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看小說

十七章 家宴二

十七章 家宴(二)

李盈盈的父親是周青竹的連襟也是同鄉,兩人一起考中的進士,這在青州也是頗爲轟動的一件美談。三年前周青竹升任萊州知府,而李復鑫(李妃父)則被調到了甘肅甘州任知府,那地方在李復鑫看來就是窮山惡水、鳥不拉屎的破地方,捨不得兒女跟著受罪就將女兒寄居在周青竹家,於是乎這個二八少女就成了中華朝的李妃了。

周青竹的外甥女成了王妃,這使得他在朝中和魯東派這個小團體裡的地位得到了提升和鞏固,也徹底造就瞭如今三派鼎力的局面。

柴璐娘是柴坤的姐姐,隱隱也是北海派在後宮的支撐,她已經爲樑明誕下了嫡長子,而且兩人的感情很好。所以說柴璐孃的地位還是非常穩固的,對於樑明再娶妃子的事情她也早有準備,於是樑明“左擁右抱”的日子就開始了。

“三石頭,人都都到齊了沒?”樑明拽了拽衣袖,向侯在一旁的陳磊問道。

“都齊全了。”陳磊現在依舊是樑明的貼身侍衛,還兼任貼身太監的角色,當然他不是太監,但就是因爲沒太監他才兼任傳話的差事。“柴夫人、周夫人和家中的少爺、小姐一個時辰前就都到了,兩位大人這時也該到了。宴席也準備妥當了,就等您了。”

樑明“呵呵”笑道:“就差本王一人?那就走吧。”不經意間樑明瞄見陳磊的腮幫隱隱發腫,就不在意的問了一句:“腮幫子怎麼了?發腫了似的。”卻不想李磊支支吾吾半天說不出話來。

這下樑明來勁了,直直的盯著李磊,“三石頭,本王可是在問你話呢?這要是知情不答?嘿嘿……”樑明心中有預感,這該是陳磊的遜事。

陳磊臉色漲的通紅,耷拉個腦袋就是不說。他是想熬時間,等到了顯陽殿他就解放了,而樑明也不會因爲這點小事就認爲他……

陳磊的想法很正確,樑明現在的確沒工夫去追根問底,眼看就到了顯陽殿樑明正準備放棄時,迎面走來了一個戎裝打扮的女將軍,正是烏三娘。

烏三娘原本是親衛營的幫帶,現在也水漲船升做到了禁軍副都統的位子,換成陸軍中的職位那也是一旅副帥,可以說並不比楊壘、張百祿等人來的差。

因爲是女兒身又有原先的交情,烏三娘同柴璐孃的關係很不錯,也就理所應當的接管了顯陽殿的防衛,而禁軍都統蔡德福管轄的就是泰安、乾瑞兩殿以及外城的守衛了。

“見過王爺。”幾個月下來烏三娘倒也習慣了這樣的生活,每天“無所事事”的轉悠,人倒是顯得更爲腴麗了。“王后娘娘令臣請王爺。”

烏三娘應該是沒說完,但下面的意思用詞也不恰當,反正意思是出來了。樑明倒是有些不好意思,這時辰已經過了午時正點(12點)自己這個主宴者還沒到可是有點說不過去了,畢竟到的都是自家的親戚。“景哲(柴坤)、周閣部可都到了?”周青竹算是他的長輩,也就不好開口直呼了。

“柴總長、周閣部都已經到了。”烏三娘退到樑明左側本沒什麼,但期間不誤蔑視的掃了陳磊一眼,這恰巧被樑明瞧見。

樑明腦子轉的還是很快的,想到陳磊腮幫的輕腫心中有了一絲明瞭,不由的暗笑陳磊不長眼色,竟然同烏三娘動起手來。樑明開始時也並不怎麼將她放在眼裡,說到底不過是個女人,主要的印象都是來自《發跡》一書中的描寫。可去年樑明的一次頭腦發熱讓他明白了自己的身手也就是欺負一下李勾這樣的垃圾。

