛇如蠍第0991章 論五、六、九本書如何統治數個王朝第0487章 大宋最強兵馬?!第0506章 寇季的命,太珍貴第0441章 逼第0196章 張華入京第0748章 宮牆內的驚變第0224章 遼軍大敗第0722章 遼國歲幣入汴京第0828章 從防守到進攻,僅需一人第0669章 聲東誘西,一起算計第0354章 大作坊第0361章 購馬之事,塵埃落定第0451章 朱能出征第0528章 奢侈的朱能,慫包的李元昊揚帆遠航(十二)第0366章 命運中的雷州第0491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0680章 少爺快跑,老太爺提著刀來了!第0992章 遙遠的西方局勢第0261章 仇人見面第0005章 不自量力的人(求收藏!求推薦!)第1005章 誰偷了火藥?第0279章 西平路、東平路(祝‘風中游蕩的蜀黍’生日快樂!)第0730章 包拯很慌第0382章 重甲!重甲!第0093章 祖孫相遇第0293章 向敏中病危……第0997章 亂上加亂第0821章 老鼠掉進了米缸第0814章 膽正的種世衡第0275章 會發光的姑娘第0830章 一不小心,幽州城就……破了?第0141章 太白經天第0367章 重錘擂鼓第0287章 少年趙禎的煩惱第0322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0582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求月票!)第0047章 陸銘第0625章 折母西去第0663章 教子第0695章 李元昊千里送人頭第1011章 汝父去也
第0999章 張賢妃?!第0914章 熟悉的推託套路第0450章 百虎齊奔第0361章 購馬之事,塵埃落定第0504章 遭遇強敵!!!第0545章 前人栽樹,後人乘涼第0693章 朱能的想法有些喪心病狂(6000字大章!)第0582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求月票!)第0585章 魏王府入局第0837章 戰爭與瘟疫第0976章 一代新人換舊人第0633章 給你臉了?!第0196章 張華入京第0100章 變臉高手張綸第0963章 虎王!!第0921章 馬前卒!急先鋒!第0402章 內庭三宰借東風第1013章 包家長子第0713章 贓款數額‘巨大’第0786章 決定權在誰手裡?!第0247章 只給寇季面子的遼皇耶律隆緒第0310章 金明池第0755章 與世無爭杜太妃第0984章 三三制三權分立第0463章 波瀾起第0256章 簡單而有效的辦法第0551章 用人命填……第0569章 元山部立第0205章 劉娥服軟第0385章 以天下人爲棋第0668章 怒徵西夏!第0902章 千人千面第0072章 文德樓揚帆遠航(六)第0166章 親臨第0017章 讓人失望的畫(求推薦!求收藏!)第0144章 秘密(爲‘茶麼麼’萬賞加更……補更……)第0347章 趙禎的成長第0966章 有人造反?!第0485章 鬥毆(今晚兩更……)第0055章 仙丹?第0941章 趙禎的鬱悶第0440章 樂子大了第0378章 瞬息萬變的演武第0044章 幫襯第0824章 心生退意(有點事情要出去一下,今晚一更)第0017章 讓人失望的畫(求推薦!求收藏!)第0988章 難得有情人第0576章 大豐收的前兆第0966章 有人造反?!第0948章 殺氣騰騰第0059章 仙丹好煉,真假難辨第0683章 趙禎有意跟乾兒子稱兄道弟?!第0206章 耶律隆緒的手段第0696章 西夏覆滅!第0294章 婚事?第0412章 大膽推論第0254章 女人的嫉妒,似蛇如蠍第0991章 論五、六、九本書如何統治數個王朝第0487章 大宋最強兵馬?!第0506章 寇季的命,太珍貴第0441章 逼第0196章 張華入京第0748章 宮牆內的驚變第0224章 遼軍大敗第0722章 遼國歲幣入汴京第0828章 從防守到進攻,僅需一人第0669章 聲東誘西,一起算計第0354章 大作坊第0361章 購馬之事,塵埃落定第0451章 朱能出征第0528章 奢侈的朱能,慫包的李元昊揚帆遠航(十二)第0366章 命運中的雷州第0491章 一寸山河一寸血第0680章 少爺快跑,老太爺提著刀來了!第0992章 遙遠的西方局勢第0261章 仇人見面第0005章 不自量力的人(求收藏!求推薦!)第1005章 誰偷了火藥?第0279章 西平路、東平路(祝‘風中游蕩的蜀黍’生日快樂!)第0730章 包拯很慌第0382章 重甲!重甲!第0093章 祖孫相遇第0293章 向敏中病危……第0997章 亂上加亂第0821章 老鼠掉進了米缸第0814章 膽正的種世衡第0275章 會發光的姑娘第0830章 一不小心,幽州城就……破了?第0141章 太白經天第0367章 重錘擂鼓第0287章 少年趙禎的煩惱第0322章 水至清則無魚第0582章 一語驚醒夢中人(求月票!)第0047章 陸銘第0625章 折母西去第0663章 教子第0695章 李元昊千里送人頭第1011章 汝父去也
主站蜘蛛池模板: 仙桃市| 白河县| 礼泉县| 明光市| 吴川市| 石城县| 永靖县| 贺州市| 原平市| 临澧县| 苗栗市| 资源县| 鄂尔多斯市| 德江县| 新蔡县| 宽甸| 明溪县| 武山县| 平舆县| 赣州市| 乾安县| 建昌县| 上犹县| 呼和浩特市| 大厂| 金湖县| 奉化市| 凌海市| 临西县| 特克斯县| 吉安市| 平阴县| 五峰| 英山县| 屏山县| 民权县| 中超| 且末县| 诸暨市| 上饶县| 荔波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