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咳,通俗的說法就是詐屍……”吳迪聞言尷尬的清咳一聲,面對悉達多的震驚,吳迪說道:“他們還陽都是有條件的,首先一點就是不得將自己在陰曹地府看到的事情說出去,要是泄露了,不僅會即刻死去,靈魂還會陷入萬劫不復之地,連家族都會受到牽連。”
“可是就像你所說的這個葛生一樣,他本身就無依無靠,獨自一人,倘若是豁出去了將這些事情說出來,也頂多就是萬劫不復啊,反正自己的愛人都已經死了,自己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呢?對不對?”姜華清問道。
“話是這麼說沒錯了,但是你所考慮的事情閻羅王早就想好了啊,在這些人還陽之前,都會經過樣審查的,爲的就是怕他們泄密。所以在他們不小心說出來這些的時候,都會在出口的一瞬間成爲任何人都聽不懂的話語,他們寫出來的文字,都是所有人都看不懂的文字。”
吳迪解釋道:“當然也有傳說再回來的時候會被鬼將施加秘法將這段記憶抹除,不過這些都是傳說,也可能有一部分是真的,畢竟我覺得流傳下來的,多半都是有那麼一點兒根據的,也不全然是杜撰。就好像一本小說一樣,雖是杜撰,卻也有大綱啊,一切都要合情合理才行,要不然,謊言可是最經不起推敲的。”
“其實想想也還好啊,不就是失去前世的記憶嘛,有美女陪著也很好啊!”悉達多腦袋裡面不知道裝進去了什麼,滿腦子都是美女。
而關於孟婆莊上喝茶美女相,在其他的文件中也有一些關於鬼魂被灌迷魂湯的描寫,比如吳迪曾經看過的一些文獻中就會有這樣的描寫。
說在人死之後,首先經過的是孟婆莊。衆役卒押送鬼魂從孟婆莊的牆外走過,至閻王殿去接受審問。判定後,則將生前所有的行爲全部記入轉回冊中。凡是被判轉世投胎的鬼魂,就再從孟婆莊走回去。
孟婆莊的門口有一個老婆婆站在那兒招呼來者。步上階梯,進入裡面。莊內全是雕樑畫棟、朱欄石砌;屋內,觸目皆是精緻華麗的金玉,有珠玉做成的簾子。廳中還瞻一面玉雕的大桌子。待來者入屋後,老婆婆便叫出三個女孩子來,這三個女孩子分別是孟姜、孟庸與孟戈。三人都穿著紅色的裙子和垂著綠袖的上衣,個個如花似玉、貌賽天仙,而且輕聲細語地呼喚郎君,還以手拂淨席子請來者坐下。
來者坐下後,丫鬟便送上茶水。三個美女環伺在側,皆以纖纖玉指親奉送茶,玉環叮叮脆響,陣陣奇香襲人。在如此情境中,實在很難拒絕不喝。
才一接過茶杯,便覺目眩神馳,輕輟一口,只覺清涼無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飲而盡。喝到底忽見有一匙左右的濁泥在杯底沉著,待擡眼一看,發現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爲僵立的骷禳。走出門外一看,原先的雕樑畫棟盡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並忘卻生前一切事物。就在驚慌失措、痛苦不已的當頭。忽然大哭墮地,成了一個什麼都不知道的小嬰孩。
“看我幹什麼?我離死還長著呢,這事兒輪不到我!”大黃狗見大家看向自己,不由得說道:“本帝可是天命,知道麼,天命!天命。是不容易死掉的。不過我想知道,關於奈何橋,還有什麼記載?”
“有啊,兩種說法的融合混淆”吳迪解釋說,奈何橋的民間信仰在他那裡由來甚久。有古人文獻中寫道。奈河出自地府。古代向來就有地府與陽間且二者有河流相隔,亡魂須過渡以橋的觀念。
還有一些提到冥途,說有水東西流,……一橋飾以金碧,過橋北,入一城,……疑即冥司。後來,傳統地府觀念與佛教的地獄閻王、來世輪迴等觀念發生了契合,於是便逐漸形成了民間十分普及的奈何及奈何橋的俗信。
幾千年後,民間的地府傳說,逐漸將冥府鬼都確定在一處地方,那個地方叫做豐都縣。此後,歷代在豐都鬼府均有營建,其中包括人們常說的陰陽界與奈何橋。豐都鬼府的奈何橋,大概算得上是吳迪那裡最有名的一座了。
相傳,在豐都鬼府,通過山門即爲大雄殿,殿前有一座石拱橋稱作奈何橋,橋下一個石池即爲血河池。此奈何橋東首爲地藏殿,西首爲血河將軍殿,相傳奈河是鬼魂要過的第一道關。爲了附會這一類的“鬼話”,有人曾在豐都平都山,建造過三座連拱石橋,並稱之爲奈何橋。據說,舊時香客在渡過這裡的奈何橋之前,必先燃香、化紙,求神保佑:而廟內的僧人,又常常故意在其青石橋面塗以桐油,使過橋者經常滑倒,嚇個半死,從而可獲得更多的香火之錢。
還有一處鬼蜮的奈何橋:名山寥陽殿,廖陽殿前,有並列的三座石拱橋。三座橋均建於平地,大小、形制完全相同。每橋寬僅四尺許,兩側護以雕花石欄,橋面略呈弧形,用青石板鋪砌,兩端各有兩級踏道。橋下跨一方形池,池底及橋壁均爲條石嵌砌。後被佛教徒改爲“奈河橋”,橋下石池稱“血河池”。
各地關於奈何橋的說法,有很多異傳。或說陰間有奈河,河上有橋爲奈河橋;或說在去陰間的途中有“血水池”、“血污池”、或“血河池”,池上有橋名爲奈何橋。奈河橋是地道的佛教術語,而奈何橋是吳迪那裡人們的特有產物,是融合了“地獄”觀和佛教轉世輪迴觀的產物。
如果涉及佛教,且偏重於過橋時要受罪,或是過橋要通過重重考驗、若未通過則墜入橋下不能重生,則使用奈河橋,同時奈河橋後面緊跟著的不是望鄉臺和孟婆婆的湯,而是六道輪迴或是無法重生的血水池。
“臥槽,還有這樣的說法?我怎麼就不知道呢?好歹我也是佛爺啊,怎麼會知道的比你少啊!”悉達多聞言不滿的看著吳迪,好像吳迪做錯了什麼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