那次是早上樑明剛活動了筋骨,湊巧看到烏三娘經過就禁不住豪情大發非要同她對練幾手。那時的烏三娘應該說還是很單純的,絲毫不給樑明留面子,柳葉刀一晃眼就架在樑明的脖子上了。樑明不服氣就改爲拳腳功夫,他的力氣是大的驚人,可連烏三孃的衣邊都沒摸到,屁用都沒有。那烏三娘踢了他兩腳見樑明啥事沒有就該打腳踝,七八腳下去樑明的腳跟一麻接著就被一個側踢踹飛了出去。從那之後烏三娘就成了他心中的一個痛,他可是被柴璐娘索羅了好些日子呢?

就在思量間顯陽殿已經到了,走過臺基就看見空闊的顯陽殿大堂已經擺下了宴席,一些侍女正忙著端上開席的冷盤。見到樑明自然是齊聲拜喝,擺擺手讓她們各忙各的,樑明就走進了後殿。

柴坤家的人丁不多,也就比樑明多了一了個女兒,他老婆田翠娥是在大秋島上討得,嫁了不到五年已經生下了一雙兒女。大的是個男孩,已經四歲了,名字都是樑明起的,喚做柴俊;女兒柴秀剛剛兩歲,隨她娘長的很清秀。(我後悔了,咋就把柴坤寫的像惡鬼哩!)

現在小柴秀正抱在璐孃的懷裡,對於自己的親外甥女她是喜愛到心底了。李盈盈坐在她的右首,下面的是田翠娥和周氏。樑晉(第一次出場)則被奶孃抱回去了,小傢伙還不到一歲。而不到四歲的柴俊被王雲卿(王石的女兒)領著在一片玩耍。至於柴坤和周青竹則到了偏室,一同的還有周青竹的兩個兒子,兩人都已經成家立業了,一人在中州府任司法署主事,一人則閒付在家。

樑明到了,那宴席也就可以開始了。這是家宴,樑明也沒有太大的規矩,換種說法就是也不懂太多的規矩,三家人熱熱鬧鬧的坐在一起,圍著一個大圓桌開始了一次名副其實的“家宴”。

樑明應該感謝柳風的,要不是他想的細到,現在的泰安宮裡找個會做北方菜的廚子都找不到。當然宮裡的廚子不單單是山東的,廣州的也請了幾個,還有其餘菜系的師傅,但主廚是魯菜的大師傅。

同周青竹相比柴坤無疑放的很開,拽著樑明耍酒絲毫不相讓,他倆的這種沒大沒小卻是個激化氣氛的好法子,到最後周青竹和他的兩個兒子真真切切的體會了一把王宮裡的家宴。無形間這關係就近了很多!

