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孟卓彥以精湛的歷史功底、文學功底、地理功底把刻赤這個地方不能曬鹽的原因講了好幾遍之後,秦蒼才勉強承認了自己瞎了眼。
其實秦蒼也是犯了最一般的穿越病。需要提一點的是,中國東南沿海,從海南到天津都可以曬鹽,這主要是因爲雖然冬天不一樣冷,但是大家夏天會一樣熱........
而在歐洲,儘管刻赤是地中海氣候,但是維度決定了這個地方它就是不適合曬鹽。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
“那......鹽.......”
鹽鐵鹽鐵,鹽和鐵一樣都是國之重器啊!想想現在的猶太商人到處賣鹽,秦蒼就感覺在自己損失了十個億啊!
“不能曬鹽,不代表我們不能煮鹽啊!”還好孟卓彥對此很有研究。他可是少有的兼通儒法兩家知識的才子。無論是出於對鹽這種國之重器的重視,還是山西規模龐大的鹽湖和井鹽,孟卓彥都不會是啥都不知道的愣頭青。
“煮鹽!”秦蒼一擊掌!可以啊,煮鹽這玩意好啊!
“可以的!正好錫瓦什海岸的海水鹽分極高,煮鹽是個好策略!”秦蒼高興的大喊啊!鹽鐵在手,國家還能不興旺?不存在的!
錫瓦什海岸即是秦蒼要求的鹽湖衛西側的那一段海岸。本地區是亞速海整個海域鹽分的集中地。這也是爲什麼要求東部的澤布爾村遷到這裡的原因。鹽分在這裡,不在兩個村子中間的海灣。
“不過.......赤州.....赤州左近之地皆爲草原、樹木本就稀少。若要煮海爲鹽,則柴薪必不可少!”孟卓彥給秦蒼提了個問題。
沒有樹!
“emmmmwww....”這個問題其實不難想。
秦蒼馬上給孟卓彥科普了自己與卡法總督的各種恩怨。同時提到了雙方的互惠互貿政策。
“克里木山地,不但有年份久遠,質量卓越的適合造船的山毛櫸,我們需要的柴薪應該更不在話下。只不過這就需要馬隊去拉了。幸好鹽湖衛到卡法的距離也就數十里,車馬大半天就能到。”
秦蒼也是有些慶幸。不過隨即也開始考慮自己下一步是不是應該西進,就算不能獲得卡法這個貿易中心,也應該獲得三道平行的克里木山地中東側的一部分。
但是想想哪些地方都是克里米亞大汗的,秦蒼也只好暫時擱置。現在的克里米亞汗國還不是秦蒼惹得起的。一旦惹來巴赫奇薩賴的哈吉·格萊,那後果顯然是半島新國家的崩潰。
“王上在想什麼?”孟卓彥很快就進入了狀態。倒不如說他求之不得。
“以小國伐大國,如何方可行?”
小國伐大國?
孟卓彥馬上把這句話代入了目前的國際形勢。
“還請王上爲我指惑。”
面對孟卓彥的詢問,秦蒼沒有推辭,這位可是自己將來的宰相。雖說他只是宰相之資。中國歷史上有多少入了內閣當了宰相卻幾乎名都沒有的,太多了。在秦蒼想來,像是諸葛亮那種多智近乎妖的老哥纔是最佳選擇。
“此處即爲我國。”秦蒼面對孟卓彥攤開了自己製作的地圖。
而就在這時,喬素捧過來了幾個燒陶失敗留下的圓潤的小塊。
秦蒼把其中的一塊兒放在了赤州,“說來慚愧,此處爲我國唯一之城。現有丁口近四千人。海之對岸,即爲臨海衛,暫定一千人,以墾荒農業爲主;自赤州往西不遠的得勝湖,得勝衛暫定六百人,兼有墾荒、貨殖、方位之功能;得勝衛往西北,爲鹽湖衛,煮海爲鹽;得勝衛正南的大草原,皆爲南洲衛之土,故牧養牲畜。”
“不得不提的是,我國有赤州鐵礦,儲量巨大!又可煮海爲鹽,已經兼具鹽鐵之利。同時造船、羊毛紡織、鍊鐵和放牧業四業並進。吾將以羊毛之衣、造船之舟得貨殖之利,以鍊鐵之兵征伐國外,以放牧之業扶助紡織貨殖!”
秦蒼講到這裡停頓了一下。對於孟卓彥來說,這肯定是個全新的想法。以商立國?以商征戰?
孟卓彥的確在低頭思索這個問題。這是一個和原本的中華大地完全不同的立國套路。
過了很久,孟卓彥向秦蒼點了點頭,說:“此事還需屬下細細思考,請王上繼續。”
秦蒼接著侃侃而談。
他拿出兩個石子,在地圖上標註了卡法城和蘇達克城。
“如您所見,此爲卡法城,爲包括赤州在內的東歐範圍內最爲龐大的奴隸貿易的輸出點。此地一年有數萬奴隸的出入,爲黑海第一大商業城市。蘇達克城,亦爲控制卡法的熱那亞共和國的領土,商業繁茂。
熱那亞之國,以商人爲王,以商業立國。他們有一個由大商人組成的議會把持國政。其國控制黑海周邊的貿易,爲最強的海軍之國。好在他們的本部遠在遙遠的亞平寧半島,這裡只不過是他們一個重要的總督區。”
孟卓彥點了點頭,這是最大的的敵人。
秦蒼又拿出了一大片的十字灑在了南烏克蘭地區和庫班地區。
“此地爲克里米亞汗國之土。其祖爲金帳汗國,成吉思汗之子朮赤的國度。金帳汗國崩潰之後,裂爲數國,克里米亞汗國得其一。其地有數十萬韃靼人,爲蒙古人與此地居民的後裔。其民易爲我所用,可入華夏。其國散漫,有一汗,有四大貴人,部落數十上百。然當其可汗振臂一呼,則有十數萬韃靼人騎馬挎弓,引弦而戰!兇狠非常。”
說著,秦蒼有把一顆石頭放在了塔曼半島的東部。
“此地爲切爾克西亞汗國。其民風剽悍,篤信東正教,與韃靼人大異。然而卻是克里米亞汗國的附庸或盟友,態度不定。”
秦蒼說完之後就收手了。
局勢已經說的很明白了,現在的漢王國被熱那亞共和國的卡法總督區,克里米亞汗國、切爾克西亞汗國包圍。如何破局?這是秦蒼交給孟卓彥的一個考驗。