雅虎放棄無人駕駛方面的努力,只是放棄了軟件算法方面的研究,MIPS人工智能芯片在無人駕駛方面的努力還在繼續,不過這是多方合作的項目。
AMD的Zen架構之父吉姆·凱勒主導了MIPS開源架構項目的研發,向雲計算服務器,人工智能等高性能芯片方向發展,和體積小,低功耗,低成本,高性能的ARM芯片形成了一定的差異化競爭。或者說MIPS現階段的主要方向是開放式計算項目,爲雅虎雲計算大量的數據中心降低成本。爲無人駕駛,人工智能的研究提供更加合適的中央處理器。
幾乎所有大型互聯網企業包括微軟,谷歌,阿里等都加入了MIPS開源架構組織,雅虎在其中不過是話語權最大的一個成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主導MIPS方向的發展。相對應的,前世那個異常火爆的RISC-V開源架構雖然還是出現了,不過可想而知會有多少支持的力度。MIPS可以說有一個相對完善的生態體系,支持這種架構的大企業數不勝數,而一個新的架構想要挑戰雅虎主導MIPS架構無異於癡人說夢。
“恭喜你,Zen架構取得了成功!”周石來到雅虎的芯片部門,對吉姆·凱勒說。自從他來到雅虎,帶來了不少精英,他對MIPS架構的發展放心多了。
“謝謝,不過現在說成功爲時尚早!”吉姆·凱勒
3月底,AMD公佈了Zen架構的技術細節,AMD從格羅方德的32nmFD-SOI工藝和28nmFin FET工藝改爲採用特許半導體的14nmFin FET工藝製程。不管性能的提升如何,AMD長期爲人詬病不已的能耗問題終於得到了解決。至於性能,肯定也提升了不少,周石不理解,只知道就數據而言,Zen的跑分比AMD前一代“挖掘機”高出58%,比“打樁機”高出76%。就IPC(每時鐘週期執行的指令數)提高而言,與挖掘機相比Zen進步了52%。相比英特爾Broadwell-E架構的Core i7-6900K八核處理器性能更快一些,而且TDP(散熱設計功耗)在100W之內。
“成功應該是沒有問題的,市場上那麼多人給與了肯定,AMD的市值已經超過50億美元了。”周石,雖然他難以收購AMD,但通過雅虎基本上算是控制了這家企業。經過長時間的地位徘徊,終於從去年年底開始,AMD的股價開始上漲。其原因不是Zen架構,而是AMD的顯卡,或者說專爲比特幣設計的礦卡,取得了不錯的銷量。加上使用了14nm的先進製程工藝,AMD的遊戲顯卡憑藉優秀的性價比,銷售量較往年有不錯的上漲。
只可惜英偉達的領先優勢較多,在深度學習領域,因爲N卡能夠支持英偉達開發的高效的CUDA庫,因此迅速佔據了大量市場,一些基於CUDA編寫的深度學習開源項目,進一步強化了這種馬太效應。哪怕雅虎的開源深度學習支持了AMD(ATI)的ROCm平臺,還是要比英偉達差不少。不過大數據、雲計算、深度學習中兩個重要的參與者,時光和雅虎都在周石的掌控之中,對AMD傾斜一點資源也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哪怕不如英偉達,AMD還是有成功希望的。
至於自動駕駛芯片,Mobileye顯然是當之無愧的王者,果殼鉅額的資金支持,讓這家ADAS高級駕駛輔助系統公司開始朝著全自動無人駕駛方向進化。
前不久周石受到報告,果殼正在收購一家計算機視覺處理芯片公司Movidius,這家公司的VPU(視頻處理單元)專門爲計算機視覺進行優化,可以用於 3D 掃描建模、室內導航、360°全景視頻等更前沿的計算機視覺用途。對大疆無人機,AR/VR有著重要的作用。有了VPU,無人機的攝像頭可以實現自主運算,判斷周圍環境,實現自主導航、定位的無人飛行。VPU可以擔負起虛擬現實應用程序中的密集任務,包括頭部及眼部跟蹤、室內導航以及手勢識別等等。
正是因爲不差錢,捨得投入,加上資本的牽線搭橋,Mobileye公司直接碾壓了英偉達的自動駕駛芯片。不過雙方都還處在初級階段,距離真正成熟的自動駕駛芯片還有很遠的距離,所以英偉達和AMD未必沒有機會。
不過,Mobileye提供的是非常封閉的整套ADAS技術方案,車廠對產品沒有多少發言權和技術權限,就算對產品不滿,也只能等待改進。而英偉達不同,它們的產品一直是一個開放的自動駕駛開發平臺,也是全球首個自動駕駛平臺。說平臺的意思是,無論是整車廠、移動出行服務商(如滴滴、Uber)、貨運、零部件供應商(如博世、採埃孚)還是地圖商,都可以使用這一平臺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相關技術。也就是說一個是“蘋果IPhone的IOS”,一個是“谷歌的Android”。
AMD的選擇幾乎可以說是沒有選擇,只能重複時光安卓的路子,呃,錯了,是英偉達自動駕駛平臺的開源路線。封閉和開源到底哪個更優秀,這種事你說要怎麼下結論?根本就是沒有結論吧,當然,現階段而言,Mobileye的技術顯然要更成熟更安全。
AMD要成功,如果標準是戰勝英特爾或者說戰勝英偉達,不說不可能吧,但目前的機會顯然不多。但是要戰勝以前的自己那就不一樣了。以前的AMD是死氣沉沉,看不到希望。現在的AMD因爲雅虎的收購,周石對前方路線的指引,至少沒有掉隊。而且拉近了與英特爾和英偉達的距離。
在技術上可以達到英特爾的水平,但是在市場上AMD未必能夠成功。英特爾的排他性銷售策略,讓AMD破局,難度不是一般大。而英偉達在高端遊戲顯卡市場的領先優勢顯然不是一時半會就可以被超過的。
不管怎麼說,有了希望就有了未來,AMD能不能贏得未來還不知道,至少贏得了現在的希望。50億美元只是一個開始,等到Ryzen處理器在下半年正式上市,AMD在遊戲顯卡,深度學習芯片更進一步,在自動駕駛計算平臺獲得突破,那就是AMD市值再次爆發的死後。
成功或許很困難,但至少還是有希望的,而這個希望往往是最重要的。當我們知道一件事可以做成,那我們離成功就只有一步之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