一章 軍情局第17節 王石死了四十章 淡邊激戰下第23節 飛渡三載(上)八章 中國風再起二第1章 東方颶風(一)四十章 海戰三三十四章 兵發尤溪八十八章 戰火五章 學六章 中華國九章 佔領一百三十一章 黃河北徙六十章 暹羅生事三十章 過路費三第32章 多線開戰一百三十一章 黃河北徙三十二章 中華海三十九章 臺灣一章 腐敗的官場五章 卡尼基第20章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八章 掃蕩六十二章 硝煙起四十六章 定南洋三十六章 福康安的動向七十一章 敢死先鋒十五章 無題二十二章 海軍三將二十九章 血染禁書案一百二十六章 海軍出擊二十八章 文字獄前奏六十八章 冀西北決戰二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一百一十四章 遠東軍團九章 佔領九十章 鏖戰一五十三章 流年表一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戰役十一章 中華朝見六十章 暹羅生事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五章 學二十四章 殲敵五十五章 無題十九章 遣使十六章 家宴一第25節 飛渡三載(下)第10章 起義十一章 中華朝見十四章 生活二二十六章 美國來使二十八章 中美初會三十九章 淡邊激戰中十五章 徵兵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勝六章 攻佔拉瓦格一八十章 軍變古北口下十二章 起端十七章 失職的後果十五章 破敵一四十五章 決戰津南中八十八章 戰火十章 轉回視線下二十章 整軍二第16節 深仇大恨八十章 軍變古北口中二十三章 英國特使四十三章 大海戰下十四章 生活二十章 全殲二十八章 過路費二十六章 馬六甲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場第8節 錢財二章 假想二十七章 海軍初成八章 監察第15節 禍事第19節 天津衛一百二十一章 收北海三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一百一十三章 外交赤裸的利益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戰役四十九章 津南大捷下三章 荷蘭十六章 馬尼拉五章 卡尼基第6節 噩耗九章 火炮一百一十六章 進軍西伯利亞中六十八章 冀西北決戰二第6節 噩耗四章 中州第8章 這是戰艦八十二章 兩萬漢軍一百零七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二十章 整軍二
一章 軍情局第17節 王石死了四十章 淡邊激戰下第23節 飛渡三載(上)八章 中國風再起二第1章 東方颶風(一)四十章 海戰三三十四章 兵發尤溪八十八章 戰火五章 學六章 中華國九章 佔領一百三十一章 黃河北徙六十章 暹羅生事三十章 過路費三第32章 多線開戰一百三十一章 黃河北徙三十二章 中華海三十九章 臺灣一章 腐敗的官場五章 卡尼基第20章 解放軍的沒良心炮八章 掃蕩六十二章 硝煙起四十六章 定南洋三十六章 福康安的動向七十一章 敢死先鋒十五章 無題二十二章 海軍三將二十九章 血染禁書案一百二十六章 海軍出擊二十八章 文字獄前奏六十八章 冀西北決戰二四十三章 乾隆的淡定一百一十四章 遠東軍團九章 佔領九十章 鏖戰一五十三章 流年表一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戰役十一章 中華朝見六十章 暹羅生事三十九章 大軍要啓航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五章 學二十四章 殲敵五十五章 無題十九章 遣使十六章 家宴一第25節 飛渡三載(下)第10章 起義十一章 中華朝見十四章 生活二二十六章 美國來使二十八章 中美初會三十九章 淡邊激戰中十五章 徵兵一百四十五章 出奇不足以制勝六章 攻佔拉瓦格一八十章 軍變古北口下十二章 起端十七章 失職的後果十五章 破敵一四十五章 決戰津南中八十八章 戰火十章 轉回視線下二十章 整軍二第16節 深仇大恨八十章 軍變古北口中二十三章 英國特使四十三章 大海戰下十四章 生活二十章 全殲二十八章 過路費二十六章 馬六甲一百二十三章 電報三十二章 福康安出場第8節 錢財二章 假想二十七章 海軍初成八章 監察第15節 禍事第19節 天津衛一百二十一章 收北海三二十四節 飛渡三載中一百一十三章 外交赤裸的利益一百三十五章 塔淄河戰役四十九章 津南大捷下三章 荷蘭十六章 馬尼拉五章 卡尼基第6節 噩耗九章 火炮一百一十六章 進軍西伯利亞中六十八章 冀西北決戰二第6節 噩耗四章 中州第8章 這是戰艦八十二章 兩萬漢軍一百零七章 得中原者得天下二十章 整軍二
主站蜘蛛池模板: 榆社县| 瓦房店市| 鄂托克前旗| 镇宁| 永春县| 旅游| 大港区| 农安县| 京山县| 甘孜县| 津市市| 施秉县| 平罗县| 大田县| 山阴县| 乐平市| 德州市| 崇左市| 崇礼县| 额尔古纳市| 汝州市| 凉城县| 南安市| 巴马| 成武县| 伊金霍洛旗| 肥乡县| 荣成市| 绥阳县| 龙江县| 苍梧县| 武定县| 柏乡县| 洛南县| 宁乡县| 聂拉木县| 三门县| 兴仁县| 泊头市| 长春市| 仙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